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提纲

环境保护提纲

环境保护提纲
环境保护提纲

第一讲概述

1.理解环境的定义。应从广义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的科学定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定义三个方面去理解。

2.环境的构成。应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定义和构成)。

3.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当代人类面临的所谓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和资源的枯竭,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与控制又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就是环境问题的实质。

4.生态系统的组分:

(1)无机物:包括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食腐动物等。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5.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6.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

(1)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3)遗传多样性: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7.生态破坏的因素

(1)自然因素如火山、地震、海啸、林火、台风、泥石流和水旱灾害等常常在短期内使生态系统破坏或毁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自然恢复或更新。

(2)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有意识“改造自然”的行动和无意识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放伐森林、围湖围海(垦殖)和环境污染等。这些人为因素都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引起生态失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本身。所谓的“生态危机”大多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此类生态失调。

第二讲资源和环境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通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2.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和区别?

大气、水、土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联系。

区别:

自然环境: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则是从人类可利用的角度定义的,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开发利用产生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

3. 自然资源分类: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

(1)非耗竭性资源(恒定资源):是指那些被利用后,在可以预计的时间内不会导致其储量的减少,也不会导致其枯竭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这类资源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2)耗竭性资源: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

1)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2)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

4.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优势:

1)资源总量大: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

2)自然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总体组合较好:拥有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劣势:

1)资源结构不合理,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自然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协调。

3)区域资源不匹配,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4)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所占比重较大。

5)人均资源量少。

5.中国的水资源问题

a) 中国是典型的贫水国b)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c) 水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d) 水资源浪费严重e) 城市严重缺水f) 地下水严重超采g)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

6.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1)节省不可再生资源

(2)寻找代替资源

(3)发展可再生资源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海洋环境破坏、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POPs等几个方面。

中国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植被破坏、水旱灾害日益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态恶化(如森林资源贫乏、草地退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严重、生物物种减少和自然灾害增多。)

8. 人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使得温室效应不断强化,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改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氧化亚氮等。(理解)

9.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即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臭氧空洞的根本原因。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材料老化等

10.酸雨的定义与危害:

pH低于5.6的降水,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危害: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态系统(土壤、水体和森林等),腐蚀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

1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n 自然因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n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n 危害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农牧业减产等。

第三讲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1.地面水域的分类:

2002年,国家环保局修订并颁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面水域(江、河、湖泊、水库)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5类:

I类水体:为源头水及其自然保护区;

Ⅱ类水体: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水体: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鱼类保护区;

Ⅳ类水体:为工业用水区,人体不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水体:为农业用水区,一舷景观要求水域。

2.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原因: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是指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

3.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分类: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4.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指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特点:资源与废物的双重性,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5.固体废物综合防治的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6.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水体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颗粒状污染物:粉尘,烟雾等

气态污染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氟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

水体污染物:

耗氧有机物,植物型营养物和富营养化污染物,重金属,酸碱及无机盐,有毒有机物,石油类,悬浮物,放射性物质,病源微生物,热污染等。

7.主要的大气、水、固废处理方法

大气:颗粒物(各式除尘器)、气态污染物(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

水:物理处理法(沉淀,过滤,浮选,分离等)、化学处理法(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等)、生物处理法(微生物好氧处理,生物厌氧处理,生物自然处理等)

固体: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脱水、分选和固化)、填埋、焚烧、热解、微生物分解技术(如堆肥等)。

第四讲环境管理与评价

1.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职能

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基本职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

2.“三十二字”方针内容和“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内容

“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

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第五讲可持续发展战略

1.环保的第一个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

(1)1972.6.5,113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1300多代表参加了“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中国也派出庞大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口号。

(2)会议提出文件《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

(3)是联合国首次研讨环保的会议。

(4)当时联合国作出决议,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环保的第二个里程碑——里约热内卢会议

(1)1992.6.3—14,环发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2)《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国际合作指导原则”。

(3)《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

(4)《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的指导原则。

(5)《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燃烧矿物燃料产生CO2)。(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3.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取自《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可持续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全球共同配合行动。

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唯一选择:

(1)人口: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大;

(2)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的资源十分贫乏,土地、水和重要矿物资源的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狭小;

(3)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忽视环境与资源的意识、行为和政策在一些方面还是根深蒂固的;

(4)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争夺世界资源和环境空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中国获取国际资源和环境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

第六讲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

1. 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牢,减少以及消除废料的生成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清洁生产的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故,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3. 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

4. 主要国际环境公约的名称与涉及的环境问题

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臭氧层)

巴塞尔公约(危险控制废物)

全球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保护)

5. 环境标识

a 德国,

b 加拿大,

c 美国,

d 日本,

e 北欧,

f 欧盟

g 新加坡,h 澳大利亚, I 新西兰,j 中国

a德国 b 加拿大 c 美国 d 日本 e 北欧诸国 f 欧共体 g 新加坡 h 澳大利亚 i 新西兰 j 中国

环境保护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全校公共基础课。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要保护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学习环境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正是以此为目的,对非环境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二: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 第三:全球环境问题。 课程的重点在第二、第三层面,即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难点为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到环境专业学科基础课的相关内容,对于非环境专业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第一章绪论 解释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等概念,了解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1前言[2] 1.2环境及其组成[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安全生产教学大纲

安全生产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教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的内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特殊人群的保护、危险因素分析与事故预防、安全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务工人员懂得安全生产的内涵,自觉的遵守安全规程,在生产中预防为主,坚定不移地落实预防措施,明白生命既意味一切,又高于一切,只有安全生产,才是耕耘希望、创造幸福。 3.教学重点 本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安全知识,使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工种的务工人员侧重讲解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并用真实的案例来感染学员,通过多媒体教学,让他们感受到不安全带来的各种危害,使他们铭记在心,在今后的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内涵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的定义及其内容,以及安全生产的意义及方针,根据安全生产的工作实践,知道在生产中应抓好的工作,消除事故隐患,才是对每个工人负责的态度。 教学内容: §1—1 概述 §1—2 安全生产的意义 §1—3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1—4 安全生产的任务及要求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制定原则,通过学习、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制定原则 §2—2 安全生产政策与法规 §2—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以及监督方式,了解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本权力和义务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总结汇报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总结汇报 “十三五”期间,X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三五”环境规划总体目标,全面推进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步伐;抓好重点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构建城乡环境保护体系;建立环境保护污染监控、科技支撑、资金投入和公众参与“四大体系”;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总体来看,“十三五”环境规划指标完成较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主要任务进展顺利,重点工程完成率较高,规划保障措施实施有效,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充分发挥了列入省“双三十”和市“X+X”重点县(市)、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示范带动作用,狠抓年度任务目标的落实。一是落实结构减排,加大了对钢铁、水泥、造纸、制革、化纤、印染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与整合力度。规范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推进企业集约化发展。 二是抓好工程减排,全市x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大力提高造纸和印染等行业的治污水平;对近x家企业实施了煤改天然气工程或加装了高效脱硫除尘设施。

三是狠抓管理减排,开展了企业达标排放百日排查、污染减排专项集中整治等行动;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中严格落实“增一减二”、“增一减一”的总量控制政策;对重点监控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实行量化管理;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实现联网,做到实时监控;对国控、省控等重点企业强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了减排项目x个,其中结构减排项目x个,工程减排项目x个。X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X)排放总量控制在x万吨和x万吨,与X年相比削减率分别为x%和x%,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削减x%和x%的减排目标。 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实施了以推广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取缔分散燃煤锅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蓝天行动”。市区拆除废弃烟气排放设施,取缔茶浴炉,拆除并改造分散的燃煤锅炉共计x台,各县共计x台。完成大唐X热电厂、X热电集团有限公司、X热电有限公司等二氧化硫治理工程;推进了X市、X县、X县等天然气工程建设,改善了能源结构;加大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淘汰与整合力度,大力推进了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进程。加强了城市机动车尾气管理,整治了城区露天烧烤,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X至X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为x天、x天、x天、x天和x天,持续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选修《环境保护》 VI 4.环境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分为哪些类型?次生环境问题分为哪两大类? 环境问题按其成因分三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涝、干旱、热带风暴、台 风、龙卷风、飓风、雷暴、干热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病虫草鼠 害等。 地方性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作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社会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 问题,如地价高、住房拥挤、供水不足(水资源短缺)、通讯不畅、 能源紧缺、交通堵塞、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破坏等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原因):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②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 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高一)自然资源衰减问题:森林、草原、矿产减少破坏5.列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具体类型。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核污染、海洋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 赤潮、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森林毁灭,草原退化、草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减少、湿地减少污染等 6.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人为原因:①工业生产(①过度索取资源--部分资源枯竭②排放“三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②人口急剧增长、③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④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等 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 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18%/陆地、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7.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①自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0.8℃ ②除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外(0.3%/10年),北半球中高纬度降水量(0.5-1%/10年)比热带地区增加更多(0.3%/10年) 对环境的影响:①雪盖(20世纪以来10%)、冰川面积减少(除南北极外的高山冰川20 世纪以来明显退缩)②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20世纪以来0.1-0.2米、中国100年来0.14米)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④1/3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会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最新】安全生产教育讲课题纲2016.04

安全生产教育讲课题纲 一、当前安生生产形势 (一)杭州市安全生产形势 (二)萧山区安全生产形势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 2、安全法制 3、安全责任 4、安全科技 5、安全投入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1、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2、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3、安全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4、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5、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三、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遭破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把安全生产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安全生产问题列为我国的第四大问题) (三)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2)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求

(3)技术进步与安全的关系 (4)安全生产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需要的具体反映 (5)安全生产搞得好不好,不仅仅影响职工本人,也直接影响其家庭的幸福,以及周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3、安全生产是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是保护生产力的需要,是保护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的需要 (2)正确认识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兴旺之本,效益之路 4、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5、搞好安全生产,是坚持安全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坚持安全发展,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2)安全生产是小康社会其中应有之义。 6、搞好安全生产是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安全管理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 1、变危险为安全 2、变有害为无害 3、变笨重为轻便 4、变肮脏为清洁 四、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思想认识的管理 1、提高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2、提高广大职工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认识 3、提高对职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认识 4、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性认识 (二)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的内容 (三)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四)职业卫生技术管理 五、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高中选修《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环境保护 二、模块学分: 1 三、开设年级:高一 四、开课学科组:地理 五、预备知识:基础地理知识 六、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七、课程要求: 八、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知识要点: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章生态学(3学时) ?知识要点: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章环境污染及防治(3学时) ?知识要点: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掌握环境污染、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概念;掌握大气污 染、水污染、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他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章清洁生产(3学时) 知识要点:明确清洁生产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掌握清洁生产的途径、方法与步骤;了解工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与经济(3学时) ?知识要点:掌握社会、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明确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 关系;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重点掌握贸易与环境资源问题;了解我国ISO14000体系和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战略(3学时)

?知识要点:明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及指标体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九、实践环节:说出一些主要空气污染物质,描述一下是什么产生了这些污染物质,讨论一下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你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调查发生在你身边的污染源有哪些?产生了哪些危害?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其危害? 十、教学参考文献书籍网络资源: 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十一、考核方式: 考查:面试。 十二、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和条件: 多媒体,智慧教室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高中生物与环境复习提纲教案

生物与环境模块总结 一、结论性语句 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群密度会有差别。(即有分区层现象) 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2)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

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2)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9.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循环往返。 10.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1.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存在相反关系。 14.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1)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2)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5.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教学提纲

讲话稿一: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总结回顾了今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今年以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虽然稳定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到位,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县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个别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视不够,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坚决克服松懈和麻痹情绪,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一,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刚刚闭幕的xx届六中全会,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也体现了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历事进一步重视安全生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更严更细地抓好安全生产。第二,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xx总理指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的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我县矿山企业较多,整体技术水平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是靠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得来的,安全事故隐患仍然不少。从现状看,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切实履行职责,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三,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今后几年,我县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批建设项目的铺开和工业企业的投产,一方面会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要率先实现

选修环境保护提纲

选修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了解,不必背诵)人类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与社会环境(居住环;生产环境;交通环境)、 二、环境与自然资源得关系(理解,瞧例子):1、环境影响资源得类型及利用状况、比如耕地、草地、荒地、林地、沼泽都属于土地资源,但都就是在特定得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得产物。2、自然资源得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土地不合理灌溉,带来土地得次生盐渍化问题。 三、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生物得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地理分布;生物得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存得环境条件相适应。生物对环境产生明显改造作用。比如土壤中得微生物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得形成;城市植被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吸纳灰尘、杀灭细菌得作用。 四、环境问题产生得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五、环境问题得分类:1)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核污染、海洋污染、光污染、赤潮、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2)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森林毁灭,草原退化、草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减少、湿地减少污染等 六、(了解)环境问题得本质就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产生严重环境问题得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得传统得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得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与发展模式。 七、全球性得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得破坏(氟氯烃);酸雨蔓延;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地理环境得自净能力与环境污染 1、地理环境得自净能力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得消纳、同化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得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水流流动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溶解氧越多,自净能力越强) 2、环境污染得原因:在一定得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得自净能力就是有限得,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二、水体富营养化 1、形成:由于人类活动得影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她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得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2、危害:①水生植物与鱼类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湖泊沼泽化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3、赤潮产生得条件①丰富得N、P等营养物质②强烈得阳光③较高得水温④海水流动性差 4、治理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得治理;农业上实施科学施肥、喷撒农药;城市中推广无磷洗涤剂;提高民众得节水,护水意识等。 三、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得开采、加工与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危害:1)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得毛、皮丧失防水与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与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与油块能粘住大量得鱼卵与幼鱼,并阻碍海藻得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得石油得影响。2)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得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3、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燃烧:油层达2mm(易造成大气污染) 4、污染源:近海石油得开采、加工与运输,海上油轮泄漏;常发区域:世界得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四、水污染得危害与防治措施 1、水污染得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得产量与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得产量与质量④制约工业得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得退化与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2、水污染得防治(防治得原则:预防、治理、管理)措施:1)工业水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检测、管理力度;2)农村水污染防治: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与农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得有效处理。 五、固体废弃物 1、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就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与其她活动中产生得污染环境得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种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3、来源: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4、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占用土地或空间;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发生自燃火灾;影响环境卫生与景观。 5、固体废弃物(即垃圾)得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处理原则: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处理方法:焚烧;填埋;资源化;分类回收,密封运输; 6、城市垃圾得资源化方式:堆肥、产生沼气、做水泥、建筑材料、发电、分类回收有用纸张、贵金属等有用垃圾。

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

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I.工程科学基础 一.数学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微分学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积分学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概念;收敛级数的和;级数的基本性质与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代数 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的应用;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等价矩阵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线性方程组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分布;分布;分布;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与估计值;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显着性检验;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二.物理学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o我国环境问题得社会性原因就是()。 A. 资源低价 B. 环境廉价 C ? 违法成本低 D .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党得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A . 生态环境保护 Bo 建设美丽中国 C .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与谐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生态农业就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得大农业,又就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农业。 Ao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什么就是生态文明得厚重之本? Ao 发展红色 B .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o 发展绿色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可充电电池 B. 課镉电池 C? 干电池 Do 锂电池我得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得哪一种 A. 原料污染 B. 保鲜生产得污染 C. 制作过程中得污染 D. 生物性污染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爲壽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A? 2 025 年 Bo 2030 年 C. 2035 年 Do 2O5O 年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她领域得改革就是()得。 A . —脉相承 Bo 融为一体 C ? 不可分割 Do 相辅相成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得就是()。 A .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 伴有参观旅游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 A. B ? C ? 四 D . 五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1 o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 . 生态文明 B. 生态文化 C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