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加减临床应用分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运用中医中药39康复网医源世界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北宋名医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组成是根据《金匮要略》所记“肾气丸”去桂、附而成。
方由熟地八两(24g),山萸肉四两(12g),干山药四两(12g),泽泻三两(9g),茯苓三两(9g),丹皮三两(9g)组成。
研末,炼蜜为丸,也可作汤剂,剂量酌增减。
钱乙用于治疗小儿禀赋不足,肾气未充而引起的“五迟”、“五软”证。
现广泛用于肾阴亏虚的各种证候,《医方论》所解说,“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
有熟地之腻补肾水,既有泽泻之宣泻肾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既有丹皮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既有茯苓之淡渗脾经以和之。
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鹄也。
”《内经》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又主水液,司泄浊,开窍于二阴,故从生理上看,肾藏泄相助,开合相济,以实现其功能。
因而在病理上看,肾病即能失封藏而精少,又可失疏泄而水停。
所以在治疗肾病时必须考虑肾在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即不能过用清利之品以免伤津,须佐以调补肾精之品,又不可过用收涩之药,以防留邪,应少加淡渗之药。
此乃开合相济,补利兼施,肾之所喜也,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用药正是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法则。
1 主方化裁(1)本方加五味子,名都气丸,主治肾虚气喘、面赤呃逆等。
(2)本方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主治阴虚咳喘、带血、潮热盗汗、梦遗滑精等证。
(3)本方加菖蒲、锻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主注肾虚耳鸣、耳聋、目眩者。
(4)本方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及眼珠涩痛等症。
(5)本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主治阴虚火旺、骨蒸牢热、盗汗遗精、小便涩痛。
(6)本方加当归、菊花、刺蒺藜、枸杞、白芍、石决明,名明目地黄丸,主治肝肾虚热而致的目涩羞明、视物模糊、内障云翳、迎风流泪、夜盲等证。
综上所述:本方治症虽多,总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
谈谈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加减应用谈谈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加减应用(转载)一、出处六味地黄汤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基本功能是滋阴补肾。
很显然,本方是从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
钱乙制此方时,谓“小儿纯阳之体,无补阳之法,故去附子、桂枝,主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小儿“五迟”证。
二、组成与药量比例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比例关系是:8:4:4 :3:3:3三、方义此方可称得上“貌似平易而实隽永”,历代临床医家亦多重视。
主治小儿先天阴虚,成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见腰膝酸软、咳嗽咽干、耳鸣、低热、盗汗等。
考肾为水脏,中含一点真阳,便为呼吸之母。
人呼吸司于肺,而实根于肾。
肾主封藏,若真阳不秘,水泛火逆,故用大量熟地大滋肾水而固封藏;山萸肉之用,借其酸温之性滋养肝阴潜敛少阳相火;用山药入脾,借脾之转输之能培土制水以安肾;用丹皮色赤入心以清少阴心火;用茯苓、泽泻以行水饮,通调水道;如此六味壮水制火则肾气足矣。
四、传统加味方1、桂附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
主治肾阳不足见腰痛脚软、小腹冷痛、小便不利或尿频、甚则阳痿不育等。
方中桂枝引火归元,附子温肾助阳,助肾中一点真阳有生化之机;2、济生肾气丸:即上方加车前子、牛膝,强化利水消肿功能,主治腰部痛重、脚肿、腹胀便溏等。
3、麦味地黄汤:即六味地黄加麦冬、五味子,突出生津液以治肺气,取金水相生之义,主治某些慢性咳喘属肺肾阴虚者,见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干咳少痰、消瘦、体倦、劳热等。
4、知柏地黄汤:即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突出壮水制火之能,主治肾阴虚火旺、相火妄动,。
17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8月 B 第 6 卷第 23期Aug. B 2018 V ol. 6 No. 23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孟绍英(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500)【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这6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卡托普利片治疗治疗,研究组33例患者接受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结果 研究组3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33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为(87.56±6.54)mmHg,收缩压为(137.41±8.59)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33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99.74±8.46)mmHg,收缩压为(158.34±9.47)mmH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174.02在临床上,围绝经期主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和绝经后的一段时间。
临床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较缺乏,这样就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同时还会对女性的心理与精神造成一定的影响[1]。
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压波动比较大,容易引发高血压。
现阶段在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降压药联合雌激素治疗,但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2]。
分析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将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将采取常规西药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疗效较为显著,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好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有可比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药物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糖尿病;临床疗效;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是临床中常见疾病。
一旦患有该疾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危急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
单一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如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
经相关研究表明,中西药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效果叠加的作用,对控制疾病发展有良好的效果[2]。
基于此,本文选取90例患者讨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将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将采取常规西药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值(52.65±3.57)岁,病程1~15,平均病程为(7.28±1.42)年;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值(53.21±3.40)岁,病程1~13,平均病程为(6.43±1.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比对后,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评价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而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逐渐受到了关注。
六味地黄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据说对于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六味地黄汤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知母组成的中药方剂。
这六味药物组合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
在治疗糖尿病时,可以对六味地黄汤进行加减方,以增强其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一般来说,加减方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进行调整,比如加入或减少某些成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加减方配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是显著的。
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相比,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能够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胰岛素对身体的副作用。
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还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减少血糖的波动,有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
六味地黄汤加减方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因患者的不同症状而有所不同。
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需要患者遵医嘱使用,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出明显的效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的情况。
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按数字表法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六位地黄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肾功能指标,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六味地黄汤加减;肾功能;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1]。
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主要倾向于高血脂、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因素相关[2]。
该病预后较差,治疗目的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止严重并发症为主[3]。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腰痛”等范畴,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将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明显,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2岁,平均(55.48±8.32)岁;病程7月~11年,平均(5.61±2.34)年。
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1岁,平均(56.13±7.91)岁;病程8月~12年,平均(5.59±2.62)年。
193第16卷 第3期 2014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3 Mar .,2014中医学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灿烂宝藏,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味地黄汤药仅六味,是补肾滋阴基础方和总方,六经备治,平补其阴,具有较为严谨的结构。
通过调整剂量,对方剂进行加减,可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应用,效果显著[1]。
本文主要对分析六味地黄汤加减在肾炎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同时概括六味地黄汤加减在其他疾病上的临床应用,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9~38岁,平均年龄(18.2±4.3)岁;发病原因:感染11例,药物使用不当13例,代谢疾病引起10例,自身免疫疾病引起10例,其他原因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8~40岁,平均年龄(18.5±4.6)岁;发病原因:感染12例,药物使用不当14例,代谢疾病引起11例,自身免疫疾病引起8例,其他原因2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血尿、少尿、蛋白尿、水肿、肾功能损伤,伴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因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患者口服氯噻酮(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天平制药厂,国药准字H31022190)100~200 mg,每周连服3 d ;口服卡托普利(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986)30~40 mg,3次/d ;口服氨酰心安(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59)15~20 mg,1日2次。
1.2.2 观察组 采用丹皮10 g,熟地20 g,茯苓10 g,山茱萸15 g,泽泻10 g,山药15 g 治疗,水煎服,1剂/d。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疼痛、渗液、结痂等不适症状。
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是慢性湿疹的常见证候。
六味地黄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临床上加减运用六味地黄汤可以调节肝肾阴虚,改善慢性湿疹症状。
本文将介绍六味地黄汤加减在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中的应用情况。
1.六味地黄汤基本方剂六味地黄汤由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人参、牡丹皮组成。
其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益气生津、安神定志。
对于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方剂加减(1)加黄芪、桂圆肉、枸杞子: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奇效填精之功,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湿疹的愈合。
桂圆肉具有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疹的神经症状。
枸杞子具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的功效,对于肝肾阴虚型湿疹的治疗很有帮助。
(2)加益母草、玄参、地骨皮:益母草具有温宫止痛、止血固涩的作用,对于女性湿疹患者有调理作用。
玄参和地骨皮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应对湿疹扩散期的症状。
(3)加当归、川芎、白术: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滋阴补血的作用,对于女性因气血失调而引起的湿疹症状很有效。
川芎和白术都具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肾阴虚型湿疹的症状。
3.临床应用调查了2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体征和生活质量情况。
治疗前,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疼痛、渗液、结痂等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睡眠不好、精神抑郁等问题。
经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皮肤湿润度明显提高,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大幅减轻,睡眠质量和心情也得到明显改善。
4.治疗注意事项(1)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多吃浆糊、蔬菜和水果。
(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样本择该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生脉散;六味地黄汤;糖尿病;临床疗效Study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Senma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Liuwei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WEI He-p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Dazhou,Sichuan Province,6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senma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liuwei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thods 102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1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senma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liuweidihuang decoction,and the treatment effect,blood glucos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senma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liuwei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 promotion.[Key words] Modified senmai decoction;Modified liuweidihuang decoction;Diabete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此种疾病会影响到患者各个组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食且消瘦、体虚无力等[1]。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不仅会损害人体各个器官,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重视。
生脉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其中包含阿胶、山楂、麦冬等多种中药材。
六味地黄汤是另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当归、山萸肉、茯苓等中药组成。
这两种方剂在中医中经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其它代谢性疾病,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本研究选择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两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共选取2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治疗组给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每周进行一次随访。
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代谢指标等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体重等生理指标。
同时,监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检测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代谢指标等状况均有明显的改善,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小。
其中,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了1.5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了2%左右,总胆固醇降低了0.5mmol/L左右。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体重、血压等生理指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然而,本研究仅限于短期治疗效果的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在使用此种复方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方案的制定,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探究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传统中医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奇特的优势。
本探究旨在评估加味六味地黄方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标:评估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探究归入60例符合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比较组,每组3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比较组患者接受西药降压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降低,与比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较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加味六味地黄方;老年高血压病;疗效;安全性引言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内持续性增高的静脉压力,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
高血压不仅导致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的损害,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临床上,降压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部分患者存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加味六味地黄方又称“六味地黄丸”,为中医药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滋阴补肾、降火益气的功效。
加味六味地黄方主要由山药、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等六种药物组成。
临床探究表明,加味六味地黄方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60例符合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比较组,每组3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比较组患者接受西药降压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指标评分影响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指标评分影响观察。
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治疗的10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
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治愈28例、有效18例),卡方值为5.74,P值为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瘙痒评分以及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以及EASI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以及EASI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瘙痒评分以及EAS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指标评分;临床影响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的皮肤炎症反应,而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但常规的西药治疗不彻底,患者容易复发,产生瘙痒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1]。
而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滋补肝肾的同时补血止血,减少复发情况的出现[2]。
故此,本次实验研究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指标评分影响观察,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治疗的10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检查后确诊为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临床观察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临床观察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主要特点为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四君子汤中增加茯苓15g,白术12g,六味地黄丸中增加炒薏仁30g,炒山药20g),口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3个月。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降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糖、肾功能指标以及微量蛋白尿水平明显改善。
其中,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蛋白定性-定量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肌酐)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如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而对照组的改善效果不如观察组明显。
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方剂通过调理机体,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然而,本研究仅观察了短期疗效,对于长期治疗效果的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评析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30例,实验组采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优,数据差异明显(P<0.0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生脉散;六味地黄汤加减;效果评价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一种以慢性血糖高为特异性的代谢性疾病,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和环境有一定关系。
已被我国列为慢性疾病[1-2]。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障碍所引起蛋白质,糖类,脂肪异常。
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通过服用药物来维持血糖的平稳。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使用生脉散结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选取我院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参选患者为我院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选取其中60例进行调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年龄22-72岁,平均(50.43±3.69)岁;对照组年龄23-71岁,平均(50.84±3.55)岁,将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不存在对比价值(P>0.05)。
所有患者均已知晓本次调查,并签署了知情通知书。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生脉散治疗:生脉散: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汤)方出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原方的组成是根据《金匮要略》所记载的肾气丸即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八味,去助阳之桂、附,而专取地黄等六味,成为补阴的代表方。
本方药味不温不燥,它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不足。
一、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并伴失眠、盗汗或遗精等病例介绍:林××,男,32岁,平常形神疲倦,头晕目眩,食纳不佳,每至晚间久久不能入睡,睡后则有汗出,舌无苔淡白,脉象弦细,拟肝肾阴虚,予六味地黄汤(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加枸杞10克,甘菊6克,五味子3克,夜交藤10克,酸枣仁10克,荞麦10克。
水煎服。
服三剂后,精神好转,其他症状亦有显效。
二、治慢性肾炎属于阴虚火旺者病例介绍:陈××,男,6岁。
因急性肾炎住院半年转为慢性,肾阴虚,四肢及脸部均浮肿,面色苍白,环唇带赤,舌质淡红,尺脉细数。
检查:尿蛋白+++,红细胞++。
治宜补肾利尿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之:干地黄12克,丹皮6克,山萸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淮山12克,地骨皮6克,旱莲草10克,半边莲12克。
服3剂后,尿量增加,浮肿减退,以六味地黄汤加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茅根12克。
续服5剂,症状显著好转。
尿检:尿蛋白消失,红细胞+ ,嘱其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日以半边莲,白茅根代茶。
三、治高血压病见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病例介绍:林××,男,42岁。
肝肾阴虚,常觉头晕,腰酸,近月来血压190/105毫米汞柱,耳鸣,脸红,心烦不眠,曾服降压灵,利血平等,效果不稳定,察其脉沉弦,舌质淡红,有阴虚阳亢之象,宜从养阴潜阳为主,以六味地黄汤加石决明,牡蛎,龟板,钩藤,天麻,甘菊,枸杞等,服了3剂后,诸证均瘥,唯觉腰膝酸软,以前药加杜仲,牛膝,再服 3剂,血压已降正常,其他症状亦次第消失。
六味地黄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治疗淋症、消渴、和眩晕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来院治疗淋症、消渴、和眩晕等症状的患者50例,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患者进行治疗,5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结论对淋症、消渴、和眩晕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得到患者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加减;中药药剂;临床效果
六味地黄汤主要用于滋阴补肾的基础方剂,他对治疗由肾不足、虚火上炎有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有明显效果[1]。
主要是有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6味药组成[2],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山茱萸肉取有补肾滋肝、固涩精气,山药具有健脾补肺作用,保证脾气旺盛,茯苓取有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作用。
丹皮具有凉血退蒸,通小便。
这六味药中补中有泻,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来院治疗淋症、消渴、和眩晕等症状的患者50例,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进行治,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来院治疗淋症、消渴、和眩晕等症状的患者50例,50例患者年龄在45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8±1
2.4)岁,其中包括28例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3个月-1年之间,平均病程(5.8±2.9)个月。
其中有21例淋症患者,15例消渴患者,14例和眩晕患者。
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淋症治疗方法淋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或者涩痛,总感觉尿不尽,淋症又为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
主要包括泌尿系感染、结石、前列腺炎等,中医为主要是是由于湿热积于下焦,渗入膀胱引发的,或者由于肾虚而导致湿浊下注,气化不利而膀胱热所引起的。
临床症状除了气淋由湿热蕴结下焦或者七情郁结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外,其余均为肾阴虚阴液枯竭引发的[3]。
22例淋症患者入院就诊时临床症状为小便时尿道痛,面色潮红,心神不宁,腰膝酸痛,无法正常睡眠,口干而饮不进,舌质红苔发白,脉细数,以前有过类似病史,患者年龄在60岁-75岁,平均年龄(65.8±2.8)岁,诊断为肾阴虚湿热下注膀胱所导致,应该去热消火,通尿。
首先使用八正散帮助患者通尿,根据患者症状严重情况加减药量,煎汁给患者服用,服用4剂后热除,尿通畅,再使用六味地黄汤结合沙参、地骨皮、川断煎汁给患者服用。
连续服用1个月。
1.2.2消渴治疗方法消渴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尿甜,疲乏、口干舌红、腰痛腿软、心烦多梦等综合症证,主要是由于肺、胃、肾阴津亏耗,燥热旺盛引发肾阴被耗,下焦虚备,引发小便频繁。
肾阴枯竭,肾气不固引发脾失调,所食水谷之
精从尿液排出,故尿甜。
阴火旺盛导致心烦,肾为藏精生髓,肾亏刚阴阳失调导致精流失,引发患者头昏乏力、腰膝酸软,对此症需要滋补肾阴。
15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干渴、小便浑浊、头热发昏、眼睛干涩、心烦气燥、失眠多梦,气短乏力、舌红苔白,尿糖等症状,我们对15例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联合石膏、葛根、知母、元参、夜交藤煎汁让服患者口服,如果使服用后患者仍感到无力、那就需要将黄芪、太子参代替石膏、葛根,煎汁给患者服用,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加以巩固效果。
1.2.3眩晕治疗方法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目眩晕、遗精耳鸣、面有时潮红、心浮气燥、口干却不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心烦、舌质红等症状。
常见于阴虚阳盛型高血压,眩是指眼花,晕是指头晕,症状轻者闭目即可缓解症状。
症状严重者,头晕眼花以至站立不稳。
严重的可能会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可精神饱满,如果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眼睛看不清任何东西,必须卧床休息。
眩晕除见痰浊中阴外,主要是由于虚,肾水不足,导致肝风内动,血少刚使脑失去所养,精亏导致肾虚,形成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肝肾不协调,引发头痛、头晕、目眩、颜面潮红,虚火上升,口干而不渴。
对于此症需要进行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治疗法,可以使用六味地黄汤加石决明、生白芍、菊花、勾藤、生龙牡等中药进行治疗。
14例患者临床症状为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心烦失眠、咽干口燥、舌质红,有4例患者因为劳累过重,则症状加重,采用六味地黄汤加黄连阿胶汤,先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根据患者症状严重情况进行加减,诸证消失后,使用六味地黄汤加白芍、勾藤、炒枣仁进行巩固。
2结果
50例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对症进行加减药物患者所有的症状均
消失。
在消渴治疗上,由于患者病情严重,使用六味地黄汤联合黄芪、太子参、知母、元参、夜交藤重新煎汁给患者服用,患者症状也消失,再使用六味地黄汤进行巩固。
3讨论
六味地黄汤可以针对各种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引发的各种疾病[4]。
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疾病使用六味地黄汤进行加减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由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6味药组成,每种药效不一样,所治疗的症状也不同,熟地黄为补,山药主要为补肾涩精、补脾,泽泻聚有利尿作用,茯苓对于小便不利治疗有效,丹皮聚有消炎作用。
这几味药都是针对由肾虚、脾弱引发疾痛,通过调节肾虚、脾弱来治疗引发的症状,达到治愈患者效果。
6剂药补中有泻,相辅相成。
本文通过对50例患者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患者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超,严冬.六味地黄丸加减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0,14(5):67-68.
[2]陈明.刘燕华,张保伟.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8(13):101-102.
[3]林玉伟.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6):373-374.
[4]杨光.六味地黄丸的药理[j].大众卫生报,2009,27(18):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