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1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患病后,由于角色、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护士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
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
1 人一旦患病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1.1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
因为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多数病人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不过,表现方式是多样的。
如,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少言寡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性趣;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1.2焦虑:病人患病避免不了焦虑情绪。
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
这种威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
对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1.3 怀疑:病人的怀疑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患病后常变的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
对别人的相劝半信半疑,疑虑重重,担心误诊。
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预后。
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1.4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单位,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
医生只在每天查房时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少。
很易产生孤独感。
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
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结识病友,还希望亲友的陪伴。
长期住院的病人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病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
1.5被动依赖:病人进入角色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
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
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关心,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一、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病人由于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而产生焦虑,或者由于手术问题而产生焦虑,还可能是因为患的疾病本身会产生焦虑的症状。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有利于人摆脱困境,但长期的过度焦虑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二)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反应,常见于危重病人,或者是普通病人的病情加重时,或者是有些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并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抑郁。
(三)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病人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事事依赖别人去做,情感非常脆弱,一向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的人也变得畏缩不前。
严重的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
(四)孤独感表现为病人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不与病友交谈,病没有痊愈时就想回家。
(五)否认心理表现为病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否认疾病的存在或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
不顾事实的否认,会对疾病起到贻误和消极的作用。
二、心理护理作为护士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他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使病人达到一个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有益心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1.我们要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的环境;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4.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病人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多与病人沟通。
5.在病人疾病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主动,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病人适当的采取心理治疗方法。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随时关注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呵护他们,让他们可以信任我们,和我们成为朋友。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改善他们的病情。
本文就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指的是处于长期的高度焦虑状态,并伴有多种不适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心慌、想不起深呼吸、感到紧张、担心,以及反复地思考恐惧的事。
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应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处理。
2.抑郁症抑郁症是指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表现为精神疲乏、抑郁、体重减轻、睡眠不佳、自责、饮食不振等。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措施,以帮助他们摆脱抑郁情绪,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3.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指患者对特定环境或情况的反应过度,表现为情绪大起大落、睡眠不佳、胃肠症状加重或体重波动、记忆力减退、感到孤独或不安等。
患有应激障碍的患者,应采取放松和心理治疗,以减轻压力,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心理护理的方法1.建立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感受到安慰和支持,从而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2.创造安全的环境护士需要通过调节病房温度和光线、移动家具等方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3.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日常对话、阅读故事书等方式,护士应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4.采用心理干预技术心理干预技术是指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定性分析、改善技能等,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疾病。
护士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技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士应关注和解决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建立信任关系、创造安全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心理干预技术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治疗结果。
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XXX紧张恐惧心理:剧烈心前区疼痛伴有频死感,由于住院环境及角色的改变,严格制动卧床休息,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2.焦虑心理:因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下降,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反复发作,同时家庭经济、工作负担加重,均可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
3.多疑心理:对预后不明确,对治疗和护理不理解。
4.角色行为却如:在疼痛缓解后,误认为病情已好,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劝告,擅自活动,不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1)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2)加强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胸闷胸痛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3)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能力,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起居与养生等,适当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轻重;
4)医护人员操作应熟练,对病人有耐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5)向患者讲解各项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积极询问患者的治
疗效果,鼓励患者参与决策;
6)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给予耐心的疏导,告知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7)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收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丰富生活乐趣;8)留陪护一人,给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多鼓励病人,建立信心。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患者心
理问题
引言
心理问题在患者中非常常见,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额外的困扰。
因此,了解并解决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常见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焦虑和恐惧: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害怕,特别是在面对未知的病情或治疗过程时。
2. 抑郁:一些患者可能经历抑郁情绪,感到无助、消沉和失去兴趣。
3. 自尊心受损:患者可能因为疾病或身体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4. 孤独感:长期住院或疾病期间的社交限制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孤独和与世隔绝。
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解决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案:
1. 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和
其他负面情绪。
2.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提供情感上的支
持和陪伴。
3. 教育和信息: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疾病和治疗信息,消除他们
的焦虑和恐惧感。
4. 心理支持小组:组织心理支持小组,让患者可以彼此分享经
验和情感,缓解孤独感。
5.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目标
和兴趣,提高自尊心。
结论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但通过心理辅导、社交支持、教育和信息、心理支持小组以及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关怀,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恢复
健康。
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解答和护理方法心理健康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解决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法。
以下是详细步骤:第一步:了解常见心理问题- 焦虑:焦虑是指对未来或现实情况感到担忧、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 抑郁:抑郁是指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意志力下降以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的状态。
- 压力:压力是指在面临工作、学业、家庭或人际关系等方面困难时产生的心理紧张和不适。
- 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问题。
- 自尊心问题:自尊心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信心和肯定。
第二步:解答常见心理问题1. 如何应对焦虑?-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 放松技巧: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活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
- 寻求支持:与亲友分享问题,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2. 如何应对抑郁?-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 找到乐趣: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与兴趣相投的人交往。
- 寻求专业帮助:如症状严重,建议咨询心理专业人士。
3. 如何应对压力?- 分解任务:将大的任务分成小块,逐步完成。
- 提高应对能力:通过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来应对压力。
- 放松训练:学习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进行放松。
4. 如何改善睡眠?- 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
- 规律作息: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 放松技巧:睡前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热水澡、喝杯温牛奶等。
5. 如何提高自尊心?- 自我肯定:关注个人的优点和成就,给自己正面的评价和肯定。
- 树立目标:设定并追求个人目标和梦想,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第三步:注意事项- 寻求帮助:如果上述方法无法缓解心理问题,建议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