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度评价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60.17 KB
- 文档页数:4
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一、引言气候舒适度是评估一个地区旅游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本文旨在研究山东省的旅游气候舒适度,为旅游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山东省的气候特点山东省地处我国北温带、北亚热带和温带间的过渡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显著。
它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类型:山东省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 年降水量:山东省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北部相对较少,南部较多,东南沿海地区也较多;3. 年平均气温:山东省年平均气温为11°C-14°C,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4. 夏季气温:夏季山东省气温偏高,经常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5. 冬季气温:冬季山东省气温偏低,北部山区常年有雪。
三、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山东省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本文从温度、湿度和风速三个方面选取多个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指标如下:1. 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2. 湿度:相对湿度;3. 风速:平均风速。
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本文根据温度、湿度和风速指标,采用心理舒适度指数法对山东省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
具体方法如下:1. 温度指标评价: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相关标准,湿球温度指数和理论蒸发温度指数可以反映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使用这两个指数计算得出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值,以及年平均温度值,可以从温度的角度评价旅游气候舒适度。
2. 湿度指标评价:湿度对人体的舒适度有较大影响,较高的湿度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
本文采用相对湿度来评价气候湿度情况,相对湿度越高,舒适度越低。
3. 风速指标评价:适度的风速可以带来舒适感,但过大或过小的风速都会对人体带来不适。
本文采用平均风速来评价风速指标。
五、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结果根据上述评价方法,本文对山东省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
座椅舒适度评价范文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件,无论是在家中、车上、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会使用座椅。
因此,座椅的舒适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座椅的材质、设计、支撑性、调整性等方面,对座椅的舒适度进行评价。
首先,座椅的材质对舒适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见的座椅材质包括织物、皮革、塑料等。
织物座椅通常柔软舒适,能够吸收身体的压力,使我们在长时间坐姿下感觉更舒适。
皮革座椅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透气性,能够使身体感到支撑,但在夏季会有一定的闷热感。
塑料座椅感觉较硬,长时间坐下会感到不适。
因此,在选择座椅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质。
其次,座椅的设计对舒适度同样重要。
座椅的背部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减少腰部和背部的负担。
座椅的座面设计也应该符合人体曲线,均匀分布身体的重量,避免过分集中在一处,造成疼痛和不适。
此外,座椅的扶手设计应该能够提供舒适的扶手高度和宽度,使手臂能够放松,而不是悬空或者过度受压。
再次,座椅的支撑性对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座椅的支撑性是指座椅能够适当地支撑和分散身体的重量,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
座椅的支撑性与座椅内部的填充物有关,如海绵、弹簧等。
座椅的填充物应有一定的弹性和透气性,能够根据身体的形状和压力进行变形,使身体得到均匀的支撑,避免一些部位过度受压,造成不适或疼痛。
最后,座椅的调整性也是评价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人身高、体型不同,因此座椅的调整性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常见的座椅调整功能包括座椅高度调节、座椅角度调节、扶手高度调节等。
通过这些调整功能,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最适合的坐姿,减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综上所述,座椅的舒适度评价从座椅的材质、设计、支撑性和调整性等方面进行。
在选择座椅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座椅,以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同时,在长时间坐姿下,我们也应合理安排坐姿,定期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的固定姿势,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环境舒适度评价报告环境舒适度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它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办公室、学校、医院、酒店等不同场所的环境舒适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首先,温度是影响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冬季,室内温度过低会让人感到寒冷,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而夏季高温则会让人感到闷热,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合适的室内温度是保障舒适度的关键。
通过合理调节空调、加强保温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其次,湿度也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闷热和不适,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健康造成威胁。
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对于提高环境舒适度至关重要。
光照也是环境舒适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光照条件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人们的视力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设计建筑和布局办公场所时,需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保证光照均匀、柔和,有利于提高环境舒适度。
此外,空气质量也是影响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办公室、学校等场所通常都是封闭的环境,如果空气质量不佳,容易导致人们感到头晕、乏力、嗓子干等不适症状。
因此,加强通风换气、净化空气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环境舒适度。
综上所述,环境舒适度评价报告对于改善室内环境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调节温度、湿度,改善光照和空气质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舒适度,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希望各个场所的管理者能够重视环境舒适度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四、气候与生活2004年江苏省四季平均气温皆偏高,对人们来说冬季可能更为舒适,春秋季节则影响不大。
而6~9月,我省先后经过梅雨期和高温酷暑的夏季,此时闷热、酷暑天气多,人体常感不适。
我们采用江苏省气象台用于天气预报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及分级指标,计算6~9月各种人体舒适程度的日数,再根据人体舒适度的评价标准,评价6~9月气象条件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1、人体舒适程度的评价方法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但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并不能直接反映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目前气象部门大多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作为参数,从气象学角度评价在不同的温度、湿度等气象环境下人的舒适感。
2、人体舒适度的计算模式和分级指标每日人体舒适度计算模式如下:其中,Tm —最高气温,Hu —平均相对湿度,V —平均风速根据社会调查及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将6~9月人体舒适度指数分为如下7级等级:表12 人体舒适度等级3、6~9月人体舒适程度评价指标我们根据不同等级出现的日数和各等级的权重系数,制定6~9月人体舒适程度评价指标:其中 、 …… 分别是6~9月间人体舒适度等级为五、四、……负一级出现的日数。
当SSp ≤1.5时,评为总体舒适; 当1.5<SSp ≤2.5时,评为总体较不舒适; 当2.5<SSp ≤3.5时,评为总体不舒适; 当SSp >3.5时,评为总体极不舒适。
4、2004年6~9月人体舒适程度的气候评价6d 1d 7d根据上述方法,计算2004年6~9月间每日人体舒适度,依据该时段内各种等级出现的日数,评价整个时期人体舒适程度,结果如下:表13 2004年6~9月全省各站人体舒适度各级日数及评价指标值续表13 2004年6~9月全省各站人体舒适度各级日数及评价指标值根据人体舒适度分级指标,舒适度等级为五级时天气酷热,人体极不舒适,2004年6~9月该等级日数淮北地区、江淮之间的沿海地区为3~17天,江淮西部9~24天(靖江全省最高,为32天),苏南地区16~28天。
第 36 卷第 6 期2023 年12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6 No. 6Dec. 2023基于智能手机的结构振动测试及舒适度改进评价方法王来顺,何浩祥,李少松(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摘要: 由于传统的振动测试仪器在便携性和实时性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智能手机研发实时监测模块并实现对结构加速度的精准采集及舒适度分析。
通过振动台动力试验和楼板振动试验验证智能手机测试振动信号的精度和性能。
针对传统舒适度评价方法在适用范围和评价参数类型方面的不足,提出采用位移和速度的四次方振动剂量值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的思路,并给出适用于桥梁和建筑结构的舒适度综合限值要求。
采用智能手机对某人行天桥和建筑结构楼板的竖向振动进行测试,并通过多个指标及其限值对舒适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对于长柔结构的舒适度评价,宜将位移和速度的四次方振动剂量值作为补充评价指标,并需对多个时段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 人致振动;振动测试;舒适度评价;智能手机;四次方振动剂量值;中图分类号: TU311.3; TU37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3)06-1613-10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3.06.016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和人口分布日益密集化,工程结构的高度或跨度不断攀升,部分结构在环境激励和人致荷载下的振动强度和幅值较大,人体舒适度和感官体验较差。
随着人们对结构适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结构舒适度的监测与控制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1‑2]。
目前结构舒适度监测和评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舒适度监测通常需要采用专业设备,其成本高、携带和使用不便且需专业人员操作等,不易普及和推广;监测数据往往需要线下处理,实时性和共享性差,难以适应物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需求。
TRANSPOWORLD 2011 No.22 (Nov124行车舒适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为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适和疲劳的感觉,又称乘坐舒适性。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相当复杂,由于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不仅取决于振动的强度,而且还与频率有关。
此外,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作用位置和方向,作用的时间长短等均会影响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故与振动频率有关的舒适性评价包括客观测量和主观感觉两方面。
人体对振动反应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振动的幅值和频率;作用的位置和方向;作用时间。
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主观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差别和变化。
因此,对做乘坐舒适性的定量评价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随着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完善,所制定的标准也越来越合理。
乘坐舒适性评价的国际标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标准来自于ISO263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1974年颁布了ISO2631的最初版本——《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指南》。
随着测量数据的不断增多,ISO 对最初版本进行了大量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1974年版的ISO2631标准推荐值均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如图1所示。
被试验人员承受竖向、横向和纵向的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振动,根据所得试验数据,用以下三个推荐的指标来表征加速度界限值。
暴露界限:人体可承受的振动量上限,如超过此界限,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该指标与人能保持工作效能有关,在此界限内,人能够正常驾驶和操作。
舒适性降低界限:保持良好感觉及舒适性界限。
这些界限值均以1~80Hz振动频率范围内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加速度方均根值来表达。
应用上述界限指标,主要问题是这三个指标都是指某特定频率下受到的激励,而实际上车辆通常受到的激励是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随机振动。
因而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一是通过计算测量得到1/3倍频带的加速度方均根值,并将它与这一带宽的中心极限频率相比较来进行评价;二是根据界限曲线采用滤波方法将1~80Hz内的测量信号进行频率加权,这样就可以求出一个总体的加速度方均根值,然后将该值与敏感频率范围(如垂向振动的敏感频率范围为4~8Hz)的极值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价车辆的舒适性。
配比参数与纺织品舒适度的相关性一、纺织品舒适度概述纺织品舒适度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舒适感觉,包括触感、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等多个方面。
纺织品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穿着体验和健康,因此,纺织品的舒适度研究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纺织品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纺织品的舒适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纤维材料的种类、纱线的细度和结构、织物的组织结构、后整理工艺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纺织品的最终舒适度。
1.2 纺织品舒适度的评价方法纺织品舒适度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的穿着体验,而客观评价则通过仪器和实验方法来测量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二、配比参数在纺织品舒适度中的作用配比参数是指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助剂等的比例和组合方式。
合理的配比参数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舒适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1 纤维材料的配比纤维材料是纺织品的基本组成元素,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通过合理配比不同种类的纤维,可以优化纺织品的舒适度。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2.2 纱线结构的配比纱线的细度和结构对纺织品的舒适度也有重要影响。
细度适中的纱线可以提供柔软的触感,而特殊的纱线结构如圈纱、竹节纱等则可以增加纺织品的立体感和风格。
2.3 织物组织结构的配比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纺织品的外观和手感。
不同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等,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弹性,从而影响纺织品的舒适度。
2.4 后整理工艺的配比后整理工艺是提高纺织品舒适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柔软整理、抗皱整理、抗菌整理等不同的后整理工艺,可以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外观和功能性。
三、纺织品舒适度的优化策略为了提高纺织品的舒适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包括纤维材料的选择、纱线和织物结构的设计、后整理工艺的应用等。
第23卷第6期 2013年6月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Vo1.23 No.6
June 201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室内舒适度评价方法 潘伟强,李长云,胡盛龙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针对室内环境因素多元化、动态变化的特点和目前评价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室内舒适度混合评 判模型。首先将从真实环境中采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然后根据群体和个体感觉,分别用离线训练和在线训 练的方法训练分类器;最后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预测样本的标签。以Matlab为开发工具,编写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室内 舒适度评价算法,并与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等室内舒适度评价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 有效的。 关键词:室内舒适度;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9X(2013)06—0214—05 doi:10.3969/j.issn.1673—629X.2013.06.055
Indoor Comfort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N Wei—qiang,LI Chang—yun,HU Sheng—lo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
Abstract:For the diversity and dynamic changes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lack of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s,put forward an indoor comfort mixed—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Firstly,the method handled dataset collected from the real environment with the method of data standardization.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group feeling and individual feeling,it used off-line and on—line to train the classifier.At last,it used the trained classifier to predict the label of the sample.The indoor comfort evaluation algo— rithm based on suppo ̄vector machine was written with the developing tool Maflab,it compared with the BP neural network and probabi— listic neural network(PNN).The simulation resul ̄oftraining and validation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indoor comfort;support vector machine;BP neural network;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电梯乘坐舒适度评价 EL嗍OR RI DE COM FORT E\/ALUATloN 文I张绪鹏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一、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梯已成为百姓出行必备的垂 直交通工具.电梯问题已成为与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 几年,北京市电梯投诉的焦点已经由溜梯、困人、故障等电梯 安全问题.集中到了更新年检证书、噪音、对讲、维修不及时等 的问题.反映了公众需求由满足单一安全性趋向可靠、节能、 舒适多样化。在满足人民安全乘坐电梯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舒适性要求.已成为需要电梯从业者高度关注的问 题。
二、电梯乘坐舒适度 舒适度是指个人包括主观的感受,与环境或者情况之间 的反应状态,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从生理与心理方面所感受 到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综合评价[1】。舒适度受各种因素搜条 件的影响,舒适度会因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结果。电梯乘坐舒 适度,是乘客对电梯品质的综合评价,通俗的讲,就是乘客在 乘坐电梯时是否有不舒服的状态。
电梯乘坐舒适度评价从人体舒适度评价发展而来。人体 舒适度评价一般以体感为基础,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日照 等【1】【2】。由于电梯是个运动环境,电梯舒适度与电梯振动、噪 声、温度、湿度、空间、空气清新度等多个参数有关,同时受乘 客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电梯外观、设计等也是影响舒适度 的因素。朱昌明教授认为电梯乘坐舒适性的评价包括平稳运 行中的舒适评价和起、制动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平稳运行中 的舒适主要受振幅、频率、方向和时间的影响,起、制动过程中 加速度值及变化率起到决定作用[3】。应乐安认为电梯的启、制 动阶段,由于“惯性力”,人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既会对前 庭器官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生理影响,也会使人感到心理不适, 具体指标与乘客的耳压变化量有关。且由于咽鼓管的自动调 节作用,电梯下降阶段鼓膜的位移量大于电梯上升阶段,这也 是超高速电梯下降时的速度要比上升速度低的主要原因[4】。 电梯行业的经验表明.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感与轿厢的峰峰 值的振动评估有关。GB/T 24474—2009《电梯乘运质量测量》 采用了这种观点.将电梯乘运质量定义为“与乘客感觉和电梯 运行有关的轿厢声级和轿厢地板的振动。”即电梯乘运质量与 噪声和振动相关f5】。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也对 噪声、加速度和轿厢在三维度上的振动做了要求【6]。 三、电梯乘坐舒适评价 电梯舒适度包括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 体现在乘客人体生理的各个方面的感觉,而心理舒适度集中 在心理方面.空间大小、人员密集程度、色彩装饰、因乘坐电梯 所受服务获得的感觉为主。由于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是生 理心理的综合表现.二者严格意义上是相通的,只是以谁为主 的问题。比如.电梯的启制动阶段,随轿厢加减、速而产生的乘 客超、失重状态,既会对前庭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生理影响,也 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心理反应。再比如.乘坐电梯过程中乘坐电 梯过长,更多的反应在生理上的不适,尽管对于一部分乘客由 此会产生愤怒暴躁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更应该是心理影响因 素。结合实际调研的情况与舒适度的特点,从利于其进行分析
舒适度评价方法
1. 人体舒适度指数
1.1 简介
是根据当日最高气温和14时相对湿度的预报值计算指数值,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度。
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感。
1.2 计算公式
ssd=(1.818t + 18.18)(0.88 + 0.002f)+(t-32)/(45-t)-3.2v+18.2
其中,ss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
t—为平均气温
f—为相对湿度
v—为风速
1.3 人体舒适度指数分级
注:此分级不同地区有不同标准。
2. WBGT指数
2.1 简介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
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
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此法可方便地应用在工业环境中,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
它是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
2.2 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WBGT指数测定仪直接测量,或采用干球温度计、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在同一地点分别测量。
室内作业:
WBGT=0.7t nw+0.3t g
室外作业:
WBGT=0.7t nw+0.2t g+0.1t a
式中:
t nw——自然湿球温度;
t g——黑球温度;
t a——干球温度。
2.3 分级
2.3.1根据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
根据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的规定,按照工作地点WBGT 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钱啊高度越大,见下表:
2.3.2 WBGT值/现场人员管理重点
作业环境超过WBGT/31℃:注意人员状态,停止运动
作业环境超过WBGT/28℃:注意中暑,避免激烈的运动
作业环境超过WBGT/25℃:依各人体力状态活动,搭配充分的休息
作业环境超过WBGT/21℃:注意充分的水份补充
作业环境不足WBGT/21℃:良好作业环境
3. 中等热环境PMV和PDD指数
3.1 简介
PMV(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表明预计群体对于下述7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值。
PMV指数是根据人体热平衡计算的。
在中等热环境中,人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调整皮肤温度和出汗量以维持热平衡。
在PMV指数中热调节系统的胜利反应在统计上与受试着群体的热感觉投票的统计结果有关。
PDD(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MV指数为预计处于热环境中的群体对于热感觉投票的平均值。
个体的投票是分散于这个平均值周围的,其数目便于预计有多少感到不舒适。
PDD指数可对于热不满意的人数给出定量的预计值,可预计群体中感觉过暖或者过凉的人的百分数。
3.2 计算公式
3.2.1 PMV指数计算
根据以下公式得出:
3.2.2 PDD指数计算
当确定PMV值以后,PDD值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或者根据下图也可得出:
3.3 分级
参照GB/T 18049-2000 中等热环境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