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说服术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鬼谷子捭阖术:读懂纵横捭阖这四字,做个会办事会做人的中国人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人,他是纵横家的始祖,他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大智,天下大事尽在股掌之间。
他的徒弟张仪、苏秦几乎决定了时代的走向,鬼谷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阴阳之间,放之四海强国治家,运筹帷幄锁乾坤,纵横捭阖定大事。
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四个字的含义和运用的典型故事。
第一个字——纵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人和事应该用纵向的思维去思考,分为过去、现在、将来,然后做出判断和决定。
第二层弱者不怕强者,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第三层当我们强大时不要以强凌弱,真所谓墙倒众人推。
纵也称合纵,最早把合纵这门艺术达到举世无双的人,就是鬼谷子的徒弟苏秦,鬼谷子的徒弟苏秦被称为合纵之父。
苏秦当时作为六个国家的相位,苏秦联合六国对秦国形成势均力敌之势,致使秦国没敢越过函谷关,十五年没敢轻举妄动,创造了当时200年间平静安宁的岁月。
第二个字——横横又称连横的意思,与合纵正好相反。
连横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秦国连横活动的创造者正是鬼谷子的徒弟张仪。
第三个字——捭捭就是开放、发言的意思,捭就是动但不是盲动,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动,就是动之有法、动之有节。
下面举一个捭的典型例子。
上个世纪,青岛海尔还是青岛电冰箱厂的时候,厂长张瑞敏发现了76台有质量问题的劣质冰箱。
于是开会研究怎么处理,大家的意见就是打折、贱卖,但是大家都不向往质量上提意见。
张瑞敏深知不搞好质量企业以后无法生存,后来他想了一个方法,让厂里的领导去车间里看看这些劣质冰箱怎么处理,大家还是老方法。
于是张瑞敏果断行动,用大铁锤把劣质冰箱全部砸的粉身碎骨,张瑞敏知道如果不砸碎,以后会砸烂我们的饭碗,这就是惊天动地的动。
第四个字——阖阖是封闭、隐匿的意思,阖就是静,有思考准备。
阖是捭的基础,静是动的准备,只有科学的静静的思考才能有效的去动,才能达到真正动的目的。
⿁⾕⼦讲谈判⽤共同利益说服对⽅
⿁⾕⼦讲谈判⽤共同利益说服对⽅
在经济活动中,在买卖双⽅各有⾃⼰利益的前提下,谈判双⽅意见相左,互相猜疑,影响谈判和达成协议,这是常见的事。
要使谈判获得成功,就要说服对⽅。
或者是你赞成我的意见,或者是我赞成你的观点。
签订协议总是不能在各持⼰见、僵持不下的局⾯中实现。
然⽽,在利益冲突的事实⾯前,说服⼯作乃是⼀件艰苦的差事。
要把这件⼯作做好,其要领有如下⼏点。
1.在谈判开始之时,⾸先选择容易统⼀观点的问题进⾏谈判,达成协议。
然后再讨论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这样便于⽤前者作例,说服对⽅。
2.如果有两个信息传给对⽅。
应该先传递能引起对⽅好奇和兴趣的信息,这个信息不能带有威胁性。
否则,对⽅就不能接受了。
3.伺机传递信息给对⽅,影响对⽅的观点,进⽽影响谈判的结果。
4.若能巧妙地把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连接在⼀起讨论,较有希望说服对⽅,达成协议。
5.强调彼此双⽅处境相同⽐强调彼此双⽅处境相异更能说服对⽅,消除意见分歧。
6.说明⼀个问题的两⾯⽐仅仅说出⼀⾯更能说服对⽅。
7.探索对⽅的期望并把对⽅的期望传递过去,就有希望使认识⼀致。
8.重复地说明⼀个消息,让对⽅完整⽽深⼊地了解,容易为对⽅所接受。
《鬼谷子》蕴含的谈判技巧《鬼谷子》蕴含的谈判技巧捭阖之道源于中国传统一部神奇的智慧经典《鬼谷子》,是沟通的最佳境界:何谓捭阖?捭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者,闭也默也阴也。
捭阖之道,以阴阳视之,观之以出入,洞之以捭阖以此说之,可以说人,说家,说国,说天下。
就是说一个人的沟通能力练好了,说服能力练好了,演说能力,对别人的影响力练好了!这个人就能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方无隅,大道无形,行者无疆,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
谈判无所不在,不论是内部协商或外部交涉,都需要谈判。
作为管理者必备的核心能力,谈判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彰显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谈判的风格与技巧,永远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之别。
如何才能在谈判中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如何才能于谈笑间达到谈判的标的?一、适时反击反击能否成功,就要看提出反击的时间是否当掌握得准确.反击只有在对方以“恐怖战术”来要胁你时方能使用,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防卫战.汤姆成功的例子,就足以显示反击正是所谓的“借力使力”,就是利用对方的力量,再加上自己的力量,发挥“相乘效果”,一举获得成功.其次要注意的是,使用反击法时,如果对方不认为你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强生相信汤姆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所以在汤姆尚未正式宣战前,便作了让步.情况如果恰巧相反,结果也自然大不相同了.所以,在使用反击法之前,你必须先行了解,在谈判对手眼中,你是否是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二、攻击要塞当你无法说服“对方首脑”时,就要另辟蹊径,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对方组员”.这正如古时候的攻城掠地一般,只要先拿下城外的要塞,就可以长驱直入了.攻占城池,要先拿下对城池具有保护作用的`要塞,如此一来,就能如入无人之境了.同理,在无法说服时,便应改弦易辙,设法通过“对方组员”来动摇“对方首脑”的立场.使用“攻击要塞”战术时,关键在于“有变化地反复说明”.很显然地,“对方首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过了你的主张,而现在,如果要再拿同样的说词对“对方组员”展开游说,“对方首脑”自然感觉兴味索然.而“对方组员”也一样,对你一成不变陈述方式,也不可能专心聆听的.所以,目的虽然相同,但是,在反复说明的过程中,就要特别留意其中的变化性,以免收到反效果.另外应注意的是,纵然你已经认真地说服了“对方组员”,但是,这却无法保证“对方组员”也会像你认真地说服他们般的去说服“对方首脑”.要是“对方组员”不肯这么做,即使你用尽了全力,“攻击要塞”战术还是难奏其效的.三、“白脸”“黑脸”要使用“白脸”和“黑脸”的战术,就需要有两名谈判者,两名谈判者不可以一同出席第一回合的谈判.两人一块儿出席的话,若是其中一人留给对方不良印象的话,必然会影响其对另一人的观感,这对第二回合的谈判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第一位出现谈判者唱的就是“黑脸”,他的责任,在激起对方“这个人不好惹”、“碰到这种谈判的对手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的反应.而第二位谈判者唱的是“白脸”,也就是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使对方产生“总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就这样,二者交替出现,轮番上阵,直到谈判达到目的为止.前面已经提过,谈判以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较为有利,但是,在使用“白脸”与“黑脸”战术时,却反而以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谈判为佳.不管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用什么方式向对方“挑战”,如果谈判是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的话,基于一种“反正这儿是我的地盘”的安全感,对方通常不会有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因此,当第二名谈判者出现时,他们的态度自然也不至于过份恶劣了.白脸”与“黑脸”战术的功效是源自第一位谈判者与第二谈判者的“联线作业”上.第二位谈判者就是要利用对方对第一位谈判者所产生的不良印象,继续其“承前启后”的工作.第一位谈判的“表演”若未成功,第二位谈判者自然也就没戏可唱了.四、“转折”为先“不过??”这个“不过”,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说话技巧.有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访问某位特别来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被问及有关私生活的情形,不过??”.这个“不过,等于一种警告,警告特别来宾”,“虽然你不喜欢”,“不过我还是要??”.在日常用语中,与“不过”同义的,还有“但是”、“然而”、“虽然如此”等等,以这些转折词做为提出质问时的“前导”,会使对方较容易作答,而且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过??”具有诱导对方回答问题的作用.前面所说的那位主持人,接着便这么问道:“不过,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热切地的希望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关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一问,特别来宾即使不想回答,也难以拒绝了.缓和紧张气氛在谈判时,当问题本身颇为复杂,叫人难以启口,但却又非问不可时,通常便得使用“缓动”的技巧.说话的缓动技巧,具有防止对方发怒,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作用.五、文件战术与开会不同的是,在谈判时若要使用“文件战术”,那么,你所携带的“工具”,也就是各种文件资料,一定要与谈判本身有关.如果你带了大批与谈判无关的资料前去谈判,想“混”的话,一旦被发现,谈判信用便将破产,而前面已再三强调过,谈判信用一旦失去,便将再难挽回,也无法弥补了.因此,在谈判时,你必须千万小心,绝对不要为图一时之便,而犯下招致“信用破产”的错误,这是谈判的原则.参加任何谈判,都要留意自己所使用的战术或技巧是否适用于谈判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使用的战术或技巧要是不够高明、不适合于谈判内容,都将使谈判难以顺利地展开.最后,行销中与人沟通,完全不讲策略性是不够的,但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也是不足取的。
鬼谷子的3句话,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如何让别人服从、顺从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无法避免社交,有的人能左右逢源,有一些人却是“社恐”。
早在几千年前,鬼谷子就曾用3句话,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如何让别人服从、顺从自己。
第一句话是: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在这句话中,鬼谷子提出了象比的概念,所谓的象比,指的是摹拟类比。
在鬼谷子看来,想要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首先就是要和对方产生共鸣,让对方意识到,你是可以理解他的,这样就会更容易得知对方内心的想法。
但是想要和对方产生共鸣,这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做到的,此时要做的事情分为三步;一听二问三故事。
第一步就是要当一个优秀的聆听者,去倾听对方所说的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对方。
第二步是在作为倾听者的同时,也可以时不时地提出问题,让对方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当你已经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步,来给对方讲故事了。
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一定要让对方产生共鸣。
通过讲述故事,类比内心,以此来让对方吐露真心。
只要知道了对方的真实想法,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自然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第二句话是: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
这句话总结起来,就是面对不同的人,要说不一样的话。
在鬼谷子看来,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需求不同,要对他们说的话,自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因此鬼谷子以三种人举例,说明了在面对不同的人群时,该用哪种方式对待。
如果对方是生性愚笨的人,那么就可以用语言“糊弄”。
因为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出旁人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他们更容易相信别人,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如果遇到品行不端的人,可以通过威胁的手段,令他们顺从。
因为这种人一般都会有把柄,只要能抓住他们的把柄,这些人自然是不敢反抗的。
至于贪恋钱财的人,就更容易将他们看透了,这类人只需要用金钱去加以诱惑,对方是根本无力抵抗的。
鬼谷谋略概述[源自:袁弘道属性:推荐阅读本文搜索]鬼谷子是游说学、谋略学大师,他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劣根性,能灵活地运用“钓人之网”,“欲取反与”、“揣摩”、“权谋”之术。
一鬼谷子说:正如对事物的考察要经历从今到古、从古回今的过程,对人的试探也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回答。
好比投石问路,不断地收集对方的信息,观察他的反映。
特别是要诱导对方多多说话,让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真情。
也可以你先开口说几句简单的话,静听对方的反映。
如果对方已进入角色,就随时诘问他,让他打开心扉。
说话时最好引述各种实例,给人以具体的形象,以刺激对方的发言欲望。
别人讲话是处于动态,自己静听是处于静态。
以静待动,以安待哗,对方的气势莫不衰竭,对方的实情莫不透露。
以无形的技巧钓有声的语言,如果他所说又与事实相符,那么其人的真情毕至。
一位政治家对此道熟谙深察,那么他就掌握了打开人心的钥匙。
但是,常拿“钓人之网”套人语言,对方终究会发现自己的上当而不再应答,这时,就要以诚挚的语言感动他,作为对他袒露心迹的报答。
如果对方的感情随之而动,就加紧引导和控制。
自己不断地追问,对方不断地应答,言语具体又能推理,那么大事可定。
如此反反覆覆,一切事情都可游说。
高明的人以此诱导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能得到真情实事。
老子声称:“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欲富贵,不妨从贫贱开始;欲高大,不妨从低下开始)。
与此类似,鬼谷子提出:“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取反与”。
这就是利用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律,从反面达到正面的方法。
三国时期,曹操麾师百万进攻江东,诸葛亮智激孙权抗曹,采用的便是从反面促成的方法。
一天,诸葛亮一见孙权的面便说:你应该尽早投降。
孙权说:刘备为何不投降呢?诸葛亮答道:刘皇叔是皇室宗亲,有勇有谋,天下归心,怎么能北面称臣呢?一席话,气得孙权拂袖而去,终于下定了联合抗曹的决心。
将老子和鬼谷子的欲夺先与的策略运用到军事上,则可收到奇效。
鬼谷子:习得四大驭人术,方能掌控人心,天下贤才皆为我用导语:习得四大驭人术,方能掌控人心,天下贤才皆为我用鬼谷子的名气不仅是在战国时期是响当当的,到了今天,其名气依旧很大,不少人都奉之为领路之人。
鬼谷子代表了兵家的高度,是纵横家之鼻祖,他的思想高度要超越同时代的人,在他的理念之中,只要是人,用合理的方式就能将其收服,为我所用。
一、愚者,胁之以威对于愚钝之人,想要驾驭他,只需威逼,胁迫其为自己效力。
这里所说的愚人,并不是智力低下之人,而是不通世理,不通晓人情,与之难以用沟通的方式解决。
并且,这样的人难以获得其忠心,既然如此,就不必大费周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
胁迫虽然不能让他死心踏地的追随自己,但是却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二、勇士,动之以情对用勇猛之人,须动之以情,方能让其为自己效力。
勇者大都是性情刚烈之人,如果还是以威胁的方式,那么他即使与你拼个鱼死网破也不会顺从。
即是高傲之人,那么就只有顺着毛捋,拿出自己的真心实意,让其为你的真诚所动。
这样的人更多的是会被真情实感所打动,对你的忠诚度也更高,除非你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独裁者。
勇猛之人多是有魄力的决断者,当然,这只是大多数时候,光有勇气没有谋略,那么也只是一介莽夫罢了。
三、小人,诱之以利对于小人,想要其为自己所用,不用大费周折地想要去说服他,他的眼中只有得失,有利于自己的事他自然会做。
这样一来,就很简单了,将足够有诱惑力的利益摆在他的面前,他自然就会为之所动了。
没有什么东西比利益更能让小人趋之若鹜的了。
不过也要小心这样的人,一旦他发现有比你所给予其利益更多的人或是集团,那么他会立刻背弃你而不顾。
有良知一点的人只是离开,不会对你造成什么损失。
而恶劣之人,会将他所掌握的关于你的一切,都变卖给你的敌手。
所以小人只可与之保持利益往来,切忌将自己的切身相关的东西交予其手,也不要妄想你给予他信任他就会以忠诚回报于你,这是天真的想法。
四、君子,晓之以理对于翩翩君子,想要收服他,自然没有什么比晓之以理更有效果的办法了。
鬼谷子精辟说“交谈”
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不但是一位身怀绝学的谋略家,而且擅长外交家的纵横捭阖,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
关于如何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谈,他就十分精辟地总结出过一套谈话技巧。
他说:“与智者言依于传,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歉,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
意思就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辨析能力强的人说话,须击中要害;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
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这些交谈的技巧,迄今为止虽已时隔两千多年,但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仍然堪称经典。
说服的艺术《鬼谷子》捭阖论的西方修辞思考说服的艺术:《鬼谷子》捭阖论的西方修辞思考一、引言在人类言语交际所追求的众多目标当中,包涵着林林总总的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当属说服。
从古至今,说服行为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言语形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中国最早的言语说服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大臣劝说当时的帝王尧的记载。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各诸侯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安危、富强,不得不广开言路,采纳不同的政治主张,为各种政治学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同时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者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著书立说,通过“游说”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达到说服诸侯采纳其代表学派思想的目的。
“游说”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说服行为,也是一种修辞活动,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游说活动一直以来受到西方修辞学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修辞学家肯尼迪的著作《修辞比较》就从西方修辞角度对中国先秦话语活动进行过探讨;华裔美籍修辞学家吕行也对中国先秦时期修辞思想做了专门的研究。
但在先秦时期,除了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以外,善于策谋预算,运筹帷幄的纵横家却很少被修辞学界提及和涉足,不同于儒家学派的道德论辩模式,纵横家在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上独树一帜。
从说服理论讨论纵横家的言语思想及行为至今尚不多见。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记录了我国古代纵横家的主要思想和言论,其主要内容探讨谈判和游说活动的技巧和方法,是一部具有丰富修辞学内容的著作。
《鬼谷子》中的捭阖论是以阴阳转变,开合变化为基本形式的说服方式,体现出纵横家在游说活动中的总方针。
西方修辞学认为“修辞是说服的艺术”,因此可以从说服的视角重新发现和探讨捭阖论所体现出的修辞思想和修辞策略,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二、中西说服观在古希腊时期,说服就一直是赢得法庭论辩的主要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由此可见,说服是修辞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他也强调了受众的重要地位,认为“修辞术的整个任务在于影响受众的判断”,因此可以说,西方修辞涵盖了以影响人类的意识思想和行为方式为目的的一切说服活动。
鬼谷子的话术
1.“与智者言,依于博。
”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丰富程度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成功。
鬼谷子总结出了与这些聪明人打交道的方法,那就是让自己显得非常的有才华,这样才能和聪明人有平等的沟通。
2.“与拙者言,依于辩。
”
一个说话非常笨的人,我们就很容易占到优势,这样的话我们只要做到能够和他们辩论就能达到有效的效果。
3.“与贱者言,依与谦。
”
说不定你现在看不起的人,多年以后你不一定惹得起。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4.“与勇者言,依于敢。
”
俗话说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以前很多当兵的人都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和他们讲道理,简直就讲不通,要跟这样的人沟通就必须要找到他们最为骄傲的东西,那就是要果断,要用勇气去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士气,这样才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并能够为自己所用。
在《鬼谷子·权篇》中,鬼谷子讲述了与不同人交谈时的不同策略:与有智慧的人交谈,要依靠眼见的博广。
与富有的人交谈,要高屋建瓴,格调高雅。
与身份地位卑微的人交谈,他们往往比较敏感,要谦卑好礼,会让他们感动,引为至交。
和犯错的人说话,一定要加以鼓励,要给他信心,鼓励他。
八句话说透鬼谷子捭阖智慧,点亮人生捭阖是什么?你知道捭阖是什么意思吗?有人会说捭阖不就是开闭吗,有啥好死磕的?其实里面大有文章,这两个字让我极其困扰,要想搞明白其根本就必须搞明白“捭阖是什么?”。
读古书其实有三个误区,要么过度理解了古人的思想,要么误解了古人的思想,要么是只理解了一半古人的思想。
关于第一种情形,其实主要是专家们,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延伸甚至扭曲古人的意思,总之想方设法把人忽悠瘸了,目的就达成了。
第二种情形多是不求甚解的大众,总之喜欢说些骇人听闻的话,比如“孔子会武术”、“墨子是黑社会大哥”等等,如上两种情形都是多见的。
然而还有第三种情形就是似懂非懂了,此种情况最惨,你说不懂吧,又能说个子丑寅卯来,你说懂吧,却又多有谬误。
如此自然忽悠不了自己也忽悠不了别人,最终既不能算是知,更不能去实践,与其如此还不如不懂。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阿信发现对于鬼谷子的捭阖之道,自己就属于第三种情形,美其名曰:半懂。
读古书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尤其是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里又数以“技术属性”的思想最难懂。
比如儒家的基本命题就是“仁义”,比如《论语》就是以“仁”为基础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书籍,其主体思想就是“仁”。
如果是古代考生悟性高的话,在答卷上只需围绕“仁义”阐述,或许能考个秀才、举人啥的,因为主体思想很清晰嘛,请相信我,阿信读书时候文科好的秘诀就是这个,主要看见“封建”二字就批判,基本上分数不会给太低,关于这一点孔子老师简直就是中国良心。
但你读完《孙子兵法》,充其量只是懂些军事常识,离带兵打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鬼谷子和孙子一样只给了后人一个工具,然后说了一句“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撂挑子走了,总之形而上学的阅读这类书籍其实是没用的,因为鬼谷子压根就没给我们答案,甚至于连“捭阖是道”或“捭阖是术”都需要后人去领悟。
我上篇文章发出去后有读者说,想不到,阿信,你的境界居然那么低,枉费我关注你那么久。
鬼谷子的智慧让别人乖乖听话的手段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只有吃人会的和被吃的人会。
谁掌控着大量资源和优势,谁就吃人,谁没有资源和优势,只能被吃了。
当然被喝的人众多,如果过份了,就会有人造反,于是就有了“奶嘴理论“。
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苦苦耗费,如果没有别人的付出,那么他也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为了让女孩子心甘情愿的苦苦付出,各种研究让别人心甘情愿的付出理论应用而生。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大圣人鬼谷子,就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如何让别人温顺心甘情愿的付出和乖乖听话的理论。
对于大多数人,鬼谷子说用到钩箝术就够了,就是用钩持钳制的话语,飞扬赞誉而钳制住他们,让他们乖乖听到我的话。
没有人紫苞听好话,没有人不喜欢自己被别人认可,有别人的认可和赞许,他就会更加有干劲。
越往下层的人,越需要鼓励和崇敬,而这种鼓励和赞美,会带来巨大的超额收益。
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赞美别人开始。
同样对你想使用的人则,那就更加不要那种吝啬这种毫无成本却能带来高收益的事。
想让别人听你话,你就多多赞美别人吧!那么对遇到那种钩钳术不那股感冒的人,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鬼谷子也给了具体的多种手段策略。
一重累术何为重累术?所谓重,就是先重用他,累就是忧患。
所以重累术,就是我辈去胁迫他,逼他乖乖听话。
或者胁迫他,然后再去毁了他。
这就是直接的暴力威胁,就好比你的老板,经常说你要是干不好,你就滚蛋吧!用此来逼迫你干活。
假如你失业了,就没有了金融市场来源,日子过的就结结巴巴。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就抓住了徐庶的母亲,逼着徐庶离开刘备,跑到自己阵营,来为了自己服务。
这就是重累术,用忧患来恫吓别人,让其不得已而为之。
二引诱术所谓引诱术,用一些不会他不容易博得的东西来诱惑他,让他为了得到这些蠢事,乖乖为你服务。
引诱可以用财务,宝石,珠玉,壁玉财帛,美人美色来引诱收买他。
用他喜欢的东西去诱惑他,他无法不上当的理由。
人们常说不容易不怎么得到才会珍惜,得到的不想要,得不到的更想要。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第一计阳谋阴谋鬼谷子曰:“智略计策,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策,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形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
因此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天地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能够扭转天地。
第三计各个击破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如闭如卦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情形。
第五计盗尽天机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超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打算。
第六计一言兴邦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能够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众不敌寡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一个人,一旦他违抗了事物的进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定会失败;一个人,假如能遵循事物的进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计中阴谋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策去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形。
第九计天地无常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明白革新,他就必定被时代所剔除。
鬼谷子智慧问一个问题:我们在混迹职场、商场时,怎么样才能成事,如何才能呢?是靠个人能力吗?相信很多人会说,一个人要想成功,个人能力就不需要强,真是如此吗?我们在翻开史书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并不是这样,聪明人反而给更容易被聪明误,聪明人往往都是一些人利用的棋子,比如张仪、苏秦、张良、诸葛亮聪明吧?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但其实他们都是被人工具,都是打工的。
比如张仪就是给秦王打工的,秦惠王喜欢他,就赏他点俸禄,赐他个武信君,给他的国相当当。
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其实都是虚的。
因为老板不高兴,不喜欢你的时候,你就是个弃子,比如秦武王不喜欢他,张仪就成了弃子,孤苦伶仃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张仪虽然得到善终,但是他还是摆脱不了弃子的命运,打工者的命运,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一很显然,一个人要想成事只靠自己的努力,想靠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是不行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成事呢?或许有心机的人可以成功,比如有心机的人遇到事情往往不是问自己,而是问别人:“张三啊,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做呢?”我们追溯历史,总结经验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比如刘邦问张良,鸿门宴咋整?刘邦问韩信,怎么灭掉项羽。
刘备问策诸葛亮,比如朱元璋遇到事情就问刘伯温。
你会发现所有成功者的谋略都是别人帮他的,而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请不要认为刘邦们无能,因为有时候城府比智商更重要,有心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二这一点,鬼谷子说的很明白,但是大多数都没读懂。
所以鬼谷子急的吐槽:你们这帮“聪明人”,就喜欢秀智商,但是你们没心机,连只虫子都不如。
原话是: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翻译过来就是,甲壳虫都知道用自己坚硬的甲壳,毒虫都知道用自己的毒刺,连禽兽都知道用别人的长处,你们跟我学了那么久,咋就没学会呢,咋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一个个苦哈哈的提升个人能力,结果还不只是个打工的?如何才能成事呢?鬼谷子告诉我们,就两个字:城府,包容别人的缺点,使用别人的优点。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权篇
【原文】
说者,说之①也;说之者,资之②也。
饰言③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④也;应对者,利辞⑤也,利辞者,轻论⑥也;成义⑦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⑧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⑨也。
【注释】
①说之:劝说对方听从自己。
②资之:帮助对方。
③饰言:修饰言辞。
修饰语言不是目的,但借助精妙的语言,更能打动对方。
④益损:增益减损。
指谈话时要在语言上适当删减。
⑤利辞:敏捷巧辩之词。
权宜之计或敷衍的话。
⑥轻论:轻易论说。
即言语不深刻,流于形式。
⑦成义:成为义理,使对方相信自己。
⑧符验:符合应验。
古人认为游说他人,不能违背事实,否则很难取信于人。
⑨钓几:钓取隐秘而细微的东西。
可理解为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几同机,隐秘,细微。
【译文】
说,就是游说对方;游说对方,就要有助于对方。
修饰言辞,是为了借助言语打动对方;借助言语打动对方,就要再三斟酌、适当取舍。
应对时要敏捷巧辩,敏捷巧辩容易流于形式。
要使对方接受某个观点,就要使对方明白真伪;使对方明白真伪,就要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诘难的言辞是驳斥对方的论点。
驳斥对方的论点就是要诱出对方隐秘的意图。
鬼谷子大智慧:说话的最高境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跟人交流,我们应该以话动人,还是以情动人呢?或许很多朋友会觉得,既然是沟通,肯定是多说话、多讲利。
这话没错,但是有时候最高效的说服方式,恰巧是:以情动人,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你的说服对象,然后再讲道理。
一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说白了古人就告诉我们要学会用感情去打动别人,然后再结合语言讲道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古人又云:情不通,则理不达。
你要想打动别人,不讲感情是不行的,因为:人本来就是情绪化的感情动物。
我们只有找到情感诉求,学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别人的内心,打出感情牌才能实现心灵的交流和感情的共鸣,如此才能高效的说服一个人。
二鬼谷道阿信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王阳明当年在江西赣州当巡抚期间收编了一群山匪当兵。
当时由于朝廷调拨的粮食还没到,所以士兵们一日三餐不沾荤。
有一天这群山匪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山下抢了十几只羊上山,搞了个全羊宴。
几天后这事让王阳明知道了,于是要求他们想方设法赔山民的羊,给山民赔礼道歉。
可是这些山匪们缺乏教化,死活不同意。
王阳明严肃的说:“你们现在就下山办这件事。
”山匪士兵的头子说:“现在天都黑了,明天再去。
”王阳明说:“不行,必须现在就去。
”山匪头子见王阳明这么一说,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准备下山照做。
这时候王阳明突然叫住他说:“羊都被你们吃了,拿什么赔?”那山匪头子挠挠头说:“还没想好,不过明人不做暗事,既然说赔就要赔。
”这时候王阳明从身上拿十两银子递给属下说:“这是我这个月的俸禄,本来是想留着给远在浙江的父母添置几件衣服,略表孝心的,现在你们姑且先拿去急用吧。
”山匪们一听巡抚大人居然对自己如此照顾,如此情真意切,于是个个心悦诚服,再不敢造次。
经过王阳明的调教,后来成了王阳明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士兵。
王阳明轻而易举的用了十两银子和一个故事就收服了桀骜不驯,不讲规矩的山匪们,轻而易举的“俘虏”了他们。
三这就是情感牌。
鬼谷子说服术 鬼谷子对自己的说服艺术充满自信。他说:“人如果有了坏意识,要让他改正是很难的。如果自己的意见无人执行,自己的话没人听从,那是因为道理还没讲明白;如果道理讲明白了,别人还是没执行,那是因为没有说到对手的心里。如果说得清楚、辩得明白、敢坚持、抓住不放,又能投其所好,说出话来,立论独到,句句珠玑,明白而且有条理,能打动人心。这样进行说服,如果再行不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鬼谷说服术自有其独特的招法。苏秦用此法可以把老师说得泪下沾襟,又可说通各国联合抗秦,身佩六国相印。这些招法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称之为“雄辩八术”。
捭阖术——《鬼谷子》的第一篇就是“捭阖”。“捭阖”的本义就是开合。它在《鬼谷子》一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但是其基本含义还是指开合。《鬼谷子》一书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认识它是掌握事物的关键,因而它也是进行游说活动的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方法。《鬼谷子》一书的“捭阖术”在中国传统智慧中是独有的,它是纵横家们在斗智、论辩中行之有效的一术。
纵横家运用捭阖术的过程一般是“估量对方的贤、智、勇等方面的情况”。依情况,或者先使对方开启,即“捭之”;或者先使对方“闭藏”,即“阖”之。让对方开启是为了掌握对方的情况,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一开一闭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将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对对方作出准确的估计。然后根据不断探测,实施说服。说服时也是或者捭之,或者阖之。有时候口只能是吃饭的,而不能说话,说之必失,这时候就需要阖;有时口必须张开,用讲道理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一开一合的反复,就像一个圆环,开合环绕其上,开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合,合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开。往复无穷地运用,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反应术——“反应术”是《鬼谷子》中关于刺探情报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反应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反应有区别,它专指经过刺探使对手发生的变化经。《鬼谷子》 一书认为:别人说话是动态,自己缄默是静态,主张以静测动。这一招法也是纵横家独创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主张通过某种活动或言辞,刺激对方开口,再根据对方的话来分析其真意。假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或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再回来重新探求,从对方的言词中可以分析其下一步的言行,力争得到对方的实情。行“反应术”就如渔人一样多打开一些网,等待鱼的落入。只要方法得当,把引诱之辞作为饵,不愁对手不说出来。如果拿着网迫使对方说出的情况还不够,就需要用模仿和比较的方法让对方将心里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进一步暴露实情,以便控制对手。要通过反反复复的反应,全面掌握情况。反应术在运用时还有一些小计谋。比如,要想让人家说话,反而自己沉默;要让对方敞开,自己先收敛;要使对方把话头提起来,自己先落下去;要想获得什么,先给对方点甜头。这一些小计谋就是要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以便倒出实情。此外还需要辨别真伪,通过比较排除假情况,要善于通过小事推测出大事;刺探情况要准确,要迅速;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手;要与对手把感情拉近,像声和响一样密切;观察对手的言辞时要认真,像磁石吸铁针一样;自己暴露给对手的东西微乎其微,而得到的东西要多而且迅速。
内揵术——“内揵术”是《鬼谷子》中关于进献计谋的方法。主张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使其总是想着自己,要用道德、党友或财货等手段与游说对象联系在一起。只要意见被采纳了,就可以独往独来。“内”就是使人采纳自己的计策,“揵”是设法坚持自己的计策,要设法使自己的道德与被游说者暗合,使自己的志向与被游说者一致,要设法得到重用,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被解职,也要设法再度被启用;要使自己的行为合乎分寸、得体,使自己的谋略与决策者一致。这就需要掌握被游说者的想法,不在没有把握时草率行动。待完全掌握了情况以后,就控制住对方。这样就主动了,可以进,也可以退;
抵巇术——“抵巇术”是鬼谷子纵横八术中的重要一术。《鬼谷子》认为任何事物都会出现裂痕,而且这种裂痕会由小变大。因此,在裂痕刚出现时就要“抵”住。“抵”就是为防止和消灭裂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抵”来使裂痕闭塞,通过“抵”使其减小,通过“抵”使其停止,通过“抵”使其消失,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鬼谷子》认为社会上的政治斗争尤其需要抵巇,认为万事万物都起于秋毫之末,一发展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大。圣人的事业都会遇到小人的破坏,都需要“抵巇”。天下纷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隐居,上下猜疑,纲纪瓦解,百性相残,父子离散,夫妻反目,这些都是裂痕。“抵巇”就是用一定的法术来治理。治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弥补,二是征服。弥补的结果是恢复原样,征服就是加以改造重新获得。五帝时代可以用弥补的方法,三王时代只能用征服的办法。至于诸侯之间的征伐更是不计其数。在天下大乱之时,就要靠“抵巇”取胜。圣人都是天地派来的,如果天下没有“巇”,就隐居于高山深谷以待时机;如果天下有“巇”,就挺身而出为平天下而谋划,做 天地的守卫者。 飞钳术——刘勰称《鬼谷子》“飞钳术”是用褒扬之词来抓住对方心理的一种方法。飞钳的前提是“钩钳”。在使用“飞钳”术之前,可先诱导对手发言,将需要对方说的话诱导出来以后,马上加以推崇,以推崇的手段抓住对方,不让他收回。要想诱导对手顺着自己的思路说话,在诱导时就要忽同忽异,给对手以假象,让他摸不着头脑,最后落入圈套。用“钩钳”之法还无法钳住的人,就可以对他们实行威胁、利用,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先试探再摧毁。要将“飞钳术”传遍天下,必须度量权能,了解天时,控制地形,估量财力,分析各国之间的关系,审察游说对象的好恶。然后抓住最重要的内容,钩钳之词,诱出其心里的想法,用飞钳的办法去控制对手。要将“飞钳术”用到其他国家,就要揣摩对方的智能,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士气;然后,接触对方,跟踪对方;最后,以“飞钳术”与之和平相处,从感情上建立联系。这是“飞钳术”的秘诀,这种方法如能用于其它诸侯,就能够与诸侯建立紧密关系,进而控制对方。这样,就可以通过“飞钳术”达到合纵或连横的目的。
忤合术——“忤合”篇认为联合和对立都有相应的策略。而且两种状态是互相转化的,像象铁环一样连接在一起,没有一点裂痕。圣人就是要了解掌握这一规律,促使两者之间的转化。世上的事没有永远不变的,这就叫“世无常贵,世无常师”。圣人常常是无所不为,无所不听。任何计谋都不会同时忠于两个君主。或忤于彼或忤于此,内有忤则通过计谋使之合。行忤合之道的条件是要了解自己和估量环境。这样既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既可以合纵,也可以连横。
鬼谷先生的忤合之术是基于“反”、“合”可以互相转化的原理。有些事情顺势去做可以成功,有些事情逆反去做也可以成功。
揣摩术——“揣摩术”就是通过别人表现出来的情况去了解他们掩饰的情况。摩是揣的一种方法。揣摩之后内部就有反应,这叫内符。“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揣摩最难,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揣摩要趁对方特别高兴的时候,去使他狂热,于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从而揣出他的真情;或者趁对方特别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的恐惧,使其不能自恃,于是露出实意。情绪在心里变动,必然要表现在外面,所以可以通过从外面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内心的活动。 揣摩是从外面探测内心的东西。外面一探测,内部就暗合,即内符。善于揣摩的人就像善于钓鱼的人一样,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揣摩的方法很多,可用和平进攻,可用正义进攻,可用正义责难,可用奉承讨好,可用愤怒刺激,可用名望威吓,可用行动逼迫,可用廉洁感化,可用信义说服,可用利益诱惑,可用谦卑欺骗。
《揣情》篇认为:即使有先王之道,有圣人之谋,没有“揣情术”就无法知道隐匿的东西。因此认为:“揣情”是谋略的根本,是游说的主要方法。圣人单独使用“揣摩术”时,众人也能了解他的良苦用心。假如没能成功,那也不是“揣摩术”不灵,而是运用不当。只要揣摩术运用得当,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转丸术——刘勰称《鬼谷子》“转丸聘其巧辩”,刘勰在此指出了鬼谷子转丸术的内容就是其巧辩,就是不实在的言辞;能成为信义的言辞都是坦白的;坦白的言辞都是可以验证的;凡是难以启齿的话,多是应对之辞;应对之辞都讲究诱导对方说出机密。说话的技巧可以掩饰说话的内容:说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就可以变成忠;说奉承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就可以变成智;说平庸话的人,由于能果决就可以变成勇;说忧虑话的人,由于善权衡就可以变成信;说冷静话的人,由于善逆反而变成胜。
古语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说话会有所伤害,众口可以烁金,因此不能随便讲话。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话有人听,要想有人听就得讲究方法。当说到对方长处时要放开来说,当说到对方短处时要避开其短处。人的言辞要像甲虫一样靠坚硬的甲壳来防护自身,同时又要像螫虫那样用尖锐的螫针来进攻别人。游说的人也应发挥自己的长处。
《鬼谷子》指出外交辞令有五种: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喜言。所谓病言,就是由于气力不足而说的没有精神的话;所谓忧言,就是由于闭塞而说的不能宣泄的话;所谓怒言,就是由于妄动而说的不能控制的话;所谓喜言,就是由于散漫而说的没有重点的话。以上五种言辞只有得到精炼后才能使用,只有有利时才能使用。 《鬼谷子》还告诉游说者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跟智慧的人说话,要靠渊博;跟笨拙的人说话,要靠详辩;跟善辩的人说话,要靠扼要;跟高贵的人说话,要靠气势;跟富有的人说话,要靠高雅;与贫贱的人说话,要靠谦敬;跟勇敢的人说话,要靠勇敢;跟负过的人说话,要靠鼓励。”所有这些都是谈话要注意的方法。 精心搜集整理,
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