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40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本次地质雷达检测是针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的。
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隧道衬砌拱顶是否存在脱空现象,以便进行压浆处理。
同时,还需要检测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其位置。
此外,还需要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本次检测的里程为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计465米。
检测分为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进行检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根据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可以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根据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来计算传播速度V。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在本次检测中,需要确定检测目的层和探测深度。
针对隧道衬砌的检测,需要检测衬砌的厚度、脱空情况和混凝土缺陷,同时还要检测混凝土背后围岩的情况,因此检测控制深度在1.5米左右。
在本次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意大利产RIS-2K型地质雷达,天线采用了600×1600MHz天线阵,以满足检测要求。
针对拱脚和拱顶的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拱脚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50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5cm。
极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而拱顶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45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8cm。
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在拱顶的检测中,我们还发现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存在脱空情况。
具体来说,在序号为1至20的不同里程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空情况,包括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轻微脱空、混凝土不密实、上部混凝土不密实可能存在脱空、有间断不连续脱空、上部混凝土不密实、有一小段轻微脱空、脱空以及混凝土不密实存在蜂窝空隙等情况。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是隧道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的原理,然后分析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勘探中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案例。
接着对地质雷达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展望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最后总结了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推广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隧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工程安全和效率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隧道检测,应用分析,技术原理,优势,具体应用案例,比较分析,发展前景,应用价值总结,推广建议。
1. 引言1.1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将介绍地质雷达技术的原理,包括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方法和数据解释技术。
然后,我们将探讨地质雷达在隧道勘探中的优势,如快速、高效、无破坏等特点。
接着,我们将通过具体应用案例,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随后,我们将对地质雷达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在隧道检测中的优劣势。
我们将展望地质雷达在隧道建设中的发展前景,总结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推广建议。
2. 正文2.1 地质雷达技术原理介绍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无损检测技术,其原理基于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与不同地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雷达设备发送高频电磁波信号到地下,当这些信号与地下物体或介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不同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现象。
通过接收这些反射信号并分析处理,地质雷达可以确定地下目标的位置、形状、尺寸和物理性质。
地质雷达技术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地表雷达和钻孔雷达。
地表雷达是通过在地表上移动的雷达设备进行探测,适用于较浅层的勘探;钻孔雷达则是通过在地下孔道中传输信号进行检测,适用于深层勘探。
两者都遵循相同的工作原理,即利用电磁波与地下介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地下目标的探测。
押题宝典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对某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465m。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时,测试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2)对地质雷达的适用范围描述,错误的是()。
A.混凝土衬砌厚度B.隧道衬砌拱顶是否有脱空C.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缺陷位置D.混凝土衬砌的强度【答案】 D2、隧道锚杆杆体长度偏差不得小于设计长度()。
(2017真题)A.60%B.85%C.90%D.95%【答案】 D3、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洞内的CO设计浓度不应大于()cm3/m3。
A.30B.70C.100D.150【答案】 A4、隧道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等于()时,围岩不稳A.0.6B.0.7C.0.8D.0.9【答案】 C5、关于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请回答等以下问题。
A.煤层瓦斯B.浅部断层C.地下水和导水结构D.岩溶【答案】 B6、石料抗冻性冻融次数在严寒地区为()次。
A.15B.20C.25D.50【答案】 C7、混凝土徐变试验中,徐变应力为所测的棱柱体抗压强度的()。
A.30%B.40%C.50%D.60%【答案】 B8、经初步检查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病害:混凝土内部有不密实区及空洞、混凝土表面有2条裂缝,其中1条预估深度为600mm,另1条预估深度为200mm。
为得到详实的病害数据,采用超声法进行无损检测,请回答以下问题。
A.1.2μsB.2.0μsC.0.2μsD.0.1μs【答案】 C9、板式橡胶支座抗剪试验时,应首先对支座加载至平均压应力10MPa,然后按照()速率施加水平力进行剪切试验。
A.0.01-0.02MPa/sB.0.002-0.003MPa/sC.0.03-0.04MPa/sD.0.03-0.05MPa/s【答案】 B10、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
地质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公路隧道工程中,常常出现衬砌背后空洞、衬砌厚度不足等质量缺陷。
本论述以某公路隧道建设工程为例,通过对隧道部分段落的隧道衬砌进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波形图数据处理分析,及时发现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加强隧道施工过程质量管控,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撑,达到消除隧道质量隐患和提升隧道施工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地质雷达;衬砌;无损检测;电磁波1.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及应用条件地质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电磁波探测技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所产生的反射现象和数据差异来分析具体的地质情况,如图1所示。
从原理上讲,地质雷达类似于声纳设备,发射机发射脉冲电磁波讯号,该电磁波讯号在岩层、土壤等介质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与所检测的岩层、土壤等不同介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接收机拾取所反射的信号,记录它并在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中显示为不规律的波形图像,根据所显示的波形图像可判断地下物体的位置和距离,用于检测各种地下构筑物。
图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地质雷达发射电磁波所造成的反射是由电磁波传播介质中电阻抗的变化产生的,在地质雷达频率范围内,地下介质的电阻抗变化主要由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决定,反射系数R如式1所示:式中:e1、e2分别为相对介电常数。
由式1可以看出,信号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差值,差值越大,信号反射越明显。
在隧道检测中,一般检测的介质主要由围岩、混凝土、空气、水构成,有关介质的介电常数值见表1所列。
表1 不同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2.隧道质量检测应用实例2.1 工程概况该隧道分离式设计,间距约30 m。
右线进口桩号为K119+730,出口桩号为K120+685,全长955 m;均属中隧道。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山体形态多浑圆状,山脊较宽,洞室埋深较大,岩性主要为中风化板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稳定性较差,顶部无支护可能会发生掉块、坍塌现象,施工时洞室会有渗水、滴水现象。
摘要: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工程地球物理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之一。
地质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技术。
在地下水、断层及其影响带等不利地质情况下,由于其不利介质与完好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均有较大差异,为进行地质预报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
利用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报出掌子面前方20m 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通过在某水电站的隧道检测的实践说明地质雷达是隧道施工中的较好的地质预报手段。
关键词:隧道超前预报地质雷达探测探地雷达(GRP)又称地质雷达,是现代广泛用于测试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技术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地下发射的高频宽带的电磁脉冲信号,然后根据回波信号的振幅、波形和频率等特征,利用地下介质的电磁特性的差异来分析和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的,具有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抗干扰和场地适应能力强,无损等特征。
目前探地雷达技术已经应用于如采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桥梁道路、隧道工程、管线勘测、环境检测、考古等方面的行业中[1]。
1地质雷达工作概述1.1地质雷达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地质雷达与对控雷达在原理上是很相似的,他们都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存在的,也都会向地下发射高频的电磁波,也都能够接收地下介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对他们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工程物探技术,两者的主要探测原理就是图1所表示的。
发射机接收机第一层界面第二层界面第三层界面深度时间目的体图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雷达脉冲波的行程方程为:t=4z 2+x 2姨v式中:t 为脉冲波走时(ns,lns=s);z 为反射体深度;x 为发射机和接收机间的距离;v 为雷达脉冲波速。
1.2地质雷达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隧道的掌子面发射天线的电磁波,把主频为数十兆至数百兆乃至数千兆赫的脉波送入隧道掘进方向,这样当在岩体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目标体的电性介面时,就会有部分的电磁能力被反射回到掌子面,在被接收天线接收时,就会主动生成记录,得到从发射经岩体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的双程走时t。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及图像分析摘要:地质雷达是目前隧道质量检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的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空洞以及钢筋、初支钢架分布等情况进行检测早已成为控制其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文对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典型的雷达图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雷达;隧道工程;检测;分析0 引言随着国家近几年对交通事业的大力投入,尤其是近几年铁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大量的高铁、客专、重载铁路项目不断开工建设,我国隧道的数量和长度也在迅速增长。
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目前隧道开挖主要采用的是钻爆法,爆破效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超挖或者欠挖的现象,这样就给后续的隧道二衬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不是衬砌内存在较大空洞就是二衬厚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隧道施工时,往往也存在人为造成的质量问题,如:初支背后放置石棉网,不按设计要求设置衬砌钢筋和初支钢拱架等。
这些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将会给施工和营运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所以,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就成为控制其工程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发射出来,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再被接收天线所接收。
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着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的改变而变化。
因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就可确定地下界面或者目标体的空间位置和结构形态。
地质雷达具有无损性、高效率、连续检测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隧道衬砌质量的检测。
检测时,发射天线(T)和接收天线(R)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所在测线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电介质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图1、图2)。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1前言1.1工艺概况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
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1)式中,V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式中,C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 x 108m/s;&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工艺特点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 m〜2.0m左右。
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上;(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项目八隧道实体地质雷达检测知识目标:1.熟悉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用户手册;2.掌握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操作规程;3.掌握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4.掌握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操作TerraSIRch SIR-3000对隧道厚度进行检测;2.能够进行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3.能够独立完成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采集数据的处理。
一、主要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图2-11 SIR3000主机图2-12400兆天线二、仪器工作原理检测采用美国生产的便携式地质探测仪(型号:TerraSIRch SIR-3000),以下简称“地质雷达”。
该仪器具有携带方便、采集速度快、水平和垂直位置精度高等优点。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至数百乃至数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传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物反射后返回地面,被天线接收(对于叠加的不同介质,脉冲原理类似),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成在一起。
如图2-13所示。
图2-13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以上过程在仪器显示界面上形成以横坐标为扫描或者距离(用时间模式测量显示的距离不正确,需要以扫描进行距离归一化),纵坐标为时间(这里显示的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总时间)或者距离(以时间和介电常数对应的波速计算得来)的图像。
由于不同介质之间,不同属性(湿润程度等)的同种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差异使得其反射波的相位和振幅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图像。
我们通过反射波的相位,振幅,波的同向轴形态特征,以及波的频谱特性,并结合目标结构中的各种已知结构来分析判断地质结构等,如图2-14所示。
图2-14 地质雷达扫描波形图雷达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和测量范围与天线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频率天线的测深能力不同,频率越低,探测深度越大,但分辨率越小。
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发布时间:2021-07-21T16:55:08.94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上)7期作者:方欢[导读] 在铁路隧道工程质量监测中,应用地质雷达,可以有效解决出现的相关质量问题。
方欢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在铁路隧道工程质量监测中,应用地质雷达,可以有效解决出现的相关质量问题。
地质雷达技术可以根据岩石介质的特性,分析出介质常数、磁导率以及电导率。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广谱电磁波,确定不同介质分布的探测方法。
在针对铁路隧道以及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应用中,将具备充足的使用特性。
在测线布置以及采集参数设定中,可以对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精准的衬砌厚度,查明衬砌回填不密实区域。
使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混凝土进行检测,并通过实践证明技术方法切实可行。
因此,本文将就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工程质量监测展开讨论。
关键词:地质雷达;铁路隧道;质量检测;研究分析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反射的相关原理,可以在铁路隧道地质结构探测中实现有效的物理探测。
地质雷达具有快速且无损的特征,在探测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干扰,对已建设完毕的区域完成保护。
地质雷达技术在场地勘测以及工程技术质量检测中,可以完成隐蔽工程结构的探测模式。
地质雷达探测结构包含了工程现场勘查以及岩石分化勘察,近年来隧道地质预报作为其地质雷达的一个全新应用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铁路,采取地质雷达技术监测,分析混凝土衬砌的质量。
针对于铁路隧道工程检测方法,可以保证工程体系的使用特性,对铁路工程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铁路隧道地质雷达探测基础理论(一)岩土工程介质电磁学特征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其通过电磁波穿透相关介质,并分析介质的密度。
当电磁波穿透介质后,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的走位以及介质的电磁场要求,在介质电磁学特性中,可以通过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电导率三个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 1检测目的: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 筋等分布,评价隧道衬砌施工质量。
2检测仪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用美国SIR-4000型地质雷达系统(见下图), 其特点与路基挡墙检测雷达相同。
2.1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 ;模/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 5ns ;SIR-4000便携式高性能I S 地质透视仪I美国SIR-20型地质雷达系统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2. 2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o3检测方法及原理: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被接受天线所接收。
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地质雷达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现场检测时地质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密贴于待检表面,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混凝土以及相应介质中,遇到钢筋、钢质拱架、材质有差别的混凝土、混凝土中间的不连续面、混凝土与空气分界面、混凝土与岩石分界面等产生反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就可以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D。
D= V ×∆t∕2式中:D——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V一一雷达波的行走速度;∆t一一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计。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工程质量问题在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地质雷达,这一方法凭借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隧道检测;应用引言:隧道检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厚度不够以及利用杂物充填了围岩与初期支护的间隙等,严重影响到了整个隧道的工程质量。
而随着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全面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很多隧道支护结构中的质量问题,意义重大。
1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概述近些年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铁路以及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速度也明显加快,而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直接爆破方法是传统隧道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利于隧道后期的高质量建设,会导致衬砌层内出现严重的空洞,无法达到要求的内侧厚度,隧道在后续使用中可能存在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
1.1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设备主要由控制器与天线组成,控制器的作用是接收信号,而天线则负责接收以及发射信号。
控制器需要将可控的信号传送到天线装置上,天线在接收信号之后将其再次发射出去,同时检测过程中传递出的高频电磁波也需要由天线来接收。
在进行检测时,由天线装置发射电磁波,电磁波会借助隧道衬砌与其他介质进行传递,而如果隧道中存在空洞、裂缝,电磁波就会出现一定的折射,天线装置需要重新接收经过折射的电磁波,并将其向控制装置传导,控制器需要仔细分析并处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在显示屏上展现相应的图像,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会被全部记录被储存。
一般情况下,信号传递时间与反射所需时间是成正比的,而如果隧道内反射界面不存在明显的缺陷,最终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度也会更大。
也就是说,只需要根据反射信号的耗时和强度就可对隧道衬砌中的缺陷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可通过数据分析,清楚的了解隧道内缺陷所处位置、缺陷状态、属性以及衬砌厚度等,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1]。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R-04003检测对象:**铁路齐**隧道出口混凝土衬砌委托单位: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检测日期:****年11月27日检测目的:检测拱顶二衬混凝土是否有脱空检测二衬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缺陷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测试中心****.11.30一、概述1、****年11月27日,中铁*局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受中铁**局集团公司隧道公司委托,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隧道衬砌拱顶是否有脱空以便进行压浆处理、混凝土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缺陷位置,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2、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465米。
分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共测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测。
二、检测技术与方法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与方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一)。
图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H V T =•∆2 (1)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C =ε (2)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212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