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第1题

某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时,K0+020处实测二次衬砌双程旅行时间为14ns,K0+020处二衬厚度为70cm,则衬砌混凝土介电常数为()。

A.6

B.7

C.8

D.9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宜选用的天线为()。

A.100MHz

B.500MHz

C.900MHz

D.1GHz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时天线移动速度宜为()。

A.1~3km/h

B.3~5km/h

C.5~8km/h

D.5~10km/h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状况,对采集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衬砌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为合格。

A.5%

B.10%

C.15%

D.2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于()。

A.1m

B.2m

C.5m

D.10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地质雷达法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

A.5%

B.10%

C.15%

D.2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有()。

A.衬砌裂缝

B.衬砌渗水

C.混凝土劣化

D.照明亮度不足

E.附属设施损坏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8题

某公路隧道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衬砌检测,下列关于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包括()。

A.空洞:反射信号强,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不连续且分散、杂乱

B.不密实:反射信号强,反射界面明显,下部有多次反射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C.钢架: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分散的月牙状;

D.钢筋:反射信号强,图像呈连续的小双曲线形;

E.密实:反射信号弱,图像均一且反射信号不明显。

答案:C,D,E

您的答案: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9题

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标定方法包括:()。

A.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

B.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

C.钻孔实测;

D.通过工程经验确定。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0题

地质雷达可用下列隧道的检测项目有()。

A.衬砌厚度

B.拱架数量;

C.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D.钢筋搭接长度。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1题

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时,实测项目包括()。

A.喷射混凝土强度;

B.喷层厚度;

C.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D.墙面平整度。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2题

下列关于喷射混凝土说法正确的是()。

A.喷射混凝土的背后允许存在局部较小空洞;

B.喷层厚度合格标准为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点的6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5设计厚度,且>50;

C.厚度检测时,沿隧道纵向分别在拱顶、两侧拱腰、两侧边墙连续测试共5条测线,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5点;

D.喷射混凝土外观质量应符合表面无漏喷、离鼓、钢筋网和钢架外漏。

答案:C,D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3题

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验评定时,实测项目包括()。

A.混凝土强度;

B.衬砌厚度;

C.衬砌背部密实情况;

D.渗漏水情况。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4题

衬砌混凝土含水率越高其相对介电常数越小。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5题

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要求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6题

地质雷达技术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时可准确测量出衬砌背后空洞的大小、范围等情况。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7题

混凝土衬砌厚度合格要求为90%检查点厚度≥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6设计厚度。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8题

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标定

目标体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0cm,且厚度已知。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9题

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前应进行介电常数标定,每座隧道应不少于1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0题

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混凝土衬砌厚度实测项目进行检测时,沿隧道纵向分别在拱顶、两侧拱腰、两侧边墙连续测试共5条测线,每20m 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5点。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试卷总得分:86.0

试卷总批注: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9)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图5-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示意图 检测时采用剖面法,即发射天线(T )和接收天线(R )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面沿测线均匀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即可把地下电磁差异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形态反映出来,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依据地质雷达图像,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行时深换算获得异常界面或目的体的情况。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像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在地表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同时结合施工资料,可确定隧道衬砌厚度以及有无空洞等缺陷。 信号 收发转换开关 发射机 接收机 噪声 主机 发射 接收 目标体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 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隧道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隧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隧道渗漏水、衬砌开裂、衬砌背后空洞、渗漏水、混凝土强度劣化、通风照明不好等。隧道渗漏水在中国的公路隧道中较为普遍,不仅增加了隧道内湿度,降低路面抗滑性能,造成电路短路等事故,危及隧道运营安全而且还易引起其他病害。由于隧道渗漏水、积水,会造成衬砌开裂,使原有裂缝发展变大,加重衬砌裂损;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会使衬砌混凝土遭受侵蚀,并且随着渗漏水的不断发展,侵蚀程度日益加重。而二次衬砌拱背混凝土灌注不满,导致拱顶厚度不够严重时外层钢筋裸露、拱顶脱空。在浇筑过程中,往往材料供应跟不上,发生机器故障、停电、出现间隙浇筑、又没有按要求进行处理,新老混凝土交接面呈水平状。其次,由于忽视初喷作用,初期支护初喷严重滞后或不作初喷。围岩情况较差时,多数情况是先立钢拱架,一次完成喷混凝土,特别是分部开挖时,尤为突出。另外,在采用台阶或分部开挖时,下半断面护挖的纵向距离过大,接长的钢架拱脚没有支撑在稳定地基上,拱脚悬空,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拱顶下沉量过大,甚至出现塌方。 如何完善隧道工程的质量 1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是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依赖所有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所以质量控制必须充分调动项目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加强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隧道很多分项属于隐蔽工程,特别是工程地质不良、需设置仰拱的地段,锚杆的数量、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这就要求驻地监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此外,由于建筑业劳动力密集、知识含量低,因此建筑业的质量意识培训必须得到特别的重视,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企业可以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开工前技术交底,进行应知应会教育,严格执行规范,严格操作规程,分项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要求执行先试验再铺开的程序,开工前按技术规范向监理工程师报送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再铺开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召开施工现场观摩会,树立样板工程,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对工程质量事故要严肃处理,狠抓不放,要召开现场质量分析会,帮助承包商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改正措施,使其他施工单位引以为戒,不再重犯。同时还可以建立工程质量举报制度,鼓励所有参建人员、包括附近居民,对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的内在质量问题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给予重奖,形成人人关心工程质量的局面。 2严格监控量测工作 地质学是非常复杂的,受地质运动及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们通过量测数据、现象观察来分析、判定岩体稳定状态,因此监控量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点,是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和进行信息化设计施工的基础。通过对施工现场量测数据和对开挖面的地质观察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等预测、预报资料的分析,对隧道围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进而对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常规的、特殊的、辅助的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的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真正做到信息化设计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支护经济、质量良好。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主要有:地面变形、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压力、围岩位移、钢拱架变形、混凝土应变、锚杆内力等。监控量测的主要记录表格有:隧道开挖断面地质监测记录表、隧道周边收敛量测记录表、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隧道周边变形量测数据分析表、洞内观察记录表、施工意外情况(塌方、岩爆等)

1--《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模板) (1)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1.3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1.4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1.5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1.6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地质雷达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 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编号:BG-CQYB-A16-001 合同段:A16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 编制: 校核: 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一、工作概况 201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口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GSSI 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配属100MHZ 的屏蔽天线进行了探测。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共25m 。 二.预报的方法技术 (一) 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 质(如介电常数Er) 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子面前方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走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 v x z t 2 24+= r c v ε=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8)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SIR-20)在某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SIR-20)在某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摘要】简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采用SIR-20型地质雷达为例进行探测,同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对巴郎山公路隧道开挖掌子面进行超前预报。通过预测可及时、详细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岩层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依据。 【关键词】SIR-20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 近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大,全国各地的高速铁路、公路和地铁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这当中隧道工程数量巨大。隧道施工时,掌子面前方的断层、软弱岩层、溶洞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都是很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1]。这些地质因素不仅影响隧道的掘进速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若能准确地在隧道掘进中提前了解掌子面前方岩性结构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根据所掌握到的这些地质构造情况,可及时合理地安排掘进进度、修正施工方案、安排防护措施、避免险情发生. 本文以位于四川省小金的巴郎山公路隧道掘进中所进行的超前预报为例,介绍美国GSSI公司SIR-20型地质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并对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1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SIR-20地质雷达系统是美国劳雷工业公司生产的,它的系统包括硬件(主机、天线、传输电缆等)和软件(现场数据采集、预处理、后处理等)两大部分。它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送入掌子面前方,在电磁波向掌子面前方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目标体(如空洞、裂隙、岩溶等)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由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在雷达资料中便会出现明显的特征反射,根据接收到的特征反射,由地质雷达图像判断其地质特征。 2 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巴郎山隧道位于小金、汶川、宝兴三县交界处的巴朗山,是省道S303线的一段,是连接九环线和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的唯一道路。该隧道的测区位于川西高原东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略低,温差变化大,植被分布受气温控制,垂直分带明显,测区属深切高中山峡谷冰川地貌。隧址区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坡洪积层、冰碛、冰水堆积层和中生界三迭系地层。 2.2 现场测线布置及测量方法选择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报告格式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编写: 检测: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一、任务概况 1.1作业目的 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有限公司于****有限公司年7月07日对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进行物探工作。 1.2测区概况 项目位于****市****有限公司区,物探位置参如图1.1所示。 图1.1工程场地地理位置图 二、管线探测 探测范围为以委托方指定的范围为界。 2.1管线的调查 管线的调查主要针对架空管线及明显管线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变压器、消防栓、人孔井、阀门、窨井、仪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 ①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均应直接打开井,用检验合格的钢尺量测,精

确到厘米。实际作业时按规程及甲方提供表格所列各类管线调查内容,参考各专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到实地调查核实,查清各类被调查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埋深、起止、走向以及同类管线的连接关系,以便进行仪器探测。在调查量取时首先认真仔细量读,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其次,管线调查时应注意量取各类管线的偏距,即管道中心线至井盖中心的水平偏移距。 ②在实地调查中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等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2.2地下管线探测原理 金属管线探测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地下金属管线在发射机发出的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又在管线的周围产生二次感应磁场,通过接收机接收该二次磁场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与深度。 发射机现场工作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采用偶极电磁感应法,探测时将发射机的发射线圈垂直地放在地表,或水平放置于管线的正上方;第二种是采用直接感应法,探测时用夹钳夹住管线,发射机通过夹钳直接激发管线;第三种是采用充电法,直接将发射机的一极接在管线的一端,另一极接在待测管线的另一端或较远处的大地上,使发射电流直接流过被测管线。直接感应法和充电法应具备管线露头的条件,其中充电法只能用于给水、热力等管线外露且不带电的管线,多用于管线的追踪;偶极电磁感应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应用于已知管线的追踪,也可以进行未知管线的普查。 接收机接收电磁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垂直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大,离开管线信号逐渐减小,极大值点与半极大值点的水平距离x为管线中心线的埋深h,如图3.1所示。另一种是采用水平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小,在管线两侧各有一个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1.1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 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

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m~2.0m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实施细则》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相关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施工资料。 5 施工方法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隧道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和施工记录;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工程、地质概况 (3)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 1.3 检测内容 (4)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 检测仪器设备 (5)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 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 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 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 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 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 4.1 检测结论 (23)

4.2 建议 (27)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地质概况 ***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隧道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睡及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围岩富水性不均一,含水性中等,隧道开挖时呈点滴或淋雨状出水。丰水期易涌水。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1.2.1 隧道围岩支护设计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 治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 第1标合同段 (K0+000~K3+700)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 二0一一年五月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 第1标合同段 (K0+000~K3+700)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段起自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湘境永州至南山段,经三水瑶族乡、两岸镇、连州市区、三江镇(连南县城)、吉田镇(连山县城)、福堂镇、中洲镇,终于广东省肇庆市怀城镇,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第1标段起于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终于三水瑶族乡的沙坪村,长3.700公里(右线计)。 本合同段内九嶷山隧道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牛洞村与湖南省蓝山县所城镇半山村交界处。线路所经之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表起伏较大;隧道进出口处覆盖较薄,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2);洞身基岩出露较好,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九嶷山隧道全长6400.1m,本标段为广东境内部分,起终点里程为YK0+000~YK3+815(ZK0+000~ZK3+817),长2815m。 隧道布置形式采用标准间距分离式、小净距分离两种形式,出口段由于受地形限制,265m范围左右测设线间距为20~11m,采用小净距形式。 2.技术标准 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 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第1题 某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时,K0+020处实测二次衬砌双程旅行时间为14ns,K0+020处二衬厚度为70cm,则衬砌混凝土介电常数为()。 A.6 B.7 C.8 D.9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宜选用的天线为()。 A.100MHz B.500MHz C.900MHz D.1GHz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时天线移动速度宜为()。 A.1~3km/h B.3~5km/h C.5~8km/h D.5~10km/h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状况,对采集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衬砌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为合格。 A.5%

B.10% C.15% D.2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于()。 A.1m B.2m C.5m D.10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地质雷达法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 A.5% B.10% C.15% D.2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有()。 A.衬砌裂缝 B.衬砌渗水 C.混凝土劣化 D.照明亮度不足 E.附属设施损坏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8题 某公路隧道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衬砌检测,下列关于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包括()。 A.空洞:反射信号强,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不连续且分散、杂乱 B.不密实:反射信号强,反射界面明显,下部有多次反射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C.钢架: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分散的月牙状; D.钢筋:反射信号强,图像呈连续的小双曲线形; E.密实:反射信号弱,图像均一且反射信号不明显。 答案:C,D,E 您的答案: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9题 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标定方法包括:()。 A.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 B.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 C.钻孔实测; D.通过工程经验确定。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0题 地质雷达可用下列隧道的检测项目有()。 A.衬砌厚度 B.拱架数量; C.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D.钢筋搭接长度。

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法检测 1、目的 检测支护(衬砌)厚度、背部回填密实度、内部钢架、钢筋分布情况。 2、应用范围 检测混凝土与围岩接触面的脱空情况,支护(衬砌)厚度、内部钢架、钢筋分布情况;检测仰拱充填虚渣、虚土并圈定其范围;探查围岩地质情况。 3、依据 参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 10223—2004/J 341—2004)。 4、检测步骤 4.1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组成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由地质雷达主机、天线、便携式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 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隧道风速检测 1、目的 检测隧道风速。 2、适用范围 隧道施工通风和运营通风风速检测。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检测仪器与方法 4.1 检测仪器 常用的风表有杯式和翼式两种,杯式风表用在检测大于10m/s的高风速;翼式风表用在检测0.5~10m/s的中等风速,具有高灵敏度的翼式风表也可以用在检测0.1~0.5m/s的低风速。 检测时,先回零,待叶轮转动稳定后打开开关,则指针随着转动,同时记录时间。经1~2min后,关闭开关。风表可以测一点的风速,也可以测隧道的平均风速。 用风表检测隧道断面的平均风速时,测风员应该使用风表正对风流,在所测隧道断面上按一定的路线均匀移动风表。通常采用的线路如图2所示。

公路隧道的特点

公路隧道的特点:(1)断面大 (2)形状扁平 (3)需要运营通风 (4)需要运营照明 (5)防水要求高 公路隧道的常见质量问题:(1)隧道渗漏 (2)衬砌开裂 (3)限界受侵 (4)衬砌结构同围岩结构不密实 (5)通风,照明不良 公路隧道检测技术内容:(1)材料检测 (2)施工检测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施工质量检测2:施工监控量测 (3)环境检测 注浆材料性能试验:一,注浆材料分类及其主要性质 1:对注浆材料的要求:(1)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能进去细小裂缝和粉,细砂层。 (2)可调节并准确控制浆液的凝固时间,以避免浆液流失,达到定时注浆的目的。 (3)浆液凝固时体积不收缩,能牢固粘结砂石,浆液结合率高,强度大。 (4)浆液稳定性好,长期存放不变质,便于保存运输,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5)浆液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非易燃,易爆之物。 2:浆液材料的主要性质:(1)黏度 (2)渗透能力 (3)凝胶时间 (4)渗透系数 (5)抗压强度 施工质量检查:一,超前锚杆:1.基本要求:(1)锚杆材质,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超前锚杆与隧道轴线外插角宜为5°~10°。长度应大于循环进尺,宜为3~5m. (3)超前锚杆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4)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5)锚杆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m. 2.实测项目 3.外观鉴定 二,超前小导管:1.基本要求 2.实测项目 3.外观鉴定 三,注浆效果检查:1.分析法

2.检查孔法 3.物探无损检测法 开挖质量检测:开挖方法:主要施工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及中导洞法。 开挖质量标准:一,基本要求 二,爆破效果要求 激光断面仪法检测开挖断面:一,检测原理 二,检测仪器 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使用范围):初期支护是指隧道开挖后,用于控制围岩变形及防止坍塌所及时施作的支护。其类型有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联合支护,喷射混凝土与锚杆及钢筋网联合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锚杆联合支护,以及上述几种类型加设钢架而成的联合支护。 锚杆加工质量与安装尺寸检查:一,锚杆加工质量检查:1.锚杆材料:(1)抗拉强度 (2)延展性与弹性 2.杆体规格 3.加工质量 二,安装尺寸检查:1.锚杆位置 2.锚杆方向 3.钻孔深度 4.孔径与孔形 锚杆抗拔力测试:一,拉拔设备锚杆拉拔试验的常见设备为中空千斤顶,手动油压泵,油压表,千分表。 二,测试方法:(1)根据试验目的,在隧道围岩指定部位钻锚杆孔。 (2)按照正常的安装工艺安装待测锚杆。 (3)根据锚杆的种类和试验目的确定拉拔时间。 (4)在锚杆尾部加上垫板,套上空中千斤顶,将锚杆外端与千斤顶内缸固定在一起,并装设位移量测设备与仪器。 (5)通过手动油压泵加压,从油压表读取油压,根据活塞面积换算锚杆承受的抗拔力。 砂浆锚杆砂浆注满度检测:一,原理:在锚杆杆体外端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它沿杆体钢筋以管道波形式传播,到达钢筋底端后反射,在杆体外端可接收此反射波。 测量方法:首先,在施工现场按设计参数,对不同类型的围岩设3~4组标准锚杆,每组1~2根。然后,在这些标准锚杆上测定反射波振幅值(若每组有一根以上锚杆则取平均值),这些值即作为其他锚杆的标准。这些标准值在进行其他锚杆的检测前储入仪器,在检测其他锚杆时可由测量仪器自动显示被测锚杆的长度与砂浆密实度的级别。喷射混凝土质量检测:一,质量检验指标喷神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指标主要有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此外,还应采取措施减少喷射混凝土粉尘,回弹率。 二,影响喷射混凝土质量的因素:1.影响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因素:(1)原材料(2)施工作业 2.影响喷射混凝土厚度的因素:(1)爆破效果(2)回弹率(3)施工管理(4)喷射参数 三,质量检测方法:1.抗压强度试验:(1)检查试件的制作方法:1.喷大板切割法 2.凿方切割法 (2)检查试件的制取组数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 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练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共6 题) 1、某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时,K0+020处实测二次衬砌双程旅行时间为14ns,K0+020处二衬厚度为70cm,则衬砌混凝土介电常数为()。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D 2、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状况,对采集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衬砌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为合格。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

3、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于()。 A,1m B,2m C,5m D,10m 正确答案:A 4、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时天线移动速度宜为()。 A,1~3km/h B,3~5km/h C,5~8km/h D,5~10km/h 正确答案:B 5、地质雷达法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A 6、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宜选用的天线为()。A,100MHz B,500MHz C,900MHz D,1GHz 正确答案:B 多项选择题(共7 题) 1、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时,实测项目包括()。A,喷射混凝土强度; B,喷层厚度; C,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D,墙面平整度。 正确答案:ABC

2、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有()。 A,衬砌裂缝 B,衬砌渗水 C,混凝土劣化 D,照明亮度不足 E,附属设施损坏 正确答案:ABCDE 3、某公路隧道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衬砌检测,下列关于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包括()。 A,空洞:反射信号强,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不连续且分散、杂乱 B,不密实:反射信号强,反射界面明显,下部有多次反射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C,钢架: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分散的月牙状; D,钢筋:反射信号强,图像呈连续的小双曲线形; E,密实:反射信号弱,图像均一且反射信号不明显。 正确答案:C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