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末Charnley等人将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率先引入关节疾病的治疗领域以来,经过将近50年的研究和发展,人工关节置换理论日臻完善,置换技术日臻成熟,与其它传统关节疾病治疗手段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显著改善病废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诸多优点,迅速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和众多遭受严重关节病患折磨患者的欢迎。目前,现代人工关节技术已经成为全身大关节疾病终极治疗的最佳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当前以人工全髋关节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关节置换手术,每年开展的手术例数都在大幅度增加。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学会统计[1]:2003年美国初次全髋置换22万例,比1996年增加38%,并且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达到57.2万例,(其中包括97000例需要翻修的),2003年初次全膝置换41.8万例。因此可以预期,伴随世界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医疗保险体制的持续完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绝对数量还会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迅速增长。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它的并发症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感染,假体松动,骨折,脱位等,在以上的诸多并发症中,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一个可能导致灾难性结局的严重问题。虽然目前经过骨水泥技术的提高,手术室层流技术的应用以及空气隔离的采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经由Charnley年代的10%下降至目前的1%~2%[2],但有鉴于关节感染一旦发生,不但有可能导致假体置换手术失败,也必将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关节功能受损等,不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同时也是困扰着临床外科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有效控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一直是人工关节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自从1970年Buchholz、Engelbrecht等首次将抗生素骨水泥尝试应用于控制关节感染以来,人们开始认识这种局部给药系统的优点,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骨科相关感染,尤其是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发展,新的生物材料的发明及假体周围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现在人们把更多的抗生素加入骨水泥。但这些抗生素骨水泥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骨水泥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抗生素选择

控制关节局部的感染,首要问题是选择合理的抗生素。目前见诸报道的加入骨水泥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等。

考虑到关节局部用药的高浓度性,以及骨水泥和单体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产热对抗生素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特殊性,理想的抗生素应该尽可能的符合下列各项要求[3]:抗菌谱广,安全性,热稳定性,水溶性及低过敏性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因抗菌谱广、耐热稳定性好、吸收迅速最早应用。但近年来由于其耐药菌的增多,人们开始尝试其他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虽然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和较宽的抗菌谱,但它的热稳定性还不能确认[4]。为了弥补一种抗生素的上述不足,把2种具有互补性的抗生素同时和骨水泥混合,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如Neut的研究中,庆大霉素骨水泥中分别加入夫西地酸,克林霉素,可以大大提高其抗菌性能,而且加入夫西地酸可以抵抗耐庆大霉素菌株[5]。有实验证明万古霉素骨水泥中添加另一种抗生素(例如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可以增加总的释放量[6,7]。

2 增加抗生素释放浓度的办法

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占位器使用于关节感染后Ⅱ期翻修前,被证明是目前可以在感染关节局部释放有效浓度抗生素的主要的也是唯一实用的方法。

毫无疑问,抗生素从骨水泥中持续释放并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是其有效控制感染的前提。一般来说,抗生素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含量越多,释放越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抗生素绝对浓度的增加导致的必然结果,如Drognitz等[8]认为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释放可能是通过

浓度梯度的弥散作用,释放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故抗生素的含量越高,抗生素越容易释放,另一方面,因为抗生素主要从骨水泥占位器的表面、裂缝以及空隙释放。有实验报道,尽管大多数抗生素释放发生在最初的9周时间里,但如果能够有效增加占位器的孔隙,在9周后仍然可以见到抗生素的不断释放。目前,关于不同抗生素骨水泥中不同的抗生素释放率和此种骨水泥的不同孔隙率密切相关以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9~11]。基于此,现在人们开始寻找在抗生素骨水泥中加入能够增加孔隙率的添加剂,以期达到最终增加抗生素释放的目的,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Virto[12]的研究证实,在骨水泥中加入乳糖,可以大幅度增加庆大霉素的释放浓度,能够达到市售抗生素骨水泥CMW1释放庆大霉素浓度的四倍以上。在Mclaren的实验中,使用了sucrose、xylitol、rythritol 3种可溶性微粒子添加剂,证实了可溶性微粒子能增加骨水泥的渗透性及最终的释放率,并且微粒子的可溶性高低和孔隙率的形成以及释放率无关[13]。有研究[14]证实木糖醇和甘氨酸加XPMMA后均可以增加达托霉素的释放率,加入木糖醇后使达托霉素释放率增加2.67倍,而甘氨酸为1.78倍。

除了在抗生素骨水泥中加入添加剂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抗生素释放的方法。如yan的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低频超声体外条件下10%100 mW/cm2超声组和10%300 mW/cm2超声组在浸泡24 h 后的药物释放分别较10%对照组增加71.77%、73.62%,5%100 mW/cm2超声组和5%300 mW/cm2超声组分别较5%对照组增加13.03%、23.78%。超声强度和药物载荷均显著增加骨水泥中万古霉素的释放。体内条件

下超声组药物释放量在术后1、5 d分别较对照组高148.18%、82.39%[15]。

3 关节局部释放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诸多关于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了关节局部释放抗生素的有效性。Heybeli等将先锋V分别混合海藻酸钠,硫酸钙+生物玻璃,硫酸钙+羟基磷灰石及硫酸钙四种不同的材料治疗兔子骨髓炎,最长检测30 d后的血药浓度,所测浓度均高于最小抑菌浓度[16]。Shirtliff等[17]用羟基磷灰石载万古霉素治疗兔胫骨骨髓炎,治愈率达81.8%,而载万古霉素聚甲酸丙烯酸甲酯水泥珠的治愈率为70%。系统静脉给药治愈率低于50%。CPC与PMMA相比具有温和固化,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优点。但在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翻修术中能否代替PMMA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由于在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制成的占位器植入体内后,在关节局部释放抗生素的时间可达数月之久[18],因此,在考虑抗生素关节局部释放显示出高浓度,可持续,有效性的诸多优点的同时,人们也同时关注局部抗生素的高浓度释放,是否会引发局部和全身的毒副作用。目前关于抗生素骨水泥毒副作用的研究,多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与静脉给药的血清浓度进行比较的方法完成。例如在一药代动力学实验中[19],10例患者使用0.5%的万古霉素骨水泥固定假体,血中浓度3 μg/ml,仅为中毒剂量的1/30,10 d后尿液中未检出万古霉素。而在另一项实验中收集10名患者术后72 h血尿及引流液进行分析,引流液1 h浓度103 μg/L,40 h后降为15.1 μg/L;血清最大值3 h

浓度0.94 μg/L, 40 h降为0.2 μg/L;尿中12 h 57.8 μg/L,20 h 12.6 μg/L[20]。

尽管证明全身毒性反应的证据并不多,但还是发现了过敏反应的案例。Richtel等[21]报道1例因植入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患者发生Ⅳ型超敏反应。同时,关于局部毒性反应的可能性也应该引起作者的注意。尽管临床上还没有关于成骨细胞受影响的研究结果,但在使用高剂量抗生素骨水泥的情况下,有时局部浓度可以达到2 mg/ml[22],而这样高浓度的局部抗生素释放究竟是否会带来对关节周围组织的有害影响还不得而知。有研究[23]证实将来自人松质骨的成骨细胞暴露于0 μg/ml~1 mg/ml的庆大霉素液体中4 d,0.1 mg/ml中碱性磷酸酶减少,0.7 mg/ml时DNA的总数减少。另一项研究中比较头孢唑啉与万古霉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证明万古霉素1 mg/ml对成骨细胞复制无影响,达到10 mg/ml导致细胞死亡;头孢唑啉0.1 mg/ml时无影响,0.2 mg/ml时影响细胞复制,10 mg/ml时导致细胞死亡[24]。说明万古霉素与头孢唑啉或氨基糖甙类比较对成骨细胞毒力较小。

总的来看,抗生素骨水泥的全身和局部毒副作用如何,仍有待于更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明。因此避免关节局部生素骨水泥的过高积聚不失为谨慎而又明智的做法。有作者认为高浓度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抗菌效果与静脉使用抗生素相近,抗生素与骨水泥按1∶10比例制做的骨水泥占位器,能在几个月内释放达到治疗水平的抗生素,并且没有发生与此有关的不良反应[25]。综合当前的研究结果,每40 g

骨水泥中加入0.5~1.0 g抗生素,虽然有效,但有导致耐药菌株出现的风险[26];Penner等[27]的研究认为,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至少3.6 g抗生素,是有效释放动力学以及在局部持续释放有治疗作用的抗生素浓度所必需的;而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8 g抗生素制成的骨水泥珠链或占位器,在临床上已被证实是安全的[25];但国内周勇刚等[28]证实:在40 g骨水泥加入抗生素超过4 g后,骨水泥的黏度明显降低,骨水泥成团困难,不能制成稳定牢固的占位器,因此推荐骨水泥中抗生素的应用不超过4 g。而Ⅱ期假体植入时骨水泥中抗生素的剂量因该控制在1~2 g[26]。

4 抗生素骨水泥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占位器应用于临床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的病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不但具有我们提及的可以有效控制关节局部感染的最大优点,而且,临时占位器的使用,还可以维持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少瘢痕形成。关节型占位器较之以前使用的非关节型占位起,更是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减少Ⅱ期翻修时出血量,缩短翻修手术时间短,使手术的操作更加容易。Liu等[29]为60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感染率为零。而在另一项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30]中Creighton报告70位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0年,深部感染率为3%。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报道340例全膝置换患者178例使用头孢夫新骨水泥固定,162例使用普通骨水泥,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感染率为零,而对照组为 3.1%,并且所有感染的患者均患

有糖尿病[31]。在不合并高感染因素存在的初次置换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与静脉使用抗生素效果无明显区别。Cabrita等[32]治疗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38例Ⅱ期置换间期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30例未使用,经长期随访2~8.5年(平均4年)抗生素骨水泥组感染控制率89.1%,而对照组为66.7%。Hsu YC等[28]人报告28例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研究结果,7例使用静止的抗生素骨水泥间隔,21例使用据有关节功能的间隔,长期随访(最少2年)再感染率分别为1/7(14%),2/21(9%),使用可活动骨水泥间隔的患者保留了较好关节的活动度,骨量丢失较少,术后综合评分较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

5 抗生素骨水泥面临的问题

虽然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效果很好,但对于初次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如果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就要多支付50%的费用[26]。目前,对于抗生素骨水泥毒副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入多少的抗生素能不损害骨水泥的机械强度?如何针对不同感染病例选择有效抗生素?确定抗生素的最适剂量是多少?如何既能充分体现抗生素控制感染的能力,又能把对关节局部和全身的可能毒性反应降到最低,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如何达到最佳平衡,这些都是需要今后着重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 Lee K,Goodman SB.Current take and future of joint replacements in the hip and knee.Expert Rev Med Devices[J].2008,3:383-393.

[2] Anagnostakos K,Kelm FO,Antibiotic impregnated PMMA hip spacers: current status[J].Acta Orthop,2006,77:628-637.

[3] Klaus Dieter K,Werber E,Udo G.Acrylic bone cements: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5,1:17-28.

[4] Niikura T,Tsujimoto K,Yoshiya S,et al.Vancomycin impregnate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for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femoral osteomyelitis[J].Orthopedics,2007,4:320-321.

[5] Niikura T,Tsujimoto K,Yoshiya S,et al.Vancomycin impregnate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for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femoral osteomyelitis[J].Orthopedics,2007,4:320-321.

[6] Cerretani D,Giorgi G,Fornara P,et al.The in vitro e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ncomycin combined with

imipenem cilastatin in acrylic bone cements:a pharmacokinetic study[J].J Arthroplasty,2002,17:619 -626.

[7] Penner MJ,Masri BA,Duncan CP.E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ncomycin and tobramycin combined in acrylic bone cement[J].J Arthroplasty,1996,11:939-944.

[8] Drognitz O,Thorn D,KrUger T.Release of vancomycin andteicoplanin from a plasticized and resorbable gelatin sponge: invitro investigation of a new antibiotic delivery system with glycopeptides [J].Infection,2006,1: 29-34.

[9] Joseph TN,Chen AL,Di Cesare https://www.doczj.com/doc/a07612289.html,e of antibiotic impregnatedcement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3,11:38-47.

[10]Kuechle DK,Landon GC,Musher DM,et al.Elution of vancomycin,dapto mycin,and amikacin from acrylic bone cement[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1,264:302- 308.

[11]Wahlig H,Dingeldein E,Bergmann R,et al.The release of gentamicin from polymethylmethacrylate beads: an

experimental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1978,60:270-275.

[12]Virto MR,Frutos P,Torrado S,et al.Gentamicin release from modified acrylic bone cements with lactose and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J].Biomaterials,2003,24:79

-87.

[13]Mclaren AC, Mclaren SG,Hickmon MK. Sucrose, xylitol, and erythritol increase PMMA permeability for depot antibiotic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61:60-63.

[14]Mclaren AC,Mclaren SG,Smeltzer M. Xylitol and glycine fillers increase permeability of PMMA to enhance elution of daptomyci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51:25-28.

[15]Yan S,Cai X,Yan W,et al.Continuous wave ultrasound enhances vancomycin release and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antibiotic-loaded acrylic bone cement in vitro and in vivo[J].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2007,82:57-64.

[16]Heybeli N,Oktar FN,Ozyazga S,et al. Low cost antibiotic loaded system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Technol Health Care,2003,3:207-216.

[17]Shirtliff ME,Calhoun JH,Mader JT.Experimental osteomyelitis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 impregnated hydroxyapatit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1:239 -247.

[18]Hsieh PH,Shih CH ,Chang YH,et al.Treatment of deep infection of the hip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bone los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6:770-775.

[19]Chohfi M,Langlais F,Fourastier J,et al.Pharmacokinetics,uses, and limitations of vancomycin loaded bone cement[J].Int Orthop,1998,22:171-177.

[20]Sterling GJ, Crawford S, Potter JH, et al.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implex tobramycin bone 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646-649.

[21]Richter Hintz D,Rieker J,Rauch L,et

al.Sensitivity to constituents of bone cement in a patient with joint prosthesis[J]. Hautarzt,2004,88:987-989.

[22]McLaren AC.Alternative materials to acrylic bone cement for delivery of depot antibiotics in orthopaedic infect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7:101-106.

[23]Isefuku S,Joyner CJ,Simpson AH.Gentamicin may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osteogenesis[J].J Orthop Trauma,2003,17:212-216.

[24]Edin XL,Miclau T,Lester GE,et al.Effect of cefazolin and vancomycin on osteoblasts in vitro[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6,333:248-251.

[25]Springer BD,Lee GC,Osmon D,et al.Systemic safety of high dose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spacer after resection of an infected total kne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7:47-51.

[26]Jiranek WA,Hassen AD,Greewald AS,et.al.

Antibiotic loaded bone cement for infection prophylaxi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Am),2006,11:2487-2500.

[27]Penner MJ,Masri BA,Duncan CP.E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ncomycin and tobramycin combined in acrylic bone cement[J].J Arthroplasty,1996,11:939-944.

[28]周勇刚,肖逸鹏,王岩,等.Ⅱ期翻修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1:808-810.

[29]Liu HT,Chiu FY,Chen CM,et al.The combination of systemic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 impregnated cement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evaluation of 60 knees[J].J Chin Med Assoc,2003,66:533-536.

[30]Creighton MG,Callaghan JJ,Olejniczak JP,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cement in patients who have rheumatoid arthritis.A minimum ten year follow up study[J].J Bone Joint Surg(Am),1998,80:1439-1446.

[31]Chiu FY, Chen CM, Lin CF,et al. Cefuroxime impregnated cement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three hundred and forty knees[J].J Bone Joint Surg(Am),2002,84:759-762.

[32]Cabritalt B,Croci AT,de Camargo OP,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hip arthroplasties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an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spacer[J]. Clinics,2007,2:99-108.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每年得白血病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绿色环保的“低碳使者”,那么得病的人数会减少很多,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到人们的住房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减少了雾霾,沙尘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本文将要对于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关键词】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1.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1.1适应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条件下,某些建筑企业想要获得更突出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发展机遇。就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在整个企业立足于社会。如今的建筑材料推进了低碳,环保,节能等各方面的功效,国家也成立了许多的建筑材料专业质量标准检测机构。目的是为了建设出更绿色,更环保的建筑。但是即便是这样,每个建筑行业还是会建设出不同质量的建筑,这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有的企业在建筑的外观上吸引客户,以绿色作为建筑内部的主要色系,给客户造成了一种错觉感。实际上这种建筑并不具备低碳,环保的功能。所以要想在建设行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根本上处理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性。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使得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 1.2适应方针的政策需要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些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的建筑材料逐渐的远离了市场竞争,所以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指数有着明确的分析,并做出了合理的改善政策。所以国家的政策对于建筑的质量指标有着良好的作用。国家也对建筑材料从生产流程,到使用环节上都进行了明确的监督,对于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的制止。要推广和使用绿色低碳材料的意识,与国家及建筑行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相符,容易通过检测获得生产经营成功。所以,对于建筑行业的政策方针有必要进行改善和加强。 1.3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机理(周强端2016) 助磨剂是一类化学外加剂,在水泥的粉磨过程中掺入少量或微量的这种物质即可提高粉磨效率。助磨剂的作用就是消除或降低阻碍粉磨工作正常进行出现的现象:水泥细颗粒粘附在研磨介质、部件所形成的包裹层及覆盖层。 水泥颗粒聚积为大颗粒,这种现象属于宏观方面的。微观方面的现象即颗粒受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缝重新愈合等。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粉磨产生的水泥细颗粒吸附一层空气薄膜,每个单独的颗粒都是这样的。这层薄膜可能有阻止这些颗粒结合的倾向,当这层薄膜被破坏之后,这些颗粒通过吸附而结合聚积。②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价键可能是不完全饱和的,因而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不均匀场而形成表面能力。③静电:磨机内的细微颗粒在粉磨力周期性作用下,产生游离电荷或自由价键,使颗粒带有正负电荷。④在磨机操作过程中,物料及其温度、研磨介质及部件表面的粗糙程度会使包层、聚积的形成加剧。一般情况下,随物料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脱水石膏引起包层的形成;表面粗糙的易吸附;水泥细微颗粒的水化反应形成包层等。⑤粉磨极限时,物料达到质量均匀状态,难以进一步粉磨细;粉磨达到一定程度,如很强的过粉磨情况出现,颗粒的二次结合引起的颗粒团聚、聚集。⑥机械外力冲击:压迫对颗粒层进行夯实。研磨体相互之间及其对衬板之间的重建、压迫中,颗粒粘附在研磨体、衬板上不能及时脱离离开时,物料颗粒被撞击挤压在一起,被压实在研磨体和衬板的表面上。 粉磨过程中出现的包层、聚集现象降低粉磨效率,致使产量下降,电耗上升,甚至水泥的性能受到影响,为此人们根据产生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化学物质,在粉磨的过程中适量加入来起到助磨剂作用,改善粉磨。助磨剂能够改善粉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的? 1、助磨剂的作用机理的若干观点 关于助磨剂的作用机理,国外做过长时间的研究,形成多种观点的学说,今年国内在研究实践助磨剂的工作中,也提出几种观点。国内外的各种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角度解释加入助磨剂后产生的粉磨现象,由此得到有益的结论。这些学说或观点推动并引发助磨剂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它自然成为认识助磨剂助磨作用的金钥匙,也成为揭开助磨剂助磨作用的法宝,还成为生产选择使用助磨剂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较为知名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及其观点学说有:合肥水泥工业研究设计院朱宪伯、吕忠亚、张正峰提出的“薄膜假说”。盐城工学院蔡安兰、南京工业大学江朝华的“中和未饱和电价键,防止聚集,提高粉磨速度、流动性”的观点(笔者简化为流动性观点)。华南理工大学卢迪芬、魏诗榴的“平衡颗粒表面过剩价键、降低颗粒表面能”的观点(笔者简化为表面能观点)。 广西大学陈益兰、华南理工大学魏诗榴的“粉磨初期降低颗粒表面能,扩大裂缝并阻止裂缝愈合”到“粉磨中后期分散作用阻止聚集”的观点(简化为减硬—防聚分阶段粉磨的观点)。其他还有安徽理工大窦彦彬、徐国财的“粉碎过程是分散与聚合的可逆反应”的观点。王文义、冯方波、窦兆祥、崔文刚的“表面吸附现象”的观点,合肥水泥工业研究设计院何宏涛、魏兆锋的“润湿作用、吸附作用

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云计算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前景诱人。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442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IDC 首席分析师弗兰克吉恩斯认为: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正处于“跨越鸿沟”阶段。另有预测,云计算的全面普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lO年之前属于发展阶段;201-2013年为市场整合阶段;2014-2015年是该技术成熟并普及的阶段。 当前,全球云计算发展整体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美国全力推进云计算计划,并重点从https://www.doczj.com/doc/a07612289.html,政府网站的改革着手,进一步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TT服务同时,2010年美国联邦预算着重加强了对云计算的安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门(DISA)正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NASA)推出了一个名为“星云”(Nebula)的云计算环境。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的基础设施将在2015年完工,目标是集中政府的所有TT系统到一个单一的云基础设施,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是企业加快项目布局。国外云计算技术主要由大型TT企业掌握。美国硅谷目前已经约有150家涉及云计算的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微软、谷歌、I]BM、亚马逊、以及业界领军人物Salesforce 等IT巨头公开宣布进入或支持云计算技术开发(见表二),Salesforce宣布会干20l0年推出https://www.doczj.com/doc/a07612289.html,的应用平台,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延伸到PaaS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

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7612289.html, 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作者:胡晨辉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11期 摘要:云计算是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的核心,对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 义。云计算在国际上发展时间较短,各国在技术层面的差距较小,中国的云计算发展要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但还有反超的机会。国内应重视对国外云计算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建立更完善的发展环境来推进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国内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031-02 0 前言 云计算依托于信息网络,将信息技术资源以弹性化、动态化的方式进行计算及服务,使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来使用信息资源。作为IT资源信息处理新模式,云计算加大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也是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将数据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信息化社会,云计算能以更经济、更高效的方式来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 国外的云计算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云计算的社会环境上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产业的社会发展环境差异主要在信用体系及隐私保护上有较大的体现,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相对完整,更重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美国在用户的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大的工作力度,有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标准,也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营造了效果极强的云计算发展环境。美国的云计算发展环境建设在世界上居于前列,通过立法来保护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电子通信隐私法案》《消费者隐私权力法案》及各州的信息安全法,全面地涵盖了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美国云计算的标准也有系统的规范,对云服务的质量及安全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上,有《消费信用保护法》《信用机会平等法》等多项法律,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在线零售及其他支付方式中的卡类数据安全风险有很高的关注程度。 欧盟的云计算发展环境营造更重视用户信心的建立。欧盟的云计算联盟发布了《数据安全法律》《云服务合同》等法规来作为云计算环境的指导方针,并在数据隐私保护工作上,发布了一系列的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云计算用户的安全。欧盟国家在国际云计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

广州大学 高等钢筋混凝土 结业论文 题目: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进展 学生:王康 学号:0 6 1 1 4 2 2 6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6 级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进展 王康 摘要:在21世纪,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因为它是混凝土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优越性能、实现途径等。总结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现状,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本领域的研究理念。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生态环境; STUDY 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ang kang Abstract: People must be harmonious to get along with the na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develop 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ecause that it is the trend of concret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nd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the way of realizing the GHPC were presented. The present statuses o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GHPC were reviewed. The problems of GHPC were analyzed. The principles of research on the GHPC were summed up. Key words: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environment; 0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高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为经济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水泥工业亦是如此:水泥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每年排出CO2近4亿t、SO260万t、NOx100万t、粉尘2000万t左右,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1]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政府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为了实现城市垃圾的再次利用,有学者对生态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是以后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冯乃谦教授指出生态水泥(Eco-cement)是以生态环境(Ecology)与水泥(Cement)的合成语而命名的,它是一种新型的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以城市垃圾烧却灰和下水道污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配料,并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而制成的工业制品,从而把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变成了一种有用的建设资源。再生利用是生态水泥的特征。[2] 为了更好的处理废弃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有学者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概念: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境混凝土[4]、环保型混凝土[5]等概念先后出现。 吴中伟院士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GHPC)的发展方向。[6]国外学者Aitcin 提出21世纪水泥工业应改名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工业,他预言21世纪的混凝土发展方向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7]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世界环境组织提出广义“绿色”概念,其三大含义为:节约资源、能源;不破坏环境,

VSD负压持续吸引+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31例骨折术后感染

VSD负压持续吸引+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31例骨折术后感 染 [摘要] 目的探索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在治疗 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的骨折术后染31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结果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31例骨折术后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清洁,肉芽组 织生长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费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vsd负压引流;骨折术后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8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1-174-02 clinical research of 31 patient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fracture by antibiotic bone cement chain beads and vsd drainage application zhao?weixia??liao?zhonglin??zhou?caibo??zeng?zhiju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jiangxi huaren hospital,nangchang 33002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tibiotic bone cement chain beads and vsd drainage in

生态水泥的研究与发展

生态水泥的研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9-01-15T12:51:00.1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王仕卿[导读] 随着水泥建筑材料的发展,人们提出了“生态水泥”。本文主要解释了生态水泥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生态水泥的相关发展情况,并简述了生态水泥的相关工艺流程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王仕卿 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随着水泥建筑材料的发展,人们提出了“生态水泥”。本文主要解释了生态水泥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生态水泥的相关发展情况,并简述了生态水泥的相关工艺流程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泥;生态环境材料;废弃资源利用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工厂的生产,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固体废气垃圾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对于固体垃圾处理一般为焚烧或者集中填埋,对环境破坏较大且相应的处理费用较高。而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巨大发展需要大量的水泥,我国在2013年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世界总水泥产量的一半以上,将可用的固体废弃物用于水泥生产中既可以减少固体垃圾处理压力,又可以减少水泥生产中的相关污染物的排放。 1. 生态水泥的基本概念 生态水泥一般是利用垃圾焚烧后的垃圾灰;尾矿废渣和一些污泥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些天然材料后混合而成的,由于我国现阶段对水泥的大量需求使得经过处理后的生态水泥能够消费大量的工业固体废料,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固体垃圾的可回收再利用。生态水泥的种类分为两类,有普通生态水泥和快硬生态水泥。 2.生态水泥的相关发展 早期欧美在水泥生产中利用工业废料作为燃料来实现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加拿大的一个水泥厂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将工业生产废料作为燃烧料用于水泥的生产中[1],并证明了将工业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的可行性,接着诸多美国水泥生产商也对此方法做了大量的论证实验。瑞典的Nordic公司已在水泥厂采用了废橡胶等废弃物作为二次燃料,替代部利用废弃物作为水泥窑的二次燃料可节约不可再生燃料,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置费用,同时也给水泥厂节约了部分费用[2]。而日本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发展利用各类工业废弃物来替代水泥生产原材料。在2001年日本的一家公司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将城市垃圾灰和石灰石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的“生态水泥厂”[1],2003年,澳大利亚的John Harrison开发并研制了以工业废料、粉煤灰和普通水泥以及氧化镁作为原料的能够吸收Co2的生态水泥。爱丁堡的皮特?特林布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由沙子、尿液和细菌组成的生态水泥[2]。目前生态水泥生产及相关研究在朝着利用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泥作为水泥填料来生产生态水泥,而我国的水泥生产也利用了我国大部分的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对我国的废弃资源利用做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固体废弃物常常伴随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因此对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需要采取一定回收工艺重新回收[3]。 3.生态水泥的相关性能 普通生态水泥与快硬生态水泥的凝结时间相差较大,传统的生态水泥初凝时间大致在135分钟左右,而快硬型的生态水泥则比其缩短了约15倍的时间,同时快硬型的生态水泥的终凝时间比普通生态水泥缩短了近14倍,其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则缩短了有16倍的时间,因此快硬性的生态水泥在一些紧急抢修的工程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强度方面,普通生态水泥和快硬型的生态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28d情况下相比,可以达到达到硅酸盐水泥强度的90%左右,可见虽然添加了一些固体废渣,但是水泥的强度却并没有显著下降。同时加入一些处理后的矿渣可以提高水泥的抗侵蚀和抗渗能力[4],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时放出的热量。许多生态水泥中都掺有城市废气垃圾灰,而这些掺杂的固体颗粒中灰含有氧化钙以及含氯化合物,这二者都对生态水泥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张徽斌[4]对这两种化学成分含量对生态水泥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做了研究,发现当氧化钙质量为氯的质量的1.5倍时,对水泥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影响最小。 4.结语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和加强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生态水泥的发展应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生产生态水泥时也不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如何对这些废弃物加以控制和减少产生国内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同时我国对于新兴胶凝材料缺乏大规模应用,加大新兴胶凝材料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还有较广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Jerry Forgey.Reusing Waste Materials.WORLD CEMENT,2000,(5):18~21 [2]BennaT姐na.W驰teNotw吼tNot.WORLDCEMENT。2000,(11):3~5 [3]李湘洲.国外生态水泥工业发展的若干动向[J].中国建材,2002(6): 35-36. [4]法磊.由沙子、细菌和尿液制成的生态水泥[J].绿色环保建材,2014(4): 74-76. [5]冯乃谦,邢锋.生态水泥及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6):18-21. [6]翁端,冉锐,王蕾.环境材料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徽斌.绿色环保生态水泥的制备及其硬度、抗弯强度的研究[J].科技风,2018(20).

骨水泥综合征

一、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概况: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ion syndrorne,BCIS): 目前对BCIS的定义尚未明确界定,其特征性改变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力增高、凝血功能改变以及心搏骤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5年,国内出现第一例由于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目前由于BCIS的死亡率缺乏系统的收集或报道,对BCIS引发的心脏停搏的真正发病情况尚不清楚。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文献报道骨水泥反应导致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10%,应该说这个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病死率为%%;国内2003年报道骨水泥肺栓塞的死亡率为%%,还有另外一份报道回顾性调查了华南地区五所大型医院的骨科,在1998~2005年收治的2435例2516侧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共发生7例严重骨水泥反应导致的死亡,病死率为%。 骨水泥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可降解的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传导性骨水泥,主要为Orthocomp以及可被生物降解的骨水泥如磷酸钙骨水泥。其中PMM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入材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其特点是黏稠度高,支持力加强明显,外漏几率较少,但聚合产热的温度相对较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操作时间要求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聚合粉剂和单体液体两部分组成,粉剂主要成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及适量的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LMMA),单体有毒、无色、可以燃烧,并且有强烈刺激味(我相信这种味道我们很多医生都亲自体验过)。PMMA是在术中临时调制即由在聚合酶粉剂催化下聚合而成,聚合反应过程根据其形态分为粥状期、黏丝期、面团期和固化期。在粥状期和黏丝期由于聚合反应不充分,有大量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存留。而面团期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大部分发生聚合反应,是临床上进行骨水泥灌注和假体固定的最佳时期。 二、骨水泥毒性 PMMA具有比较明显的毒性,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凝血功能都有不良影响。其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单体的毒性作用、凝固时的发热反应、假体插入髓腔时导致腔内压力增高以及前列腺素、组胺的释放等等。(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单体的毒性作用:PMMA单体有明显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与浓度呈正相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抗生素珠链

抗生素珠链 自从Buchholz等于1970首次提出在丙烯酸骨水泥中加入庆大霉素可预防患者人工关节感染的观点,人们开始认识局部给药系统。从载药骨水泥用于外科预防感染,很快发展成加入高剂量的抗生素局部植入治疗感染假体和骨髓炎使难于治愈的骨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抗生素骨水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预防人工关节感染的应用价值目前还存在争议。与应用治疗不同,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预防的浓度有严格限制,否则会影响骨水泥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效果,一般认为每40g骨水泥中加载抗生素含量≤1g是安全的[ 1]。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的制备 将抗生素粉剂与骨水泥粉按1∶5 比例混匀后加入单体调成半湿状制成直径6~8 mm 的药珠用3股10号丝线将药珠串成珠链植入病灶或骨缺损区消灭死腔[ 2]。 抗生素骨水泥的发展 首先局部应用的抗生素是磺胺类药物。当时用于局部的抗生素种类很有限,主要是青霉素G、四环素、氯霉素,而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被认为毒性过大。由于新开发的全身性使用的抗生素不断出现,使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骨科感染的治疗更有效、方便。操作烦琐的闭合冲洗和隔离灌注逐渐被淘汰。 近年来,抗生素骨水泥还被用在首次关节置换术中。对于慢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导致的骨缺损,将抗生素骨水泥念珠暂时(数周至数月)填入清创后骨的死腔,可提供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必要时,合并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待新鲜肉芽生成后,取出念珠并植骨。 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发展,针对致病菌谱的变化和致病菌的敏感性与耐药性, 更多的抗生素被加入骨水泥,并试用于临床。因此,各种抗生素加入骨水泥后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抗生素对骨水泥的物理性质可能造成的影响受到各界的关注[ 3]。 1、抗生素珠链作用机制 通过感染骨的组织学和微生物学,可以看出局部使用抗生素能以有效浓度穿透正常组织并能杀死细菌。有实验证明,荧光素注射到正常骨后,在小管和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广泛运用,同各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全面的。文章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趋势;现状 20世纪6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将来有可能和普通商品一样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最初的起源。2007年10月,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云计算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追逐云计算。 1 云计算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仍在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但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3个步骤:(1)通过网络将大量的需要处理的程序自动地拆分成

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2)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搜寻分析。(3)将分析的结果回传给用户。这样处理能使用户按照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甚至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云能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只需要一部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实现需要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硭?、电、煤气这些生活用品一样按需计费。(4)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在一定限度内变动,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可度量。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能力都具备可度量的特征。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世界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比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还在持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金额为2 094.8亿美元,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

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价值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31T14:03:10.7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作者:李浩[导读] 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应用于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有效性, 李浩 浏阳市中医医院骨(三)科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应用于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有效性,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胫骨慢性骨髓炎均得到治疗,并且在接受术后护理后,伤口都有良好的愈合状况。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能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方式进行治疗,较单纯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胫骨慢性骨髓炎;预后效果;治疗方案胫骨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严重骨骼炎症,在我国临床上也发病率较高,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理念在手术中的运用相对普遍化,且负压引流术的运用也相对普及[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术应用于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有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中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1±7.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1.6±7.6)岁。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胫骨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其他组织功能均正常,无手术禁忌症,且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对患者的窦道以及周围瘢痕和坏死组织进行完全清除,如果发现内固定物,应当首先对其进行拆除。在患者治疗前,应当用骨凿在患者的病灶骨上面,凿出一大小合适的骨窗,将脓液吸出后,将随腔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行刮除,并将死骨剔除后打通骨髓腔,直至能够见到正常骨髓组织。如果病灶坏死严重,应当保证窦道完全打开,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患者的骨骼部位进行反复冲洗。术中所切除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组织,应当进行病理检查,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根据实验培养结果,将抗生素按照一定比例制为骨水泥载药链珠,通过骨窗将其填充至患者的感染骨段,清除骨缺损部位后将窗口关闭,将链珠至于伤口皮外,以便拔出。 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对照组一致处理。在对患者骨髓缺损部位进行链珠填充后,可以按照创腔大小,对负压引流材料进行修剪,一部分材料可以置入创腔深部,另一部分则覆盖于患者创口上,并且将创面周围皮肤与材料边缘固定后,对周围皮肤进行清洁。随后连接负压吸引源维持40kPa-60kPa进行负压吸引,带5-7d 后,将负压引流材料和抗生素链珠取出。 1.3 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评价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胫骨慢性骨髓炎均得到治疗,并且在接受术后护理后,伤口都有良好的愈合状况。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通过负压引流的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临床运用价值相对较高[3]。同时将负压引流方案应用于手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对于患者的术后骨骼恢复有积极作用。同时负压引流技术,还能够起到持续杀菌,辅助抗生素链珠持久释放的效果,明显降低了病症的复发率[4]。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胫骨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时,由于患者的病情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患者的骨骼状况导致骨腔清理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应当尽可能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的骨腔进行完善清理,才能保证根除效果[5]。综上所述,胫骨慢性骨髓炎能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方式进行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来说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参考文献:

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2007年底正式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IT行业巨头都将云计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相关商业媒体也将云计算视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商业前景和应用需求已勿庸置疑。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云后端的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它们由英特尔或AMD生产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组成。企业和 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更加类似于使用互联网。从而使企业能够将随时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 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比如亚马逊数据仓库出租生意。广义的云计算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例如国内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厂商推出的在线财务软件,谷歌发布的Google应用程序套装等。 2.云计算发展国内外现状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一计划。IBM的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是IBM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业务。"这也是IBM扩张自身领地的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的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IBM抓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提出了“蓝云”计划。2008年8月,IBM斥资3.6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开始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将该数据中心称为史上最复杂的数据中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IBM还在东京建立了一所新的研究机构,建立帮助用户使用云计算基础设施。该数据中心占地6万平方英尺,预计将于2009年下半年投入运营。IBM表示:“使用该数据中心的用户能够获得空前的互联网计算能力,并获得业内领先的环保优势和成本”。IBM在东京的专家将为大企业、大学和政府提供云计算咨询,帮助他们利用云计算设施,设计云计算应用,以及向他们的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在2009年的计划中,IBM计划于推出数种云计算服务产品。 Google于2007年1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同时与IBM合作,把全球很多大学纳入搿云计算”计划当中。当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希望从而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援(包括数百台个人计算机及Blade 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以及Linux、Xen、Hadoop等开源平台)。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与台湾

水泥助磨剂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通讯地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 100024; 收稿日期:2009-01-13; 编辑:沈 颖 近几年来,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发与应用蓬勃发展。2007年7月,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在济南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水泥助磨剂分会将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政策和标准进行规范生产,为业内交流水泥助磨剂技术和生产经验提供平台,以促进助磨剂技术和应用向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由于助磨剂企业的真实产销数据不易拿到,而且不少厂家是由个人创办的只能供应一家或几家水泥厂的小作坊,因此关于助磨剂企业数及其产量的统计数很难准确。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200家左右的助磨剂厂,其中102家加入水泥助磨剂分会,使用助磨剂生产的水泥已占我国水泥总产量的30%~40%。规模大的助磨剂企业主要来自:水泥集团或原水泥厂干部技术人员创办,如唐山冀东水泥外加剂公司、山东宏义科技;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如格雷司中国公司、苏州希普;混凝土外加剂厂如北京红海鑫源、西安得莱克;原来的建材或化工企业(尤其是供应助磨剂原料的厂家),如南京宝佳化工公司、滕州华海建材集团。作者根据18家较大的助磨剂企业2008年的年产 量和对小企业的推测,2008年我国颗粒粉状助磨剂产量超过150万吨,液体助磨剂超过25万吨,总产值超过 25亿元。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能检索到约50件水泥助磨剂发明专利(2009年元旦前公开的),其中颗粒状或粉状助磨剂专利21件,液体助磨剂专利27件,固、液体助磨剂专利2件。新中国于1985年正式实施专利法并开始受理专利申请。首件水泥助磨剂专利是1986年国家建材局建材院水泥所申报的。50件水泥助磨剂专利中31件是在2005~2008年4年中申报的,其余19件是在2005年前的 20年期间申报的。这充分说明我国水 泥助磨剂技术在2005年前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大家知道,生产1t 水泥熟料约需消耗0.15t 标准煤、1.3t 石灰石、0.18t 黏土;生产1t 水泥耗电约100kWh ;生产1t 水泥熟料约排放粉尘20kg 、 CO 21000kg 、SO 20.24kg 、NOx0.15kg 。因 此,我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时间也很紧迫。使用水泥助磨剂后令人瞩目的一项效果是节省熟料 6%~10%,多用各种废渣弃矿6%~10%,节电10%~20%,环境社会效益 显著。助磨剂的使用对水泥工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将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 水泥助磨剂技术的发展与一个 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现代硅酸盐水泥的诞生往往提到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Aspdin )的 专利申请。阿斯普丁本人曾经使用了包括水和煤在内的一些天然物质来提高磨机效率,这算是最早使用的助磨剂吧!现代助磨剂的确切出现时间是在上世纪30年代。有人提到1930年英国人高达得(Goddard )以树脂为助磨剂的专利,还有1935年美国人肯尼迪(Kennedy )和马克(Mark )申请的含木质素衍生物和羟基烷基胺的复合助磨剂专利。后两人为杜依阿尔密化工厂的雇员,专利权属公司。仔细阅读肯尼迪和马克的专利说明书,有以下特点:(1)首次明确提出水泥添加剂(Cement addition agents )和水泥助磨剂(Cement grinding aids )的术语和概念。(2)有别于以前使用的牛油、树脂和煤助磨剂,该发明所述助磨剂可以克服包球糊磨,即使在包球糊磨的条件下,也能提高粉磨效率,突破“自由粉磨极限”(“limit of free grind ”),提高选粉机效率,从而 提高产量,降低电耗。牛油、树脂和煤对水泥性能有不利影响,而由该发明的助磨剂生产出的水泥不但早期强度高,而且能克服混凝土浮浆过多和泌水的问题。(3)提出吸附层理论。大部分水泥助磨剂能被牢固地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满足被粉磨颗粒对表面和表面能的要求,从而避免水泥颗粒的粘聚。助磨剂也能被吸附在磨机和选粉机的内壁和部件上,使这些设备内部保持光洁。(4)清楚地阐述了水剂中水的作用。以水作为载体配制的真溶液、胶体溶液、悬浮液助磨剂中的水同样可以被吸附在水泥颗粒和粉磨设备部件的表面,消除水泥颗 水泥助磨剂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ement Grinding Aid □□席耀忠 中图分类号:TQ172.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71(2009) 04-0090-02 90CEMENT TECHNOLOGY 4/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