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权利影响力
- 格式:pptx
- 大小:466.90 KB
- 文档页数:18
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陈鑫婕彭露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领导者在对组织实施有效领导的过程中既需要权力性影响力,也需要非权力性影响力。
优秀领导者不仅要能发挥硬性的权力性影响力,而且还要能灵活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今社会对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同组织目标达成与领导者成功的关系越来越大。
因此,笔者在此对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做了简要分析。
一、领导者的影响力1.领导与其影响力的涵义。
现代领导观念认为,领导是一种运用权力、施展影响力的行为过程,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影响别人。
强有力的领导者可以对追随者和群体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
著名管理大师保罗·赫塞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影响力一般是指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
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组织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不是操控,而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2.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领导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双重因素所构成的。
2.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所构成的,其核心是“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
因其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从心理上而言,被领导者对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相对被动。
2.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基于领导者自身综合素养的自然影响力,它不直接运用权力方式推动组织活动,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不具有强制性,其核心是“魅力”。
它虽然没有正式的规定。
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但这种影响力靠的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行为能力,从心理上表现为,被领导者由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对其产生信任感和主动追随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服从领导者。
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比权力性影响力持久、深刻得多。
二、决定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包括个人素养和行为能力。
浅谈学校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作者:周正祥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7年第02期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说的是领导者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或力量,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学校管理者的权力影响力是社会赋予学校管理者的行政管理能力而产生的,更多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更是有限的。
而非权力影响力是管理者特有的,是由管理者的品格、能力、知识、感情等素质决定的,它可以让人更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孔子曾说:“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的这个观点讲的就是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这已经在不少君王身上都得到了验证,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一直居安思危、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约束家人。
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他见到后十分气愤,要求女儿不再穿着此类衣服,长公主不以为意,赵匡胤便告诉她此举易开奢华之风。
赵匡胤这种节俭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士大夫纷纷以节俭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华的迎来送往的礼节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北宋国力愈加强盛。
只是北宋后期的君主无法保持赵匡胤的作风,尤其是宋徽宗,追求奢侈达到了极致,很快国破家亡,沦为阶下之囚。
宋太祖赵匡胤节俭兴国,宋徽宗赵佶奢靡亡国,一正一反不同结局的事例告诉我们,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讲:“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車头带”。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任何一个单位中,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京十一中的李军校长评价他们学校的管理特色是“用校长内在的影响力去影响师生内在的发展力”,校长内在的影响力就是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师生内在的发展力,就是个人内心的、主动地、能动地成长能力。
“当这种自我成长能力与校长权力的或非权力的影响力达到共鸣、彼此认同并相互折服之后,一个校长的管理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力量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学校里每一个人更快的自我成长速度与质量。
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自然影响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及个人魅力等。
作为年轻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准差距,加强修炼,注重培养、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坚持道德为本的做人原则。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领导干部做人的根本,也是从政的基础。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个人品德,才能博得其下属员工发自内心的尊敬。
塑造学习型领导的新形象。
要长期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宏观思辩本领。
领导干部还应特别注重学习哲学。
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领导者,同时,还要十分重视业务知识的更新学习。
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组织领导、协调驾驭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打造谦虚廉洁亲民为民的品牌。
一个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首先要亲民,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
其次要为民,心中有群众,办事为人民,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
第三要忧民。
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有一种不解决就吃不香、睡不稳的心理。
第四,要廉洁自律,将甘于清贫作为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来体验。
要禁奢侈,讲节约,重廉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
三、增强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
为人正直, 与人为善, 待人真诚,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搞形式主义, 处事要正, 任人唯贤。
这是中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
下属总希望自己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 诚实正直的人, 是一个作风正派的人, 这样才能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
(二)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量。
一是要能容人容事, 能够把意见相同与意见不同的人都团结在自己周围,二是能够做到大事清楚, 小事明白, 但又不事无巨细一把抓。
试谈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校长影响力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其构成十分复杂,从影响力的性质来考虑,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有很强的行政干预力,以外推力的形式发生作用。
由于教职工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自尊心强,如果校长笃信或滥用权力性影响力,往往收效甚微。
有经验的校长都深知,管理要使人心服口服,自身必须具备让教职工尊重的德识才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下面试谈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以及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一、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对教职工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教职工由此产生的心理效应是认同、模仿或受暗示,以至变为积极的内驱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增大了,其权力性影响力也随之增大;反之,则小。
因此,校长要自觉地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使自己具有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经验、杰出的才能、真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二、校长如何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1. 宜与时俱进,忌思相禁锢。
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
校长的心中要时刻装着学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对学校管理要进行多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分析,主动地有步骤地带领全校教职工,去实现学校的目标,用学校不断变化发展的成果,激发教职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激起他们对学校对事业的热爱,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校长如果人云亦云,墨守成规,跳不出前人的框框,就不可能带领师生去开创新天地,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2. 宜率先垂范,忌揽功诿过。
校长要把扎实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艰苦的实践中磨砺自己,做到勤政务实,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榜样,去影响学校的老师。
凡是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必须率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