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苯甲酰氯
- 格式:pdf
- 大小:245.76 KB
- 文档页数:4
基本信息苯甲酰氯,别名:氯化苯甲酰苯酰氯,分子式为C7H5ClO,分子量为140.57,是一种有机物,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和苯。
苯甲酰氯为制备染料、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橡塑助剂、香料、有机过氧化物、医药和树脂的重要中间体。
苯甲酰氯也被用于摄影和人工鞣酸的生产之中,也曾在化学战中作为刺激性气体而使用。
性质与稳定性苯甲酰氯暴露在空气中即发烟。
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
蒸气刺激眼粘膜而催泪。
凝固点-1.0℃,折射率1.5537。
遇水或乙醇逐渐分解,生成苯甲酸、苯甲酰胺或苯甲酸乙酯和氯化氢。
苯甲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遇水反应发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有腐蚀性。
没有外在干扰情况下具有稳定性。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醇类、水和有潮湿空气的环境接触。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的测定,先将本品硝化,然后对二硝基苯甲酸进行比色测定。
灵敏度为5mg/m3。
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 5mg/m3,即为0.87PPM。
用途苯甲酰氯用作有机合成、染料和医药原料,制造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农药除草剂等。
在农药方面,是新型的诱导型杀虫剂是异恶唑硫磷(Isoxathion,Karphos)中间体。
苯甲酰氯是重要的苯甲酰化和苄基化试剂。
可用于非离子型植物胶与两性金属含氧酸盐交联的冻胶压裂液中。
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过硫酸盐配合使用。
另外用于生产冰染染料蓝色基BB、蓝色基RR、紫色基B以及直接耐晒红GB,还可生产还原5GK、还原橄榄R、还原橙3G、还原灰BGG、红4B、分散黄SE-2GL、黄RFL、分散荧光黄FFL等。
大部分苯甲酰氯用来生产过氧化苯甲酰,其次用于生产染料中间体、二苯酮紫外光吸收剂、苯甲酸苄酯、苄基纤维素和苯甲酰胺等的重要化工原料。
过氧化苯甲酰用于塑料单体的聚合引发剂,聚脂、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的催化剂、玻璃纤维材料的自凝剂,硅氟橡胶的交联剂,油脂精制、面粉漂白、纤维脱色等。
苯甲酰氯合成方法
苯甲酰氯(化学式:C₆H₅COC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1. 醋酸法合成:
将苯甲酸(C₆H₅COOH)与无水醋酸(CH₃COOH)混合,在低温下加入磷酰氯(POCl₃),反应生成苯甲酰氯。
反应方程式:C₆H₅COOH + CH₃COOH + POCl₃→C₆H₅COCl + CH₃COOH ₂PO₃
2. 磺酰氯法合成:
将苯甲醇(C₆H₅CH₂OH)与磺酰氯(SO₂Cl₂)反应,生成苯甲酰氯。
反应方程式:C₆H₅CH₂OH + SO₂Cl₂→C₆H₅COCl + SO₂+ HCl
这些是常见的合成苯甲酰氯的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室的操作规范。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苯甲酰氯化学品英文名:Benzoyl chloride分子式:C7H5ClO分子量:140.57CAS号:98-88-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2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2-氯苯甲酰氯2-chlorobenzoyl chlorid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透明无色液体,熔点-4℃,沸点238℃,闪
点124℃。
职业接触限值:MAC:无资料
PC-TWA:无资料
PC-STEL:无资料
应急处理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1031。
第1篇一、概述苯甲酰氯(Benzoyl chlor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COCl,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苯甲酰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医药、农药、香料等。
但苯甲酰氯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程。
二、安全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熟悉苯甲酰氯的性质、用途、危害及安全防护知识。
2. 操作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毒面具、手套、实验服等。
3. 操作环境应保持良好通风,避免苯甲酰氯蒸汽聚集。
4. 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 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处,避免吸入苯甲酰氯蒸汽。
6. 操作时,避免苯甲酰氯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
7. 如不慎接触苯甲酰氯,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8. 操作过程中,禁止将苯甲酰氯与其他化学品混合,特别是还原剂、碱等。
9.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用具,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环境,确保通风良好。
(2)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反应瓶、搅拌器、冷凝器等。
2. 投料(1)将苯甲酰氯缓慢倒入反应瓶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醚、丙酮等。
(3)加入其他反应物,如醇、酸等。
3. 反应(1)启动搅拌器,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2)控制反应温度,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3)观察反应过程,注意观察颜色、气味等变化。
4. 结束(1)反应结束后,关闭搅拌器。
(2)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进行分离。
(3)回收溶剂,处理废弃物。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避免过热。
2. 操作时,避免将苯甲酰氯与其他化学品混合,特别是还原剂、碱等。
3.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用具,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4. 如不慎接触苯甲酰氯,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五、总结苯甲酰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苯甲酰氯化学品英文名:benzoyl chloride;benzene carbonyl chlor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苯甲酰氯用作有机合成、染料和医药原料,制造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农药除草剂等。
在农药方面,是新型的诱导型杀虫剂是异恶唑硫磷(Isoxathion,Karphos)中间体。
苯甲酰氯是重要的苯甲酰化和苄基化试剂。
大部分苯甲酰氯用来生产过氧化苯甲酰,其次用于生产二苯酮、苯甲酸苄酯、苄基纤维素和苯甲酰胺等的重要化工原料,过氧化苯甲酰用于塑料单体的聚合引发剂,聚脂、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的催化剂、玻璃纤维材料的自凝剂,硅氟橡胶的交联剂,油脂精制、面粉漂白、纤维脱色等。
另外苯甲酸与苯甲酰氯反应还可以生产苯甲酸酐,苯甲酸酐的主要用途是作酰基化剂,也可作为漂白剂和助焊剂中的一个组分,还可用于制备过氧化苯甲酰。
苯甲酰氯为制备染料、香料、有机过氧化物、药品和树脂的重要中间体。
苯甲酰氯也被用于摄影和人工鞣酸的生产之中,也曾在化学战中作为刺激性气体而使用。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吸入有害; 可燃液体;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很多金属尤其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4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经皮,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皮肤致敏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吸入有害; 可燃液体;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对氟苯甲酰氯生产工艺
对氟苯甲酰氯生产工艺
对氟苯甲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对氟苯甲酰氯的常见生产工艺,以供参考和了解。
对氟苯甲酰氯的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1. 原料准备:将苯甲酸和氢氟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且在冷却环境下缓慢加入至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确保反应混合均匀。
2. 反应:将反应釜中的混合物加热至反应温度(一般在50-70摄氏度之间),并控制反应时间。
同时,在恰当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注入氯气,以促使反应进程。
3. 分离提纯: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中和剩余的氢氟酸。
然后,使用合适的溶剂(如乙醚或苯)萃取目标产物,使其分离出来。
4. 中间体处理:将分离得到的对氟苯甲酰氯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蒸馏、结晶、洗涤等,以达到预期产品的纯度和质量要求。
5. 产品收集:经过处理和纯化后的对氟苯甲酰氯作为最终产品,进行收集、贮存和包装等操作,以备后续使用和销售。
在对氟苯甲酰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确保高产率和优良的质量。
此外,对于反应釜和设备的选取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化学品的相容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总结:
对氟苯甲酰氯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分离提纯、中间体处理和产品收集等步骤。
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高产率和产品质量。
在操作中,请务必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和产品质量。
注意:
本文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请依据科学实验和专业指导,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腐蚀!致敏!苯甲酰氯benzoyl chlorideC7H5ClO CAS号:98-88-4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熔点/凝固点(℃):-1;初沸点和沸程(℃):197.2;闪点(闭杯,℃):72;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27;下限2.5;自燃温度(℃):197.2。
液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与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遇水强烈分解。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灼烧感。
咳嗽。
气促。
咽喉痛。
呼吸困难。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灼烧感,腹部疼痛,休克或虚脱。
(另见吸入)。
发红。
皮肤烧伤。
灼烧感。
疼痛。
水疱。
发红。
疼痛。
严重深度烧伤。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给予医疗护理。
急救时戴防护手套。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漱口。
休息。
不要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未制定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苯甲酰氯合成工艺一、引言苯甲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合成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对于提高产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苯甲酰氯的合成工艺为主题,介绍其合成的步骤、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苯甲酰氯的合成步骤苯甲酰氯的合成主要通过苯甲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苯甲酸与氯化亚砜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2. 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通常温度为70-80摄氏度;3.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经过冷却和分离,得到产物苯甲酰氯。
三、反应条件的选择1. 温度:苯甲酰氯的合成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通常在70-80摄氏度之间较为适宜。
2. 氯化亚砜用量:氯化亚砜是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其用量的选择需要根据反应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一般为苯甲酸的1.2-1.5倍。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收率进行优化,一般为2-3小时。
4. 搅拌速度: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提高反应的均匀性和速率,一般为200-300转/分钟。
四、催化剂的选择1. 氯化亚砜:氯化亚砜是苯甲酰氯合成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其能够促进苯甲酸与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2. 其他催化剂:除了氯化亚砜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催化剂也可以用于苯甲酰氯的合成,如三氯化铁、氯化锌等。
选择催化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五、工艺优化1.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收率。
2. 原料优化:选择优质的原料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可以提高合成反应的效果。
3. 分离纯化优化:通过合适的分离纯化工艺,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4. 设备优化:选用适当的反应釜和搅拌设备,可以提高反应的均匀性和速率。
六、工艺安全与环保在苯甲酰氯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与环保问题:1. 反应釜和设备的密封性:确保反应釜和设备的密封性,避免有害气体泄漏。
苯甲酰氯临界量
苯甲酰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COCl,也可表示为C6H5COCl。
它是苯甲酸和氯化亚砜的反应产物。
苯甲酰氯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苯甲酰氯的临界量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苯甲酰氯的最小摩尔量,以保证反应能够进行到最终产物。
在有机合成中,临界量的确定对于反应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苯甲酰氯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合成苯甲酸酯、苯甲酸胺和苯甲酰亚胺等化合物。
其中,苯甲酸酯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溶剂,常用于溶解脂溶性药物。
苯甲酸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农药等领域。
苯甲酰亚胺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在合成苯甲酰氯时,一般采用苯甲酸与氯化亚砜的反应。
反应过程中,苯甲酸首先与氯化亚砜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氯化亚砜酯。
然后,在碱的作用下,苯甲酸氯化亚砜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甲酰氯和硫酸。
最后,通过蒸馏纯化,得到纯净的苯甲酰氯。
在有机合成中使用苯甲酰氯时,需要注意其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
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和口罩,确保人身安全。
苯甲酰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通过合理控制苯甲酰氯的临界量,可以保证反应的成功进行,得到期望的产物。
在使用苯甲酰氯时,需要注意其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有机化学家们在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探索苯甲酰氯的新用途,并为有机合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氯苯甲酰氯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对氯苯甲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p-chlorobenzoyl chloride
中文名称2:4-氯苯甲酰氯
英文名称2:4-chlorobenzo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2183
CAS No.:122-01-0
分子式:
C7H4CI2O
分子量:175.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腐蚀性。其蒸气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腐蚀性。遇水会释出有毒和腐蚀
性的氯化物气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可致人体
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
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
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吸潮或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烟雾。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
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
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
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氯苯甲酰氯 122-01-0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砂土
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若大量泄
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
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烟雾或粉尘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
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
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避免产生蒸气或粉尘。避免与碱类、
氧化剂、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
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碱类、氧化剂、醇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
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
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或结晶。
熔点(℃):12~14
沸点(℃):220~222
相对密度(水=1):1.37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105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
主要用途:用作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1.578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碱、氧化剂、水、潮湿空气、醇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
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
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1636
包装方法: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
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
(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禁止使用金属制容器包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氧化剂、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
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
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急性毒性: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
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
、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
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
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