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PLC控制两个或多个伺服电机同步运行
- 格式:docx
- 大小:274.54 KB
- 文档页数:2
多电机同步操作的常识多电机同步操作是指多个电机在同一工作环境下相互配合、协调工作,以实现其中一特定任务。
在很多工业生产场景中,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常常需要多个电机同时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是关于多电机同步操作的一些常识。
1.同步操作的原理:多电机同步操作的关键在于准确控制每个电机的速度、位置和转矩。
通过给每个电机安装编码器或位置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电机的实际运行状态,再根据需求在控制器中进行运算和调整,使得每个电机在时间上保持一致的运动方式。
2.控制方式:多电机同步操作可以通过两种控制方式实现,分别是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集中式控制是将所有电机连接到一个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发送指令给每个电机,控制电机的运行。
而分布式控制则是将控制器安装在每个电机上,它们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指令传递。
3.控制算法:多电机同步操作的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运动规律和时间序列,通过发送相应的电机指令来控制电机的运行。
闭环控制则是通过不断地反馈电机的实际运行状态,并与预期的运行状态进行比较,对电机的运行进行动态调整和纠正。
4.传动系统的设计:多电机同步操作的设计中,传动系统的选择和设计非常重要。
传动系统包括了电机、减速器、传动带、链条和连杆等组成部分。
它们的选用和调整应能够适应电机的运行要求,以确保电机在运行中具有足够的扭矩和精确的位置转动。
5.同步误差的控制:在多电机同步操作中,由于工艺差异和系统扰动等原因,不同电机之间的运行状态很难完全一致。
此时需要通过控制器不断检测和调整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时纠正同步误差。
常用的同步误差控制方法有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6.安全保护措施:由于多电机同步操作通常涉及高功率和高速运动,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需要采取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为每个电机配备过载保护装置,当电机承受过大的载荷时能及时停止电机的运行。
plc控制伺服电机工作原理PLC控制伺服电机工作原理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能够通过PLC控制模块对伺服电机进行精细的控制,使之能够准确、精细地进行调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PLC控制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PLC控制模块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
PLC控制模块是一种可编程控制器,其具有集成的计算机元件和内部软件,用于控制和监测设备。
它是一个工业控制计算机,能够自主运行,准确地进行控制和监控。
第二步,PLC控制模块通过输出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的驱动器。
驱动器是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控制电机实现匀速或变速运转,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它通常由主控板、功率模块、信号采集芯片、继电器等多个部件组成。
第三步,伺服电机的反馈机制传递给PLC控制模块。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在精细控制下运动的直流电机,其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等优点。
在进行精确运动时,需要使用反馈机制来实现机器人的精密计算和精准运动。
在伺服电机内部设置有编码器或脉冲器等反馈部件,能够将电机旋转所产生的脉冲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
第四步,PLC控制模块根据反馈机制反馈回来的信息来计算电机的汇报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并进一步校正电机的运动状态。
这包括速度、方向、加速度等方面,从而实现精确而稳定的运动。
通过以上的步骤,PLC控制模块最终能够完成对伺服电机的高精度控制,实现精细化的工业生产过程。
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使用PLC控制模块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一环。
总之,PLC控制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部件的相互配合。
通过精细化的控制手段,能够实现精准而稳定的运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伺服系统中如何实现多轴同步伺服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用于精确控制电机以实现各种运动,通常与多个轴配合使用。
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多个轴同时运动,并保持同步。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伺服系统中实现多轴同步。
一、多轴同步的需求和挑战在一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控制中,需要多个轴协作完成一个任务。
例如,在3D打印机中,需要同时移动XYZ三个轴,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类似地,在木工机器人中,需要控制锯、钻、刨等多个工具的位置和方向,以便加工材料。
然而,多轴同步带来了挑战。
由于每个轴都有自己的驱动器和反馈系统,难以保证它们能够完全同步。
即使是经过校准的驱动器和传感器,也存在微小的误差和延迟,从而导致轴之间的不同步。
如果不加处理,这些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严重的偏差和质量问题。
因此,需要一些方法来实现多轴同步,以保持正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接下来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
二、硬件同步硬件同步是指使用专门的同步模块来驱动多个轴的运动。
这些模块通常位于运动控制卡上,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所有轴的移动同步到一个总线时钟。
总线时钟是一种统一的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所有与总线相连的设备。
通过将总线时钟发送到每个驱动器,每个驱动器就可以根据时钟信号来确定它应该采取的行动。
与软件同步相比,硬件同步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运行。
由于特定的同步模块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因此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同步性能。
此外,硬件同步不需要运行高级软件算法,因此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
但是,硬件同步也有它的缺点。
首先,它要求所有轴都使用相同类型的驱动器和传感器,否则不能正确同步。
另外,硬件同步需要专用硬件来实现,因此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三、软件同步软件同步是指使用软件算法来协调多个轴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轴都由一个独立的反馈系统控制,但是软件会根据每个轴的反馈信号来协调它们的移动,以保持同步。
这种算法通常称为同步控制算法,它基于每个轴的实时状态来计算每个轴应该采取的行动。
PLC控制三台电机的顺序启动一、前言PLC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它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其中,PLC控制电机的顺序启动是常见的应用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PLC控制三台电机的顺序启动,实现自动化生产。
1. 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以看作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大脑”,用于控制和监测工业自动化过程。
PLC控制器通常具有输入、输出、CPU和存储器等功能模块。
PLC控制器的输入部分用于接收传感器或其他外部设备的信号,输出部分控制操作接触器和其他执行器的开关状态。
CPU和存储器用于处理和存储控制程序和数据。
2. 电机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方向、速度等。
在三台电机的顺序启动中,我们需要将它们分组。
本文将三台电机分为A、B、C组,按顺序启动,其中A组最先启动,C组最后启动。
3. 顺序控制程序顺序控制程序是PLC控制器上的程序,用于控制电机的顺序启动。
程序通常是用一种类似程序语言的语言编写的,有许多不同的编程语言可用于编写。
4. 系统示意图三台电机顺序启动的系统示意图如下所示:电源 ------------------------------------ PLC控制器----------------------------------- 电机控制电路A组电机--------B组电机--------C组电机三、运行原理三台电机启动的顺序依次为A组电机、B组电机和C组电机。
PLC控制器按照程序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
当PLC控制器接收到开始信号时,它将控制A组电机启动。
一旦A组电机启动,PLC控制器将控制B组电机启动。
当B组电机启动时,PLC控制器将控制C组电机启动。
当C组电机启动时,整个系统就完成了顺序启动的过程。
四、总结。
两台电机如何通过变频器实现同步控制呢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变频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运行状态。
通过变频器,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包括速度、转矩、加速度等。
而在一些应用中,需要实现多台电机的同步控制,即多台电机的转速和运动状态保持一致。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变频器实现两台电机的同步控制。
首先,要实现电机的同步控制,需要确保两台电机的转速保持一致。
为此,可以将一台电机作为主电机,另一台电机作为从电机。
主电机通过变频器控制其转速,而从电机通过接收主电机的转速信号来实现同步运动。
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需要确保主电机的位置和转速精确可控。
可以通过编码器或位置传感器来获取主电机的位置和转速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变频器。
变频器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主电机的转速。
2.从电机需要与主电机保持同步,因此需要获取主电机的位置和转速信息。
可以通过编码器或位置传感器获取从电机的位置和转速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从变频器。
4.从变频器接收到主电机的转速信号后,根据这一信号调整从电机的转速。
从变频器将通过调整从电机的电压和频率来控制其转速,以保持与主电机的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以确保同步控制能够稳定有效。
例如,变频器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编码器或位置传感器的精度和信号的及时性等。
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环境条件,调整控制系统的参数和算法,以实现更精确的同步控制。
通过变频器实现两台电机的同步控制,可以应用在许多工业场景中。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输送带、同步驱动机械臂等。
通过有效地实现同步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还可以减少因电机运动不同步而引起的故障和损耗。
总结起来,通过变频器实现两台电机的同步控制需要确保主电机的位置和转速精确可控,从电机通过接收主电机的转速信号来实现同步运动。
同时,还需要考虑通信稳定性、传感器精度和环境因素等因素,以优化同步控制系统的性能。
PLC利用PLSY指令控制伺服电机这段程序其实有个缺点:当工作台移动的时候,屏幕上的工作实际位置值(D202)并没有随着工作台的移动而改变,它只是在工作台移动完成后才变为实际位置值。
好比现在工作台的实际位置为200,要求位置是300,当工作台移动的时候,实际值(200)并没有随着工作台的移动而201,202……的增加,而是工作台移动到300的位置后直接变为300,因此这段程序不能实时的反映工作台的移动情况。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将程序做了部分的修改,更新如下:D200:人机界面输入的工件要求位置D202:工件的实际位置D204:工件的实际位置(做转换用)D206:实际位置变化值程序如下:LDD> D200 D202OUT M10DSUBP D200 D202 D204 ;将差值送到D204SET Y2 ;如果设定值大于实际值则正转LDD<= D200 D202OUT M11DSUBP D202 D200 D204 ;将差值送到D204RST Y2 ;如果设定值小于实际值则反转LD M10OR M11 ;设定值与实际值不等PLS M0ANI M0DPLSY K1000 K0 Y0 ;以1000赫兹的频率不间断输出脉冲DDIV D8140 K80 D206 ;脉冲数折算成毫米LD M0MOV D202 D204 ;实际位置值送到D204LD M10ADD D204 D206 D202 ;增加的毫米数实时传到D202(工作台实际位置)LD M11SUB D204 D206 D202 ;减少的毫米数实时传到D202(工作台实际位置)LD M8029DMOV K0 D8140 ;脉冲输出完成后给脉冲计数器清零END。
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
首先,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精确的位置反馈
系统来实现。
这意味着每个驱动器都配备有高精度的位置传感器,
以便实时监测其位置和速度。
通过比较两个驱动器的位置反馈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调整每个驱动器的运动参数,以确保它们保持同
步运动。
其次,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控制算
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来动态调整每
个驱动器的输出,以响应外部干扰或系统变化,从而保持两个驱动
器的同步性。
此外,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还可以采用实时通信技术,确保两个驱动器之间能够实时交换数据和指令。
这样,控制系统可
以根据另一个驱动器的状态实时调整自身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更
加精准的协调控制。
最后,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还可以结合机械设计上的
优化,例如使用同步带、齿轮传动等机械结构来确保两个驱动器之
间的运动同步性。
总的来说,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是一种综合利用传感器、控制算法、通信技术和机械设计的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运动控制,适用于许多需要精密运动控制的工业和科研领域。
1200plc两轴位置同步算法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在各种生产和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一些需要高精度运动控制的场合,通常需要实现多个轴的运动同步控制。
本文将介绍1200plc两轴位置同步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算法原理1.1 找到同步轴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两个轴,通常一个为主轴,另一个为辅助轴。
主轴通常为运动控制的主导轴,而辅助轴需要根据主轴的位置进行同步运动。
1.2 位置反馈两个轴都需要有位置反馈装置,通常为编码器或者传感器。
位置反馈装置可以实时反馈轴的位置信息,为同步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1.3 PID控制采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位置同步控制。
PID控制算法是一种反馈控制算法,通过不断地调整输出值来使系统的运动轨迹接近期望的位置轨迹。
二、算法实现2.1 参数设置首先需要对两个轴的PID控制器进行参数设置,包括比例系数P、积分系数I、微分系数D等参数。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的控制对象和要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
2.2 位置反馈接下来需要对位置反馈装置进行连接和调试,确保可以正确地获取轴的实时位置信息。
位置反馈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同步控制的效果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2.3 编程实现在PLC编程软件中,需要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两轴的位置同步控制。
程序需要不断地获取主轴和辅助轴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PID 控制算法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施加到辅助轴的运动控制器上。
2.4 调试和优化进行同步控制程序的调试和优化,通过对实际运动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不断地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同步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三、应用场景1200plc两轴位置同步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多轴同步控制的场合,如数控机床、包装机械、输送线等。
通过实现两轴的位置同步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成本。
四、总结1200plc两轴位置同步算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实现多轴同步控制,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交流平台DISCUSSION摘 要:关键词:PLC控制 多台电动机 分时启动PLC控制多台电动机分时启动的电路设计一、传统的继电器分时启动电路控制多台电动机存在的问题一般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多采用直接启动(也称全压启动)方式,这种启动方式所需电器设备少,控制线路简单,但是当多台中小型电动机同时启动时,会因为电动机总容量较大而导致电源变压器输出电压大幅度下降,这不仅使电动机本身的启动转矩减小,而且会影响同一线路上其他负载的正常工作。
一般中小型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电流I st 是它额定电流I N 的4~7倍。
例:Y 112M-2型电动机额定电流I N =8.2A ,I st /I N =7,所以I st =57.4A 。
实际工程中,有很多情况下是多台小型电动机同时启动的,当多台同时启动时,启动电流会在短时间内很大,能直接拉低变压器输出电压。
要解决同时启动时电流过大的问题,往往采用电动机分时启动的办法,但传统的继电器分时启动的辅助控制电路需要多个时间继电器,不仅电路复杂、接线麻烦,而且运行过程中容易出问题。
二、PLC控制多台电动机分时启动的控制电路针对前面所述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种用PLC (采用三菱FXls-30MR )对多台电动机进行分时启动的控制电路,可用于小型电动机的群动控制。
下面以四台电动机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1.主回路主回路如图1所示。
合上空气开关Q,接通电源。
2.I /0地址分配I /0地址分配,见下表。
表 I /0地址分配I /0地址分配图,如图2所示。
图23.多台电动控制PLC梯形图多台电动控制PLC 梯形图,如图3所示。
图34.梯形图对应的指令语句0000 LD X 10001 OR MO 0002 OR X 20003 ANI X 00004 ANI X 30005 OUT M 00006 LD MO 0007 OUT T 0 K 1000010 OUT Y 00011 LD TO 0012 OUT T 1 K 1000015 OUT Y 1交流平台D ISCUSSION159OCCUPATION2014 03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贸易愈加频繁,广告翻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plc控制伺服电机的原理
PLC 控制伺服电机的原理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该控制方式具有精确的定位控制和高速响应能力。
下面将介绍PLC控制伺服电机的原理。
1. 传感器信号获取:通过传感器,如编码器、位置传感器等,获取电机的位置、速度等实时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PLC。
2. PLC程序运行:根据实时的传感器反馈信号,PLC内部的程序运行控制算法,处理输入信号,并生成适当的输出信号。
3. 输出信号控制:PLC输出适当的控制信号,通过数字输出模块将生成的信号传递给驱动器。
4. 伺服驱动器控制:驱动器接收到PLC生成的控制信号后,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将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
5. 伺服电机运动:伺服电机根据驱动器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控制电机的位置、速度等参数。
6. 反馈信号再次传感:电机通过编码器等反馈装置,将实际运动状态的信息反馈给PLC。
7. 循环控制:根据反馈信号,PLC进行持续的控制运算和调
整,实现伺服电机的准确运动控制。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循环反馈,PLC控制伺服电机可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在工业自动化以及机器人领域广泛应用,能够满足高精度和高性能的运动要求。
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的通信方法伺服控制器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在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伺服控制器负责驱动和控制伺服电机,而PLC则负责整个自动化系统的逻辑运算和控制。
通过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的良好通信,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的通信方法。
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最常见且简便的通信方式之一。
通过串行通信,PLC可以向伺服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并接收相关的反馈信息。
在串行通信中,通常使用RS-485或RS-232等通信协议,通过串口连接PLC和伺服控制器。
在进行串行通信时,需要确保PLC和伺服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和参数设置一致,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解析。
2. 以太网通信随着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以太网通信成为了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
以太网通信具有通信速度快、传输距离长、可靠性高的特点。
通过以太网通信,PLC和伺服控制器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传输。
在以太网通信中,通常使用标准的以太网协议,如TCP/IP协议栈。
通过以太网通信,PLC和伺服控制器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总线通信总线通信是将伺服控制器和PLC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和通信的方式。
总线通信的优点是可以连接多个设备,节省了通信线路的布线成本。
在总线通信中,常用的总线协议包括CAN总线、Profibus、Modbus等。
通过总线通信,PLC可以与多个伺服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多个伺服电机的集中控制和协调运动。
4.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一种方便灵活的伺服控制器与PLC之间的通信方式。
通过无线通信,可以避免传统有线通信的布线限制,方便在现场环境复杂或难以布线的情况下实现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等。
通过无线通信,PLC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伺服控制器,实现自动化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几种多台电动机同步传动的方法食品机械中需多台电动机同步拖动运行的设备普遍采用变频器拖动异步电动机加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控制模式,但这种工作方式常出现被动跟随电动机忽快忽慢的现象。
南京食品包装机械研究所2001年在开发一种国内最大产量的冰淇淋联合生产设备时也遇到这个问题:原设计的拖动系统由五台异步电动机加plc构成,各异步电动机的附件皆包含变频器、旋转编码器、周期定位开关;plc通过各个旋转编码器和周期定位开关对各电动机的线速度、旋转相位角进行检测,再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来保证各被动跟随电动机与主电动机同步运行。
按此设计方案制造的设备生产冰淇淋时,被动跟随电动机速度呈周期变化,产成品重量波动很大。
分析其运行缺陷原因是:异步电动机变频拖动后负载特性变差;变频器加、减速时间设定不精确;plc工作速度偏低(难以实现食品机械一秒钟完成一到两个工作周期的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常规做法为选用高性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同时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负荷状况的不同,精确设定变频器加、减速时间,如此用户操作、参数设定很不方便。
系统设计与实现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用户要求采用全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的情况下,该所设计了一种控制方法简便、同步效果很好的拖动系统;主电动机为异步电动机加变频器(变换生产速度调节用)加增量型旋转编码器加周期开关;跟随电动机不用旋转编码器,保留变频器和周期定位开关;plc协调主电动机与跟随电动机运行速度。
工作原理:主电动机编码器出来的脉冲信号送到plc,与主周期定位开关配合以确定主电动机旋转的角度,跟随电动机启动频率的相对值与主电动机运行频率的相对值相同,跟随电动机速度稳定后,plc 开始检测随动电动机周期定位开关,当开关动作时plc读取编码器的读数,并与预先设定值相比较,若读数大于设定值说明跟随电动机相位滞后,plc略微增加跟随电动机运行频率;若读数小于设定值说明跟随电动机相位超前,plc略微减小跟随电动机运行频率。
伺服电机同步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编码器反馈系统定位:使用高精度的绝对式编码器来反馈伺服电机的位置和速度。
这种编码器可以直接产生数字信号,使得伺服电机可以直接读取精确的位置信息,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转换电路。
这种反馈方式适用于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 主从控制:在这种方式下,多个伺服电机只需要各自配置一套控制器,通过主从控制的方式实现同步运行。
主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从控制器则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调整自身的运行状态。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同步精度要求一般,但需要降低系统成本的场景。
3. 通信控制:这种方式下,多个伺服电机通过通信接口进行同步控制。
通过以太网、串行通信等方式,各个伺服电机可以接收同一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同步运行。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同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实现远程控制和网络管理的场景。
在具体实现方案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确定伺服电机的型号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编码器和控制器。
2. 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同步精度和响应时间等参数。
3. 配置编码器,使其能够准确反馈电机的位置和速度。
4. 将编码器信号接入伺服控制器,实现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
5. 根据主从控制或通信控制的方式,实现多个电机的同步运行。
6. 进行系统调试和测试,确保各个电机的同步精度和稳定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编码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机的定位精度和同步精度,因此需要选择高精度、稳定的编码器。
2. 在主从控制或通信控制方式下,需要确保各个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稳定、可靠,避免出现通信故障导致同步失真。
3. 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控制参数,优化系统的同步性能。
综上所述,伺服电机同步控制方案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反馈系统和控制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编码器的选择、控制器配置、通信稳定性和调试测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合理配置和控制参数,可以获得较高的同步精度和稳定性,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伺服电机的PLC控制方法以松下Minas A4系列伺服驱动器为例,介绍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方法。
伺服电机有三种控制模式: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转矩控制{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r02参数与32(C-MODE)端子状态选择},本章简要介绍位置模式的控制方法一、按照伺服电机驱动器说明书上的"位置控制模式控制信号接线图"连接导线3(PULS1),4(PULS2)为脉冲信号端子,PULS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 左右的电阻),PULS2连接控制器(如PLC的输出端子)。
5(SIGN1),6(SIGN2)为控制方向信号端子,SIGN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左右的电阻),SIGN2连接控制器(如PLC的输出端子)。
当此端子接收信号变化时,伺服电机的运转方向改变。
实际运转方向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41,P42这两个参数控制。
7(com+)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29(SRV-0N),伺服使能信号,此端子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则伺服电机进入使能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伺服电机已经准备好,接收脉冲即可以运转。
上面所述的六根线连接完毕(电源、编码器、电机线当然不能忘),伺服电机即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脉冲与方向信号运转。
其他的信号端子,如伺服报警、偏差计数清零、定位完成等可根据您的要求接入控制器。
构成更完善的控制系统。
二、设置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参数。
1、Pr02----控制模式选择,设定Pr02参数为0或是3或是4。
3与4的区别在于当32(C-MODE)端子为短路时,控制模式相应变为速度模式或是转矩模式,而设为0,则只为位置控制模式。
如果您只要求位置控制的话,Pr02设定为0或是3或是4是一样的。
2、Pr10,Pr11,Pr12----增益与积分调整,在运行中根据伺服电机的运行情况相应调整,达到伺服电机运行平稳。
当然其他的参数也需要调整(Pr13,Pr14,Pr15,Pr16,Pr20也是很重要的参数),在您不太熟悉前只调整这三个参数也可以满足基本的要求.3、Pr40----指令脉冲输入选择,默认为光耦输入(设为0)即可。
如何用一个PLC控制
两个或多个伺服电机同
步运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如何用一个PLC控制两个或多个伺服电机同步运行
主电机速度改变时,其它伺服电机也跟着同步运行.
用第一个伺服驱动的输出控制第二个伺服驱动器,就可以
实现同步运动了,只要要求不是太高这种方法完全可行。
同步分控制精度来确定控制方案的。
1:简单的多个伺服电机转速的同步,完全可以PLC不同输
出口发同一个速度出去,这个不是跟随。
2:伺服驱动有脉冲输出功能,可以用这个控制下一台伺服
的速度,这个是简单跟随。
3:相应速度和跟随精度要求很高,建议使用多轴运动控制
器,以前见过派克的一款,假设有A/B/C三台伺服,使用
PLC控制A伺服,然后A伺服有AB反馈,通过AB反馈到B伺
服达到对B伺服的控制,再通过B伺服的反馈,接到C伺服,
这样就可以达到伺服的联动及同步性,以上的联动可能有毫
秒级的偏差.但是使用在一般的机床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方法一:在一台电机上安装编码器,通过编码器的反馈去
控制进另一台电机,来达到同步;
方法二:利用运动型控制PLC,里面带有电子凸轮机构,可
以进行同步跟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