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7
探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对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的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2月至7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术期护理,对比效果。
结果:护理后,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明显好转,感染几率、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关节镜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身体应激反应,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关节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
该疾病会导致关节活动性减弱,此外,还有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关节内有积液,严重降低了生活品质。
而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由于是微创手术,因此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易于恢复等优点。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选自2023年2月至7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
其中,实验组年龄61-80岁,中位70岁;对照组年龄62-83岁,中位72岁,被此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均是第一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为七十二小时内,且患者以往病历尚未存在抗凝、溶栓等治疗史,已将患有基础病、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肿瘤疾病、过敏体质、资料不全患者资料排除,并将此次研究内容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麻醉医生先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让患者保持身体平卧体位,置入关节镜,进行膝关节的灌洗冲洗、病灶清理、摘除游离体、髌股关节面处理,并修整半月板。
1.3围术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围术期护理。
1.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本身就会产生关节疼痛感,加上关节镜是微创手术,身体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患者术前容易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品质以及术前准备[1]。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6期(总153期)•临床医学•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岳强商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信阳465350摘要目的论证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关节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炎症因子、退行性病变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92.73%(51/55),对照组59.26%(32/5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行性病变指标血清中组织蛋白酶D(CAT-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退行性病变指标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炎症因子退行性病变指标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骨质增生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1],多见于中老年人,与患者年龄、过度损伤、过度使用、体重超标及遗传均密切相关[2]。
早期临床表现为关节僵硬,起床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关节有轻微摩擦音。
后期疼痛加剧[3],活动不灵活,出现积液甚至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导致患者生活不便。
目前临床上多用透明质酸钠补充关节腔滑液[5],用氨基葡萄糖类药物阻断关节炎发病,使其自主生成蛋白多糖,缓解关节疼痛[6];口服甾体镇痛药,抑制环氧化酶生成,减轻患者疼痛感。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重度损伤的疗效。
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软骨缺损患者28例,总结术后康复护理要点。
结果28例患者术程顺利,住院时间7-21d,平均(12.24±3.35)d;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46-95分,平均(88.52±4.46)分;膝关节屈曲度100 -140°,平均(130.25 ± 2.58)°;Tegner运动评级3-4 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0-3分,平均(1.21±0.85)分,较术前降低。
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标签:膝关节;关节镜;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损伤和退变往往存在关节软骨缺损,而膝关节的全层软骨损伤是缺乏自然修复能力的。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关节镜下磨削后打孔的“微骨折”技术,但此方法裸露的硬化骨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处理,特别是那些已软化的潜行剥脱部分,容易在术后形成新的游离体。
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缺损区微骨折技术主要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自我诱导分化为成软骨细胞,从而形成软骨组织,术后膝关节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51-68岁,中位年龄61.43岁。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36-65分,平均(45.12±5.48)分;膝关节屈曲度:90-135°,平均(115.25±5.22)°,无伸直受限;Tegner运动评级:1-2级,其中1级17例,2级11例。
术前膝关节疼痛评分:7-9分,平均(8.22±1.46)分。
所有患者股骨髁负重区全层软骨缺损,缺损面积15-36 mm2,平均(20.21±3.36)mm2。
且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和关节滞重感,严重时活动受限,不能行走,口服非甾体类药物不能缓解,经术中膝关节镜下确诊。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体会胡晓蕾(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江苏 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 探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行关节镜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分)和疼痛评分(V AS评分)。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LKSS评分、V 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8.49.0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多发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中,容易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降低生活和工作质量。
关节镜治疗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常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1]。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往往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样本中,对其护理干预进行探究。
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2月-2018年7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选取期间在我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
采用数字单双号分组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49±2.31)岁;平均病程(4.56±0.37)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94±2.56)岁;平均病程(4.61±0.42)年。
老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的无痛护理摘要目的:分析65例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收治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29例)和无痛护理组(36例)。
结果:无痛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护理组(p60岁,随机分为无痛护理组及普通护理组,剔除严重膝内翻、外翻及屈曲畸形者,最后共入组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0~72岁,平均62岁。
手术方法: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在硬膜外或全麻下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后关节腔内留置引流管24小时,膝关节间断冷敷48小时,患肢敷料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麻醉消退后即开始功能锻炼,第3天开始部分负重活动。
评估疼痛状态:用疼痛尺来评估:将尺子平均分成10份,以“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尺子上在相应的分值处配有面部疼痛表情,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根据自我感觉,建立疼痛评估曲线图及疼痛评估记录表。
一般护理:术前解除或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床上练习大小便及使用拐杖,向患者讲解练习股四头肌的方法和重要性。
术后注意保暖,抬高患肢,膝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0°~15°,减轻患肢不适,第1天即开始帮助患者做好适量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的锻炼。
对疼痛的心理护理:对疼痛患者亲切、和蔼,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并辅以轻音乐等。
有意与患者讲笑话,或让患者看幽默杂志。
与患者家属沟通好,了解患者喜怒喜好,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其不愿意接触和看到的东西及事物;开展无痛输液、注射、穿刺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术,操作时努力做到稳、轻、快,实施无痛静脉置针、无痛导尿及无痛搬运等。
镇痛药物的应用: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按疼痛程度分别予不同的护理方法,中等度以上的疼痛,通知医师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治疗,低度疼痛主要予心理护理。
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分为5级,1级为完全满意,2级为满意,3级为一般,4级为不满意,5级为完全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