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汽油机燃油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56
、按对进入气缸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
(1)直接检测型(简称L型)
(2)间接检测型(简称D型)
、按喷射位置分
(1)缸内喷射(GDI):
(2)进气管喷射(PFI):
进气管喷射系统按喷油器的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单点喷射系统和多点喷射系统。
①单点燃油喷射系统(SPI)
②多点燃油喷射系统(MPI)
、按喷油器的喷射方式分
(1)连续喷射系统
(2)间歇喷射系统
、按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方式分
(1)机械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2)机电结合式燃油喷射系统
(3)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课后复习思考题:第2、3、4、7、10、14、15、16、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章节名称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8学时; 实践课 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知道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掌握汽油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 目标 掌握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掌握排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学会运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故障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研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动画直观教学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汽油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
作原理。 难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排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 2、明确教学目标:讲述章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3、播放相关视频,进行总体介绍,引入课堂教学。 4、结合多媒体对个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拓展。 5、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操作讲解。 6、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 7、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备注 4.1概述 4.1.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类型 4.1.2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可燃混合气浓度表示方法 (1) 空燃比 含义: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油的质量比,一般用A/F表示 A/F=空气质量/燃油质量 空燃比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混合气的浓稀,值越大混合气越稀,越小混合气越浓,但必须要与一个标准的参数14.7比较才可准确的判断混合气浓稀。而这个比较的标准参数14.7理论空燃比。 理论空燃比:理论上1千克汽油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消耗14.7千克的空气,那么这种混合气的空燃比即为理论空燃比,这种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 也就是说只要混合气以理论混合气的浓度配比,它就可以完全燃烧尽,任何一样都没有剩余。混合气不浓也不稀,是理想的一种混合气。因此判断混合气浓稀的方法: 1、当A/F=14.7 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 2、当A/F>14.7时混合气为稀混合气; 3、当A/F<14.7时混合气为浓混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