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洛美沙星的配伍反应
- 格式:pdf
- 大小:64.46 KB
- 文档页数:1
注射用更昔洛韦的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更昔洛韦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本文对更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Abstract] Ganciclovir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 as an board spectrum antiviral drug.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ganciclovir and commonly used drugs.[Key words] Ganciclovir; Compatibility; Stability; Rational drug use更昔洛韦系第2代广谱抗DNA病毒药物,本品进入细胞后由病毒的激酶诱导生成三磷酸化物,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终止病毒DNA链增长[1]。
更昔洛韦在我国于2002年批准上市,临床上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更昔洛韦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因此它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此广大医务人员进行了许多研究。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1 更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1.1 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根据文献[2-6]研究结果,能将更昔洛韦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5%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等配伍;而与10%葡萄糖注射液(10%GS)、碳酸氢钠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则不宜配伍。
文献[2]模拟临床常用浓度,考察更昔洛韦在NS、5%GS、5%GNS、10%GS、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中24 h内稳定性,结果表明碳酸氢钠配伍液混浊,更昔洛韦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变化7.6%,更昔洛韦在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变化9.6%,这种结果说明更昔洛韦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与10%葡萄糖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不能配伍使用。
左氧输液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左氧输液,其实左氧输液就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输液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状其实都是有哪些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左氧输液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左氧输液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
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
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
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
左氧输液的注意事项1.本制剂专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每100ml至少60分钟。
本制剂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2.肾功能减退者应减量或慎用。
肌酐清除率:>50ml/分正常剂量20~50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25g10~19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10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3.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4.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0.1%)。
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
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停用本品。
此外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
偶有剧烈连续或血样的腹泻,可能是伪膜性肠炎的症状,一旦发生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左氧输液的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镁、钙等溶液在同一输液管中使用。
2.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
本品对茶碱的代谢影响很小,但合用时也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3.与华法林或其衍生物同时应用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其他凝血试验。
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张琳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23)004
【摘要】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临床用于胃肠道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等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
盐酸左氧氟沙星临床用于各种炎症所引起的重度感染。
近年来两药在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感染、败血症及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等作为辅助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但我们发现两药联用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62-162)
【作者】张琳
【作者单位】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云南开远66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2
【相关文献】
1.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J], 孙连娟;毕连枝
2.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J], 孙连娟;毕连枝
3.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痰热清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金英爱
4.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J], 张琳;
5.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J], 陆雪梅;马海林;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一种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呼吸、泌尿等系统的感染。
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简述和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与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1.1 与注射用丹参配伍5%葡萄糖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ml 混合在一起。
另外0.9%氯化钠溶液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5ml 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ml 混合在一起,放置5〜10min,观察结果发现两组混合液中都出现了絮状沉淀物。
但5%葡萄糖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比0.9%氯化钠溶液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组沉淀物更多,存在配伍禁忌。
1.2 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配伍取5%葡萄糖250ml 加入0.125g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先后输入夫西地酸钠液与左氧氟沙星水针,发现莫菲氏滴管内液体很快产生乳白色小团块状结晶体,将莫菲氏滴管静置20min,乳白色小团块状结晶体仍未消失,重复操作结果一致。
临床应用与实验结果都表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不适宜与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水针配伍使用。
1.3 与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配伍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的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2g 加入左氧氟沙星100ml 内摇匀,结果液体出现白色混浊,并有白色渣样物出现,放置12h 后为大量白色沉淀。
经临床实际应用,实验结果证明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确实存在配伍禁忌。
1.4 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取香丹注射液滴入装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试管中,结果两种溶液接触后,立即出现混浊,并伴有棕褐色颗粒物质,静置10min 后棕褐色颗粒物质大部分沉淀至试管底部。
现行药物配伍禁忌表上没有标明香丹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有配伍禁忌,但临床发现及经过相关试验证实,两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分析摘要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中的一种抗生素药物,是此类药物中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药物。
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能够有效治疗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感染类疾病。
临床上应用该药物时,往往会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但却存在一定的配伍禁忌。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配伍禁忌;对策1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抗感染类药物的配伍禁忌1. 1 与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药物共同使用后,可以发现澄清的混合液变为白色混浊液体且存在沉淀物,放置一段时间后,混浊物体并未消失,充分说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1. 2 与喹诺酮类药物配伍采用2 ml生理盐水对0.2 g氟罗沙星进行稀释后,将其与2 ml 0.1 g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体立即变为混浊的液体,且液体呈现为淡黄色乳状。
将其放置30 min后发现,混合液体的上层逐渐呈现为澄清淡黄色液体,而混合液体的下层逐渐呈现为白色细末状的沉淀物。
于室温下放置1 h后,发现该混合液体中的沉淀物依然没有消失[1]。
1. 3 与抗结核类药物配伍采用5% 5 ml葡萄糖溶液对0.3 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稀释,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5% 100 ml葡萄糖溶液,采用注射器抽取1 ml左氧氟沙星溶液,然后再抽取1 ml利福霉素钠溶液,将两者充分混合后,发现混合液体立即转变为红色浑浊物。
改变抽取的顺序后,发现澄清的液体仍然存在改变[2]。
1. 4 与其他抗菌药物配伍采用0.9% 250 ml氯化钠注射液将0.5 g用夫西地酸钠进行稀释,先输注用夫西地酸钠,然后再输注左氧氟沙星,发现输液管内部出现乳白色混浊物,且存在小块状的结晶体。
将两种药物的输注顺序进行调换,发现混合液体的改变结果相同。
2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配伍禁忌2. 1 与丹参类药物的配伍禁忌2. 1. 1 与丹红注射液的配伍禁忌采用4 ml丹红注射液与1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体中立即出现絮状沉淀物,放置24 h后发现混合液体并未出现改变,提示左氧氟沙星与丹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左氧氟沙星的 9大不良反应, 7项配伍禁忌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光学活性,兼具抗菌作用强以及抗菌谱广的特点,对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感染等疾病均有确切疗效,但随着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多,需要尽快明确不良反应类型,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
另外,因病情需要,往往将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亦需总结左氧氟沙星的配伍禁忌。
因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左氧氟沙星的9大不良反应、7项配伍禁忌”吧!一、9大不良反应第一,胃肠道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极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左氧氟沙星也不例外,例如常见胃肠道反应有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腹泻、消化不良等。
第二,过敏反应。
典型表现有瘙痒、麻疹、红斑、表皮松懈症、血管性水肿等,若是不良反应较为严重,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第三,肝毒性反应。
虽然左氧氟沙星发生肝毒性反应的情况较少,但是容易出现血清胆红素增加、血转氨酶增高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第四,血液系统反应。
包括发生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第五,关节软骨毒性。
相关动物实验表明,左氧氟沙星能够对幼龄动物关节软骨产生一定毒性,以负重关节症状严重,且最易受累的是膝关节,主要表现在关节僵硬、肿胀、疼痛,但是不会对成年动物产生影响。
另外,有研究指出未成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存在关节肿胀与疼痛反应,所以限制了左氧氟沙星在青少年、哺乳期女性、孕妇、儿童中的应用。
第六,神经系统反应。
包括麻木感、耳鸣、嗜睡、震颤、视觉异常、幻觉等,偶有头昏、头痛、失眠。
临床研究指出,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进入脑组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第七,光毒性。
表现为阳光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红斑,主要是因为活性氧参与了产生光毒性的过程。
第八,肾毒性反应。
这种反应较为少见,但是通常表现为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
第九,跟腱炎。
相关文献指出,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跟腱炎的概率仅为0.14%-0.4%,但是存在跟腱断裂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病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
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
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配伍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处于同一个剂型中的相容性,其结果是可以配伍,有时也可出现不可配伍,即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禁忌可分为药理学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和物理学配伍禁忌。
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可发生理化变化,有时可以是有益的,但多数情况下,由于发生了性状变化、外形破坏、成份失效或产生毒素等,是有害的,若处理不当不仅使药品质量降低,甚至发生事故。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常见的一些理化配伍禁忌。
1、溶剂性质变化引起不溶某些药物因难溶于水,制剂中含有有机溶剂,配液时必须特别注意,否则药物因溶解度改变析出沉淀。
例如:尼莫地平难溶于水,其注射液中加有25%的乙醇和17%的聚乙二醇,因此应缓慢加入充足的输液中,且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的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应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氢化可的松在水中溶解度小,其注射液的溶剂为乙醇-水等容混合液,也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氯霉素注射剂为乙醇-甘油溶液,稀释需用足量溶剂(每支用100ml以上),并充分混匀,防止氯霉素析出。
2、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例如红霉素乳糖酸盐,可溶于水,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但在0.9%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则可生成胶状物而不溶。
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则可顺利溶解。
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100mg/ml的溶液,再加入250ml或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1~2mg/ml的静脉滴注液。
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配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例如凯西来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5%的碳酸氢钠)后再加入到输液中。
氟罗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曲松钠、香丹注射液
存在配伍禁忌
张秀清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9(006)022
【摘要】@@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氟罗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曲松钠、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药物的浪费,对此类现象我们进行了查阅资料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总页数】1页(P3)
【作者】张秀清
【作者单位】232052,安徽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陆黎丽
2.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王海燕
3.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J], 孙花;刘娅;刘春丽
4.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王柳
5.氟罗沙星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的配伍禁忌一例报告 [J], 黄国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例1[患者病情简介]女性患者,29岁,患泌尿系统感染、腹泻。
[处方]诺氟沙星片0.2g tid*7双八面体蒙脱石3g tid*7[用药分析]1.诺氟沙星为酸碱两性化合物,在水中微溶,在胃液酸性介质中可成盐,溶解度增加,药物离子化程度提高,表现为阳离子特征。
2.双八面体蒙脱石,粉末粒度高达1~3微米,具有吸附阳离子的特性,诺氟沙星与酸成盐后,在pH2~6溶液中,双八面体蒙脱石对其有强烈吸附,吸附率高达98.7%,显著影响其吸收,因此服用诺氟沙星欲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其治疗泌尿系感染时,应避免两者配伍使用,或者采用饭后服用诺氟沙星片,间隔至少1个小时后服用双八面体蒙脱石的方法避免双八面体蒙脱石对诺氟沙星的影响。
实例2[患者病情简介]男性患者,45岁,患急性肠炎、腹泻。
[处方]诺氟沙星片0.2g tid*7双八面体蒙脱石3g tid*7[用药分析]1.诺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用于肠道感染。
2.双八面体蒙脱石,粉末粒度细,在肠道内可吸附毒素及病原体用于止泻。
3双八面体蒙脱石对诺氟沙星在胃酸条件下的吸附率高达98.7%,吸附于双八面体蒙脱石中的诺氟沙星对大肠杆菌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两者配伍合用,双八面体蒙脱石吸附病菌、毒素。
同时吸附诺氟沙星,使其内部的诺氟沙星浓度远高出胃肠道浓度。
因而有利于杀灭已吸附于双八面体蒙脱石中的细菌,而且因其吸附氟诺氟沙星,影响在肠道的吸收,使诺氟沙星在肠道内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因此,两者配伍在治疗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实例3[患者病情简介]女性患者,38岁,患皮肤化脓性感染。
[处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 bid*7利福平片300mg bid*7[用药分析]1.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其致病菌多为金葡菌。
金葡菌中90%以上为多药耐药菌。
2.社区相关性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分离株的药敏试验,都显示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
3.细菌耐药性在研究中显示:喹诺酮类可选择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左氧氟沙星不应用于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治疗。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分别与fe (iii)作用形成黄色络合物的现象,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新方法。
讨论了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
测定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0~250μg/ml。
采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换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fe(iii)与药物的组成比为1∶2。
将方法用于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测定,并与参考方法进行了对照。
[关键词]顺序注射分析技术;分光光度法;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中图分类号:q95-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0246-01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是三个重要的合成的氟喹诺酮类衍生物,其中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s(-)异构体,抗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是r(-)氧氟沙星的8~128倍。
上述药物一方面可以抑制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dna的旋转,另一方面可以消灭分枝杆菌、支原体和发疹伤寒等的病原体而被广泛应用。
已经报道有各种方法用于测定药物、体液和组织中这些药物的含量,其中包括萃取和非萃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和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等。
上述方法通常会消耗相对多的试剂,并产生大量废液。
顺序注射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新分析技术,属于第二代流动注射分析。
顺序注射分析具有简便、节省样品和试剂、宜于进行自动化过程检测等特点。
在进行药物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方法的灵敏度、重现性,而且由于要分析大量的样品,必须考虑分析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顺序注射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简单、自动化的方法用于分析药物中上述组分的含量。
根据所研究的药物可以分别与fe(iii)生成黄色络合物,运用顺序注射分析技术结合分光光度检测建立了测定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新方法。
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临床常见注射用抗生素有以下几类:1.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钠、美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钠、萘夫西林钠、双氯西林、匹氨西林、阿帕西林、阿扑西林、匹美西林、甲氧西林、仑氨西林、福米西林、氟氯西林2.青霉素类复方制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3.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钠、头孢匹林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磺啶、头孢唑喃、头孢唑肟、头孢咪唑、头孢他美酯、头孢特伦酯、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匹胺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匹罗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头孢三代+酶抑制剂)5.碳青酶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6.其他β-内酰胺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拉宗、氨曲南7.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异帕米星、阿司米星、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地贝卡星、巴龙霉素、新霉素8.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9.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地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依托红霉素、氟红霉素10.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1.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噁唑、柳氮磺砒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酞磺醋胺、琥磺胺噻唑、磺胺林、甲氧苄啶12.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萘啶酸、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淋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沙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13.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14.林克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15.磷霉素类磷霉素16.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17.其它类利奈唑胺、多粘菌素B、粘菌素、杆菌肽、夫西地酸钠、新生霉素18.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噻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卡泊芬净、阿莫罗芬、萘替芬、环吡酮胺、托萘酯、美帕曲星简单提几类常用药的配伍,如: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甲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