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知识梳理表格问题篇

核心知识梳理表格问题篇

核心知识梳理表格问题篇
核心知识梳理表格问题篇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核心知识梳理

关键词主要问题

答案索引(课本K、校本X、笔记B)

关键词和角度

自信自立自强①含义、典型表现、误区

②重要性 (危害)

③如何培养

④自强与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精神

孝敬父母①表现

②对父母之爱的评价

③原因

④做法

诚信①表现

②含义

③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④重要性

⑤要求或做法

尊重宽容①表现

②宽容的含义与原因(重要性)

③宽容的要求(及与人为善)

④尊重的要求(个人、社会、自然)

世界文化①世界文化的特点及表现

②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③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

④如何做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

个人与集体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因

④如何维护集体利益

公平与正义①公平的含义及相对性

②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③维护社会公平的做法(个人)

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及做法

⑤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区别

⑥正义的要求

⑦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⑧维护正义的要求

⑨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⑩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措施

责任①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②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③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⑤对待责任的态度

⑥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要求

⑦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

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法律特征本质作用①法律的含义、特征

②法律的本质

③法律的作用(与依法治国的联系)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①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②四个保护的内容、典型表现

③如何实施四个保护的要求

预防违法犯罪①违法行为的含义

②三种违法行为的简单区分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联系

④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与自我保护①不良诱惑有哪些

②不良诱惑的危害

③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④面临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

⑤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⑥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⑦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⑧三种诉讼的区别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要求

②有哪些义务

③正确行使权利的要求

④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及要求

⑤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⑥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内容、要求)

具体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受教育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益】

①各项权利的含义、法律规定、典型行为(行使或侵权)

②各项权利的重要性

③如何正确行使这一权利

④如何依法维权

⑤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

⑥义务教育的特征

⑦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⑧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宪法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原因)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③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尊严

依法治国①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地位、重要性

②依法治国的要求(基本要求——各自地位、对国家机关的要求、对公民个人的要求

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④青少年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关系

⑤做一个具有法制观念公民的要求

建议监督权①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意义

②行使建议监督权的主要范围

③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和要求

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①取得成就的表现

②取得成就的原因(根本原因、普遍原因、针对性原因)

③基本国情(是什么、原因)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

④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重要性

⑤坚持基本路线的原因与做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旗帜和科学发展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共同富裕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方式)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职权、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③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确立原因)

④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政策)

⑤分配制度(健全制度、注意问题)

⑥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根本原则、过程、阶段)

⑦调动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措施

⑧合理消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三步走战略及实现情况

②现阶段小康的特点

③2020年目标(内容、展望景象)

④青少年如何准备

科技教育①科技国情

②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原因、意义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性、意义

⑤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⑦如何推动科技创新

⑧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人口资源环境①人口现状基本特点和其他特点

②人口问题的影响

③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④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⑤我国资源特点

⑥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⑦人与自然的关系

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因、意义、做法)

⑩青少年怎么做

民族团结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则、新型民族关系

②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③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

④青少年怎么做

⑤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⑦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⑧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意义

传统美德民族精神①中华文化特点、影响和对待态度

②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特点和态度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表现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如何继承发扬

⑤发展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目标、方向、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重要性)

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⑧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形式

⑨青少年怎么做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正确认识(成就、差距)

②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及要求

共同理想①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内容关系)

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重要性、做法

艰苦奋斗①内涵、重要性、集中表现

②如何继承和发扬

理想

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①理想的重要性、实现理想的做法

②正确选择

③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做法

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做法

⑤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做法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2014届《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哲学概论:(一)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⑴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 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 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 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⑴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⑵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⑴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⑵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三)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解读知识点梳理及随堂练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解读 1.时代背景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2.文题诠释 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军:驻军,驻扎。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题目意思为:周亚夫驻军细柳。 3.主旨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巧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塑造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大将风度,号召大家学习周亚夫的品质。 知识点积累与运用 1字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 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xíng 作揖yī介胄zhòu 嗟jiē乎曩nǎng者诏zhào 可得而犯邪yé 2实词: 匈奴大入边。(大:大规模地。入:侵入。边:边境。)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乃:于是,就。以:任用,委派。为:当,做。) 军霸上。(军:驻军,驻扎。) 以备胡。(以:用来。备:防备。) 上自劳军。(上:皇上。自:亲自。劳:慰问。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至:从。及:到。军:军营) 直驰入。(直:径直,一直。驰:车马疾行) 将以下骑送迎。(将:将士。以:用。下骑:下马。送迎:偏义复词,迎接。)已而之细柳军。(已而:不久。之:去,往。) 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甲:铠甲。) 锐兵刃。(锐:锐利,这里是使兵刃锐利,即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彀弓弩。(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持:保持。)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得:可以,许可。) 天子且至!(且:将要。至: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令:下令。闻:听从。之:结构助词,的。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于是:连词,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种结果。使:命令,派遣。使:使者,使臣。持:拿着。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诏:告诉,下诏。欲:想要。)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才。壁:营垒。)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谓:对……说。从属:依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常量与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注意“π”是常量) 二、自变量与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自变量,y叫x的函数。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就是“看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是否有惟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值 如果x=a时,y=b,那么把“y=b叫做x=a 时的函数值”。 四、表示函数的方法 方法(一)解析式法。 方法(二)列表法 方法(三)图像法 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区域,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一)对于解析式 1、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自变量在分母。取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 3、自变量在根号内 (1)在内。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在内。取使根号内的值为非负数的实数。 (二)对于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在一个函数解析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例: 求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要使有意义, 必须且 即,。 所以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说明: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七、函数图象的画法步骤 把每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连线。把描出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线 ....连结起来。 八、正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k是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2、图象:是经过(0,0)与(1,k)的直线。 3、性质: (1) (2)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41712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变量和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 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 是x的函数。例如:y=±x,当x=1时,y有两个对应值,所以y=±x不是函数关系。 对于不同的自变量x的取值,y的值可以相同,例如,函数:y=|x|,当x=±1时,y的对应值都是1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取值范围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1、三种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公式法:即函数解析式,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应变 量的对应值) 3、公式法: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一般情况下, 等号右边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号左边的变量是因变量。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就是公式法。 4、函数的图像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课文知识点的梳理

课文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单元: 1、把握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想想这样写的有什么好处。 如:第1课《草原》课后: 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 第3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如:第3课《白杨》课后: 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3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题型:判断题或者在短文阅读中体现。 第二单元: 1、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2、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丰富语言的积累。 如:《古诗词三首》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背诵和默写丰富学生的积累。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的生动;第三单元 1、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精炼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幽默

风趣的语言等。 2、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3、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四单元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互相交织,感情真挚强烈。 如: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的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3题:前三段表达方式相同,都是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如:《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炼、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 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 本课在表达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五单元 1、理解主要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

一次函数 最全面 知识点题型总结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函数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b为常数,k ≠0)。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 3当b=0时(即 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y =kx+b b>0 b<0 b=0 y=kx k >0 经过第一、二、 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 四象限 经过第一、 三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 <0 经过第一、二、 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 四象限 经过第二、 四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 3、文中重点问题 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初二上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函数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b为常数,k≠0)。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 3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英语核心知识点梳理笔记

英语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同位语.

*主语* 主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与其它成分比较,主语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少,位置通常位于句首,倒装句时除外。大部分主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的施动者。但除了名词及代词之外,还有一些结构可以充当主语. 1)名词做主语 My love for you is deeper than the sea.我对你的爱比海深. Many students didn't pass the exam.许多学生没有通过考试。 The young should show respect to the old.年轻人应该尊重老年人。*注*the young为形容词名词化) 代词做主语 That isn’t what I meant at all.那根本不是我的意思。 Yours is the best answer.你的答案最佳。 He broke the window immediately.他立即打破窗。 It will just take a few minutes.只需要几分钟。 3)数词做主语 Three is the ideal number for our small team.我们的小组三个人最为理想。 Two of them survived the accident.他们中的两个逃过了这场意外事故。 4)动名词做主语

Smoking can cause cancer.吸烟可致癌。 Talking to local people is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与本土人讲话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好方法。 5.)不定式做主语 To say something is one thing,to do it is another.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 To compromise should be advisable.妥协应该是明智的。 6)从句(即主语从句) What you think is not right.你所想的是不对的。 Where we should go tomorrow is still not decided.我们还没决定明天去哪? 以上的词和结构覆盖了主语的绝大部分情况,但实际应用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主语还可以是其它形式,比如副词,介词短语等。Before seven will be too early.七点钟之前太早了。 Slowly is exactly how he speaks.他说话就是慢吞吞的。"Power to the people"is their slogan.“一切权力归人民”是他们的口号。 当句子的主语是不定式、动名词或主语从句时,常常可以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移到句子后部。 *注*疑问代词也可以作主语, e.g:What produce the energy?什么产生能量? Which of the two methods is superior?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读课文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读课文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读课文知识点梳理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1、作者 2、体裁 3、中心思想 4、写作特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1、文章出处:《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重点问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中心:《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作者:朱自清 2、体裁:散文 3、中心: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写作特点: ①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②文章采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1、作者:台湾作家林清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和时间赛跑》。 2、体裁:散文 3、中心: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4、文章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1、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2、中心: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特点: ①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②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 2、体裁:回忆录 3、中心: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5)y=x 2 -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3、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 (5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 . D .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1+-=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2 325≤ <- y B. 2 52 3< 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 ≠0)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一.《燕子》 1.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时的美丽画面。 2.本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3.“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用的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4.“掠”指的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5.比喻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课文写了小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特点。 二.《古诗两首》 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除了《咏柳》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回乡偶书》。 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咏柳》咏:歌颂.赞美。 ①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表示满.全的意思。“万条”.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用丝编成的带子。 ②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③“细叶”.又细又嫩的柳叶。“裁”.裁剪。似.好像。 ④后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剪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3.《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①“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②前两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2018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1—4单元) 一、《燕子》1、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时的美丽画面。 2、本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3、“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用的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4、“掠”指的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5、比喻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课文写了小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特点。 二、《古诗两首》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除了《咏柳》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回乡偶书》。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咏柳》咏:歌颂、赞美。①“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表示满、全的意思。“万条”,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用丝编成的带子。②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③“细叶”,又细又嫩的柳叶。“裁”,裁剪。似,好像。④后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剪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3、《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①“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②前两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④后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4、《咏柳》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春日》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三、《荷花》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2、“冒”是形容在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3、“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真的是太美了。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5、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常量与变量 杭信一中何逸冬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注意“π”是常量) 二、自变量与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自变量,y叫x的函数。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就是“看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是否有惟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值 如果x=a时,y=b,那么把“y=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四、表示函数的方法 方法(一)解析式法。 方法(二)列表法 方法(三)图像法 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区域,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一)对于解析式 1、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自变量在分母。取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 3、自变量在根号内 (1)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取使根号内的值为非负数的实数。 (二)对于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在一个函数解析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例:求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意义, 必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说明: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七、函数图象的画法步骤 (一)列表。 (二)描点。以对应的x、y作为点(x,y),把每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连线。把描出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线 ....连结起来。 八、正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k是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2 、图象:是经过(0,0)与(1,k)的直线。 3、性质: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九、一次函数 ()定义: 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因为当b=0时,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