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细胞胶质瘤到底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胶质瘤神经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发颅内肿瘤的总称,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从神经外胚叶中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肿瘤。
尽管就胶质瘤的一般意义而言(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它仅指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但“胶质瘤”一词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系来源的低级别肿瘤)。
为了更准确的命名和分类,鉴于此类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颅脑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入了神经上皮性肿瘤。
【分类】神经上皮性肿瘤(一)星形细胞→星形细胞瘤1.弥漫性侵润性星形细胞瘤(这些肿瘤有恶变倾向)⑴星形细胞瘤(IV级分类中的II级)。
变异类型有:a.纤维型;b.肥胖细胞型;c.原浆型;d.混合型⑵间变(恶性)星形细胞瘤(III级)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IV级):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
变异类型有:a.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b.胶质肉瘤2.更局限的病变(这些肿瘤无向间变星形细胞瘤及GBM发展的倾向)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⑵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二)少枝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瘤(三)室管膜细胞1.室管膜细胞瘤。
变异类型有:⑴细胞型;⑵乳头型;⑶明细胞型;⑷伸长细胞型2.间变(恶性)室管膜瘤3.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4.室管膜下瘤(四)混合型胶质瘤1.少枝-星形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其他(五)脉络丛1.脉络丛乳头状瘤2.脉络丛癌(六)未确定来源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性母细胞瘤1.星形母细胞瘤2.极性成胶质母细胞瘤3.大脑神经胶质瘤病(七)神经细胞(及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混合性肿瘤)1.神经节细胞瘤2.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3.婴儿促结缔组织生成性神经节细胞瘤4.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5.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6.中枢神经细胞瘤7.终丝副神经节瘤8.嗅母细胞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八)松果体细胞1.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2.松果体母细胞瘤3.混合型/过渡型松果体瘤(九)胚胎性肿瘤1.髓上皮瘤2.神经母细胞瘤其他类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3.视网膜母细胞瘤4.室管膜母细胞瘤5.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⑴髓母细胞瘤。
胶质瘤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胶质瘤是什么病?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起源于各种神经胶质细胞。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位置,并且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前庭共济失调,视力障碍,轻瘫和麻痹,构音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作等。
脑胶质瘤是通过脑部MRI的结果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检查来诊断的。
Echo-EG,EEG,脑血管造影,EEG,检眼镜,脑脊液检查,PET和闪烁显像仪是次要的。
脑胶质瘤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和化学疗法。
胶质瘤是什么病?脑胶质瘤发生在60%的脑肿瘤中。
之所以称其为“神经胶质瘤”,是因为该肿瘤是由围绕大脑神经元并确保其正常功能的神经胶质组织发展而来的。
脑胶质瘤主要是脑半球的原发性脑肿瘤。
它的外观为粉红色,灰白色,很少有轮廓模糊的深红色结。
在少数情况下,神经胶质瘤位于神经干中(例如,视神经胶质瘤)。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观察到脑神经胶质瘤发芽到颅骨的脑膜或骨头中。
脑胶质瘤通常为圆形或梭形,其大小范围从直径2-3毫米到大苹果的大小不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脑胶质瘤的特征是生长缓慢且没有转移。
然而,与此同时,其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如此显着,以致即使借助显微镜也不能总是发现肿瘤和健康组织的边界。
通常,脑胶质瘤伴有周围神经组织的变性,这通常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差异。
胶质瘤病因推测从1938年至今,有记录的报道中,只出现过约67例脑部胶质瘤和脑膜瘤同时发生的病例,在无既往放射治疗史或无晶状体眼混浊的患者中,这两种组织学上不同的肿瘤发生“碰撞”的情况极为罕见。
目前已知的脑部胶质瘤病因大部分来自于基因突变,在该病例中,遗传因素也被研究人员认为在碰撞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在1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发现了一个脑膜瘤相关的抑癌基因,这种基因在临床侵袭性脑膜瘤中通常是失活的,被鉴定为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
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被抑制,但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上由低级别的神经胶质成分组成。
它们被认为是良性和生长缓慢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偏重于颞叶,常伴有癫痫发作,约占所有致痫性肿瘤的40%。
完整和及时的切除神经节胶质瘤可以获得更好的癫痫控制和预后。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在我们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24例患者的资料。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这一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亚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前磁共振(MR)成像,并有癫痫病史,接受了一项或多项脑电图检查。
手术的目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完全切除肿瘤。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脑部MR成像扫描,其中大多数是在术后6个月进行的。
通过检查术后MR影像和手术记录来确认切除范围。
患者人群如果在术后对比MR成像中未发现残留肿瘤,则将切除定义为“总体”。
如果切除了80%以上的肿瘤,则为“小计”;如果切除的肿瘤少于80%,则为“部分”。
在门诊部定期评估癫痫发作的结果,并通过电话采访进行评估。
恩格尔(Engel)等人提出的分类方法。
用于对术后癫痫发作的结局进行分级。
在我们的研究中,男性13例(54%),女性11例(46%)。
ICP升高的体征和症状出现在16名(66.6%)患者中。
出现癫痫病的患者12例(50%)(七例伴有颞叶肿块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五例单纯性复杂性癫痫伴继发性颞叶病变的患者),四例有锥体束征的患者和五例颅神经麻痹; 1例患者也有小脑体征。
癫痫发作和手术之间的平均间隔为3.9年(范围为1个月至15岁),手术的平均年龄为20.2岁(范围为7-50岁)手术结果3例颞叶病变患者单独使用术中皮质电图(ECoG)(2例患有癫痫,1例不患有癫痫),2例患者单独使用影像指导(1例患有癫痫的颞叶病变,1例上睑上皮肿瘤)。
一名颞叶病变伴癫痫的患者同时使用了ECoG和图像指导。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胶质细胞,是导致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是指在组织学和细胞学层面上观察到的一系列特殊特征和变化。
在组织学上,胶质瘤的特点主要包括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与正常的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细胞数量增多,并且排列紧密。
此外,胶质瘤细胞的胞质核比率高,细胞核具有异型性,即形态和大小不一致。
瘤细胞常常形成集结体、索状结构和囊腔等特征,交织在胶质纤维网中。
在瘤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瘤周血管增生、坏死和出血等变化。
从细胞学上观察,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
不同于正常神经细胞具有特定的神经元功能和形态特征,胶质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和多样性。
胶质瘤细胞常常失去正常胶质细胞的限制性生长特性,导致无控制地增殖和扩散。
此外,胶质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颗粒物质,如胶质纤维和胶质结节等。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特点,可以确定胶质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病理学特点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此外,对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揭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预测治疗效果。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重要发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深入了解胶质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并通过病理学特点的发现和应用,不断改进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胶质瘤病理学特点在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胶质瘤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点,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胶质瘤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改善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中国胶质瘤指南
胶质瘤的定义和分类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胶质细胞形成。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胶质瘤被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和两级为良性肿瘤,三级和四级为恶性肿瘤。
胶质瘤的症状和诊断
胶质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晕厥、恶心和呕吐、精神失常等。
诊断胶质瘤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用于确定嗜铬细胞瘤的病变位置和大小。
胶质瘤的治疗
目前针对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手术切除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的首要选择,但由于胶质瘤的位置和大小不同,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去除瘤体。
放疗和化疗是在手术切除后进行的辅助治疗。
胶质瘤治疗中的综合护理
在胶质瘤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综合护理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针对胶质瘤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胶质瘤的预后和复发
胶质瘤的预后和复发与治疗的效果有很大关系。
良性肿瘤的预后较好,恶性肿瘤的预后则较差。
胶质瘤的复发率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的随访和治疗。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综合护理和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治疗的效果和预后,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临床问题探讨与分析毛庆;刘家刚;刘艳辉【期刊名称】《华西医学》【年(卷),期】2003(18)3【摘要】目的 :报道 19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的诊断与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并分析 1997年 1月到 2 0 0 2年 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 1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经过。
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2 8 0 5岁。
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 (17例 ) ,头痛 (6例 )视野缺损 (2例 )共济失调 (1例 )。
15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大脑半球 ,4例位于中线。
17例达到手术全切除 ,1例次全切除 ,1例取活检。
治疗包括单独手术治疗和手术合并放、化疗。
随访 2月到 5年 ,14例正常生活 ,2例癫痫缓解 ,3例死亡。
结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预后相对良好 ,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总页数】2页(P337-338)【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治疗;诊断;癫痫发作;头痛【作者】毛庆;刘家刚;刘艳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4【相关文献】1.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致癫疒间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J], 马康平;易林华;秦广彪;谭泊静;李云林2.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分析 [J], 程婉滢;高培毅3.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J], 梁乐;付静;李大胜;冷慧;刘永玲;姚晓香;歌日乐;李云林;马康平4.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分析 [J], 万红艳5.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临床问题分析与探讨 [J], 鞠海涛;窦长武;刘海波;王宏伟;高乃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节细胞胶质瘤到底什么?
【临床概况】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是少见的神经元细胞肿瘤,但在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起源肿瘤中最常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
肿瘤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为良性。
节细胞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实质和脊髓。
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之前。
临床表现为癫痫,是慢性颞叶癫痫相关的最常见的肿瘤;肿瘤生长时间较长,后期可出现高颅压症状。
【病理改变】节细胞胶质瘤分化较好,缓慢生长,大体上呈实性或囊性。
肿瘤通常边界清楚,常为单个大囊伴有壁结节钙化。
显微镜下既含有神经节细胞又含有胶质细胞,胶质细胞主要是星形细胞,偶尔可见少突胶质细胞。
WH0分级I~Ⅱ级。
有些节细胞胶质瘤含间变的胶质肿瘤成分,成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anaplasticgangIioglioma)。
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呈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瘤内可见小囊变,可出血、坏死,钙化常见。
镜下可见细胞或核多形性,有丝分裂和血管增生常见,可有显著的瘤周水肿。
【MRI表现】肿瘤多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常见,其次为额叶和顶叶。
典型者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即单个大囊加壁结节钙化。
但囊变不明显或多发小囊变者一般无法与神经节细胞瘤区别。
肿块在T1wI 呈低信号,囊性部分更低,T2wI呈很高信号。
注射对比剂后,实性部分、囊壁及结节增强,增强程度可由轻度强化到明显强化。
一般无明显瘤周水肿或轻度水肿。
三分之一的病例可伴有钙化。
单纯依靠影像方法是难以区分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及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的.它们之间的鉴别必须依靠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