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标准及疫情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5
梅毒病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一、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滴度与报病关系的问题部分地区以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如RPR或TRUST,以下同)的滴度作为后天梅毒病例诊断和报告的标准,错误地认为RPR或TRUST滴度在1︰8以下(包括1︰4、1︰2、1︰1或原倍滴度)者不报病,仅滴度在1︰8及以上者才需要报病,造成病例漏报。
对于后天梅毒,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如TPPA、TP-ELISA、快速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等,以下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无论其滴度高低,只要该病例为首诊病例,即既往无梅毒诊疗史,该病例应当报告;且要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正确地划分梅毒病例期(类)别(如一期、二期、三期或隐性梅毒)。
二、梅毒病例重复报告的问题梅毒病例报告的原则是仅报告首诊病例。
首诊病例指首次被医疗机构诊断(依据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的病例,即病人本次发病过程中,在该医疗机构就诊之前未得到诊断,在该医疗机构的诊断是第一次被诊断。
但有些地区存在梅毒复诊病例和复发病例的报告问题,此为重复报告。
为避免重复报告,规定以下任一种情况的梅毒病例不报告:(一)梅毒复诊病例。
1、既往在本医疗机构已诊疗过的梅毒病例,在年度内和跨年度对该病例进行随访,梅毒血清试验仍为阳性者。
2、在本医疗机构为首次接诊(或为初诊病例),但在其它医疗机构已诊疗报告过的梅毒病例(在本次病程内),在本医疗机构梅毒血清试验仍为阳性者。
为避免复诊病例的重复报告,医生在接诊时要详细询问病人既往梅毒诊疗史,分辨首诊病例与首次接诊病例,并在门诊日志上做好详细记录。
(二)梅毒复发病例:既往治疗过的梅毒病例,本次就诊时认定为梅毒复发。
三、梅毒血清筛查与病例报告的问题梅毒报告病例应为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梅毒诊断标准的病例(包括确诊和疑似诊断病例)。
但有些地区或单位,对于仅梅毒血清筛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而尚未明确诊断者就报病,导致过度报告或错报。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第一篇: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04-2011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陈仓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年平均发病率5.42 /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11%;无明显季节高峰;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分别占64.37%、27.59%、6.13%、1.53%、0.38%,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
结论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感染者比重较大,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对高危人群开展梅毒筛查、加强医疗消毒,以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趋势。
为了解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梅毒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2004-2011年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陈仓区梅毒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性病专科门诊上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陈仓区性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梅毒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梅毒诊断标准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1995)》和《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2 结果2.1梅毒发病情况2004-2011年全陈仓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占报告性病总病例数的63.04%(261/414);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见表1。
梅毒报告流程及要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报告对象梅毒报告对象为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二、报告流程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对梅毒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梅毒疫情情况。
梅毒上报标准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对于梅毒的上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针对梅毒的上报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流程,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对于梅毒的上报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梅毒病例报告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存档。
要建立梅毒病例上报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一起病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记录和报告。
在梅毒的上报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程序。
梅毒是一种需要依法上报的传染病,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按照规定要求对梅毒病例进行及时上报。
还需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确保梅毒病例得到全面、及时的监测和报告。
在梅毒的上报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梅毒病例的监测和跟踪。
疾控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梅毒病例监测机制,对病例的发展情况、治疗效果等进行跟踪和评估。
要建立梅毒病例的溯源体系,对病例的来源进行追踪和调查,从而及时阻断疫情的传播链。
在梅毒的上报工作中,还要加强对梅毒病例的管理和处理。
一旦发现梅毒病例,疾控机构应当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周围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隔离。
要做好梅毒病例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病例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性。
对梅毒的上报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程序,加强对病例的监测和跟踪,以及加强对病例的管理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梅毒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只有做好梅毒的上报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梅毒在社会中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段字数共计722字】在梅毒病例上报的流程中,医疗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发现梅毒病例,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诊断和报告工作。
医疗机构应该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方面的调查,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梅毒感染的可能性。
医疗机构应当对病人进行实验室检测,如螺旋体抗原检测、结合试验等,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传染病个案、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一、法定传染病报告标准(一)甲类(2种):鼠疫、霍乱。
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
(二)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三)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手足口病。
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水痘、恙虫病参照丙类传染病报告。
二、聚集性疫情报告标准(一)在同一班级或宿舍(≥1例/周)出现疑似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 小时内报告。
(二)在同一班级或宿舍(≥2例/周)出现疑似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 小时内报告。
(三)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疑似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 小时内报告。
(四)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同一系统的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等)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与校(园)相关的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一)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手足口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四)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梅毒的诊断与疫情报告 作者:陈蓉 覃成 来源:《婚育与健康·学术版》2013年第07期
【摘 要】 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其感染率呈几何级数增长,是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梅毒的诊断方法和梅毒疫情报告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和诊断标准,加强对梅毒疫情报告的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梅毒的发病率。
【关键词】 梅毒;诊断;疫情报告;研究;综述 1 梅毒的诊断方法分析 1.1 TRUST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TRUST是非特异性梅毒筛选试验,其制作方法是首先从牛心中将心磷脂、胆固醇、卵磷脂提取出来,然后在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上重悬上述3种成分组成的性病研究室WDRL抗原,从而对血清或血浆中的反应素进行检测。具有价格较低、测定效价较高、快速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疗效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1],该试验具有较差的敏感性,不同时期的梅毒感染检出率具有较大的差别,在二期梅毒的检出率高达96%~100%,但是如果患者为一期梅毒早期、晚期、神经性梅毒、经治疗后的梅毒,则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怀孕妇女、多种疾病患者等均存在类似的类脂质抗体,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低滴度生物学假阳性[2]。因此,在梅毒的筛选中,很多医学学者都认为TRUST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其中一个试验了。但是患者的病程影响着TRUST试验的滴度,如果感染者处于接受治疗后或疾病活动期等时期,那么TRUST的滴度就会下降,患者一旦复发梅毒,就会转阳,滴度升高。因此,在对梅毒的复发和再感染进行判断时,依据其滴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1.2 ELISA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近年来,临床血清学检测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ELISA就是其中之一。ELISA在微孔板上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该抗原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测定时运用双抗原夹心法,促进了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极大提升。有关医学研究表明[4],ELISA和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类似,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因此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诊断梅毒血清学的首选方法,在筛选大量标本、大中型已选检验科早期检查梅毒感染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但是,ELISA无法作为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复发及再感染进行判断的指标,这是因为ELISA对lgG型和lgM型特异性抗体进行同时检测,梅毒患者的螺旋体抗原在患者经过正规治疗消失之后,患者体内仍然可能继续存在着lgG,甚至患者的血清中终生都会有[5]。另一方面,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果受到了某些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突出体现在高龄老人中。孙云芸[6]等国内医学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机体可能在其所患的基础疾病的诱导下释放产生交叉抗原,该交叉抗原归属于抗类脂质抗体或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老年患者体内可能共生着其他螺旋体,诱导产生交叉反应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