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皮肤-中国土壤学会

地球的皮肤-中国土壤学会

地球的皮肤-中国土壤学会
地球的皮肤-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地球的皮肤

撰文/张甘霖、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马克·沃特尼在执行任务时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遗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滨逊。幸运的是,马克是植物学家,懂得土壤之于植物的意义,火星土壤成了他在火星生存下来的救星。

不用去细究马克在火星种土豆的可能性,毕竟那是科幻电影。也许,只有到了火星那样的环境,才能更切身体会土壤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眼中,土壤无非就是我们常说的泥土或者尘埃,它是大自然里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甚至是一文不值的“粪土”。在中文语境中“土”是廉价和落后的代名词,所以形容奢侈是“挥金如土”,形容落后是“土得掉渣”;在西方也是如此,soil就是dirt的同义词。不过,与此同时,土壤也是我们称赞的对象,“万物土中生”一语道破土的重要。

事实上,土壤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在维系人类生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土壤还有许许多多的功能。土壤可以缓冲污染物,保护环境;可以将产生温室气体的碳固存在土壤之中,成为“碳库”;可以作为建筑物的支撑材料;也可以作为蚯蚓等土壤动物以及微生物的安身之所,是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场所和基因库;土壤还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保存自然文化遗产;另外,有些土壤还是珍贵的旅游资源。离开了土壤的哺育,人类文明难以为继。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拼镶砖画(南京博物院),

而意大利语中“砖”为Terra-cotta,意为“烧过的泥土”

土壤之于地球,正如皮肤之于人体。毫无疑问,皮肤是动物的最大器官,更是抵御外来伤害的首要屏障,几乎没有人怀疑皮肤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其实,土壤作为陈铺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物质,就像皮肤一样维持着陆地生命的存续。20世纪6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称

土壤为土被;根据希腊语中“Geo(地球)”和“D erma(皮肤)”的含义,1967年创刊的国际土壤学会杂志被命名为《Geoderma》,而我国早在唐代就把土壤称为“地皮”。可见,把土壤比作地球的皮肤,是很多国家的共识。

形形色色的土壤

今年夏天,笔者的朋友圈总被彩虹刷屏,足见人们对彩虹的喜爱。但我们可曾想过,脚下的土壤实际上也有着不逊于彩虹的多彩颜色。

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槐柏合抱,古木虬枝,花繁叶茂,园内有个社稷坛引得游人驻足观望。社稷坛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因坛中陈铺青、红、白、黑、黄的五色土壤,故又名“五色土”。据记载,明朝时,五色土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那么,五色土的陈设布局又有什么讲究呢?

原来,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的空间格局大体反映了我国土壤在这五个方位上的真实情况。我国东临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之下,其中的氧化铁(Fe2O3)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而呈灰绿色,是为青土。南方闷热潮湿而多雨,大量易溶于水的土壤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最终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Al2O3),因而呈现红色。西部气候干旱,土壤以盐土和碱土为主,这类土壤中富含碳酸钙、石膏等白色矿物质,加上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聚集,所以变成了白色。东北地区气候湿润而寒冷,黑色的腐殖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且降解缓慢,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因此称作黑土。黄土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细腻,适宜耕作,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正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就这样,各色土壤或占山为王,或蛰伏浅滩,或寄情塞外,又或绵亘晴川,阅尽春花秋月,看遍草长莺飞,纷纷割据一方,最终形成了我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而五色土就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土壤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缩影。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中的五色土

实际上,土壤有着“五色”之外更为丰富的颜色变化,作为表征土壤物质组成差异的重要指标,土壤颜色在实际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意义上,人眼观察识别土壤信息主要局限在可见光范围。比如,土壤学者常用Munsell比色法(包括色调、明度、彩度3个参数,用数字来精确描述各种色彩)来表示土壤颜色,由于土壤颜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学者甚至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就能做出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性质及其主要特征的充分肯定的判断。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我们观察土壤的“第三只眼”,让我们得以在更宽广的维度(如X射线、可见-近红外光谱、微波等)看见更多的土壤信息。形态各异的土壤光谱曲线,就如同土壤独一无二的“指纹”信息,蕴藏了土壤属性的多重密码,通过光谱解译,可以探析土壤理化性质(颜色、质地)、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土壤矿物组成、土壤类型等。此外,赤铁矿、针铁矿和纤铁矿等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致色物质和颜料,这些物质忠实地记录了土壤形成的气候环境。利用土壤颜色作为气候变化代用指标来重建古气候也成了当前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指纹”

自然界中,土壤不论在颜色,还是在物质组成上都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土壤。那么,这些“长相各异、内在不同”的土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源自地壳表层岩石的风化。风化壳的表层就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暴露在地表的成土母质不仅仍然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还要与周围的环境(包括大气、水、植物)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才能形成具有肥力特征的土壤。这就是土壤的形成过程,也叫成土过程。19世纪末,俄罗斯著名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创立了土壤发生学说,首次提出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产物。

20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家H. Jenny发展了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土壤形成方程式:S=f(cl, o, r, p, t )。式中:S、cl、o、r、p、t分别指土壤、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省略号则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次要因素。该方程以函数形式归纳和简化了各个成土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成为理解土壤形成最重要的概念模型。

玄武岩上发育的铁铝土景观(广东徐闻),土壤的“前世今生”在此清晰可见:基岩、风化

物和土壤层次依次排列

母质为土壤的发生发育提供最初的物质来源,是构成土壤矿物质、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物质基础。气候通过温度和降水全面影响成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强度和方向。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自身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与土壤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使土壤形成腐殖质层从而具有肥力特征。地形的作用又会进一步影响上述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以及利用重力对地表的物质和能量进行重新分配。当然,任何因素对成土过程的影响都与时间有关,作用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值得一提的是,岩石风化并非成土母质的唯一来源,无处不在的大气降尘也可为土壤发育提供新鲜底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原本自上而下的成土模式和风化速率,对一些老年土壤和弱风化地区的土壤尤其如此。而在当今我们生存的人类世(Anthropocene),人类活动通过调节和改变其他成土因素来控制土壤的发育程度及方向,对土壤发生演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五大成土因素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水稻土就是长期人为耕作活动的结果。

水稻土:土壤形态和性质记录着人为作用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物质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影

响土壤发育强度和方向

土壤形成到底有多快?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环境下土壤的形成速率差异可达几个数量级。已知最快的土壤形成速率出现在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速率为2.5毫米/年。不过,据估算地球表面土壤的平均形成速率约为0.056毫米/年。据报道,目前我国皖南丘陵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形成速率约为0.066毫米/年,也就是说,形成1米厚的土壤,大概需要15000年,如果考虑土壤的侵蚀,形成的时间还会更长。我们常见的土壤,其形成一般都在万年以上,因而有“千年龟万年土”的说法。

从土壤形成的绝对年龄,即在当地新的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来看,地球上最古老、绝对年龄最大的土壤可能存在于非洲和澳大利亚,那里一些出露岩石(裸露在地表上的岩石)的年龄至少可追溯至5亿年前,而最年轻、绝对年龄最小的土壤一般多发育于新近沉积物之上。

依据流域元素质量平衡法估算的不同地区土壤平均形成速率

显然,由于成土因素的组合千差万别,不同地区的成土速率也表现得参差不齐。例如,地处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其玄武岩红色风化壳可深达30~40米,形成速度也很快,而在寒冷的青藏高原土层只有数厘米,形成过程极其缓慢。通常,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由于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比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强的浅色矿物较多)有更快的成土速率;温暖湿润的气候、发育茂盛的植被、疏散堆积的母质以及排水条件优良的地形更有利于土壤的快速发育。

土壤类型与适宜性

一般说来,作物能否生长,气候是先决条件;而作物能否长好,土壤及其管理则是关键。很久之前,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选择在水草丰茂的自然土壤上耕作。比如,在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土壤颗粒非常细腻,便于耕作,因此我们的祖先在很多年前就来到这里繁衍生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需要走出原本的“舒适区”,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种植庄稼以满足日益膨胀的粮食需求。

土壤性质千差万别,反映在可利用性和生产能力上也有差异。正因为土壤的多样性,人们根据“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名特优产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特产。这是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土宜学”研究的范畴。

“凡草木之道,各有谷造”,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作物的土壤适宜性,也就是土宜学的朴素探讨。土壤以其特有的“土宜”特性,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产了各种驰名中外的名特优农产品:如热带铁铝土上的咖啡、可可、胡椒和腰果等;亚热带富铝土上的柑桔和茶叶,特别是柑桔类的沙田柚、南丰蜜桔、潮州椪柑,茶叶中的乌龙茶、普洱茶和龙井茶;温带淋溶土上的肥城桃、莱阳梨、天津鸭梨和烟台苹果等;漠境干旱土上的长绒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和库尔勒香梨。天然药物方面也有与土壤相联系的特定产地,如黄连以川、贵为佳,枸杞以甘、宁为优,红花以西藏为最,三七云、贵居上。

土壤资源亟需人类的关注与呵护

土壤资源如此宝贵,但根据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世界范围内土壤功能正面临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丧失、养分不平衡、土壤酸化、土壤污染、水涝、土壤板结、地表硬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十大威胁。其中,仅土壤侵蚀,每年就会造成250~400亿吨表土流失,导致作物减产、土壤固碳能力下降、养分和水分明显减少。据统计,每年因侵蚀所造成的谷物损失可高达760万吨。

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和耕地损失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产性土壤的进一步流失将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和安全,加剧粮价波动,有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饥饿和贫穷。然而,人们在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时候,常常忽视了自己脚下所踏立的土壤。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就曾直言“我们对自己脚下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运动了解得多”。作为地球皮肤的土壤,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呵护。

仰望恒河沙数的星空,有无数像火星这样的地外星体表面也覆盖着土壤,但目前只有地球土壤是已知唯一富含生命的。事实上,火星土壤只有400多种矿物,而地球土壤的矿物类型多达4000多种,远比火星复杂。土壤,这层地球的皮肤是维系地球生命的保障,保护这薄薄的“皮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联合国大会将2015年确定为“国际土壤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自2002年起将每年的12月5日确定为“世界土壤日”,世界各地会举行各种活动宣传土壤的重要性,提醒人们爱护脚下的土壤。。

本文引用的数据和图表来自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编号:2008FY110600,2014FY110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30530,91325301,41571130051,40601040)成果。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者交叉论坛-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者交叉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学术沙龙” 学术会议通知 一、会议背景与目的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海陆水汽循环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发生着显著变化。土壤水文过程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的重要缓冲器。土壤水文过程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驱动力,两者紧密关联,共同控制地球关键带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生命与非生命过程、地下与地上过程的联动反应。由于很难通过非接触式手段对土壤水文过程进行直接观测和量化,该过程成为地球关键带研究中最难定量刻画的关键过程之一,面临着方法、技术、手段和思路上的严峻挑战,最终影响着我们对地球关键带的结构、组成及其服务功能的深入理解。 为深化人类世背景下土壤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综合与集成研究,促进两个研究领域青年科技人员的深度交流,激发两个学科间的共同兴趣点和合作点,经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地表与生物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商议决定,举办第一届“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者交叉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学术沙龙”。本届论坛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环境研究所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承办,邀请土壤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会议主题 ●多尺度水文过程动态监测、模型模拟与环境效应 ●地上-地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过程观测、建模与预测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演化机制及其对关键带 服务功能的影响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计算数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

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此外还拥有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等。2010年11月成立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旨在从国家层面搭建一个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拥有完整的学科布局,研究领域涵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共有16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二级学科),分布在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六个一级学科中,可以在此范围内招收和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200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我院数学学科的整体评估得分为本学科的最高分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招生类别为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共计划招收122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6数学分析 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 [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招生工作小组领导下,按研究所成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 复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知识成绩占60%,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占20%,综合素质成绩占20%。 在面试环节,每位考生有5分钟自述,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口语)水平

未来地球简介

“未来地球计划”简介及中国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大学(UNU)、Belmont Forum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IGFA)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了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2014-2023)。该计划通过学者、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co-design, co-produce and co-deliver),增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该计划的制定,旨在打破目前的学科壁垒,重组现有的国际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未来地球计划”设置了3个研究方向:1)动力地球(Dynamic Planet);2)全球发展(Global Development);3)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Transition to Sustainability)。同时,建议增强8个关键交叉领域的能力建设:1)地球观测系统;2)数据共享系统;3)地球系统模式;4)发展地球科学理论;5)综合与评估;6)能力建设与教育;7)信息交流;8)科学与政策的沟通与平台。 2013年9月26-27日,中国科协在北京组织了“未来地球在中国”国际会议。会议确认了在中国需要优先解决的、与可持续性能力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_招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8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周卫健成立日期:-企业类型:/经营状态:/注册资本:2362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 营业期限:/ 至 / 营业范围:/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119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企业招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招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招标项目。 2018年11月5 仅展示最近10条招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 1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释光测年系统采购项目 2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采购项目 3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垂直火炬双向观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采购项目 4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采购项目 5海淀2019-08-2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6海淀2019-06-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重金属分析仪采购项目 7海淀2019-06-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重金属分析仪采购项目 8朝阳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业务化平台开发项目9海淀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全自动激光剥蚀进样系统采购项目 10海淀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全自动激光剥蚀进样系统采购项目 2.3 企业招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2014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第二号通知 自“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一号通知发出后,在国内众多专家、同仁的支持和努力下,会议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学术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热切期待广大同仁积极参与,广泛交流。 一.会议时间 2014年10月20日—23日,10月19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四.领导小组(按拼音排序) 主任:陈颙 副主任:李廷栋张培震郑永飞朱日祥 成员:郭建侯增谦黄清华刘俊来倪四道王强王涛杨进辉张进江 五.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主任:陈颙

副主任:李廷栋张培震郑永飞朱日祥 成员: 曹代勇曹晋滨柴育成常旭陈骏陈颙陈福坤陈海弟陈树民陈小宏陈晓非陈运泰邓军邓启东底青云丁林丁志峰丁仲礼董树文董云鹏范蔚茗方慧方小敏冯宏冯学尚冯佐海高俊高锐高山耿建华龚健雅郭建郭进义何继善侯泉林侯增谦胡见义胡瑞忠黄大年黄清华贾承造江博明蒋少涌金翔龙金振民金之钧康国发李斐李貅李德仁李建成李锦轶李庆忠李三忠李曙光李廷栋李献华林伟凌云刘静刘良刘池阳刘丛强刘代志刘敦一刘福来刘光鼎刘怀山刘嘉麒刘俊来刘少峰刘永江刘振兴柳建新龙凡罗俊罗清华吕庆田马昌前马永生毛景文孟小红莫宣学倪四道牛耀龄欧阳自远庞忠和彭平安彭苏萍漆家福秦大河曲寿利任纪舜石耀霖舒良树孙敏孙枢孙卫东孙文科汤良杰唐晓明滕吉文田钢涂传诒万卫星汪集旸汪品先王强王水王涛王成善王椿镛王二七王国灿王良书王清晨王汝成王绪本王有学王岳军王宗起魏春景魏奉思魏久传吴福元吴秋云夏江海肖文交熊熊熊盛青熊小林徐备徐文耀徐夕生徐义刚许厚泽许绍燮许文良许志琴严良俊杨顶辉杨进辉杨经绥杨树锋杨文采杨元喜杨振宇姚玉鹏姚振兴叶大年于晟翟光明翟明国翟裕生张国伟张宏飞张宏福张进江张立飞张培震张岳桥张泽明赵越赵伟赵邦六赵殿栋赵国春赵国泽赵文津郑建平郑永飞钟大赉锺孫霖周美夫周泽兵朱光朱日祥朱祥坤 秘书长:黄清华 副秘书长:侯增谦刘俊来倪四道王强王涛杨进辉张进江 六.会务组(按拼音排序) 组长:郭建 副组长:孔繁恕刘元生孙建国邢公周坚鑫 成员:董静顾珧胡敏倪一超乔忠梅苏枫 七.《年刊》编委会 (按拼音排序) 主任:黄清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考研真题1995-2000年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一九九五年软件基础 一.(6分)请给出下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逆邻接表和十字链表。 二.(12分)编一个程序,按递增次序生成集合M的最小的100个数。M的定义如下: (a)数1属于M; (b)如果x属于M,则y=2*x+1和z=3*x+1也属于M; (c)再没有别的数属于M。(M={1,3,4,7,9,10……}) 三.(8分)使用对半查找程序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下列的三种对半查找程序(Pascal语言),哪些是正确的,哪个效率高一些?假定N>0,以及下列变量已经定义。 var i,j,k :integer; a :array [1..N] of T; x :T; 程序A: i:=1; j:=N; repeat k:=(i+j) div 2 if a[k]j; 程序C: i:=1; j:=N; repeat k:=(i+j) div 2; if x

六.(7分)文法G 的产生式如下: S I|R I d|Id R WpF W |Wd F d|Fd 令d 表示任意数字,p 表示十进制小数点,那么非终结符S ,I ,R ,W 和F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分别表示什么? 该文法是LR (1)文法吗?为什么? 七.(10分)有文法: S L.L|L L LB|B B 0|1 给此文法配上语义动作子程序(或者说为此文法写一个语法制导定义), 它输出S 产生的二进制数的值。例如,输入101.101时,输出5.625。 八.(7分)下面C 语言程序中,函数printf 的调用仅含一个参数。该程序输出三个整数。试从存储分配和printf 的实现来分析,为什么此程序仍有三个整数输出。 main (){ printf(“%d,%d,%d \n”) } 虑下面的C 程序 main () { char *cp1,*cp2; cp1:= “12345”; cp2=“abcdefghij”; strcpy(cp1,cp2); printf(“cp1=%s \ncp2=%s\n”,cp1,cp2); } 该程序运行的结果是: cp1=abcdefghij cp2=ghij 试分析,为什么cp2所指向的串被修改了? 九.简答题:(2分×5) 1.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2.什么是SPOOLing 技术? 3.叙述“打开(OPEN )”和“关闭(CLOSE )”文件操作的意义。 4.有哪些对空闲盘块的管理方案?UNIX 系统采用的是什么? 5.什么是死锁?对死锁问题有哪些对策? 十.(5分)在UNIX 系统中,将进程控制块(PCB )和文件控制块(FCB )各分解为哪二个部分?为什么? 十一.(6分)分页存储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什么问题?试叙述其实现原理。 十二.(9分)多个进程共享一个文件,其中只读文件的称之为读者,其余只写的称之为写者,读者可以同时读,但是写者只能独立地写。请说明进程间得相互制约关系;应设置哪些信号量;用P 、V 操作写出其同步算法;修改上述的同步算法,使得它对写者优先,即一旦有写者到达,后续的读者都必须等待,而无论是否有读者在读文件。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一九九五年软件基础答案 一. 1.邻接矩阵: 20 1 1 0 1 0 0 0 0 2 0 0 0 1 3 1 0 0 0 4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商业智能的应用 一、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概念 商业智能可以看作一种解决方案。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二、智能地球的内涵 IBM公司在商业智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地球的概念,即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今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具体来说是以下三个方面为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三、智能地球的应用 对中国而言,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可以推动向21世纪领先经济

的转型。现在正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的绝好时机,他们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创建一个可以更透彻的感知,拥有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1、智慧的电力 赋予消费者管理其电力使用并选择污染最小的能源的权力,这样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保护环境。同时,它还能确保电力供应商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亦能减少电网内部的浪费。这些确保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可持续能源供应。 2、智慧的医疗 解决医疗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如医疗费用过于昂贵难以负担(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职能效率低下以及缺少高质量的病患看护。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只有市民健康才能劳动创造价值。 3、智慧的城市 中国商用和民用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治理和管理系统效率低下,以及紧急事件响应不到位等问题亟需解决。城市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智慧的城市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 4、智慧的交通 采取措施缓解超负荷运转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面临的压力。减少拥堵意味着产品运输时间缩短、工人交通时间缩短生产力提高,同时更能减少污染排放,更好的保护环境。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普通地质学》 一、简述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类型。(10分) 二、什么是冰期间冰期?简述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5分) 三、什么是黄土?其成因、分布及成分如何?(20分) 四、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10分) 五、简述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及其 研究意义。(15分) 六、简述地质年代的类型及它们的基本原理。(10分) 七、谈谈你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识。(20分)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第四纪地质学》 一、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10分) 二、简述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10分) 三、什么是河流阶地?简述阶地的成因、分类及其研究 意义。(15分) 四、什么是石钟乳?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15分) 五、谈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方法。(15分) 六、简述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种类。(15分) 七、简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20分)

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普通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 1.大气圈 2.火山灰 3.风化作用 4.纹泥 5.新构造运动 6.断层 7.新生代 8.大陆漂移 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 1. 简述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 2. 简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3.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以及群、组、段的含义。 4.比较风力搬运和河水搬运的异同。 三、论述题(36分) 1. 解释什么是环境和环境地质?探讨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16分) 2.试述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20分)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复习经验指导

一、软件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2019年预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A+,软件工程(0835)一级学科被评为A-.]、软件工程(A-)和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为2016年新增一级学科。]等一级学科招收7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软件工程专业领域招收16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95人,其中推荐免试研究生70人左右。最终招生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63.计算机学科综合(专业) 1、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谢希仁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考试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复试原则 复试成绩=笔试(含上机考核成绩)成绩×50%+面试成绩×50% 思想品德考核(调阅考生档案或政审)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有严重违纪记录的即视为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 复试采取分组差额复试,复试与录取比例约为1.2:1。复试主要包括: 1)笔试(机试) 主要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等。各复试组可根据情况增加上机实践考核,分数计入笔试成绩(权重为50%)。笔试考试时间2小时(不含上机考核时间)。笔试(含机试)采取百分制,低于60分为不合格。 2)面试 3)面试主要对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查。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其中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时间5分钟左右。面试计分采取百分制,其中英语听说测试成绩占10%。面试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成绩×40% 各组根据考生总成绩,按学位类别分别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拟录取。优先拟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和相关实践中表现特别突出者,经复试小组提议(附说明材料),所教育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予以优先考虑录取。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均不予录取: l 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 l 体检不合格; l 复试阶段,笔试(含上机考核)成绩或面试成绩不合格; l

地球发展史

第一节混沌初开--宇宙始于大爆炸?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 -中国古代的贤哲 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客观存在。这样一个宇宙,应该有它的开端。 宇宙是怎样开端的呢?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V.M. Slipher, 1875-1969) 在观测银河系外的仙女座大星云时,取得15个星系的光谱资料,经过研究,发现其中13个正在以每秒数十万米的高速退行,即离开我们愈来愈远。 1929年,哈勃 (E.P. Hubble,1889-1953) 根据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正在退行的资料,提出:一个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与我们(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离得愈远退行愈快。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周围的星系正在四散离开,也可以说我们已知的宇宙正在膨胀。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ien, 1879-1955) 在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 2 演绎出宇宙在膨胀的理论。 2 哈勃的发现被认为是对这些理论的验证。以后的天文观测继续有新的发现,证明宇宙在膨胀,曾测到有的河外星系之间,正以每小时2,500,000km的速度在拉开距离。 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Lematre,1894-1966) 1927年就提出: 2 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 2 膨胀的宇宙会不会是爆炸的产物呢? 《BIG BANG》-大爆炸 2 宇宙的全部物质,当初都集中在一个“原始原子”(或称宇宙蛋)里,异常紧密 2 温度约1032°K,绝对温度1亿亿亿亿度 2 显然这只能维持极其暂短的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就发生大爆炸,原始原子迅速膨胀, 逐渐扩展成为我们的宇宙 现在认识: 2 大爆炸后1秒钟,温度降到1010°K,粒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开始分开。 2 在高温下处于基本粒子状态的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成各类原子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室 主任,环境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催化学报》、《石油 化工》、《应用化学》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电话:+86-431-85262228;传真:+86-431-85262228 邮编:130022;电子邮件:xgyang@https://www.doczj.com/doc/9f4739901.html,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研究 2002 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 -199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Brain Pool Researcher 1991-199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198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1984 吉林大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环境催化组研究组主要从事环境催化领域内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调变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性能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重点考虑电子、电荷转移对催化过程的影响。力争通过控制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控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性以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达到控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目的,以及将研究进展转化成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以NO消除为基础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电厂脱硝催化剂;(2)固体酸催化剂;(3)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催化氧化;(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地球仪上的中国

地球仪上的中国 制作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引出地球仪(放PPT)提问,地球仪长什么样?请大家观察地球仪,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二、地球上住着谁。 1、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三、保护和爱护环境。 1、PPT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PPT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因为很多人不保护地球,地球妈妈生病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 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四、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六、活动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找一个你喜欢的国家,并说说这个国家和我们中国有什么不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杰出青年人才发展专项计划年度进展报告书 (2012年度) 图 1 草图认知模型

&3)。 图2 用户添加草图注释图3基于注释和关键帧的视频浏览(2)基于场景结构图的可视媒体交互 从不同的层次上来给出对视频语义的描述,场景结构图主要包 层:草图层和抽象图层。草图层以语义草图形式支持视频的编辑,使得用户从整体上把握视频的组织结构;抽象图以顶点和边构成的图结构来给出草图所代表的不同视频段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支持用户对超链接视频的构建。基于多视角的编辑环境提供给设计人员不同的辅助功能,支持对两类信息结构的创建、选择、删除等操作。基于当前操作状态,实现基于视频时空上下文和草图语义上下文的约束关系的主动捕捉和推荐机制(图 基于场景结构图的视频编辑(左:草图层;右:基于草图层与抽象层的编辑) )多尺度视频表示与浏览 给出了一种多尺度的视频表示与浏览方法,包括增强时间轴、草图注释、

图5多尺度表示与浏览 .支持视频媒体高效展示和浏览的视频摘要生成与交互 )螺旋摘要生成 提出了一种新的螺旋摘要形式,充分发挥了螺旋视图的连续性和空间优势,支持视频的高效浏览和定位,实现对视频的交互性编辑与操作。在抽取的关键帧以及相应的显著区域(ROI)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粒度将 划分为不同的呈现层次,进而通过螺旋的平滑旋转实现根据用户的操作,意图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粒度的视频信息展示。螺旋摘要这一新的视频内容呈现形式,也需引入与之相对应的高效交互方式。本课题与草图技术相结合,研究基于手势操作以及多指触摸交互模式的螺旋摘要高效交互方法 图6螺旋摘要 )移动设备上自适应视频摘要的呈现与交互 移动设备体积小、易携带且交互性高,小屏幕带来的显示界面和交互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

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

中科院软件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中科院软件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题目:多智能体平台图形化开发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答辩人:韩启楠 导师:乔颖副研究员 时间:5月29日下午13:30 地点:5号楼7-708 答辩会主席:王宏安研究员(中科院软件所) 答辩会委员:田丰研究员(中科院软件所) 滕东兴副研究员(中科院软件所) 王永炎高级工程师(中科院软件所) 关强高级工程师(中科院自动化所) 题目:一个面向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 系统研究 答辩人:潘路 导师:田丰研究员 题目:面向银行业的交互式审计建模

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答辩人:梁汨 导师:田丰研究员 时间:2013年5月29日下午2:30 地点:5号楼7-708 答辩会主席:张小龙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 答辩会委员:武仲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王宏安研究员软件研究所 戴国忠研究员软件研究所 张凤军副研究员软件研究所 题目:基于实物交互的儿童故事创作系统答辩人:何亮 导师:王丹力研究员 时间:2013年5月29日下午3:00 地点:5号楼7-708 答辩会主席:华庆一教授西北大学 答辩会委员:戴国忠研究员软件所 王宏安研究员软件所

刘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武仲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题目:复杂背景下相互修正的手部跟 踪与手势识别方法研究 答辩人:晏阳天 导师:张凤军副研究员 时间:2013年5月29日下午3点30分 地点:5号楼7-708 答辩会主席:刘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答辩会委员:王宏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戴国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田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滕东兴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题目:基于Kinect的身体交互技术研 究 答辩人:张欢 导师:王宏安研究员 时间:2013年5月29日下午16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