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01.06.29•【文号】•【施行日期】2001.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2001年6月29日)第一章总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二)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候选人应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所包含的学科专业为范围。
(三)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各学部的增选名额,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以下简称学部主席团)确定。
(四)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以下(含60岁)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推荐、评审、选举的程序和办法,除“第二章推荐院士候选人”的第三条和第五条中涉及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候选人有关内容外,本细则的其他条款均适用。
(六)院士增选工作分为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学部评审及选举。
第二章推荐院士候选人(一)推荐院士候选人通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二)院士单独推荐候选人。
1.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不超过2名(含所推荐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其中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候选人被推荐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资深院士不参加对候选人的推荐和学部的评审与选举。
2.院士必须对所推荐的候选人确实了解,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提出对被推荐人的评价意见,并请被推荐人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0.12.24•【文号】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11年1月开始。
现将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确定,2011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各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到各学部的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该学部的增选名额。
二、各归口初选部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所属单位推荐并初选院士候选人。
凡双重领导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初选。
推荐工作必须坚持院士标准,认真审议,严格把关。
三、请各归口初选部门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第二章中“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的规定,凡2005、2007和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五、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本附件材料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本学会已收到这份附件材料提供者对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全国学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印制三、主要学术经历(10项以内)四、重要学术任(兼)职(6项以内)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3000字以内)填写2-3项反映被推荐人系统的、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体现重大贡献和学术水平的主要工作。
说明在学科领域所起的作用、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评价,以及(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系统引用10篇代表性论著和附件5、附件6等材料)。
六、10篇(册)以内代表性论文、著作(包括教材)、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全文作为附件3)希望10篇(册)中含国内刊物发表的文章,每篇(册)应说明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的学术思想、创造性、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学术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评价情况等(200字以内)。
证明材料和评价说明放入附件5中,此处可引用附件5。
按以下顺序填写: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七、发明专利情况(10项以内)请按顺序填写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并分别简述专利实施情况和被推荐人在专利发明和实施中的主要贡献(100字以内)。
实施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可引用附件6。
若无实施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施。
八、重要科技奖项情况(10项以内)按顺序填写全部获奖人姓名(按原排序),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年份、类别及等级(如: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简述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限100字),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引用附件6。
中科院地学院士25人大名T ag:中科院地学院士25人大名备受中国科技界人士关注的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第二轮名单终于出炉,结果揭晓,几多欢喜几多忧,有人高兴有人愁。
从58人大名单减至目前第二轮的25名,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果愈加扣人心弦。
估计中科院的院士评选委员会今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相关人士的惊心动魄,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随着第二轮名单的揭晓,而最终能入围的10位候选人也日渐浮出水面,似乎清晰可见。
下面即将选出14人大名单,然后学部院士投票表决,最终挑选10人左右的本年度新科院士。
在下不才,斗胆预测一下谁将是最后的笑者。
抛砖引玉,贻笑大方。
构造地质学方面:本轮尚存的还有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的张培震、中国地大(武汉)的金振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万天丰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所的翟明国教授(虽然他本人写的是变质岩石学和前寒武地质)。
这四人名单中,张培震教授是目前中国构造地质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年轻学者之一,在活动构造和新构造及地震地质等方向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
自91年从美国学成回国后低调处事,直至最近几年在学界及媒体显山露水。
先后在Nature,Science,Geology等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讨论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和大陆变形及新生代环境。
是连续两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金振民教授从事高温高压岩石物性和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也曾经在Nature,Ge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其中Nature是其和美国大学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当期的封面论文。
现在是大陆深钻的副总地质师,此前也入围过25人大名单。
翟明国教授也是国内研究前寒武地质的活跃学者,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构造演化及成矿效应等方面颇有心得,主持过科学院重大创新工程;此前亦有Science的comments 文章。
万天丰教授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中国构造地质学纲要的一本专著兼教科书,有个缺点就是太贵了,估计在教学方面很有心得。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05.01.12•【文号】•【施行日期】2005.01.1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05]6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4]94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
鉴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现就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与推荐、提名的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以推荐、提名本学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科协系统候选人,被推荐、提名的人选为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必须是本会会员。
二、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1.各学会要按两院《通知》和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求的标准条件(见附件1、2)及学科专业范围进行院士候选人的选拔。
在推荐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好质量关,增加透明度,在本学会范围内征求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
2.在推荐、提名工作中,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选拔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及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
三、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的名额及要求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其中,报送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候选人名额不超过6名。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改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新增信息技术科学部,目前为6个学部。
各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人数,由各学会按照增选院士的标准掌握。
2005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卷),期】2006(021)001
【摘要】@@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经过充分讨论、全面评审,在295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他们隶属于6个部委和2个省区,其中教育部系统21人,中国科学院系统21人,国防科工委系统3人,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总参、北京市各1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人;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24人,占
47.1%,50岁(含)以下的13人,占25.5%.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轻的一次.
【总页数】3页(P39-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2007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J],
2.2003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J],
3.中国工程院200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 [J], 无
4.中国工程院200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 [J], 无
5.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05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名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候选人涉密材料的管理和评审工作暂行办法(2004年12月22日学部主席团执委会会议通过)为保证增选工作公正、公平、客观、严密进行,并切实保守国家秘密,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保守国家秘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供院士增选工作时执行。
一、原则1.院士、部门填写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和提供的《候选人附件材料》,均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确需提供涉密材料的,涉密部分须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另行报送,并附被推荐人所在单位的密级证明,但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2.院士工作局在有涉密资格的人员中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专人),按照保密规定负责有关涉密材料的管理。
3.相关学部常委会按保密规定指定可阅读涉密材料的院士(以下简称主审院士)审阅涉密材料并提出评审意见,供评审时参考。
4.除主审院士和专人外,其他人员不得接触和阅读涉密材料。
二、涉密材料的接收和管理1.所有涉密材料均按保密规定通过机要渠道报送。
2.院士工作局设专人负责涉密材料的接收、登记、保管和会后处理。
专人名单须先行报送中国科学院保密委员会审查批准方为有效。
3.所有涉密材料均设专柜保管,按照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保密规定进行交接,并严格执行阅读登记制度。
三、通信评审时涉密材料的审阅和管理1.各学部常委会在确定院士和候选人分组名单时,同时提出审阅涉密材料的主审院士名单。
主审院士名单报经中国科学院保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通过。
2.7月10日前,院士工作局指定的专人协助主审院士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评审。
个别不能参加集中评审的主审院士于7月10日前到院士工作局指定地点审阅涉密材料。
如需要,院士工作局指定的专人协助主审院士联系有关归口初选部门,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有关情况。
3.主审院士于7月10日前填写《中国科学院涉密工作院士候选人评审意见表》,客观评价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并签名。
评审意见中不得有涉密内容。
4.《涉密工作院士候选人评审意见表》连同其他院士的评审意见、投票结果和初步候选人选票一并寄送相关学部全体院士,供评审时参考。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1.24•【文号】农办人[2011]005号•【施行日期】2011.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农办人[2011]005号2011年01月24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两院”《通知》)精神,现就我部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通知如下:一、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条件和名额(一)“两院”院士候选人要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
(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70岁(1941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凡2005、2007、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而未能当选者,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和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四)201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我部推荐名额不能超过“两院”相应学部的增选名额总数(具体名额见“两院”《通知》)。
二、推荐工作要求(一)各单位推荐、提名候选人要做到公开透明,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要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条件,认真推荐。
(二)各单位要积极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
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1955年开始,到2003年止,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0批共计1027名院士。
院士列表(自1994年~2002年,共产生5批46名外籍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191)艾国祥白以龙蔡诗东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功陈建生陈景润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陈希孺程开甲程民德崔尔杰戴传曾戴元本邓稼先丁大钊丁伟岳丁夏畦段学复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冯康甘子钊葛墨林葛庭燧龚昌德谷超豪关肇直管惟炎郭柏灵郭尚平郭永怀郭仲衡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宁胡和生胡济民胡仁宇胡世华华罗庚黄昆黄润乾黄胜年黄祖洽霍裕平江泽涵姜伯驹解思深金建中经福谦柯召邝宇平李林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国平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廖山涛林群林同骥刘应明卢鹤绂陆埮陆启铿陆学善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潘承洞彭桓武彭实戈蒲富恪钱临照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饶毓泰沈元沈文庆沈学础施汝为石钟慈苏步青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谈镐生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汪德昭王迅王元王承书王鼎盛王淦昌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湘浩王业宁王竹溪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杭生吴式枢吴文俊吴有训席泽宗夏道行冼鼎昌肖健谢家麟谢希德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许宝騄严济慈严加安严志达杨乐杨澄中杨福家杨国桢杨立铭杨应昌叶朝辉叶企孙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余瑞璜詹文龙张杰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仁和张淑仪张文裕张钰哲张裕恒张宗燧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赵忠尧郑厚植周恒周光召周培源周同庆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朱洪元庄逢甘邹广田化学部(175)白春礼蔡镏生蔡启瑞曹镛曹本熹查全性陈懿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鉴远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荣悌陈茹玉陈新滋陈耀祖程津培程镕时戴安邦戴立信邓从豪邓景发方肇伦费维扬冯守华冯新德傅鹰高鸿高济宇高世扬高小霞高怡生高振衡顾翼东郭景坤郭慕孙郭燮贤何炳林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侯祥麟侯虞钧胡英胡宏纹黄宪黄量黄葆同黄本立黄春辉黄鸣龙黄乃正黄维垣黄耀曾黄志镗黄子卿嵇汝运计亮年纪育沣江龙江明江元生姜圣阶蒋丽金蒋明谦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方训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树权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林尚安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柳大纲楼南泉卢嘉锡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保功钱人元钱逸泰钱志道任咏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时钧苏锵苏元复孙家钟唐敖庆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猷汪德熙汪尔康汪家鼎王夔王序王葆仁王方定王佛松吴奇吴浩青吴新涛吴学周吴养洁吴云东吴征铠武迟肖伦谢毓元邢其毅徐僖徐光宪徐如人徐晓白严东生颜德岳杨石先杨玉良姚建年姚守拙殷之文游效曾余国琮俞汝勤虞宏正袁权袁承业袁翰青恽子强曾昭抡张滂张存浩张大煜张礼和张乾二张青莲张玉奎赵承嘏赵玉芬赵宗燠郑兰荪支志明周其凤周同惠周维善朱道本朱起鹤朱清时朱亚杰庄长恭卓仁禧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32)鲍文奎贝时璋秉志蔡翘蔡旭蔡邦华曹天钦曹文宣常文瑞陈桢陈竺陈凤桐陈华癸陈焕镛陈可冀陈世骧陈慰峰陈文贵陈文新陈晓亚陈宜瑜陈宜张陈中伟陈子元承淡安戴芳澜戴松恩邓叔群邓子新丁颖方精云方荣祥方心芳冯德培冯兰洲冯泽芳高尚荫龚岳亭郭爱克韩济生韩启德郝水贺林贺福初洪德元洪国藩洪孟民侯光炯侯学煜胡经甫黄家驷黄祯祥蒋有绪金国章金善宝鞠躬孔祥复匡廷云黎尚豪李博李朝义李季伦李继侗李家洋李竟雄李连捷李庆逵李振声梁希梁伯强梁栋材梁植权梁智仁林镕林其谁林巧稚刘承钊刘崇乐刘建康刘瑞玉刘思职刘新垣刘以训刘允怡娄成后卢永根陆宝麟陆士新罗宗洛马世骏马文昭毛江森钮经义潘菽庞雄飞裴钢蒲蛰龙戚正武钱崇澍强伯勤钦俊德秦仁昌邱式邦裘法祖裘维蕃饶子和沈岩沈其震沈善炯沈允钢沈韫芬沈自尹盛彤笙施教耐施立明施履吉施蕴渝石元春宋大祥苏国辉孙大业孙汉董孙曼霁孙儒泳谈家桢汤飞凡汤佩松唐崇惕唐守正唐仲璋田波童第周童坦君涂治汪堃仁汪忠镐王大成王德宝王恩多王伏雄王家楫王善源王世真王文采王应睐王正敏王志均王志新王志珍魏曦魏江春魏于全吴旻吴常信吴建屏吴阶平吴孟超吴英恺吴征镒吴中伦吴祖泽伍献文萧龙友谢联辉谢少文熊毅徐冠仁徐国钧许根俊许智宏薛社普阎隆飞阎逊初阳含熙杨简杨福愉杨弘远杨惟义杨雄里姚錱姚开泰叶桔泉叶玉如殷宏章尹文英印象初于天仁俞大绂俞德浚曾毅曾呈奎曾益新翟中和张春霆张广学张景钺张启发张树政张锡钧张香桐张孝骞张新时张亚平张永莲张友尚张肇骞张致一赵尔宓赵国屏赵洪璋赵善欢郑光美郑国锠郑儒永郑守仪郑万钧郑作新钟惠澜周俊周廷冲周泽昭朱洗朱既明朱壬葆朱兆良朱祖祥朱作言诸福棠庄巧生庄孝僡邹冈邹承鲁地学部(192)安芷生常印佛巢纪平陈旭陈顒陈国达陈俊勇陈梦熊陈庆宣陈述彭陈永龄陈运泰程纯枢程国栋程裕淇池际尚丑纪范戴金星邓起东丁国瑜丁仲礼董申保方俊冯景兰冯士筰符淙斌傅承义傅家谟高俊高由禧高振西谷德振顾功叙顾知微关士聪郭承基郭令智郭文魁郝诒纯何作霖侯德封侯仁之胡敦欣黄秉维黄汲清黄荣辉黄绍显贾承造贾福海贾兰坡金玉金振民乐森璕李钧李崇银李春昱李德仁李德生李吉均李曙光李四光李廷栋李小文李星学林学钰刘宝珺刘昌明刘东生刘光鼎刘嘉麒刘振兴卢衍豪陆大道吕达仁马瑾马杏垣马在田马宗晋毛汉礼孟宪民穆恩之欧阳自远裴文中秦大河秦馨菱秦蕴珊邱占祥任纪舜任美锷戎嘉余沈其韩盛金章施雅风石耀霖斯行健宋叔和苏纪兰孙枢孙大中孙殿卿孙鸿烈孙云铸谭其骧陶诗言滕吉文田奇田在艺童庆禧涂长望涂传诒涂光炽汪集旸汪品先王仁王水王颖王钰王德滋王恒升王鸿祯王铁冠王曰伦王之卓王竹泉魏奉思文圣常翁文波吴传钧吴国雄吴汝康吴新智伍荣生武衡席承藩夏坚白肖序常谢家荣谢学锦谢义炳徐仁徐冠华徐克勤徐世浙许杰许厚泽许志琴薛禹群杨起杨文采杨钟健杨遵仪姚振兴业治铮叶大年叶笃正叶嘉安叶连俊殷鸿福尹赞勋於崇文俞建章袁道先袁见齐岳希新曾庆存曾融生翟裕生张本仁张炳熹张伯声张国伟张弥曼张彭熹张文佑张宗祜章申赵柏林赵金科赵九章赵鹏大赵其国郑度钟大赉周立三周明镇周廷儒周秀骥周志炎朱夏朱日祥朱显谟竺可桢信息技术科学部(82)包为民保铮陈桂林陈国良陈翰馥陈俊亮陈星弼陈星旦褚君浩戴汝为董韫美冯纯伯干福熹高庆狮郭雷郭光灿何积丰侯洵侯朝焕黄琳黄宏嘉黄民强黄纬禄简水生匡定波雷啸霖李未李启虎李衍达李志坚梁思礼林惠民林为干林尊琪刘盛纲刘颂豪刘永坦陆汝钤陆元九罗沛霖母国光彭堃墀秦国刚阙端麟沈绪榜宋健孙钟秀唐稚松王圩王选王越王大珩王家骐王启明王守觉王守武王阳元王育竹王占国王之江吴德馨吴宏鑫吴培亨吴全德夏建白夏培肃薛永祺杨芙清杨嘉墀姚建铨叶培大张钹张煦张景中张嗣瀛张效祥郑耀宗郑有炓周炳琨周巢尘周兴铭朱中梁技术科学部(204)毕德显蔡昌年蔡方荫蔡金涛蔡其巩蔡睿贤曹楚南曹春晓曹建猷常迵陈达陈创天陈芳允陈能宽陈新民陈学俊陈宗基陈祖煜程耿东程庆国程孝刚褚应璜慈云桂戴念慈党鸿辛邓锡铭丁舜年都有为窦国仁范守善高景德高为炳高玉臣高镇同葛昌纯龚祖同顾秉林顾诵芬顾逸东郭可信过增元韩祯祥侯德榜胡海昌胡文瑞胡聿贤黄克智黄文熙姜中宏蒋民华金展鹏靳树梁柯俊雷天觉李强李天李薰李国豪李济生李敏华李述汤李文采李依依梁守盘梁思成林皋林秉南林兰英刘宝镛刘敦桢刘高联刘广均刘恢先刘仙洲柳百新卢柯卢强卢肇钧路甬祥吕保维马祖光毛鹤年茅以升孟少农孟昭英苗永瑞闵桂荣欧阳予潘际銮潘家铮彭一刚齐康钱宁钱令希钱钟韩邱大洪任新民邵象华沈鸿沈志云沈珠江师昌绪石青云石志仁史绍熙宋家树宋玉泉宋振骐孙钧孙德和孙家栋唐九华唐叔贤陶宝祺陶亨咸陶文铨童宪章屠守锷汪耕汪胡桢汪菊潜汪闻韶王补宣王崇愚王大中王淀佐王景唐王立鼎王希季王之玺魏寿昆温诗铸闻邦椿吴承康吴良镛吴硕贤吴学蔺吴仲华吴自良伍小平肖纪美谢光选邢球痕熊有伦徐采栋徐建中徐士高徐性初徐芝纶徐祖耀许学彦薛其坤严恺严陆光颜鸣皋杨卫杨槱杨叔子杨廷宝姚熹叶恒强叶培建叶渚沛余梦伦俞鸿儒张维张泽张楚汉张德庆张恩虬张光斗张沛霖张兴钤张佑启张钟俊张作梅章名涛章梓雄赵淳生赵飞克赵仁恺郑时龄郑哲敏支秉彝钟万勰钟香崇周远周仁周本濂周干峙周国治周惠久周锡元周孝信周尧和周志宏朱静朱森元朱位秋朱物华庄逢辰庄育智邹世昌邹元爔外籍院士(51)巴顿伯奇费尔陈省身崔琦德泰丁肇中冯元桢傅睿思高锟葛守仁何毓琦黄煦涛霍克弗尔特霍西金斯简悦威杰尔井口洋夫科顿克里斯琴森库什莱恩雷文黎念之李约瑟李政道利翁斯林家翘林同炎罗伯特.康马库斯毛河光米歇尔莫里茨潘诺夫斯基丘成桐萨支唐沈元壤司马贺田长霖威利威塞尔吴健雄吴耀祖肖荫堂辛克维奇杨振宁姚期智张立纲张永山朱棣文朱经武卓以和新增名单数学物理学部(6人)张伟平43 基础数学南开大学龙以明58 数学南开大学王恩哥50 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邢定钰62 凝聚态物理南京大学吴岳良45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俞昌旋65 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部(6人)张希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清华大学宋礼成69 有机化学南开大学段雪50 化工(应用化学)北京化工大学赵东元44 物理化学复旦大学柴之芳64 放射化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松43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7人)孟安明43 发育生物学清华大学赵进东50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北京大学武维华50 植物生理中国农业大学陈润生66 生物信息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焕明54 基因组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明杰40 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谢华安65 植物遗传育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学部(4人)张经49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华东师范大学周卫健54 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姚檀栋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穆穆52 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1人)技术科学学部:(5人)2009名单当选院士(共3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6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孙昌璞46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 李安民62 数学四川大学3 罗俊52 引力物理华中科技大学4 郑晓静(女)51 力学兰州大学5 席南华46 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6 崔向群(女)57 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化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万立骏51 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 包信和49 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 江雷44 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4 江桂斌51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 陈小明47 无机化学中山大学6 周其林52 有机化学南开大学7 唐本忠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香港科技大学8 涂永强50 有机化学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庄文颖(女)60 真菌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 尚永丰45子生物学北京大学3 林鸿宣48 作物遗传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4 侯凡凡(女)58 内科学(肾脏病学)南方医科大学5 隋森芳64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地学部(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周卫健(女)56 宇宙成因核素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 郑永飞49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莫宣学70 岩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 陶澍58 环境地理北京大学5 翟明国61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科学部(4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刘国治48 高功率微波中国核试验基地2 许宁生51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中山大学3 怀进鹏46 计算机软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陈定昌72 导航、制导与控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技术科学部(7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于起峰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 王曦42 材料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3 王光谦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4 王自强70 固体力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5 王锡凡73 电力系统西安交通大学6 申长雨46具技术郑州大学7 刘竹生69 火箭总体设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外籍院士(共6人,按学科领域排序)序号姓名年龄国籍专业工作单位1 菲立普·希阿雷Philippe G.Ciarlet71 法国应用数学香港城市大学2 哈迈德·泽维尔AhmedH. Zewail63 美国化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 徐立之Lap-CheeTsui59 加拿大高等教育及基因研究香港大学4 郎尼·汤姆森LonnieThompson61 美国地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5 马佐平Tso-Ping Ma64 美国微纳电子科学美国耶鲁大学6王中林Zhong LinWang48 美国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11名单中国科学院2011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公布该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的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产生51名新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