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项目部分主要内容

采购项目部分主要内容

采购项目部分主要内容
采购项目部分主要内容

智能建筑系统

佛山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大楼

目录

本智能系统简述

本大厦智能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系统总机房设在七层网络机房,为方便保安人员管理,监控主机设在一层保卫值班室,但可通过局域网与网络中心进行实时监视和回放。具体各系统点位分布如下表:

一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概述

此设计是专门针对大楼的弱电系统而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按照既经济、又具有灵活性及扩展能力的原则进行设计。

信息点主要是根据建筑物装修平面图和具体需要而设置。本设计中共计个超五类信息点。具体的信息点分布情况详见“大厦综合布线信息点分布一览表”。

系统设置全部采用康普公司研制开发的建筑物与建筑群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包括了超五类和三类结构化布线产品,以及光纤布线产品,以保证与大楼主干之间的一致连接,并可以支持终端用户高达155Mbps的高速应用需求。该结构化布线系统能支持楼内的话音和各种数据系统,实现局域网资源共享。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标准的星形拓扑结构,最易于配线系统扩展及重组。

大厦结构化布线设计方案是干线为多模光纤及铜缆,水平布线为超五类线缆的结构化布线配置解决方案。

大厦共计八层。考虑实际使用功能,其他则主要是在各楼层做了充足的主干线缆预留。大楼的主设备间设在第七层的计算机机房,对整个大楼的信息点进行一个相对集中的管理,另外在三楼设有一个分配线间。为满足将来接入高速信息平台的需要,楼层分配线间布一根6芯多模光缆与主配线间相连。

2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支干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系统的组成参见下图所示: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此系统处在用户终端设备(包括电话机、计算机终端、监视器、数据终端)和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I/O)之间,起着搭桥的作用。包括各种适配器、连接器和连接软线。

(2)水平支干线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水平子系统由楼层平面范围内的信息传输介质(4对UTP电缆或光缆及其相关部件)和信息插座(I/O)组成。它是工作区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桥梁。

(3)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管理子系统指干线接线间或光纤接线间内的交叉互联设备。它连接着其它各个子系统,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水平支干线和垂直主干线及其它设备的线路均在这里终结,可通过跳线实现系统的灵活搭建,是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4)垂直主干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建筑物的主馈电缆,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它把来自各远程通信接线间的信号传送至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它既能保证所有用户端子与机房的连通性,又要保证用户端子之间的连通性并支持所有的其它通信子系统。主干必须支持和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

(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硬件组成,它的作用是将公共系统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如PABX、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综合布线系统(以下简称PDS系统)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它综合了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与监控等传输应用,能将当前和未来的语音、数据、网络、互联设备以及监控设备很方便地扩展进去,是一种真正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而且还具有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节省系统维修成本等优点,因此在信息时代建筑物内PDS系统工程已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考虑。

3设计依据

3.1标准

(1)IEEE802.3 10 BASE-T

(2)IEEE802.5 Token Ring

(3)ISO/IEC 11801 国际布线标准

(4)EIA/TIA-568 EIA-TIA-569 EIA-TIA-TSB36/40 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5)CCITT ATM 155Mbps/622Mbps

(6)大厦施工及装修平面图

3.2安装与设计规范

(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2)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3)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4设计范围及要求

4.1目标的确定

大厦综合布线系统将基于以下目标设计:

(1)符合大厦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

(2)布线系统设计遵从国际(ISO/IEC 11801)标准;

(3)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形拓扑结构;

(4)考虑电脑网络的速率向100Mbps、155Mbps及622Mbps发展的需要;(5)布线系统将支持语音(模拟和数字)、数据、视频图像(会议电视)以及综合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并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电脑及网络产

品;

(6)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及标准的SC或ST光纤插座,以同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Hub等,以支持话音、数据、图像等数据信息或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7)布线系统符合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的要求;

(8)布线系统要立足开放原则,既支持集中式网络,又支持分布式网络系统。

4.2系统性能

(1)实用性——即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15~20年不落后;

(2)灵活性——即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等;

(3)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4)模块化——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进去;

(6)经济性——一次性投资,维护费用极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佳。

4.3信号种类及布线要求

(1)信号种类:信息传输类别主要有各类数据信号、话音信号、视频信号(2)布线要求:

根据前面所述的原则设置语音点与数据点。

话音主配线架和数据主配线架设于设备间内MDF总配线架上。

5结构化布线系统子系统详细说明

5.1设备间子系统

5.1.1设备间子系统的构成

(1)设立一个设备间,位于大楼第七层的弱电配线间,作为电信机房。

(2)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硬件组成。

5.1.2工程范围

(1)提供及安装导线

(2)提供和安装设备柜

(3)连接PC服务器、电话总机和相关设备

(4)提供系统图标

(5)与综合布线相关子系统的连接

5.1.3工程实施

(1)设备间的环境要求如下:

a.安装足够的照明,以满足日后维护管理需要。

b.保证一定的工作环境:温度(18℃至27℃)

湿度(30%至55%)

室内无尘﹑通风良好

c.符合消防法规,避免事故隐患

(2)设备间要有通信管道的接入。

5.2管理子系统

5.2.1管理子系统包括

管理子系统是指各楼层配线架

5.2.2工程范围

(1)提供及安装导线

(2)提供系统图标

(3)与综合布线相关子系统的连接

5.2.3工程实施

(1)在每一个楼层分配线间都设置有光纤配线架,以适应将来的高速数据和宽带业务的需求。

(2)配线架上线路色标含义如下所示:

a蓝色:办公室或其他工作区的信息插座(I/O)所连接的工作

站。

b白色:建筑物内干线连接电缆。

c绿色:从电话总局来的输入中继线。

d紫色:从PABX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系统公共装置来的引线。

e橙色:多路复用输出。

5.3水平子系统

5.3.1水平子系统包括

楼层配线间配线架至信息出口的电缆,包括信息出口

5.3.2工程范围

(1)提供及安装导线

(2)提供及安装面板和模块

(3)提供系统图标

(4)与综合布线相关子系统的连接

5.3.3工程实施

(1)平子系统线缆全部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2)水平子系统严格按照EIA/TIA 568的标准设计:每一个信息出口有4对双绞线支持,以保证系统性能;

(3)设计中为这些楼层都考虑了足够裕量的主干电缆,并将这些数据主干和语音主干都成端在该层的楼层分配线间的配线架上;

(4)按照布线系统规范,管路部分金属线槽及线管敷设采取以下措施:a全部金属线槽及线管保证良好导通和良好接地。

b如空间条件允许,与强电线槽平行时距离12cm以上。

c主线槽及线管转弯时不得采取90度直角,必须有45度过渡

段或一定的弯曲半径,保证线的弯曲半径不少于线本身直径

的6倍。

d线在线槽的填充量≤50%,线管的填充量≤50%。

e线管上两个连接盒之间90度的转弯不超过2个。

f线槽固定支架距离1m~1.5m。

5.4工作区子系统

5.4.1工作区子系统包括

(1)处在用户终端设备和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I/O)之间

(2)包括各种适配器、连接器和连接软线

5.4.2工程范围

(1)提供及安装导线

(2)提供及安装面面板和模块

(3)提供系统图标

(4)与综合布线相关子系统的连接

5.5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连接楼层分配线间的分配线架和设备间的主配线架的主干路由。

在本设计中,主干必须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故采用超五类大对数电缆和光缆同时敷设的方式。电话配线系统采用三类50对大对数电缆作为主干,数据主干系统采用超五类25对大对数电缆和6芯多模光缆同时敷设。

大对数电缆以点对点方式提供主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之间的连接,光缆则是负责连接主配线间的ODF和楼层分配线间的LIUS100A。

我们设计从设备间(七层机房)分别引出150对的电缆和6芯多模光缆与楼层配线间相连,以提供语音和数据通道。

5.5.1干线子系统包括

连接设备间与分配线间之间的大对数线缆

5.5.2工程实施

具体的工程实施见“PDS系统图SZ2002GW-PDS-01”。

5.6建筑群子系统

5.6.1建筑群子系统包括

建筑间的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

5.6.2工程实施

为整个大厦引入600对充油电缆,其中包括专门为大楼应用考虑的DDN线路。

考虑到以后发展以及带宽的需求,为大厦引入一根48芯的单模光缆。

6电缆敷设部分的设计

6.1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系统的垂直通道采用带门的封闭型通道,利用弱电电缆井安装干线电缆。线架大小按管径利用率的50%进行设计,综合布线电缆、视频同轴电缆、音频线缆合用金属电缆桥架,但视频同轴电缆须用金属隔板分开。

6.2水平干线子系统

水平干线系统中采用电缆管道布线法。

电缆管道是采用闭合式金属托架,悬浮在地板上方的天花板区域,用横梁式电缆管道将电缆引向所希望的区域。分支电缆管道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供下面的地板空间使用。然后将电缆穿过一段很短的柔性管道后引向公用设施用的柱状物或隔墙,最后端接在客户工作站位置的插座上。此方法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在水平布线电缆路由设计时,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电磁干扰几个因素的同时设计出最短的电缆布线。

6.3美学考虑

引出口布线时,应使电缆隐藏在天花板或地板内,并通过在墙体内的预埋管道与信息插座直接相连。

6.4间距要求

根据EIA/TIA-569规范,推荐通讯线应与电力线保持间距见下表。

表1 电缆线间距表

在一个开放环境安装水平线时,至少应离开荧光灯5英尺(120mm)。

6.5线槽设计

如前所述,线槽的大小按管径利用率的40%—50% 进行设计。并且,综合布线电缆、视频同轴电缆和音频电缆合用同一个金属电缆桥架,但视频同轴电缆与其它线缆之间用金属隔板分开

6.6地线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

(2) 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3)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4) 每一楼层的配线架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2 接地导线选择表

(5) 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

(6) 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如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30m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此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7) 3、4楼每个招聘摊位有一条VGA线通到本层的服务部,每层32条,共64个VGA点。

7主要产品

大厦布线产品采用美国康普公司的布线产品,包括五类线,24口配线架、模块化面板,满足EIA/TIA568A标准关于5类电缆连接器硬件的传输要求

二监控系统设计

1建设目标

(1)为大厦建设一套技术先进、运行成熟、操作简单、扩展性好、容易维护和使用方便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2)实现对大厦内重要部位如大门口、电梯口、楼梯口、等处进行的全面监视及录像。

(3)利用网络技术和电视监控技术相结合,通过LAN、ISDN、WAN等链路真正实现数字化监控功能。

2建设原则

(1)可靠性: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调试、安装等环节都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贯彻质量条例,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2)可扩展性:选择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部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容量扩展性。并且系统应在初步设计时,就考虑未来良好的发展性,以降低未来发展的成本,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3)兼容性:系统设计采用支持并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产品,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于现在和将来的设备选型及联网集成,便与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便于施工、维护和降低成本。

(4)易操作:采用多媒体监控系统,全中文友好界面,方便准确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和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易学易用。

(5)性能价格比高:在满足要求前提下,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的基础上,在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的同时,按需选择系统和设备,做到合理、实用,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3方案综述

大厦的电视监控系统是通过专门铺设的传输线路将图像监视、现场图像记录、云台控制等各种功能统一到大楼内消防控制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并通过

LAN、ISDN、WAN实现本地对远地监控点的控制和图象监视。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在在大楼内的重要场所实现网络远程监控,共设23个图像监控点,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传至楼内首层的监控中心(值班室),由2台21英寸的彩色监视器将图像显视出来,以便值班人员能及时监视楼内情况,同时通过网络视频主机的以太网口接入楼内局域网,在装有控制软件的PC机上实现分控功能,本系统集成了压缩、传输、回放及控制管理功能,可将任何一个现场高质量的图像演绎到网络通达的每一个角落。

3.1系统功能

3.1.1实时跟踪功能

通过在主控室的监视器或联网的计算机上即可看到4/16画面的分割图像,又可看到单画面的切换图像;还可按需全屏幕单画面图像。

3.1.2图像存贮及回放功能

采用硬盘录像方式进行图像的存贮及回放。即以帧切换录像方式全面连续记录监视图像。

3.1.3联网的能力

该电视监控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系统应有较大的扩充余地。用户利用主机通过局域网进行各种监视录像控制的操作,这相当于矩阵系统的分控功能。

3.1.4定时编程功能

可对某一摄像机的某一时间段进行工作时间编程,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的变化全部预排到程序中,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无人值守。

3.1.5.同步功能

系统可以具有同时监视、录像、回放、网络传输、备份的功能,互不影响。

4监控点分布

本监控系统的监控点,主要分布在大楼内,按图纸要求,采用彩色红外摄像机完成对各采集点的监控,摄像机采用美国的产品。摄像机安装的位置应完全避免死角,并且选用外形美观的护罩,从而不影响大厦的整体装修风格。

5终端显示部分

终端显示部分也是系统的关键之一,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显示在终端设备上。在监控中心配制高性能、高稳定、高清晰的数码录像监控主机2台,17英寸彩色显视器2台。

6数字化监控系统介绍

所谓数字化监控系统就是用计算机作为监控中心,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保安监控领域中,弥补了传统CCTV系统的不足。

6.1数字化监控系统特点

(1)安全性高:最先进的安全防范理论加上高科技成果,结合功能强大的两级防护网,将监控现场受破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监控现场提供

最安全的保障,使人身和财产免受不必要的损失。

(2)经济效益好: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只要事先设置好监控方式,就可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的全自动化管理,从根本上实现监控系统的无人值

守或少人值守,以便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由它直接或间接带来

的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3)易联网:安全可靠的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管理,计算机将安防工作做得有条不紊,避免了任何疏漏,在充分利用高新区多媒体信息

网的基础上,结合实时捕捉、视频报警等技术,使防范工作做到

更安全、更周密,对罪犯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量,能更有效地防

止犯罪。严密的计算机监控实时跟踪记录每一个事发现场,便于

取证,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另外,免去了领导不断进行实地安

检的辛劳;提高安防水平。

(4)降低劳动强度:保卫工作看似简单,但很繁琐艰巨,责任重大。数字化监控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进一步把保安人员从枯燥无味的工作中解

脱出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减轻了工作强度;

(5)外观精美:数字化监控主机要求工控机箱作为外壳,外观精致美观,接口接线方式可靠便利。

(6)操作界面:为了操作方便,界面应是汉化的,将主要功能都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在主界面上,像WINDOWS操作菜单化。

(7)功能扩展性较强:数字化监控主机主要要求有监视功能,录像功能,报警功能,控制功能,网络功能,身份识别功能,工作时间表功能,

并支持矩阵。

6.2数字化监控系统功能

6.2.1监视功能

监视功能看全、看清楚现场的景物,注意是否视音频同步。主要通过清晰度、画面实时程度和显示形式来决定监视的效果,CCD摄像机线数每秒图像17帧以上的图像。显示形式支持1、4、9、16等画面分割形式,也可将屏幕切到全屏。每一路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参数都应是连续可调的,在全屏观察时,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画质、录像速度及显卡质量。本工程选用高质量的摄象机,结合成本控制将选用高质量的监视器和电视机。

6.2.2录像功能

录像效果从监视器看上去实时和清晰的图像,录下来回放效果一定好,?清晰度和实时程度的观察方法和监视效果相似。单位时间录像所用内存,及单幅画面的内存也是反映录像效果的最主要参数。单位时间录像所占内存和单幅面所占用空间对同样硬盘可以录像多长时间和网上传输图像的速率都有决定影响。???

6.2.3控制功能

主要指通过主机对于全方位摄像机云台,镜头进行控制,要通过专用解码器完成,主要观察一下操作是否灵活可靠。

6.2.4网络功能

通过局域网经过简单身份识别可以对主机进行各种监视录像控制的操作,主要观察接通速度和监视录像效果,这相当于矩阵系统的分控功能。

6.2.5同时处理功能

要求该系统可以具有同时监视、录像、回放、网络传输、备份的功能,且互不影响。

7设备选型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组网,本次选用数字录像监控主机作为网络监控系统的网络核心。

可以同时全面监视和连续记录9 或16 路摄像机,集画面分割、帧切换、录像矩阵切换和系统控制于一体,图像清晰度达到广播级,具有视频活动检测报警功能,快球控制功能和独一无二的E-保障远程故障诊断维护功能。同时,该设备还可以C-BUS/RS485为通信平台进行模块化扩展和联网

7.1数字录像监控主机特点

7.1.1高质量的录像和回放

数字录像机能够以15桢/秒的速度记录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来自不同地方的监视点。利用简单的屏幕菜单,可以精确访问记录的事件。消除由于快进和快倒占用的时间。能够送出质量更高的图像,可以一帧一帧地观看图像。利用主机自带的75G硬盘存储,你可以备份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记录。日后可以在PC上处理/打印图像或者发送给别人。?

7.1.2支持IP功能

主机有个RJ45网络接口,可为主机分配局域网IP地址接入方大局域网,通过专用软件进行监视利用桌面PC和DMNETWORKVIEWER软件,在LAN或WAN网络中可浏览来自主机上的实时图像或存储图像。

7.1.3扩展性强

系统可以升级到512路视频、音频,64路监视器输出,这样随着高新区建设规模的扩大,便于增加更多的监控点。

7.1.4一体化功能

在控制室可以用操作键盘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控制,包括画面分割、录像,摄像机的云台控制等。利用报警管理功能可以使系统自动工作。

7.1.5远程监控功能

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输视频和数据,在桌面电脑、便携电脑、加一台调制器就可以监视远程的站点。另外还可通过高速ISDN传输视频和数据在桌面电脑上,利用系统提供的简洁画面就可以监控远程的站点。

8主要产品性能

三门禁系统

1概述

本智能门禁系统由控制器、读卡器和电锁组成(联网时外加电脑和通讯转换器)。读卡方式属非接触读卡方式,持卡人只要将卡在读卡器附近(5-10cm)快速晃动一次,读卡器就能感应到有卡并将卡中的信息(卡号)发送到主机,主机进行检查卡的合法性,然后决定是否进行开门动作。整个过程只要在有效的刷卡范围内均可实现门禁管理功能。读卡器安装在门边墙内外,而不影响其工作。感应卡为只读属性,不宜复制、安全性高、寿命长(非接触读卡方式使卡的机械

磨损减少到零)。并通过通讯转接器(RS485)与电脑进行实时监控(可由电脑指令开/关所有门,并可实时查看所有门的状态)、数据处理、查询、报表输出等。门禁组成:由一台控制感应器、一个电控锁就可组成门禁系统。

1技术指标:

灵活实用的门禁系统,提供多种编程方式。

A、编程器:

编程器为分离式无线感应编程器,用于对整套门禁系统实现多种功能进行编程、功能设置及对各种卡进行授权。该编程器高度集成化、体积小、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其中XRP-2K型还可用个人密码输入,实现双重安全控制。卡可设置为多种编程主卡或不同用户卡,快速便捷实现编程,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

2阅读器:

阅读器,集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于一体,配上相应的感应卡和射频天线,可实现不同距离的感应。该系统联网使用时,可同时管理16个阅读器,采用总线制、主/从模式。系统备有控制接口,可连接报警、灯光等装置。

5动态链接库

可配接现有提供的考勤(门禁)管理软件

可提供动态链接库给系统集成商整合到其余软件系统中,如监控防盗、图书管理、小区管理、

停车场管理、消费收费管理、楼宇自动化管理、通道管理等。

6 卡片

可使用感应卡(EM)韦根26格式

感应卡响应频率125KHz

VISA格式尺寸、厚、薄卡

7通信方式

RS-485半双工方式

远端采集数据速率为19200bit/s

传输直线距离不小于1200m

可直接连接128台考勤门禁控制器

通信电缆要求双芯屏蔽线

四公共广播系统

1.1广播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听的人若不专心听,就不能辨别其声源位置,音量较小,是一种创造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因此,背景音乐的效果有两个,一是心理上掩盖环境噪声,二是创造与室内环境相适应的气氛,

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不管哪一种广播音响系统,基本可分四个部分:节目设备、信号的放大处理设备、传输线路和扬声器系统。

节目源设备:节目源通常为无线电广播,激光唱机和录音卡座等设备提供,此外还有传声器、电子乐器等。

信号放大器和处理设备:包括均衡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各种控制器及音响加工设备等。这部分设备的首要任务是信号放大,其次是信号的选择。调音台和前置放大器作用和地位相似(当然调音台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更高),它们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信号的选择和前置放大,此外还担负音量和音响效果进行各种调整和控制。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频率均衡和音色美化,还另外单独投入图示均衡器。这部分是整个广播音响系统的“控制中心”。功率放大器则将前置放大器或调音台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再通过传输线去推动扬声器放声。

传输线路:传输线路虽然简单,但随着系统和传输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对礼堂、剧场等,由于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距离不远,一般采用低阻大电流的直接馈送方式,传输线要求用专用喇叭线,而对公共广播系统,由于服务区域广,距离长,为了减少传输线路引起的损耗,往往采用高压传输方式,由于传输电流小,故对传输线要求不高。

扬声器系统:扬声器系统要求整个系统的匹配,同时其位置的选择也要切合实际。用3W-6W 天花喇叭。

2系统设计说明

2.1简述

本大楼公共广播系统可与消防广播系统采用同一套设备和线路,平时既能播放背景音乐,又能做寻呼广播,火灾时能进行分区紧急广播,指挥人员疏散。

广播主机设于七层网络机房内。

2.2设计依据

本系统和设备的技术条件满足下列有关规定和纪要: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T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0);

2.3设计原则

根据公共广播和消防火灾事故广播的要求采用分区广播。

扬声器的选取:一至五层的公共休息区、大厅、走廊等处全部选用吸顶式扬声器。

广播系统的管线按火灾事故广播规范进行设计,传输电缆和扬声器应具有防火特性。

选用系统设备时,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一致,所用器材应有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证明。并符合在现场条件下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要求。

广播系统使用消防电源,电源设备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要保证报警广播的可靠运行。

2.4系统构成

本广播系统具有紧急广播、业务广播与背景音乐等功能:

同时提供几套不同节目源。各使用分区均可进行音量控制,并可在选定分区插入业务广播、会议广播和通知等。

通常广播系统:

广播含有服务性广播和业务性广播二个功能:服务性广播,主要用于公共区域的广播和背景音乐、介绍、指南、以及可能需要的内容的播放。

业务性广播为各楼层通知、找人等寻呼用途。

“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经济决策参考 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一、内涵、背景及改革重点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背景。一般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但当前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续,收效却不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用新的动力源对冲下行风险。业内认为,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导致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等问题。主要是: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如减税等措施,刘世锦认为,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主要包括: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五是培育创新环境。包括

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 我国供给侧改革或呈四大特征。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不代表经济政策的大转向,也不会放弃对总需求的调控,招行刘东亮认为,改革或呈四大特征:一是暂时不会大规模减税及削减社会福利。在经济下行阶段,减税将导致政府财力不足,且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化。预计未来企业层面的改革将以国企改革为重要推手,以改革国资监管、提升企业效率等为重点,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三是转型升级与提升市场效率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预计简政放权、加强竞争、放松对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将是重点。四是产能出清将困难重重。首先,去过剩产能意味着大规模关停企业并裁员,在部分上游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相当严重,如果启动去产能,释放的失业压力短期难以消化;其次,各级政府有意愿有动力维持刚性兑付;再次,市场出清意味着信贷违约规模的大幅上升,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安全构成重大挑战。预计我国产能出清将会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不会出现90年代国企大规模裁员下岗的情况。 二、影响:重塑我国经济增长红利 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海通证券认为,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2020年整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doc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 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 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 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 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 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 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 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 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 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内涵、理论源流和时代使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f3599384.html,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内涵、理论源流和时代使命 作者:王小广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2期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源于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全球性课题,在国际国内都有许多共识。它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也有重要的内在逻辑。不仅是新的经济治理药方,而且是新时期重大的理论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重大改革的推进来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十三五”决胜阶段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体制;结构性改革;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2-008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提法,立即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正像权威人士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所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它的内在逻辑性,是从怎么看(三期叠加、新常态)到怎么干的深化,“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1]目前人们对这一重要的新概念的认识仍然有许多误区,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辨析。本文将重点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创新点及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作用。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 结构性改革通常与结构改革通用。大致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上一说到改革,总是讲结构改革。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常给一些出现金融危机的国家开的一个重要药方,就是要求他们进行结构改革。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事,发达国家也有明显的“体制结构病”。而在我国,也在根据实际的国情,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赋予它中国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讲到结构改革,是2013年9月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他说:“我们认识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 的。”[2]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有权威人士指出:“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 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

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 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就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上找原因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供给侧的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

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1000字

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1000字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1000字,欢迎参考~ 篇一: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1000字 中国所强调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理应统领全局的“以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生 产力”问题,就是在市场化、全球化、民主法治化取向下于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继续推 进经济社会转轨升级问题。 以理论创新基本认识引出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基本政策主张,是以改革统领全局之下的“八双”和面对“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的“五并重”。 “八双”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 第二,“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 第三,“双减”――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 第四,“双扩”――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 融和,以及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有效投资”规模。 第五,“双转”――尽快实施我国人口政策中从放开城镇体制内“一胎化”管制向逐步适 当鼓励生育的转变,以及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 第六,“双进”――在国有、非国有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方面,应该是共同进步,需要摒弃那种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在“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概念之下,完善以“共赢” 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形式。 第七,“双到位”――促使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双到位地良性互动、互补和 合作。这方面的分析认识,需扩展到中国势必要发展起来的第三部门,即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界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这些概念之下的一些越来越活跃的群体,应该在社会主体的互动中间发挥他们的潜力。我们非常看重国际上已高度重视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寻求共赢,应该是其基本的认识视角。 第八,“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和积极地、实质性地推进 金融配套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 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 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 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 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 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有什么意义呢?具体实施的措施是什么?下面是cN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欢迎参考~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 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围绕“供给侧”,提供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加深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

要意义。 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 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发轫于美国的供应学派是“供给侧”经济研究的先声,并在大约10年时间里成为日后有名的“里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供应学派的诞生建立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尽管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确实行之有效,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会导致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正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英上台时面对的局面。 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美英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具有格外的政治放大效应,因此引发了学界和政界的反思。供应学派针对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提出了通过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基于这个基本认识,通过减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供给学派最鲜明的口号。 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

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经济决策参考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一、内涵、背景及改革重点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背景。一般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但当前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续,收效却不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用新的动力源对冲下行风险。业内认为,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导致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等问题。主要是: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如减税等措施,刘世锦认为,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主要包括: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五是培育创新环境。包括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

我国供给侧改革或呈四大特征。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不代表经济政策的大转向,也不会放弃对总需求的调控,招行刘东亮认为,改革或呈四大特征:一是暂时不会大规模减税及削减社会福利。在经济下行阶段,减税将导致政府财力不足,且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化。预计未来企业层面的改革将以国企改革为重要推手,以改革国资监管、提升企业效率等为重点,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三是转型升级与提升市场效率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预计简政放权、加强竞争、放松对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将是重点。四是产能出清将困难重重。首先,去过剩产能意味着大规模关停企业并裁员,在部分上游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相当严重,如果启动去产能,释放的失业压力短期难以消化;其次,各级政府有意愿有动力维持刚性兑付;再次,市场出清意味着信贷违约规模的大幅上升,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安全构成重大挑战。预计我国产能出清将会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不会出现90年代国企大规模裁员下岗的情况。 二、影响:重塑我国经济增长红利 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海通证券认为,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 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 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 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 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 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 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 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 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就是投资来拉动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与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与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 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与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 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就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就是 要推进这些改革,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就就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DJ04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5ZZD005);江西党校系统招标课题 (15DXZ001) 作者简介:冯志峰(1976—),男,江西东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 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冯志峰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03;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 要: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 “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6)02-0012-06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 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 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更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新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 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 “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 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要求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综合性结果,主要包 括劳动力成本、 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技术进步成本等。在劳动力成本方面, 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随着老龄化步伐加快, 2014年末我国老龄化率已达到15%左右,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未富先老”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老龄化率的上升,必然会抬高劳动力成本, 使得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在自然环境成本方面,随着国家日益加大对自然环境的整治力度, 企业治污成本、 安全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制造业资金压力骤增。在技术进步成本方面 ,“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往往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资”[1] ,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但这种 DOI:10.16011/https://www.doczj.com/doc/9f3599384.html,ki.jjwt.2016.02.003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访谈)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本报记者龚雯许志峰王珂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02 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