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2.48 MB
- 文档页数:78
神经系统的考题分析--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神经系统的考题分析》。
在临床医学考试中,神经系统的内容是是考试的难点,其中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和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是很重要的知识,但是内容很多,记忆起来很困难,中公卫生人才网的医疗专家讲师将该部分内容编写成了口诀,方便大家记忆。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神经系统——知识点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2)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第1视区:位于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
(4)第1听区:位于外侧沟下壁上的颞横回。
2.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二、神经系统——中公速记(1)口诀一:“运动前,感觉后。
视觉距状听颞横”。
口诀详解如下:“运动前”: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感觉后”:联合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觉距状”:第1视区位于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听颞横”:第1听区位于外侧沟下壁上的颞横回;(2)口诀二:“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
口诀详解如下:“一嗅二视三动眼”: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四滑五叉六外展”: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七面八庭九舌咽”: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迷副舌下十二全”: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神经系统的考题分析今天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备考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
简述大脑皮质的活动原则
大脑皮质是负责人类认知和情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其活动原则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非常重要。
以下是大脑皮质活动原则的简述:
1. 整体性原则:大脑皮质是一个整体,其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这意味着一个活动会影响其他活动,反之亦然。
大脑皮质通过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
2. 功能分区原则:大脑皮质被分为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前扣带回负责视觉感知和空间定位,后扣带回则负责运动协调和身体感觉。
3. 活动同步原则:大脑皮质的多个区域会同时活动,以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当我们解决问题时,大脑皮质的多个区域都会参与其中,以得出最终答案。
4. 适应性原则:大脑皮质会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的环境发生变化,大脑皮质的活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5. 动态发展原则:大脑皮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化的区域。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皮质的功能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大脑皮质的活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线索。
了解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并为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大脑皮质功能区
1、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
2、皮质运动前区:中央前回之前6区;椎体外系皮质区;性格改
变,精神症状。
3、皮质眼球运动区:额叶8区枕叶19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
枢;受损,向患侧凝视;刺激,向健侧凝视。
4、皮质一般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对侧浅感觉+本体感
觉。
5、额叶联合区:额叶前部9、10、11区;智力、性格、精神改变.
6、视觉皮质区:枕叶距状裂上、下唇、楔叶、舌回相邻区17区。
7、听觉破质区:颞横回中部41、42区;Heschl氏回。
8、嗅觉皮质区:嗅区;钩回、海马回前部25、28、34、35区。
9、内脏皮质区:不集中;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
海马、海马钩回等。
10、运动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区,Broca区;运动性失语。
11、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42、22区;命名性失语。
12、视觉语言中枢:顶下小叶角回39区;失读、失算。
13、运用中枢:顶下小叶缘上回40区;失用。
14、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6区;失写。
大脑皮质的分区及机能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下级中枢的神经冲动,引起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神经细胞的兴奋,产生对特定刺激的感觉及支配躯体和四肢的运动。
大脑皮质具有整合的功能,机体能对事物的作用产生知觉、联想、估价及发出行动的信息,而这种行动信息可以通过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到达有关的效应器(如肌肉、肌腱组织等),产生特定的行为反应;大脑皮质具有分析与综合的功能,各种感官接收的信息传到中枢,中枢即依据信息的意义去主动调节感受器,以便有选择性和更有效地去了解这些信息。
此外,从中枢传出的指令引起效应器的运动后,这种动态也会反馈给中枢,以便中枢对运动做进一步的调节。
1909年,德国解剖学家布鲁德曼通过对大脑皮质各区域的研究,将大脑皮质分为不同的机能区。
(1)视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十七区。
视觉区接受在光线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若两侧大脑半球的视觉区均受到破坏,即使患者眼睛的功能并无异常,也将完全丧失视觉,即全盲。
(2)听觉区。
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四十一、四十二区。
听觉区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若破坏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听觉区,即使双耳功能正常,患者也将完全丧失听觉,甚至全聋。
(3)机体感觉区。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第一、二、三区。
机体感觉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4)言语区。
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言语区有较广大的区域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①左侧大脑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沟处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即布鲁德曼第四十四、四十五区,又称布洛卡区,该区域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舌头和上颚的运动。
布洛卡区受到损伤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导致患者说话不流利,话语中常常遗漏功能,因而形成“电极式”语言。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发表日期:2009年9月13日【编辑录入:wyxia】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1.大脑皮层的外观形态分布与功能分工大脑皮层有严密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定位。
从外观上看,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半球构成。
两个半球的外层就是大脑皮层。
皮层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排列,其下部是由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所构成。
人类大脑皮层的皱折形成了许多沟回和裂。
按照这些沟和裂,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额叶与顶叶由中央沟分开,颞叶在外侧裂下面,与枕叶和顶叶相连接,但没有明确分开的沟。
大脑两半球内侧环绕着的额上回、颞下回、枕颞回、楔回以及颞下沟、顶枕沟等部位,是从两半球的外侧卷折过来的。
靠近这些回沟更接近于中心位置的扣带回、海马回等,则属于旧皮层,即皮层内边界的边缘叶部分;围绕着它们以外的部分均为新皮层。
大脑两半球是分开的结构,唯有中间的胼胝体是两半球联结的部分。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按照上述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
视觉区。
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
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进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
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
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
听觉区。
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
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
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
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
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
人类行为决策相关脑区功能定位分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包括简单的选择,如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以及更复杂的决策,如购买房屋、规划未来等。
人们的行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就人类行为决策相关脑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定位在大脑中的作用。
1. 前额叶皮质(PFC):前额叶皮质是人类行为决策的核心脑区之一,也是高级认知功能的中心之一。
PFC分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和背内侧前额叶皮质(vlPFC)。
在决策过程中,dlPFC负责评估不同选择之间的潜在利益和风险,以及规划和执行适当的行动。
vlPFC则参与情感和奖赏的处理,调节决策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动机。
2. 背侧前扣带回(DLPFC):DLPFC是前额叶皮质的一个重要区域,与注意力、工作记忆和灵活的推理能力有关。
DLPFC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分析时。
该区域参与规划和执行决策,并对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进行归纳和选择。
3. 迷走神经(VN):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参与调节心率、消化功能和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迷走神经与决策制定和调节情绪有关。
迷走神经的活动水平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和行为选择。
4. 杏仁核(AMY):杏仁核是大脑中一个与情绪特别是害怕和厌恶有关的关键脑区。
在决策过程中,AMY参与评估潜在风险,对信息进行情感加工。
该区域在行为决策中可以发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根据情境的不同,可能增加或抑制个体对危险或奖赏的反应。
5. 背侧视丘(SC):背侧视丘是视觉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视觉信息。
在行为决策中,SC参与感知和处理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脑区进行综合分析。
该区域与空间定位和规避危险等决策过程密切相关。
6. 带状回(SGC):带状回也是前额叶皮质的一部分,参与多种认知和情绪过程。
在决策中,SGC起到整合和加工信息的作用,帮助个体对不同情境下的决策做出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