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99-02【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方法,促进患儿的术后语言康复。
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2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
结果:本组患儿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经过听力康复训练,语言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提高。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人工耳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机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病人耳蜗,刺激病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病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和康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1临床资料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双耳极重度感应性耳聋患儿2例,男2例,女0例;年龄1-2岁。
术前常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胸片、ct检查,术中进行面神经监测。
患儿均符合手术指征。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评估: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耳聋出现的时间、原因、程度,评估患儿家长对手术了解的情况、预期效果及对手术的担心程度。
2.1.2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家长对患儿植入电子耳蜗后听力的恢复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与此同时也就隐藏着对手术失败的不认知性[1]。
对此,应找家长谈话,告知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植入电子耳蜗装置后,能否重建新的语言环境,进行长期的语言训练后可获得一定听力,但听力功能不能达到正常状态。
采用个性化护理手段,做到以亲情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不断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的整体护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常会通过家属利用写字、手势或口型等方法[2]。
耳聋的名词解释耳聋(Hearing Loss),指的是人体耳朵部分或全部丧失听觉功能的一种疾病。
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大类。
先天性耳聋是指出生时或在婴幼儿期就存在的听力缺陷,而后天性耳聋则是在个体生命的某个阶段内才出现的听力缺陷。
一、先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遗传性耳聋和非遗传性耳聋。
1. 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耳聋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由父母传给子女。
这种耳聋的发生与个体的基因变异有关,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染色体低听力等遗传模式。
2. 非遗传性耳聋:非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例如胎儿期感染、早产、药物暴露、周围噪声、头部创伤等。
这种类型的耳聋通常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生活环境以及胎儿自身的状况有关。
二、后天性耳聋后天性耳聋是在个体生命的某个阶段内出现的听力缺陷。
它可以被分为三种:感音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1. 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是指由于耳蜗内听觉神经元的损伤或退化引起的听力缺陷。
这种耳聋通常与遗传、感染、噪声暴露、药物暴露、自然衰老等因素有关。
2. 传导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是指由于耳朵的传导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和鼓膜)的结构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听力缺陷。
这种耳聋通常由外耳感染、鼓膜穿孔、中耳炎或听小骨骨折等问题引起。
3. 混合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是感音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的结合,即既包括了听觉神经元的损伤又包括传导系统的障碍。
在治疗耳聋方面,医学的进步为耳聋患者带来了希望。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和听觉学习训练。
助听器是一种通过放大声音来帮助耳聋患者改善听力的设备,它可以放置于耳后或耳道内。
人工耳蜗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植入电极到耳蜗中,以恢复耳朵的听觉功能。
听觉学习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听觉和语言技能的方法,以帮助耳聋儿童在语言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除了治疗,对耳聋患者的心理支持也至关重要。
耳聋患者面临着与人交流、参与社交活动以及融入社会的困难。
诺尔康官方公众号聆听,让生活更美好Hear more,live better在康复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来咨询,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还需要做康复、为什么我家孩子2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为什么我的孩子融入不了同龄儿童、在家可以做的一些康复活动有哪些、能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懂声音是怎么回事��针对以上的家长和用户的康复困惑点,本手册做出系统的解答,希望在您孩子或您的人工耳蜗康复道路上提供支持。
1、为什么要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2、听力损失对语言发展的影响3、听力损失对言语发展的影响4、听力损失对认知发展的影响5、为什么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建立适当的期望值6、如何构造良好的听觉环境7、家庭康复的重要性8、多久才能康复好9、赞美、表扬的作用10、如何选择康复机构11、喜欢看口型怎么办12、植入人工耳蜗需满足哪些要求13、对双侧人工耳蜗用户来说,怎样避免两侧听力不平衡带来的烦恼DIRECTORY目录概述P R E F A C E前言020203030304040405050606061、佩戴了助听设备就能说得清楚吗2、开机两个月,还不怎么会发音,一般开机多久会有意义的发音呢3、听得挺好的,就是发音不清楚4、“爸爸”说成“大大”怎么办5、听的很好,但就是不开口说话6、韵母相近的音节容易读错7、发音不清楚的误区8、发音时而清楚时而不清楚是怎么回事9、学习说话的时候,家人如何引导10、发音的时候太着急了要怎么办11、有口型没声音如何解决呢12、单个字说的还好,在长句子中就听不清13、不开口说话,越让说就越不说,平时放松状态下发音还多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14、说话“口吃”怎么办15、怎么发鼻韵母?比如说ing 或ong 16、如何练习声调,提高标准度17、鼻音功能亢进18、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发音篇成人篇080808080909091010101010111111111212141414151515161616161717181818181、为什么成人佩戴了助听设备还需要做听觉训练2、老年人戴上了助听设备还是有很多内容听不清楚3、60多岁的大伯性格急躁不愿意佩戴人工耳蜗如何处理4、成人可以在家做的一些听觉活动5、七十多岁的大伯说戴上耳蜗有太多“噪音”6、老年人植入耳蜗后也需要做康复训练吗7、开机快一年了,还是听不清,还有进步空间吗8、已经21岁了,语前聋,没有上过语训课,简单的交流能听懂,说话不标准,还有康复的希望吗9、开机两个月了,还是不能识别言语声10、影响成人康复的因素有哪些11、聆听技巧有哪些呢12、听声习惯、说话习惯的问题13、如何在嘈杂声中聆听14、人工耳蜗开机后,为什么“听不好”15、开机以后多久可以接打电话16、工作环境噪音很大,吵的都不想戴,这样戴耳蜗影响康复吗儿童篇其它20 20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4 24 24262626272728282829292930303030313131311、耳蜗开机后为什么会有沙沙沙的声音,需要适应多久才能听清楚电话和电视里的声音2、佩戴人工耳蜗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3、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区别4、人工耳蜗可以解决耳鸣吗5、可以一侧佩戴助听器,另一侧植入人工耳蜗吗6、人工耳蜗多久干燥一次7、有没有好的软件可以推荐学习呢8、听力损失后为什么要加强运动9、林氏六音的重要性10、可以跟着电视学习语言吗11、在家里应该如何做一些语言训练呢12、开机与调试13、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做磁共振吗14、电磁炉,美容仪,烫发对人工耳蜗有影响吗15、植入人工耳蜗后能游泳吗?耳朵里进水会不会影响植入体16、冬季如何预防静电17、出汗后如何保养体外机18、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否可以戴体外机19、植入人工耳蜗后是否可以进行放疗或者做高压氧1、影响聋儿康复的因素2、18个月左右的宝宝是否适合去康复中心做训练3、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选择玩具,不同的年龄层孩子适合怎样的玩具4、对于刚刚开机能听到声音的孩子,为什么叫他却没有反应5、单侧聋的儿童不愿意佩戴助听设备怎么办6、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7、为什么我家孩子不会和同龄儿童一起游戏8、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9、小朋友在家可以做的一些听觉活动10、为什么我家的孩子总是发脾气11、孩子喜欢扔东西,怎么办12、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13、怎么利用周围资源进行教学呢?14、孩子太喜欢玩手机,可以完全禁止吗15、怎么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16、孩子已从康复学校毕业,去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如何适应17、孩子上一年级了,听的还可以,就是注意力不集中01概述SUMMARY听觉语言发育出生后就开始,直到两岁左右发育成熟。
儿童听力障碍及其康复在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听力,以获得正常的发育。
由于儿童倚赖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儿童听力一旦受损,不能正常地接收声音及对声音作出反应,便容易造成语言障碍或语言发育延误。
您的孩子有听力问题吗?如果您发现孩子经常有下列表现,他(她)就可能有轻度或轻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应尽快到医院或聋儿康复机构检查。
·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 3-6个月头不会寻找/转向声源· 6-9个月头从不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 9-12个月不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如:把球拿过来· 12-15个月还不能说出单字词,如:爸、妈、灯、车· 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没反应· 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如:吃饭、喝水· 24-30个月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30-36个月不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
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并有一定程度的放大。
鼓膜将外耳与中耳分开,中耳腔内由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可以将声波振动传导到内耳。
中耳腔与口腔有一个连通管道,叫做耳咽管,可保证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鼓膜保持在较松弛的状态。
内耳中有一个形状类似蜗牛的结构,称为耳蜗。
声波振动驱动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毛细胞上的纤毛偏折,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向大脑皮层传导。
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儿童的听力问题?由于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主要是传导声音,发生在外耳/中耳的一切影响声音传导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传导性聋,如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积液、发炎或流脓。
幼儿的耵聍堵塞较为常见,但切忌乱掏耳朵。
婴儿的耳咽管较为平直,不能平躺着喂奶,以免奶汁流入中耳腔引起炎症。
擤鼻涕时要一侧一侧地擤,避免鼻涕被擤入中耳腔。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标准一、听力损失程度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标准首先需要考虑其听力损失程度。
一般而言,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需要在佩戴助听器无法达到足够的听力补偿或效果的情况下,具备中重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在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情况下,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通常更佳。
二、语言发育水平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也是决定是否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重要因素。
在植入人工耳蜗之前,需要对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如果儿童的语言能力已经受到明显的影响,植入人工耳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三、年龄年龄也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的一个因素。
虽然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在儿童时期的任何阶段进行,但最佳的植入年龄通常是在出生后6个月至6岁之间。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听觉系统和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听觉和语言发展。
四、其他健康状况儿童的健康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的免疫系统,以应对手术和后续的康复过程。
此外,任何可能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慢性疾病或遗传疾病也需要考虑。
五、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儿童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家庭是儿童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的主要环境。
家庭成员需要了解植入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六、听力师建议听力师的建议是决定是否植入人工耳蜗的重要因素之一。
听力师需要对儿童的听力损失程度、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建议。
如果听力师认为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明显改善儿童的听力状况并促进其语言发展,那么可以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七、医疗团队评估最后,儿童的医疗团队也需要对是否植入人工耳蜗进行评估。
医疗团队需要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综合考虑听力师的建议和其他因素。
如果医疗团队认为植入人工耳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带来明显的益处,那么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聋的分类与治疗作者:杜语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24期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因耳蜗或听觉传导途径各处的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而中耳及外耳道对听力损失无影响。
耳聋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在听力学上,耳聋是指在言语频率(0.5、1.0、2.0 KHz)上平均听力损失>75 dB HL,听力损失小于该数值的称为听力下降。
广义的耳聋指所有程度的听力下降,并以轻、中、重度来区别。
本文所指的耳聋包括所有程度的听力下降。
在听力学上,感音神经性聋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纯音听力图上气骨导听力曲线的差距<10 dB HL;②声导抗中的鼓室图为A型;③耳声发射检查可出现患耳检查通不过(提示耳蜗毛细胞死亡)。
感音神经性聋分类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噪声暴露、衰老、病毒和细菌感染、耳毒性药物、缺血、自身免疫、基因和内分泌疾病等。
不管病因如何,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病变的部位是恒定的,故本文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对其分类。
耳蜗性聋耳蜗毛细胞的病变使传入内耳的声波不能产生兴奋蜗神经末梢所需的正常电活动量而产生的耳聋,常见于耳毒性药物中毒。
神经性聋蜗神经的病变使听毛细胞的电活动不能引起蜗神经的应有兴奋或电活动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上传至脑干的过程受到障碍所引起。
如内耳道内的听神经瘤压迫听神经。
神经性聋与耳蜗性聋的听力学表现差别为前者耳声发射检查通不过,后者则可以。
脑干性聋脑干病变对蜗神经的冲动上传到皮质听中枢产生妨碍而引起。
如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病变压迫或损害脑干内的听觉神经纤维。
皮质性聋大脑两侧的皮质中枢病变妨碍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感觉和综合分析所致。
皮质性聋与脑干性聋合称为中枢性聋。
核心提示因导致聋的病因很多,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完整的学说能对感音神经性聋进行科学的解释。
但不同原因引起的感因神经性聋表现出不少共同的特点:①内耳基底膜增厚、钙化及透明变性;②耳蜗内、外毛细胞萎缩,支持细胞减少;③螺旋韧带和血管纹萎缩,螺旋神经节细胞退变,耳蜗神经纤维变性;④听觉中枢通路和核团也可能发生改变,如细胞萎缩、减少,核团体积减小等。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标
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ICD-10:H90.3)。
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ICD-9-CM-3:20.96-20.9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
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
年,长沙)。
1.症状:双侧耳聋。
2.听力学检查: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病
变在耳蜗。
3.影像学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4.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
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
长沙)。
人工耳蜗植入术(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0.3双侧感音神经性耳
聋疾病编码。
2.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者(ICD-9-CM-3:20.96-20.98)。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
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
A. 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
B. 言语测听:言语察觉阈和言语识别阈;
C. 声导抗测定;
D. 听性脑干反应;
E. 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F. 耳声发射。
(6)影像学检查:颞骨薄层CT扫描和内耳磁共振。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鼓岬电刺激试验;
(2)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
(3)语言能力评估;
(4)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7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植入耗材:人工耳蜗。
3.术中酌情行面神经监测。
(九)术后住院治疗≤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内耳X线摄片,了解电极插入
情况;其他检查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伤口换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伤口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
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ICD-10:H90.501)
行人工耳蜗植入术(ICD-9-CM-3:20.96-20.98)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2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1–3天
(术前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 上级医生查房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根据检查结果等,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等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 二/三级护理 □ 普食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 □ 颞骨薄层CT扫描和内耳磁共振(视情 况而定) □ 临床听力学检查 □ 前庭功能检查(视情况而定) □ 鼓岬电刺激试验(视情况而定) 长期医嘱:
□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 二/三级护理
□ 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明日全身麻醉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抗菌药物
□ 术前准备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2-4天 (手术日) 住院第3-11天 (术后第1-9天) 住院第7-12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手术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术后注意事项 □ 上级医生查房 □ 住院医生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 注意病情变化 □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 注意有无并发症如面瘫、眩 晕、突聋等 □ 上级医生查房,进行手
术及伤口评估
□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
明书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
意事项
重
要
医
嘱
长期医嘱: □ 全麻后常规护理 □ 鼓室成形术*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术后6小时半流饮食 □ 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酌情心电监护 □ 酌情吸氧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半流食或普食 □ 一/二级护理 □ 抗生素 临时医嘱: □ 换药 □ 内耳X线摄片 □ 其他特殊医嘱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 术后一月开机调试
主要护理 工作 □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观察患者情况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