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7 KB
- 文档页数:4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含《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泊船瓜洲》五首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写作特色、诗歌意境及艺术手法;通过诗歌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豪情壮志,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及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引发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写作特色,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例题讲解:以《望岳》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及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另外四首诗歌,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歌的关键词、意境和艺术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高》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比较《望岳》与《春望》的异同,阐述理由。
(3)阐述《赤壁怀古》中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
(4)品鉴《泊船瓜洲》的意境,解释其中的人生哲理。
2. 答案:(1)意象:天、风、猿、渚、沙、鸟;情感:孤独、无助、忧国忧民。
(2)异同: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但《望岳》更注重描绘泰山的雄伟壮观,而《春望》则着重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3.掌握逐句理解和背诵古代诗歌的方法;4.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语感和写作才能。
教学内容1.《登高》(唐·杜甫)2.《静夜思》(唐·李白)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4.《春晓》(唐·孟浩然)5.《江雪》(唐·柳宗元)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诗歌的字句、结构、语言风格等,感悟诗歌的韵味。
2. 课文朗读(2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五首古代诗歌,教师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诗歌的脉络。
重点介绍唐诗的特点,如言简意赅、清新自然、语言优美等。
3. 诗歌欣赏(30分钟)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朗读、音乐、舞蹈、戏曲等表现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音乐、舞蹈、戏剧方面的兴趣和表现能力。
4. 诗歌背诵(30分钟)让学生逐句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分析、理解、记忆,让学生逐渐掌握诗歌的语言风格、韵律和创作技巧。
5. 互动交流(1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互相交流诗歌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学过的诗歌,提高学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3.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4.能够逐句理解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5.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写作才能。
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现、课堂评测、作业考核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通过测验、参观、讨论、发表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喜欢读书、写作,并养成好的文学品味。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歌,教材选编了五首脍炙人口、意蕴深刻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泊船瓜洲》和《游山西村》。
这些诗歌既有写景抒情的,也有叙事抒情的,既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歌的深层意蕴和创作背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探究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首古诗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和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
七下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讲解•学生活动与互动环节•课堂练习与检测反馈•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赤壁》杜牧的一首咏史诗,借赤壁之战的典故,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贺的一首代表作,描写了边关将士的英勇善战和忠诚报国的精神。
《春望》杜甫的另一名篇,以春天为背景,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孤独遗世的情感。
《望岳》杜甫的名篇,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古代诗歌五首简介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情感,掌握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手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背诵、赏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如比兴、象征等,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景物和场景,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长歌行》赏析《野望》赏析诗中描绘的野望所见,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展现了萧瑟恬静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孤独无依的怅惘情绪。
诗中的情感表达,如“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等,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诗人的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的诗歌创作、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的描绘、诗人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分析《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别主题和寓意;(4)解读《江南春》中江南水乡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5)阐述《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典故的运用和诗人的思考。
3. 互动:(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3)开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2)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分享其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描绘、诗人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诗人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写出自己的理解;(2)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3)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选取一句诗句,阐述其寓意。
《古代诗歌五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古代诗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五首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多种形式。
2. 配套讲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
3.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引入古代诗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典故、象征等要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内容,介绍诗歌的种类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分别介绍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讲解诗歌内涵。
3. 第三至第五课时:逐首讲解五首古代诗歌,进行诗歌赏析和语言分析。
4. 第六课时: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小组分享,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 书面作业评价:布置诗歌赏析、写作等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
3. 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等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介入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 注重学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古代诗歌五首》作业设计方案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教案:《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古代诗歌五首》,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和《悯农》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理解五首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诗歌解析(15分钟)针对每首诗歌,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3. 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分析五首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明五首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旁边标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五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鉴赏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学生应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案:《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古代诗歌五首》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古代诗歌五首》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五首经典古代诗歌的赏析。
通过进修这五首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形式和意义,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2. 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3. 能够通过赏析古代诗歌,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 《古代诗歌五首》的选取和介绍;3. 五首古代诗歌的朗读和赏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2. 朗读法:让学生逐句朗读五首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情感;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赏析古代诗歌,交流看法和感受;4. 情景再现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2. 讲解:讲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3. 朗读:让学生逐句朗读五首古代诗歌,帮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赏析古代诗歌,交流看法和感受;5. 情景再现: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判,鼓励他们对古代诗歌保持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2. 朗读能力:评判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韵律的把握;3. 赏析能力:评判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赏析和理解能力;4. 表现评判: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给予适当的评判和鼓励。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拓展文学知识和欣赏能力;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表现机缘;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雨寄北》、《枫桥夜泊》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唐宋诗歌》第五节《山水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风景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河山,表达了奋发向前的精神。
b.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c. 《夜雨寄北》: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d. 《枫桥夜泊》:张继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e.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离别之情。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背诵五首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五首诗歌的、作者、诗句及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五首诗歌,并默写其中一首。
b. 分析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c.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山水诗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现技巧。
2、揣摩、品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教学重点】
诗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语言的品味。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
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曹孟德的“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
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复习15课《古代诗歌五首》,再次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提高同学们
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
一幅幅图景。怎样去复习呢?
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
第一关、读背诗歌、把握感情:(5分钟)
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因此,我们在把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
读出情感,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1、读得好,背得熟:
全班自由大声的朗读、背诵:
⑴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组织评价。(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体现)
如强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⑶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量精美的古诗词,不断积累。这两首,犹如浩瀚的文化长
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饰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感知意境:(8分钟)
(诗言志。就是说,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在吟咏之时,还要对整首诗歌进
行对译,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和情景,从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1、译读《次北固山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明确: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
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2、练习:译读“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组织补充评价(一是否细看词义,正确解释;二是有适当想像联想,译出韵味和意境)
4、老师总结:
⑴细看注释,加强积累。
⑵结合语境,联想想像。
第三关、把握细节,解读情感:(18分钟)
理解了诗词,这只是赏读诗歌的前提,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
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
魂。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1、生谈谈当初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是怎样领悟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的.(从哪里体会?
怎样体会的?)
2、师总结,指导: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⑴知作者、明风格:(3)
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
居高临下地品味了。
①比如:
李白:雄奇夸张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②同学说说自己读过的曹操诗歌的风格。
明确:
曹操刚健雄浑,有建安风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练习:(降低难度,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诗人的风格也行)
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沉郁顿挫)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恬淡清新)
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
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豪放诗人辛弃疾同样也写出了“明月别
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诗清新句。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⑵看提示,抓“诗眼”:(5)
①提示:文眼从何而来?就是从诗中的、背景提示、注解、诗歌的首句和末句甚至中间找。
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左迁”一词,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②生说说《观沧海》中的提示语。
(咏志)
③练一练:
《春夜喜雨》──杜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⑶品语句,悟感情:(10分钟)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
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
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①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
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
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一个及其开阔的,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的博大胸怀就蕴含其中了。
②练习:(2选1)
ⅰ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
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
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
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
析出来的。
ⅱ练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
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
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③还要关注诗人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尤其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五种:
指导:
ⅰ侧面衬托。
ⅱ各种修辞手法。
ⅲ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ⅳ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ⅴ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练习:
请同学们就下面的诗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指出下面几个诗句蕴含的手法,说说其你的体会)
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
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
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奇特的比喻。)
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以上的细节品味也往往适用于名句的解读!
我们除了抓住细节感悟情感之外,当然还要领悟一些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感悟了。这两首中有
给你以哲理感悟的句子吗?找出来,说一说。
总结:
三、课堂拓展训练(8分钟)
朗读《西江月》
1、诗译上片(略)
2、分析上片的表现手法(动静相映,侧面烘托)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
累。
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
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同学们,今天,老师希望能通过这节古诗歌复习课,使大家善于高屋建瓴,将知识融会贯通,
树立诗歌赏读的整体意识。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
素养。
四、作业布置
按照“读──译──背──品”的过程复习第一册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