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及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2
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一)《登幽州台歌》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二)《望岳》一、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3.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二、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20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怆然( ________ ) 岱宗( ____________ )决眦( __________ )• • •足鸡豚( ________ )叩门( ___________ )吟鞭( __________ )• • •【答案】(1). (chuang) (2). (dai) (3). (zi) (4). (tun) (5). (kou) (6). (yin)【解析】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怆”不要写成"cang-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造化钟神秀钟:—■(2)口缘身在最高层缘:(3)从今若许闲乘月若许: ______• •(4)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 •【答案】⑴.聚集(2).因为(3).如果这样(4).形容愁思深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钟”这里是“聚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独怆然而涕下B.一览众山小■C.莫笑农家腊酒浑D.拄杖无吋夜叩门【答案】B【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B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念/天地Z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乂一村【答案】C【解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简答题及答案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案】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二、《望岳》杜甫【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A.独怆然..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离愁白日斜(无限)D.浩荡..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D.决眦.入归鸟(眼眶)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20-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评析】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20-2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
20 古代诗歌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鸡豚.( )决眦.( ) 吟.鞭( ) 即.天涯( ) 箫.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4)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一、直接默写1.(2017·邵阳中考)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3.(2017·海南中考)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
(杜甫《望岳》)4.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5.(2017·盐城中考)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6.(2017·临沂中考)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7._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8.(2017·北京中考)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9.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岱宗夫如何 3.阴阳割昏晓4.荡胸生曾云5.一览众山小6.自缘身在最高层7.莫笑农家腊酒浑8.柳暗花明又一村9.箫鼓追随春社近10.吟鞭东指即天涯二、理解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7·嘉兴中考)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唐朝诗人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会令我们重新振作。
4.(2017·潍坊中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衢州中考)陆游《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习题及答案题型:【选择题】【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二、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诗歌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阅读理解】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二)望岳杜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答案: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官。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
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答案:《望岳》:结尾两句“望岳”转为“岳望”。
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
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会当”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诗句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飞来峰的感想。
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线的。
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曾被用来比喻奸邪小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五首》限时练时间:45分钟分值:52分鉴赏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4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见。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采取了长短参错的乐府诗体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2. 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5分)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20 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chuàng(ng(怆)然而tìtì((涕)下(2)岱.(dài )宗夫如何宗夫如何 (3)决眦.(zì)入归鸟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 (4)(4)xiāo xiāo xiāo((箫)鼓追随春社近鼓追随春社近(6)吟鞭.(biān )东指即天涯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齐鲁青未了..(不尽)(3)造化钟神秀(聚集)(4)阴阳割.昏晓(分) (5)荡胸生曾.云(同“层”) (6)决眦.入归鸟(眼眶) (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登上) (8)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9)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10)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11)吟.鞭东指即天涯(吟诗)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 .荡胸/生/曾云曾云,,决眦/入/归鸟归鸟B .不畏浮云遮/望眼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C .念/天地之悠悠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涕下D .山重水复/疑无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4.文言常识填空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他被称作“诗圣诗圣”,其诗作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诗史诗史”,都收集在《在《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内》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泰山。
(3)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政治家、、文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思想家。
(4)陆游陆游,,字务观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爱国诗人。
七年级下册20课诗五首练习与答案20-1登幽州台歌XXX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评析】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XXX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XXX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20-2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XXX。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墨客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个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XXX,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XXXXXX如何,XXX未了。
造化XXX,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20.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1、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