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1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7
中东以什么气候为主特征是什么的资源1、中东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什么?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中东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沿岸都是产油国气候特点:干旱少雨2、从气候因素考虑,中东地区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因素考虑,中东地区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
北回归线穿过中东中部,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降水稀少,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所以水资源十分缺乏。
中东水资源极度匮乏,与石油资源的丰富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中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中东地区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边缘有较高的山岭耸立。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它们分别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的摇篮。
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狭窄平原。
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还有一个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死海。
死海湖面海拔为﹣415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3、中东的气候类型以什么为主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本区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20°至30°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气温炎热。
这里又处于副热带高压和来自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东北信风的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同时本区闭塞的高原地形,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更加剧了本地区的干旱,所以才形成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特点。
中东又称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指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与非洲的埃及,约23个国家(含巴勒斯坦),1500余万平方千米,4.9亿人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中东(第1课时)【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并分析说明本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找出中东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3、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地位、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两洋三洲五海的地理位置。
2、丰富的石油资源分布和输出。
3、利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图文结合法、比较法、关键词记忆法、分组讨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长期的热点问题探究一: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中东地区或者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等的新闻视频或图片灯资料,认识本课要学的地区-------中东。
说说自己对中东的印象是怎样的?你知道哪些关于中东的知识?(常见常听的词语如“恐怖袭击”等)。
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他们为什么而战?学生互助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中东地区战乱频繁成为世界热点的主要原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即领土之争),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宗教文化。
师指导关键词记忆的训练:小组内比赛看谁记得快!学生理解记忆“位置、领土、石油、水、民族、宗教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并互查记忆效果。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在中东的位置范围和石油学习,水和宗教文化则在下一节课再学。
请先结合手中的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学案参考同步P50—P54)学生:结合手中的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学案参考同步P50—P54)小组不能解决的可以求助老师。
二、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探究二:中东的范围教师:中东在哪里?中东地区就是指西亚吗?请同学们据“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对照“亚洲地理分区”,找出中东范围和西亚范围的异同。
学生:参考温馨提示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非洲的埃及+ 土耳其的欧洲部分+阿塞拜疆的欧洲部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文化差异、对资源的争夺等多种因素交织的地区。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中东地区的复杂性可能使得学生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存在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
2.难点: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中东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
2.课件:中东地区的地图、图片、事件案例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等民族的生活场景,提问:“中东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民族?”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巩固(10分钟)总结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相关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2.难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中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中东地区相关图片、视频、地图等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