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23 有机化学基础(模拟题训练)-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
- 格式:doc
- 大小:847.50 KB
- 文档页数:26
易错点20 综合性化学实验装置已连接:1.某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
甲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他们设计实验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①在研究沉淀物组成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
具体操作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②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正确的顺序是____(填选项序号,下同)。
若未进行步骤____,将使测量结果偏低。
④若沉淀样品质量为m g,装置D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3)丙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并测量____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Cu2++ 2HCO3-=CuCO3↓+ CO2↑+ H2O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cabb×100%样品质量(或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制备高效净水剂K2FeO4。
<查阅资料>Cl2与KOH溶液在20℃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装置C中三颈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26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拟题训练
1.铁及其氧化物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铁元素常见的离子有Fe2+和Fe3+,稳定性Fe2+_____Fe3+(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
(3)纳米氧化铁能催化火管推进剂NH4ClO4的分解,NH4+的结构式为______(标出配位键),其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与 ClO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为_________(任写两种)。
(4)金属铁晶体原子采用体心立方堆积。
则铁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 (用含π的式子表示)。
(5)某种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所示,它由A、B方块组成。
则该化合物中Fe2+、Fe3+、O2-的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已知该晶体的密度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晶胞参数为______nm(用含d和N A的代数式表示)。
(6)一种铁、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碳原子位于铁原子形成的八面
体的中心。
每个铁原子又为两个八面体共用。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小于 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易错点13 电解池瞄准高考1.(2018课标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 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 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C2.(2017课标Ⅰ)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答案】C3.(2017课标Ⅱ)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答案】C【解析】A、根据原理可知,Al要形成氧化膜,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因此铝为阳极,故A说法正确;B、不锈钢网接触面积大,能增加电解效率,故B说法正确;C、阴极应为阳离子得电子,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应是H+放电,即2H++2e-=H2↑,故C说法错误;D、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极,D说法正确。
3.(2017课标Ⅲ)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瞄准高考1.(2018课标Ⅰ)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
【答案】 2NaHSO3=Na2S2O5+H2O NaHSO3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2H2O-4e-=4H++O2↑ a S2O52-+2I2+3H2O=2SO42-+4I-+6H+ 0.1282.(2018课标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02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瞄准高考1.(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答案】B2.(2018天津)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
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
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
选项D合理。
3.(2018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4.(2017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答案】A【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答案选A。
5.(2016四川)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B【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易错点13 电解池小题快练1.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等的主要原料。
已知多晶硅第三代工业制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Y、Z分别为H2、Cl2B.制取粗硅时焦炭与石英发生副反应生成碳化硅,该副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SiHCl3极易水解,产物为H2SiO3、H2、HCl,据此推测SiHCl3中硅为+2价D.多晶硅是硅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答案】C2.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答案】D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用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只有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答案】A【解析】A项,铜做阴极,不参与反应,石墨性质稳定做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故A项正确;B项,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为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 项错误;C项,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因此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C项错误;D项,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4.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
利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B.从D口出来的是硫酸溶液C. 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 D. Na2SO4溶液从E口加入【答案】C5.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易错点19 化学实验选择题专练模拟题训练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答案】B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B.若A为醋酸,B为CaCO3,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C.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D.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答案】D【解析】A、浓盐酸和KMnO4反应生成氯气,氯气通入品红溶液,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正确;B、若A为醋酸,B为碳酸钙,与醋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Na2SiO3和CO2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故B正确;C、D为球形结构,可使倒吸的液体受重力作用流下,具有防倒吸作用,故C正确。
D、浓氨水和生石灰CaO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和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D错。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4.对于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C.实验丙:用瓷坩埚融化NaOHD.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答案】D【解析】A.先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开始没有气泡,然后有气泡,但反应时间前短后长,故A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故B错误;C.瓷坩埚成分中有二氧化硅,它能够NaOH 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变为碳,然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具有还原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D正确。
- 1 - 易错点19 化学实验选择题专练 模拟题训练 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 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C.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D. 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B
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 若A为醋酸,B为CaCO3,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C. 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D.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和KMnO4反应生成氯气,氯气通入品红溶液,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正确;B、若A为醋酸,B为碳酸钙,与醋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Na2SiO3和CO2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故B正确;C、D为球形结构,可使倒吸的液体受重力作用流下,具有防倒吸作用,故C正确。D、浓氨水和生石灰CaO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和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D错。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2 -
【答案】B 4.对于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 B. 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 C. 实验丙:用瓷坩埚融化NaOH D. 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答案】D 【解析】A.先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开始没有气泡,然后有气泡,但反应时间前短后长,故A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故B错误;C.瓷坩埚成分中有二氧化硅,它能够NaOH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变为碳,然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具有还原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D正确。 5.一种无色气体100mL,由NH3、NO、CO2所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发 - 3 -
易错点03 阿伏加德罗常数模拟题训练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2 g S8(分子结构:)中的共价键数目为N AB. 2 g由H218O和2H2O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 AC. 8 g CuO与足量H2充分反应生成Cu,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 A【答案】D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78g苯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3N AB. 12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N AC. 0.1 mol熔融NaHSO4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0.1 N AD.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N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6N A【答案】A【解析】A. 苯分子的结构中含有特殊的碳碳键,没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B. 1mol镁在反应中转移2 mol 电子,12g镁物质的量为12/24=0.5mol,转移电子数为N A;B正确;C. 熔融NaHSO4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所以0.1 mol熔融NaHSO4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0.1 N A,C正确;D. 标准状况下,6.72 L 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6.72 L N2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两种分子为双原子分子,所以0.3 mol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6N A,D正确。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2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 AB.将l00mL 0.1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数为0.01N AC. 1mol NaOH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 AD. 100mL 0.1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的数目为0.01N A【答案】A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 AB.将4mL 5.0mol/LNa2SiO3制得的硅酸胶体中,所含胶体粒子数为0.02N AC. NaH与H2O反应生成氢气,每生成0.6g氢气转移电子数为0. 6N AD.将0.2mol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2N A【答案】D【解析】A. 25℃时,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 A,A项错误;B. 将4mL 5.0mol/LNa2SiO3制得的0.02mol的硅酸分子,但胶体粒子是多个硅酸分子的聚合体,所以含胶体粒子数小于0.02N A,B项错误;C. NaH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每生成0.6g氢气,即0.3mol,转移电子数为0. 3N A,C 项错误;D. 将0.2molNH4NO3溶于稀氨水,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NO3-)+c(OH-),溶液呈中性,c(H+)= c(OH-),即c(NH4+)=c(NO3-)=0.2mol,故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2N A,D项正确。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瞄准高考1.(2018课标Ⅰ)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
【答案】 2NaHSO3=Na2S2O5+H2O NaHSO3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2H2O-4e-=4H++O2↑ a S2O52-+2I2+3H2O=2SO42-+4I-+6H+ 0.1282.(2018课标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23 有机化学基础 模拟题训练 1.四元轴烯(a)、苯乙烯(b)、立方烷(c)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同分异构体只有b和c两种 B. a、b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 a、c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b的一氧代物有五种 D. a、b、c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C
2.以苯为基本原料可制备X、Y、Z、W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苯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B. 可用AgN03溶液检测W中是否混有Z C. X、苯、Y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均共平面 D. 反应④中产物除W外还有H2O和NaCl 【答案】D 【解析】A.苯与液溴、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而苯与溴水不反应,A错误;B.C6H11Cl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C6H11Cl属于氯代烃,不含氯离子,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AgN03溶液检测W中是否混有Z,B错误; C. Y分子为环己烷,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全是饱和碳原子,因此该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D. C6H11Cl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氯化钠和水,D正确。 3.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中含有醛,其中有些具有特殊香味,可作为植物香料使用,例如桂皮
含肉桂醛(),杏仁含苯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肉桂醛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加聚反应 B.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肉桂醛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 C. 肉桂醛和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D. 苯甲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答案】C
4.有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8H8,其键线式分别表示为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互为同系物 B. Y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C. X、Y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 Y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A. 同系物指两种有机物属于同类物质,且分子式之间差CH2的整数倍。X、Y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 Y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取代基可以旋转,不一定共面,B错误;C. X、Y都能发生氧化反应,但是X属于饱和多环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 Y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且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其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5.关于有机物a()、b()、c() A. a、b、c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 a、b、c的分子式均为C8H8 C. a的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一平面 D. b的二氯代物有3种 【答案】D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油脂已经完全皂化
B 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适量氨水使溶液为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淀粉已经水解完全
C 在2mL0.1mol/L的CuSO4溶液中滴加6滴0.1mol/L NaOH溶液,配制成新制氢氧化铜。向其中加入麦芽糖溶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 麦芽糖为非还原性糖 D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浓硝酸,微热产生亮黄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答案】D 【解析】A.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根据溶液的碱性判断油脂是否完全皂化,故A错误;B.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适量氨水使溶液为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有光亮的银镜生成,只能证明淀粉已经水解 产生含有醛基的物质,无法证明水解完全,故B错误;C.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在碱性环境下具有弱氧化性,因此滴6滴0.1mol/L NaOH溶液,NaOH明显不足, 则不能检验麦芽糖中醛基的存在,故C错误;D. 鸡蛋清属于蛋白质,其溶液中滴加浓硝酸,微热产生亮黄色沉淀,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故D正确。 7.下列有关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 取少量某无色弱酸性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B.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要将导管口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以利于分离乙酸乙酯 C. 为证明苯环结构中是否含有双键,可向苯中加入一定量酸性高锰酸钾 D. 除去CO2中混有的H2S,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B
8.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反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B. 有机物C4H11N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 丙烯中反应①②分别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D. 化合物甲()和乙()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A. 乳酸薄荷醇酯()具有酯基和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A错误;B. 有机物C4H11N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8种,分别是CH3CH2CH2CH2NH2,CH3NHCH2CH2CH3,CH3CH2NHCH2CH3,CH3CH(NH2)CH2CH3,CH3CH(CH3)CH2NH2,CH3CH(CH3) NH CH3,
(CH3)3CNH2,(CH3)2NCH2CH3,B错误;C. 丙烯转为中,氯原子只有一个,故反应①
是取代反应、反应②是双键加成反应,C正确;D. 化合物甲()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为8个,乙()分子最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为6个,不相同,D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环己烯与溴苯
B. 是由单体CH2=CH—CH3和CH2=CH2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 C.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D. 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答案】B
10.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传染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齐墩果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齐墩果酸能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C. 齐墩果酸分子间能形成酯 D. 齐墩果酸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 齐墩果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醇羟基,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A正确;B. 齐墩果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选项B正确;C. 齐墩果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分子间能形成酯,选项C正确;D. 齐墩果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但分子中不含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选项D不正确。 11.有机物a、b、c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 b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C. ①②均属于加成反应 D. 等物质的量的b、c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 【答案】D
12.双环戊二烯()主要用于制医药,农药,树脂制品,常存在于煤焦油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煤的干馏产物中可分离出苯,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 B. 双环戊二烯与蓝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双环戊一烯能与溴的四氧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双环戊一烯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答案】C 【解析】A. 从煤的干馏产物中可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基本化工原料,故A正确;
B. 双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C10H12)与蓝烷()的分子式C10H12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两者是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 双环戊一烯能与溴的四氧化碳溶液发生的是
加成反应,不能是取代反应,故C错;D. 据双环戊二烯()的结构可知双环戊一烯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正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所有原子共面 B. 蔗糖水解生成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C. 的一氯代物数目相同(不考虑立体异构) D.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14.已知(a)、(b)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同分异构体只有b一种 B. a、b的一氯代物分别有5种和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 a、b均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 a、b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A、 a还有链状同分异构体,不止b一种,故A错误;B. a、b的一氯代物分别有5
种如图和3种如图(不考虑立体异构)故B正确;C. a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b不能,故C错误;D、b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a中碳碳
单键可旋转,故D错误。 1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B. 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答案】A
16.已知苯乙烯b、立方烷d、环辛四烯p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p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b、d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p均不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答案】A 【解析】A.b中苯环和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p中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同时也存在碳碳单键,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B.二氯代物取决于一氯代物中氢原子的种类,b分子中一氯代物5种,故B错误;C.b、p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C错误;D.b苯乙烯分子式为C8H8,符合分子式的有机
物结构可以是多种物质,不只有d和p两种,如桶烯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17.分子式为C6H10O4的有机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向该有机物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则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立体异构)共有 A. 7种 B. 8 种 C. 9 种 D. 10种 【答案】C
18.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 (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聚维酮的单体是 B. 聚维酮分子的聚合度为2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