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学1矿内空气共7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70
第一章¥矿井大气第一节井下空气的成分人们生活离不了空气,所以,在井下采煤时,就必须把地面新鲜空气送到井下去。
地面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有氧﹑氮﹑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按体积的百分数计算;氧为20.96﹪;氮为79﹪;二氧化碳为0.04﹪。
此外还含有数量不定的水蒸气﹑微生物和灰尘等。
地面新鲜空气进入井下以后,在成分上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⑴含氧量家少;⑵混入各种有害气体;⑶混入煤尘和岩尘;⑷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也发生变化。
变化程度不大的叫新鲜空气,也叫新风;变化程度大的叫污浊空气,也叫污风或乏风。
尽管井下空气的成分与地面不完全想同,但其主要成分仍然是氧﹑氮和二氧化碳。
一、氧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1.11。
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几乎可与所有气体相化合。
氧能阻燃和供人与动物呼吸。
空气中氧的浓度高低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最适宜人呼吸到空气中氧浓度为21%左右;当氧浓度降到17%时,人在静止状态尚无影响,但在工作是能引起喘息、呼吸困难和心跳;当氧浓度降到10~12﹪时,人将失去知觉,对人的生命已有严重威胁;在氧浓度为6~9﹪时,人在短时间内将死亡。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浓度不得低于20﹪在井下通风不良的巷道中,或发生火灾、沼气和煤尘爆炸后,氧浓度可能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因此,在进入这些巷道之前,要认真地进行空气检查,负责可能发生窒息的危险。
二、氮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0.97,不阻燃也不能维持呼吸。
在正常情况下,氮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含氮量过多时,能使氧浓度相对减少;因缺氧而窒息。
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1.52,易溶于水,不阻燃也不能维持呼吸,略带毒性,对眼睛、喉咙及鼻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二氧化碳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
当肺泡中二氧化碳增多时,能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因而引起呼吸频繁。
第一章矿内空气1-1 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有何区别?地面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干空气和水蒸气组合而成的混合气体。
区别: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其成分和性质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混入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空气的状态参数(温度、湿度、压力等)发生改变等。
1-2 氧气有哪些性质?造成矿井空气中氧浓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氧气是无色、无臭、无味、无毒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1。
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几乎可以与所有气体发生化学变化反应。
氧能助燃和供人与动物呼吸。
1人员呼吸2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3煤炭自燃4瓦斯、煤尘爆炸5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1-3 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规程》对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有哪些具体现定?有害气体:CO、NO2、SO2、H2S、NH3、CH4、H2、其他有害物质体积浓度:CH4工作面≤ 0.5%采掘工作面≤1%CO2≤ 0.5%CO≤ 0.0024%NO2≤ 0.00025%SO2 ≤ 0.0005%H2S≤ 0.00066% NH3≤ 0.004%1-4 CO有哪些性质?试说明CO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矿井空气中CO的主要来源。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当浓度在13~75%时可发生爆炸危害:CO比O2与血色素亲和力大250~300倍,它能够驱逐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使血液缺氧致命。
还可以导致心肌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统也会有损害,经实验证明,一氧化碳还会造成慢性中毒。
来源: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然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1-5 什么是矿井气候?简述井下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矿井气候指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
在进风路线上:冬季,冷空气进入井下,冷气温与地温进行热交换,风流吸热,地温散热,因地温随深度增加且风流下行受压缩,故沿线气温逐渐升高;夏季,与冬季情况相反,沿线气温逐渐降低。
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矿山是以采矿为主要活动的地方,矿井的通风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矿井通风及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是矿山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能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清新,排除有害尘埃和毒气,保证矿工在矿井内工作的安全.本篇文档将重点介绍矿井通风及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的内容.一、矿井通风的概念矿井通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矿井内外空气进行流动的一种技术体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矿井内外两侧的气压,使矿区内氧气供应充足,有害气体得以排出,尘埃减少,矿工在矿井内能够安全呼吸.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是:1.气流原理:利用自然逼流和自然抽流等原理,控制劳动场所的通风质量,保证空气质量.2.低风阻原理:减小空气流动中的阻力,可以提高气流的流速和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和氧气的有效置换.3.安全性原理:对煤尘、有害气体的浓度、爆炸和毒气的侵害进行控制.4.可靠性原理:在依靠人工控制下,能够始终保证矿井的安全性.二、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作业过程中,煤、油气、井巷、巷道、矿井和采空区不断排放了大量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如果矿井内部的空气不能及时流通,煤矿内部的气氛将会达到极度不安全的状态,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为了确保矿井通风的安全,在矿山通风制度中,有三个指导原则:1.主要依靠自然通风:通过井口、巷道、洞口等地方的自然风险与自然习惯的帮助,来达到对矿井内气体的清新处理.2.改善通风设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对其通风设备进行改进和升级,弥补自然条件不能满足的不足.3.合理运用机械强制通风:在氧气供应不足、有害气体大量排放、气体浓度高等情况下,应该采取人工强制通风的方式,确保矿山通风安全.矿井通风的安全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有害气体的预防:有害气体是危险而不可预见的,其产生有时连矿工措施,能够避免,一旦产生,需要依靠及时的风口认领和有力的机械手段进行隔离和清除.2.电气安全:在矿山采煤过程中,各种设备的电气维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电器设备必须进行防爆处理,制定相应防火措施,为电气安全提供保障.3.氧气供应和矿石堆放的调节:大量矿石堆放会在矿山内形成封闭空气,使内部氧气含量降低,氧气供应不足,较长时间内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三、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是指在矿山过程中,切实保障矿工的安全,确保矿山生产的正常开展.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矿井气体监测:通过仪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及时掌握矿山内部空气状况,如氧气含量、煤矿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等.2.合理安排矿工休息和工作时间:在矿井内长时间工作,必须注意矿工的身体健康,合理安排矿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矿工的身体良好状态.3.制定灾难演练方案:在矿井事故和险情发生前,必须制定可行且科学的应急预案和灾难演练方案,并针对相关人员加强相关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4.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矿井甚至各项安全内容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保证执行力度,以落实矿井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结语矿井的通风与安全,是保障矿工安全,矿山生产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空气及调节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强.在今后的矿山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加强矿山通风管理和安全防范,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采矿课件】第一章矿井空气矿井通风的要紧任务确实是把地面新奇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井下,供给人员呼吸,排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制造一个良好的矿内气候条件,从而保证井下人员的躯体健康和安全生产。
因此,矿井空气的质量和数量是反映矿井通风成效的要紧指标。
本章重点阐述矿井空气的要紧成分,井下常见的有害气体,空气成分和有害气体的安全标准及测定方法,矿井的气候条件,风速、风量测定等要紧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矿井通风理论奠定基础。
第一节矿井空气成分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外,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固,尽管随时刻、地点和海拔高度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
一样将不含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它的组成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6%)、氮气(79%)和二氧化碳(0.04%).地面空气从井筒进入井下就成了矿井空气。
由于受井下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生产因素的阻碍,与地面空气相比,矿井空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要紧有:氧气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增大;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状态变化等。
在矿井通风中,适应上把进入采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之前,空气成分或状态变化不大的风流叫做新奇风流,简称新风,如进风井筒、水平进风大巷、采区进风上山等处;通过用风地点后,空气成分或状态变化较大的风流叫做污风风流,简称污风或乏风,如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矿井回风大巷、回风井筒等处。
尽管矿井中的空气成分有了一定的变化,但要紧成分仍同地面一样,由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一、矿井空气的要紧成分及其差不多性质(一)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
氧气是专门活跃的化学元素,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
氧气是坚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
人类之因此能够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人体内不断汲取食物和吸入氧气,通过氧化作用,进行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而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