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件:绪论-矿井通风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446.02 KB
- 文档页数:18
矿井通风基本理论知识第一章矿井空气第一节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矿井空气主要由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组成,它们的体积百分比分别是20.96%、79%、0.04%一、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略重(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5)能助燃和帮助人呼吸。
《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的风量不得少于4m3 ;第100条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人在一般情况下,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L/min ;在工作时的需氧量为1~3L/min 。
O2浓度为17%时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呼吸困难心跳强烈一五%时呼吸及心跳加快,无力进行劳动10-12%时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6-9%时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死亡二、氮气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0.97,矿井中主要用于灭火。
矿井中的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腐烂以及煤岩中涌出。
三、二氧化碳CO2CO2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常积聚于巷道的底板,易溶于水,略带毒性。
当空气中CO2浓度增高时会降低O2浓度使人窒息。
主要来源:人员呼吸、氧化、燃烧、爆炸、煤岩中涌出《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CO2浓度不得超过0.5%;矿井总回风或一翼回风巷中,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中浓度超过1.5%时,采掘工作面风流中浓度达到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矿井空气的检测方法取样分析法用气相色谱仪在化验室进行,精确但操作复杂、时间长,一般用于井下火区成分检测或需要精确测定空气成分的场合。
快速测定法便携式仪器(O2);比长式检测管第二节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矿井中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氨气(NH3)、氢气(H2)、甲烷(CH4)等。
大型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探讨作者:李延辉吴晨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7期平煤股份一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产能不断提升,人员也不断增加,曾创出了一个个的辉煌,然而自产能由500万降至400万吨以后,连年亏损不止。
全矿曾经从抓干部作风、抓班组建设、抓党建、抓技术管理、抓采掘接替、抓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大家都一致认为一矿的干部作风和管理严格程度一直很优秀,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扭转整体上亏损的局面。
本文试图换一个思路从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探讨当前面临的局面、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适当的改革管理建议。
一、管理状况分析1、机构与管理关系平煤股份一矿目前有9000多名职工,大框架上采用矿——区(部)——队三级管理模式与矿——科室——队三级管理模式交叉共存。
全矿共有正科级单位131个,其中区部共有11个,基层队有81个,有考核权的部门有65个,其中有全矿考核权的部门有51个。
考核管理类文件数不胜数,多部门互相交叉考核,考核关系链极度复杂,这些还不包括部分辅助服务类单位通过倒服务获得变相的考核权。
根据统计,单以综采队为例,能够考核到综采队的部门多达66个(部分科室下属多个考核组),经验不足的队长通常连考核部门都认不全。
2、管理模型分析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区部级管理大量机关化,整个管理模型扁平化明显。
根据管理学规律,扁平化管理模型适用于人数少、创业单位,对人员众多的一矿来说,扁平化的结果就是造成管理关系链过多,增加管理成本,弱化管理效果。
仅以有全矿考核权的部门与基层队之间的关系计算,存在管理关系链数量为51×81=4131条。
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的互相考核与区(部)对内部单位的考核,存在管理关系链为51×51+81=2682条,粗略计算全矿明显存在的管理关系链数量为4131+2682=6813条。
每一条管理关系链都对应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
对于有全矿考核权的部门来说,每一项工作安排都要具体到所有单位,牵扯精力过多,普遍呈现出人员不足、信息滞后、指导政策不能与现场匹配,落实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