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二)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
大气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所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
对这些运动,可忽略离散的分子特性,可以视大气为连续的流体介质,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变量(如气压、密度、温度)在大气这具有单一的值,这些场变量和它们的导数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控制大气运动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可以用场变量作为因变量和空间、时间变量作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表示。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2—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一、 基本作用力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是指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1、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的气块上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气块会受到净压力的作用。
P G ∇-=ρ1(1)其中,ρ为气块密度, k zp j y p i x p P∂∂+∂∂+∂∂=∇称为气压梯度力。
P ∇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
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
2、 地心引力由牛顿万有引力定理说明,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引力:⎪⎭⎫ ⎝⎛-=r r r GMm F g2所以,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地心引力)为:⎪⎭⎫ ⎝⎛-=r r r GM m F g2 设:地球的半径为a(地心到海平面的距离),海拔高度为z,则()()⎪⎭⎫⎝⎛+-=⎪⎭⎫ ⎝⎛+-=r r az a Gm r r z a GM g222*112*01⎪⎭⎫⎝⎛+=a z g 在气象学范围内,z 的值一般为数十公里,而地球半径a 竟达6000多公里,故**g g ≈可作为常数。
地心引力始终是作用于大气的真实的力。
3、 摩擦力大气是一种粘性流体,它同任何实际流体一样都受内摩擦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根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大气作用:⑴大气对地面拥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⑵大气对太阳辐射拥有削弱作用:使白日太不太热削弱作用表此刻:⑴反射⑵汲取:臭氧汲取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汲取红外线⑶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伍天没完整黑。
结论:晴日时,日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日夜温差小。
例1、乡村秋末制造浓烟抵抗严寒空气,加强盛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要素:海拔、天气、纬度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域的原由:海拔高,大气稀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分,日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可是大气稀疏,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我国西北地域太阳能丰富的原由:天气干燥,多明朗天气,大气稀疏,使太阳能丰富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域的原由: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D C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对比较而言的3、气压值大小次序B>A>D>C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上涨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下沉气流,天气明朗干燥。
三、几种特别的热力环流1、热岛效应:城郊风⑴市里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因此市里气温比郊区高⑵绿地和河流能调理天气,降低气温。
2、海陆风⑴夏天海风凉快润湿,冬天海风暖和湿润⑵夏天陆风酷热干燥,冬天陆风严寒干燥⑶夏天陆地气温高,冬天大海气温高。
4、山谷风⑴山谷升温慢,降温也慢⑵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拂晓时分简单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⑶山谷多夜雨的原由:山谷河流众多,水汽充分;夜晚山坡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山谷暖空气被迫上涨,简单形成降水。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要紧吸取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因此,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可不能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因此日出前的清晨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取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缺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显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明白得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阻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形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①变干②变湿③增温④降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等压线分布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3.北半球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南北分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热带辐合带,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热带辐合带气流在赤道南、北产生一串气流漩涡,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两种类型。
如图为全球全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完成13﹣15题。
判断图示辐合带的季节(北半球)与类型()A.甲春季信风辐合带B.乙夏季季风辐合带C.丙秋季季风辐合带D.丁冬季信风辐合带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下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5﹣5题。
5.灾害发生时,当地低层气压的分布情况为()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如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两次阵风锋()A.南岸路径移动中势力增强B.南岸路径暖湿气团势力较强C.西岸路径积雨云层更厚D.西岸路径水平温度梯度更大7.此次天气过程中风灾最严重的地点在()A.甲B.乙C.丙D.丁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空气、水蒸气、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组成的大型复合物体。
空气中臭氧、氮气、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最重要的由气氛组成,但其它大气成分,如氧化氮和硫化氢,也可以偶尔在某些情况下释放到大气中。
2. 大气压:大气压是大气中由大气所受压强所折射出来的空气重量。
它是一种内动力,可以使大气中的空气产生上升和下降的特性。
3. 大气温度:大气温度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也称为垂直温度变化。
它是由大气暖气总量的分布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将会影响大气的层状性结构以及大气中水汽、云彩和降水等因素。
4.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也称为天文辐射,是由太阳和地球大气或其它物质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
它参与了大气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将太阳的能量传播到地面。
5. 大气湿度:大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或水蒸气的湿度。
它是由大气中的水分总量、气温、湿度度和地表的反照率所决定的,在许多情况下,大气湿度也会影响雨量、污染物的传播及大气层状性等。
6. 大气流变:大气流变是指大气中液体和气态各相形式之间发生的运动和变化。
所谓运动是指气态物质在大气中不断运行的过程,变化是指大气中物质性质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压强等等。
7.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压强、组分、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过程所组成的混合体,它可以帮助传递来自太阳的能量,并影响大气的温度及湿度分布。
8. 冷却:冷却是指大气中空气经改变压强、流量、温度或湿度而进行的能量转换。
主要的冷却有变异型冷却、常见型冷却和冷凝型冷却三种,它们的变化决定了大气中的物理特性,以及气象过程的发展。
9. 湿冷却:湿冷却是指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而降低大气温度的过程。
大气中水汽是一种特殊的热量载体,风速增加会加强湿冷却,而较小的风速反而会减弱湿冷却。
10.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从三种不同的形式降落地表的过程,它们分别是雨、雪和冰雹。
降水是由湿冷却过程而致使云层和降水的形成,来满足大气能量平衡所必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研究大气是怎么热起来的,大气热起来的过程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短波)(吸收、反射、散射)(长波)射向宇宙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长波)射向地面(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H2O、CO2吸收,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进行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释现象:1.月球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很多,为什么?(6分)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②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③没有大气,晚上没有保温作用;2分50%85%解释现象:2.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玻璃的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射不出去,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3.温室效应、燃烧烟雾的作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4.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解释现象:5.青藏高原昼夜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总结:大气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子,起的保温作用拓展: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日出前后一天之中,太阳辐射最高12点,地面温度最高下午1点,气温升到最高下午2点 一年之中,6.22夏至日太阳辐射最高,陆地7下月份气温最热,海洋8月份气温最热三、大气热力环流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整体低层气压比高层气压大(引力作用:离地面越近,空气越密集,气压越大) ABCD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B >A >D >C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C DCBA从等压线或等压面角度对高压低压进行理解:1006100810101012地面低层气压高,越往上气压越低100610061008101010121012 地面热冷“热胀冷缩”和物理无关,热的地方等压线胀开,冷的地方等压线收缩甲处空气收缩下沉,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所以选B只要由冷热差距的地方,就会有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海风夜晚陆风解释盆地地区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拉萨夜雨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白天,山顶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谷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吹谷风夜晚,山顶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山谷云雾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度高;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很难感觉到,1-2级,比较弱,几乎感觉不到为社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两个角度:①城市由众多放热的物体:汽车、工厂等排放CO2②城市有众多的吸热的物体:柏油马路、水泥建筑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大在郊区吹往城区风之间的地段植树造林,不要修有污染的工厂总结:近地面热(上升运动——低气压——阴雨天气)可以互因果近地面冷(下沉运动——高气压——晴朗天气)可以互因果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成因: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2.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作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8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七)——大气运动(二) 编制:孙叶军 谷庆华 审核:姜金玲 赵雪莲 时间: 教师寄语: 一、知识梳理: (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3 0°~4 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 0°~6 0°之间的人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1.气团: (1)气团: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类型: ①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 冷气团:气团向比它暧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一般冷气团形成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变冷。 暖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暖气团。一般暖气团形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增暖。 ②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 海洋性气团:海洋性气团形成于大洋上,由于海水的蒸发量大,空气湿润。 大陆性气团:大陆性气团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 2.锋: (1)锋: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 (2)类型及天气: ①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插到暖气团的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 ②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称为暖锋。因为暖气团的空气密度较小,所以暖气团就会爬升到冷气团的上方,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或产生降雨。 ③准静止锋: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呈准静止状态的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3. 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如果某地形成低压中心,在低压中心周围就会形成一个空气的漩涡,叫做气旋。 8
①空气运动特点: 水平方向上:气流从四周流人中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而南半球气旋的气流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垂直方向上: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②天气特点: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2)反气旋:是在高压区出现的空气漩涡。 ①空气运动特点: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中心流向四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而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垂直方向上:反气旋中心的气流以下沉为主。空气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相对减小,水汽不易凝结 。 ②天气特点:反气旋过境时,通常会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 二、重难点讲解: 1、图解分析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大气环流、洋流、太阳辐射的关系:
2、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间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多雨 8
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寒 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3、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是根据给定的各种形式的气候资料,归纳出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依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判断气候类型。具体判断方法见下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4种) 最冷月均温在O°C—15°C之间 亚热带气候(2种)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C—0°C之间 温带气候(2种) 最热月均温低于1O°C 寒带气候类型(两种)
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念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4、常见的天气系统对比: 8
(1)锋的比较: 5.锋面: 类型 看箭头 方向 看锋面 坡度 看雨区范 围及位置 看符号
冷锋 暖锋 高考链接: (2009 天津卷)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10-11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2.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8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七)——大气运动(二) 一、选择题: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如下图),回答3--4题。
3、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据此回答5~9题。 8
5、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位子南半球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于变化,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11.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12.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回答13~15题。
13.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14.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15.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右图为常见的“天气系统运动模式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在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7.在上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8、下图所示环流形势出觋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
是 ( ) 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 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 C.南半球冬季、气旋雨 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 二、综合题 19.如下图中A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的气候资料,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B图中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该地冬季最冷月气温在 ℃以下,属 带(温度带)。 (3)该地全年降水在 毫米以上,属于 地区(千湿地区)。 (4)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2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