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巧训特训第三周非选择题增分练(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62.01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周选择题提速练(一)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碘受热升华而流失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解析:选D 加碘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而不是单质碘,因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故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A项错误;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从而起到保鲜水果的作用,并不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B项错误;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燃烧生成的SO2气体,SO2不是温室气体,C项错误。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H2O2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2.24 L O2,转移电子数为0.2N A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36.5 g氯化氢气体,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N AC.44 g丙烷中含有的极性键为8N AD.1 L 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HSO-3和SO2-3离子数之和为0.1N A解析:选D 根据2H2O2===2H2O+O2↑中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0.1 mol)O2转移0.2 mol电子,A项正确;1 mol H2和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断裂2 mol共价键,则生成36.5 g(1 mol)HCl时断裂1 mol共价键,B项正确;每个丙烷分子中含8个C—H键,44 g丙烷为1 mol,1 mol丙烷中含8 mol极性键,C项正确;1 L 0.1 mol·L-1NaHSO3溶液中HSO-3、H2SO3、SO2-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 mol,D项错误。
9.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溴水能鉴别苯、乙醇溶液和四氯化碳B.甲烷和苯均可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分子式为C5H12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其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D.蛋白质、油脂、淀粉均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解析:选B 溴水和乙醇互溶,液体不分层,溴水遇苯、CCl4发生萃取,出现分层现象,若上层液体为橙红色,则原液体是苯,若下层液体为橙红色,则原液体是CCl4,即用溴水可以鉴别苯、乙醇和CCl4,A项正确;甲烷和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而苯和Cl2在光照下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项错误;分子式为C5H12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为醇,可看作C5H12中的1个H被—OH取代,即有8种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蛋白质、油脂和淀粉在适当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正确。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 (共16套,Word 版,含答案解析)目录技能强化专练(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化学与STSE ............................................................................ 1 技能强化专练(二) 化学常用计量 ............................................................................................................. 7 技能强化专练(三) 氧化还原反应 ........................................................................................................... 14 技能强化专练(四) 离子反应 ................................................................................................................... 20 技能强化专练(五)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27 技能强化专练(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 34 技能强化专练(七) 电化学 ....................................................................................................................... 41 技能强化专练(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48 技能强化专练(九) 电解质溶液 ............................................................................................................... 55 技能强化专练(十) 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 63 技能强化专练(十一) 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 69 技能强化专练(十二)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 74 技能强化专练(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 ....................................................................................................... 82 技能强化专练(十四)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 ............................................................................................... 88 技能强化专练(十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 ................................................................................................... 99 技能强化专练(十六) 有机化学基础 .. (104)技能强化专练(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化学与STSE1.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29题专练简单计算题1.向130 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片,在微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完全溶解,冷却后将溶液稀释至500 mL,再加入过量铁粉,使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6.8 L;过滤得到残留固体,经干燥、称量,比原铁粉质量减轻了35。
6 g. (1)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________ g。
(2)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答案(1)44.8(2)18.1解析(1)16.8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
Fe+H2SO4===FeSO4+H2↑固体质量减少1 mol 56 g0.75 mol 42 g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g,CuSO4+Fe===FeSO4+Cu质量增加56 g 8 gx g 42 g-35。
6 g=6.4 g56∶8=x∶6。
4,解得x=44。
8.(2)根据上述分析,设加入铜片的物质的量为y mol,CuSO4+Fe===FeSO4+Cu质量增加1 mol 8 gy mol 42 g-35.6 g=6.4 g1∶8=y∶6.4,解得y=0。
8。
设与铜反应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为z mol,Cu+2H2SO4(浓)错误!CuSO4+SO2↑+2H2O1 mol2 mol0。
8 mol z molz=1。
6原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H2SO4)=(0。
75 mol+1。
6 mol)÷0.13 L≈18.1 mol·L-1。
2.(2017·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实验室一瓶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混合物,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
所得溶液分成二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0。
5 mol·L-1氯化钡220 mL 恰好完全反应;在第二份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
896 L,可使Fe2+全部变成Fe3+。
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样品中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2)若在第一份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经洗涤,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残渣的质量是__________.答案(1)0.02 mol(2)8 g解析(1)在第二份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896 L,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n(Fe2+)=0.896 L÷22。
第四周 非选择题增分练26.硼(B)可形成H 3BO 3、NaBH 4、NaBO 2等化合物,用途广泛。
(1)H 3BO 3为一元弱酸,可由硼砂(Na 2B 4O 7·10H 2O)与盐酸加热反应制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0.1 mol·L -1的H 3BO 3溶液pH 约为5.0,则H 3BO 3的电离常数K a 约为________。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储氢反应:BPO 4(s)+4Na(s)+2H 23PO 4(s)+NaBH 4(s) ΔH <0图(a)为NaBH 4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①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A .生成1 mol NaBH 4只需1 mol BPO 4、4 mol Na 和2 mol H 2B .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H 2,则v (放氢)<v (吸氢)C .升高温度,放氢速率加快,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压强增大D .降低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②NaBH 4的产率在603 K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BH 4可水解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NaBH 4+2H 2O===NaBO 2+4H 2↑。
①t 1/2为NaBH 4水解的半衰期(水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lg t 1/2随pH 和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在酸性条件下,NaBH 4不能稳定存在,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T 1________(填“>”或“<”)T 2。
②用H 2制备H 2O 2的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方法,反应原理如图(c)所示。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e —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聚乙烯快餐饭盒的推广使生活变得既便捷又环保C .SiO 2只能用作光导纤维材料D .用烧碱溶液可以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是动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聚乙烯快餐饭盒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之一,B 错误;SiO 2除了用作光导纤维材料,还用于冶炼单质硅、硅酸盐工业等等,C 错误;植物油是油脂,在烧碱溶液水解后互溶不分层,矿物油是石油化工的产品,一般为烃类,与烧碱溶液不互溶而分层,D 正确。
8.下列关于有机物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 .比例模型,既可以表示CH 4分子,也可以表示CCl 4分子B .某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 2=CHCH(OH)COOH ,则该物质有三种含氧官能团C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2CH 3CH 182OD +O 2――→催化剂△2CH 3CH 18O +2HDOD .由丙烯酸(CH 2=CHCOOH)合成的高聚物为 解析:比例模型是按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及空间排列来制作的,CH 4、CCl 4的分子空间构型相同,但H 与Cl 的大小不同,A 错误;B 项物质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其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B 错误;乙醇催化氧化时,羟基上O -H 、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的C -H 键断裂,C 正确;D 项应为加聚反应,只是碳碳双键断裂,D 错误。
9.X、Y、Z、W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它们之间的反应有: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3(25 ℃)。
逐题对点特训11.(2017·广西桂林模拟)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C)A.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用“84”消毒液来杀死埃博拉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解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CO2,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项正确;瓷盘是硅酸盐制品,B项正确;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错误;“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D项正确。
2.(2016·天津卷)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神农本草经》记载,碳酸氢钠药片该药是抗酸药,服看到有该标志的丢贴有该标志的2胃酸反应的能力,故B项错误;C项为放射性物品标志,处理办法是远离此物品并报警,C项正确;D项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D项正确。
3.(2016·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解析:SO2漂白纸浆是利用SO2与有机物生成无色物质的性质,A项错误;铵盐可用作氮肥,不是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B项错误;Fe2 (SO4)3作净水剂,是由于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并沉降,C项错误;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项正确。
4.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B.含有0.01 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无关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解析:A项,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错误;B项,每个胶粒是由许多个Fe(OH)3构成的,错误;C项,胶体的介稳性和胶粒所带电荷有关,错误;D项,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形成胶体,正确。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考前增分集训小题提速练5新人教(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B.用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C.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还原性D.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转化为N2,是因为纳米铁粉具有还原性C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引起水中藻类植物“疯长”,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大量鱼类死亡,水质变坏,A正确;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中含有铜、镍、铬等重金属元素,用于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B正确;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是利用了臭氧的消毒杀菌作用和活性炭的吸附性,C错误;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转化为N2,NO被还原,是利用了纳米铁粉的还原性,D正确。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为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乙烯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D.粮食酿造的酒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储存会变得更醇香,是因为生成了酯类物质A [葡萄糖溶液为溶液,不是胶体,故无丁达尔效应,A错误;乙酸能和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和水,而水又能和过量的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酸钙和氢氧化钙均不能挥发,故蒸馏时只有乙醇挥发出来,故可以用加过量的生石灰的方法来除去乙醇中的乙酸,B正确;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故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乙醇在储存的过程中会部分被氧化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故使酒更醇香,D正确。
]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10NAB.100 ℃时,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2NA个H+C.71 g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D.室温下,14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D [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物质的量为×10=9mol,中子数为9NA,A项错误;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1NA个H+,B项错误;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失去2NA个电子,例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1 mol电子,C项错误;N2和CO均是双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均是28,因此室温下,14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D项正确。
第周围非选择题增分练26、硼(B)可形成H3BO3、NaBH4、NaBO2等化合物,用途宽泛。
(1)H3BO3为一元弱酸,可由硼砂(Na2B4O7·10H2O)与盐酸加热反响制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温下0.1mol·L的H3BO3溶液pH约为(3)5.0,则H3BO3的电离常数Ka约为________。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储氢反响:BPO4(s)+4Na(s)+2HH3PO4(s)+NaBH4(s)①0①图(a)为NaBH4产率与反响温度的关系曲线:①①反响达到均衡时,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填字母)A、生成1molNaBH4只要1molBPO4、4molNa和2molH2①B、若向容器内通入少许H2,则v(放氢)<v(吸氢)①C、高升温度,放氢速率加速,从头达到均衡时容器压强增大①D、降低温度,该反响的均衡常数减小①②NaBH4的产率在603K以前随温度高升而增大的原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3)NaBH4可水解放出氢气,反响方程式为NaBH4+2HO===NaBO2+①4H2↑。
t1/2为NaBH4水解的半衰期(水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lg t1/2随pH和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在酸性条件下,NaBH4不可以稳固存在,原由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T 1________(填 “>”或“<”)T 2。
②用H 2制备H 2O 2的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方法,反响原理如图(c)所 示。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为。
分析:(1)H 3BO 3、Na 2B 4O 7·10H 2O 中B 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NaBO ·10HO 与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响为复分解反响,生成2 4 72硼酸和NaCl ,化学方程式为△Na 2B 4O 7·10H 2O +2HCl=====4H 3BO 3+2NaCl+5H 2O 。
专题01 化学与生活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2.下列所加物质的作用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A B C D腌咸菜加氯化钠食用盐中加碘酸钾红酒中添加SO2泡打粉加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A. 腌咸菜加氯化钠利用的是其防腐性,与还原性无关; B. 食用盐中加碘酸钾是增加碘元素,与还原性无关; C. 红酒中添加的SO2,利用了其还原性,可以防止红酒氧化变质;D. 泡打粉加的碳酸氢钠是膨松剂,与还原性无关。
本题选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青铜器不容易生成铜绿C.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 食用花生油属于油脂,鸡蛋清含有蛋白质,二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B.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B错误;C.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错误;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二者均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选A。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熟石灰可处理废水中的酸B.用水玻璃可生产點合剂和防火剂C.用食盐水有利于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D.用浸泡过高锰酿钾溶液的硅藻士保鲜水果【答案】C【解析】酸碱发生中和,A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具有粘性,不燃烧,B正确;油污属于油脂类,用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清洗油污,食盐水不能,C错误;水果释放出乙烯,使果实催熟,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释放出二氧化碳,达到保鲜水果的目的,D正确;正确答案选C。
3 4加试 31 题专练1.(2018·余姚中学高三选考模拟)Cu 2O 是一种在涂料、玻璃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红色氧 化物。
它不溶于水和醇,溶于盐酸、氯化铵、氨水,易被 O 2、 硝酸等氧化。
一种以硫化铜 矿石(含 CuFeS 2、Cu 2S 等)为原料制取 Cu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1)“硫酸化焙烧”时,Cu 2S 与 O 2 反应生成 CuSO 4 等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100 ℃时,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 Na 2SO 4 的作用除减小物料间黏结外,另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取”时为提高铜的浸取率,除需控制液固物质的量之比外,还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两点)。
(4)得到产品 Cu 2O 的一系列操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焙烧时得到的尾气可用碱液加以处理B .Cu 2O 露置于空气中会变黑C .经一系列操作得到产品 Cu 2O 后的副产品,经处理后可作净水剂D .“制备”时,溶液的 pH 越小,Cu 2O 的产率越高600 ℃ 100 ℃答案 (1)2Cu 2S +5O 2 =====2CuSO 4+2CuO 2Cu 2++3SO 2- =====Cu 2O↓+SO 2-+2SO 2↑(2)提高焙烧产物中 CuSO 4 的比例(3)浸取温度、浸取时间、硫酸的浓度等(答出两点即可)(4)抽滤、洗涤、干燥(5)ABC解析 (2)加入 Na 2SO 4 的作用除减小物料间黏结外,另一主要作用是提高焙烧产物中 CuSO 4 的 比例。
第三周 非选择题增分练26.金属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
(1)工业上用钛矿石(主要成分为FeTiO 3,主要含FeO 、Al 2O 3、SiO 2等杂质)经过以下流程制得TiO 2:其中,步骤Ⅱ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H 2SO 4+FeTiO 3===TiOSO 4+FeSO 4+2H 2O 。
①步骤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提高钛矿石的碱浸出速率,步骤Ⅰ可采取的办法除提高碱的浓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方法)。
②步骤Ⅱ中加入Fe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FeSO 4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形成的TiO 2·n H 2O 为胶体,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TiO 2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制备金属钛。
方法一:将TiO 2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熔融CaO 为电解液,炭块作电解池槽,电解TiO 2制得钛,阳极上一定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可能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方法二:通过以下反应制备金属钛。
①TiO 2(s)+2Cl 2(g)高温TiCl 4(g)+O 2(g) ΔH =+151 kJ·mol -1②TiCl 4+2Mg 高温2MgCl 2+Ti实际生产中,需在反应①过程中加入碳,可以顺利制得TiCl 4。
碳的作用除燃烧放热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步骤Ⅰ中Al 2O 3、SiO 2均能与浓NaOH 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 2O 3+2OH -===2AlO -2+H 2O 、SiO 2+2OH -===SiO 2-3+H 2O 。
为提高钛矿石的碱浸出速率,可采取适当增加碱的浓度、升高反应温度、粉碎钛矿石或搅拌等措施。
②步骤Ⅱ所得溶液中的Fe 2+易被氧化成Fe 3+,加入适量铁粉,可将溶液中的Fe 3+还原为Fe 2+。
从溶液中分离出FeSO 4晶体时,可采取的操作为过滤。
③TiOSO 4在溶液中加热水解生成TiO 2·n H 2O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TiOSO 4+(n +1)H 2O=====△TiO 2·n H 2O(胶体)+H 2SO 4。
(2)熔融CaO 中的O 2-向阳极移动,阳极上O 2-失电子被氧化为O 2;由于炭块作电解池槽,则阳极还可能生成CO 、CO 2或二者的混合气体。
反应①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碳,碳燃烧放出热量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此外碳还可以和生成物O 2反应,促使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1)①Al 2O 3+2OH -===2AlO -2+H 2O SiO 2+2OH -===SiO 2-3+H 2O 升高温度(或加热) 粉碎钛矿石或搅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②还原Fe 3+ 过滤③TiOSO 4+(n +1)H 2O=====△TiO 2·n H 2O(胶体)+H 2SO 4 (2)O 2(或氧气) CO 2(或CO 或CO 2、CO)消耗O 2,促进反应①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7.Ⅰ.某兴趣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SO 2,并研究其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B 、C 、D 装置分别用于检验SO 2的性质,写出C 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D 装置中有浑浊出现,有同学提出此现象不能证明SO 2具有氧化性,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氧化性不同,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称取一定量的还原铁粉放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 并收集到气体Y 。
经检验,气体Y 中含有SO 2、H 2。
(4)溶液X 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简述如何检验该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测定气体Y 中SO 2的含量,将2.24 L(标准状况)气体Y 通入200.00 mL0.200 0 mol·L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20.00 mL 溶液转入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消耗0.100 0 mol·L -1的KHC 2O 4标准液10.00 mL(高锰酸钾被还原均生成Mn 2+)。
①已知室温下,0.100 0 mol·L -1 KHC 2O 4溶液中,c (C 2O 2-4)>c (H 2C 2O 4)。
滴定操作过程中标准液应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盛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②计算气体Y 中S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1)C 装置中SO 2与饱和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Cl 2+2H 2O===4H ++SO 2-4+2Cl -。
(2)因C 装置中挥发出的Cl 2也能使D 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故D 装置中出现浑浊,不能证明SO 2与H 2S 反应生成单质S ,即不能证明SO 2具有氧化性。
(3)SO 2为有毒气体,使用E 装置,既能进行尾气处理,又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4)根据反应生成的气体Y 中含有SO 2和H 2,可知最后是Fe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 2,因此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Fe 3+,故溶液X 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 2+。
要检验溶液中的Fe 2+,可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滴加K 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或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新制氯水,若出现红色,则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
(5)①根据0.100 0 mol·L -1 KHC 2O 4溶液中c (C 2O 2-4)>c (H 2C 2O 4),可知HC 2O -4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即KHC 2O 4溶液呈酸性,在滴定过程中该标准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达到滴定终点时,滴入最后一滴KHC 2O 4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
②根据化合价变化可找出关系式:2KMnO 4~5KHC 2O 4,c 剩余(KMnO 4)×20.00×10-3 L =0.100 0 mol·L -1×10.00×10-3 L×25,解得c 剩余(KMnO 4)=0.020 0 mol·L-1,再根据关系式:5SO 2~2KMnO 4,得n (SO 2)=(0.200 0-0.020 0) mol·L -1×200.00×10-3 L×52=0.09 mol ,即气体Y 中S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9 mol 0.1 mol×100%=90%。
答案:(1)SO 2+Cl 2+2H 2O===4H ++SO 2-4+2Cl -(2)C 装置挥发出的氯气也可以使D 装置中出现浑浊(3)尾气处理,防倒吸(4)Fe 2+ 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滴加K 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5)①酸式滴定管 滴入最后一滴KHC 2O 4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②90%28.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CO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甲醇。
(1)已知:①2CH 3OH(l)+3O 2(g)===2CO 2(g)+4H 2O(g)ΔH =-1 275.6 kJ·mol -1②2CO(g)+O 2(g)===2CO 2(g)ΔH =-566.0 kJ·mol -1③H 2O(g)===H 2O(l) ΔH =-44.0 kJ·mol -1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 和2 mol H 2,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 23OH(g),实验测得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①该反应的ΔH ________(填“>”“<”或“=”)0,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M 点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506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
③某同学绘制的压强为p 1时,不同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 K )如图2所示。
A 、B 、C 、D 、E 五点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lg K 与温度(T )的关系的点为________。
④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CO(g)+2H 23OH(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H 2的同时消耗1 mol COB .反应过程中c (CO)∶c (CH 3OH)=1∶1C .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绝热恒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12×(①-②+③×4)可得: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2.8 kJ·mol -1。
(2)①从图像可以看出:当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