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第课《周公诫子》讲学稿(无答案)(新版)语文版-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3
27《周公诫子》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
2.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
知识链接: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
今本作十卷。
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
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给加点字注音。
相.天子()哺.()睿.()桀纣..()()欤.()3.解释下列加点字。
封.相.德行..宽裕..守.恭.荣.俭.尊盛..聪明..睿智..愚.哲.由.慎.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
把不会翻译的字词记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加点的字。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如何理解“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6、如何理解“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7、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
内容二:小组内朗读课文,并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内容三:小组共同探讨: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然后组员翻译全篇课文。
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2、翻译句子。
《周公诫子》教学目标:1、了解韩婴及其《韩诗外传》;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文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3、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
对于这个故事,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明确:本文是节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
诫,告诫,警告劝诫之意。
2、作者简介:明确:韩婴,又被尊称为“韩生”,燕(郡治在今市)人,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景帝时,为常山王X舜太傅。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清赵怀玉曾辑《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外传》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
3、关于周公:明确: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
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
因采邑在周(今某某岐山北),称为周公。
曾助武王灭商。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
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某某某某)作为东都。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X“明德慎罚”。
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4、学习生字:守以畏者(wēi)睿智(ruì)桀(jié)纣(zhòu)欤(yú)5、教师X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
禄()姬()怠()嚼()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守之以愚者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莲,花之君子者也D.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删除“独自”)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给”)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二、发展题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三、提高题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 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2024年九年级语文《周公诫子》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
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解题1.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
2.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3.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
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
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
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
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感知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师生交流,解疑答疑见PPT课件四. 自学检测1. 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文中提到自己握发吐哺的经历与桀纣亡身的历史有什么作用?明确: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要谦虚谨慎。
3. 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明确: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
4. 文中提到的六种美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怎么理解?明确:宽宽容,宽以待人; 俭勤俭节约卑谦虚谨慎; 畏(威)时刻警惕,居安思危愚大智若愚; 浅重才不露,守拙以清心5.在周公大段诫子的话中,论点是什么?明确:往矣,子无以鲁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段话的论点,即告诫儿子不要怠慢、轻视人才。
27《周公诫子》
课型:新授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
2.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
知识链接: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
今本作十卷。
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
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模块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相
点的字。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如何理解“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模块二:交流研讨
内容三:小组共同探讨:
模块三:巩固内化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模块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禄()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
(1)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2)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3)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5.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6.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