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8.14 MB
- 文档页数:5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地理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我们一行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开展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地貌调查在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中山陵、明孝陵、汤山矿坑公园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知识,提高了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
2. 土壤与植被调查我们来到了南京附近的乡村和城区,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样、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类、特性以及植被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 水资源调查在南京市区,我们考察了秦淮河、长江等水域,了解了水文水资源特征、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4.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参观了南京环保科技园、紫金山等地,了解了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方法,为今后从事地理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基于数字地球的初中地理实验设计以 地球与地图 为例彭云龙摘㊀要:数字地球是一个三维虚拟的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对改进初中地理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㊂ 地球与地图 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实物模型之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地球来设计地理实验活动,如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寻找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演示地球的运动 设计校园地图 和 制作紫金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㊂实践表明,后者的教学效果也很好㊂关键词:谷歌地球;地理实践力;地球;地图彭云龙,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地理教研组长,一级教师㊂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自筹课题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案例研究 (立项编号:C-b /2020/02/22)的阶段性成果㊂㊀㊀数字地球是一个三维虚拟的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是迄今为止人类掌握地球表面信息的最好方式[1]㊂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全球数字地球技术的领头羊㊂自2005年问世之后,它便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已经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工具㊂本文以 地球与地图 为例,基于谷歌地球设计了指向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实验活动,旨在破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㊂㊀㊀一㊁基本功能和工具谷歌地球界面简介(详见图1)主要包括菜单栏㊁工具栏㊁搜索面板㊁位置面板㊁图层面板㊁状态栏和数字地球显示窗口等部分㊂菜单栏包括文件㊁编辑㊁视图㊁工具㊁添加和帮助等选项㊂菜单选项内又包含大量的工具,如复制图像㊁显示状态栏等㊂工具栏中显示了14个工具,其中前10个工具较为常用:①隐藏或显示侧栏;②添加位置的地标;③添加多边形;④添加路径;⑤添加图像叠加层;⑥录制视频镜头;⑦查询历史图像;⑧显示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⑨在地球㊁星空和其他星球之间切换;⑩测量距离㊂搜索面板可以查找位置和路线及管理搜索结果;位置面板可查找㊁保存㊁组织和再次访问地标;图层面板可以添加谷歌地球附带的若干地理图层,如国界㊁地名㊁3D 建筑等;状态栏显示了鼠标所在地区的经纬度㊁海拔㊁影像拍摄日期和视角海拔高度㊂㊀㊀二㊁设计探究活动(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㊂从我国古代的 盖天说 到 浑天说 ,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根据 圆形最美28图1㊀谷歌地球开始界面的逻辑推理,再到亚里士多德提出 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 的科学证据㊂然而,直到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才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㊂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㊂由此可设计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理实验㊂(1)实验任务①复原轨迹㊂参考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在谷歌地球中绘制出船队环球航行的路径,依次说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经过的地区名称,观察船队航行的方向有何特点㊂②测量经线和赤道的长度,并根据圆周公式(C =2πr)㊁球面公式(S =4πr 2),计算地球的半径和周长㊂(2)实验提示①复原轨迹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工具栏中第5个工具添加图像叠加层(见图2);第二种是在数字地球中利用 添加地标 添加路径 等工具参照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轨迹的位置绘制;第三种方式就是先利用PPT 绘制与环球航行轨迹类似的箭头和文字说明,然后保存为PNG 格式的图片,最后通过图像叠加层工具添加进谷歌地球㊂图2㊀谷歌地球中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径②利用标尺工具可以直接测量经线的长度,间接测量赤道和其他任何一条纬线的长度㊂(二)经纬网定位(1)模糊定位如果想要寻找一个小比例尺的地区,如青藏高原㊁格陵兰岛㊁亚马逊热带雨林等,可以直接根据纸质地图确定该地理区域所在大洲或大洋的大概方位,然后用鼠标拨动数字地球寻找目的地㊂例如,根据世界地形图可知,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形态非常完整,南边还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北边有大面积的温带沙漠㊂这些都是确定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空间参照㊂此外,根据视图菜单下的 网格 工具,可以利用经纬网进行模糊定位㊂如果要寻找一个大比例尺的地区,如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可以打开图层面板中的 边界和地名 图层,根据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拨动数字地球,地图方向会发生变化,英文输入状态下点击 R 键,可将谷歌地球快速调整到 垂直视角 和 上北下南方向 ),然后通过学校附近的标志性建筑来辅助寻找目的地㊂在状态栏可以确定学校的经纬度和海拔㊂(2)精准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用经纬度坐标来表示,即通过经纬度可以准确找到对应的地点㊂在谷歌地球搜索面板中输入的经纬度格式有多种方式(见表1)㊂表1 准确定位输入格式案例序号经度纬度地标说明139ʎ55ᶄ00.86ᵡN,116ʎ23ᶄ26.93ᵡE 北京故宫2275129.88N,994313.73E 香格里拉标语3423233.95n,941936.80e为人民服务标语427.978250227,86.922194173珠穆朗玛峰㊀㊀方式一:写出地标完整的度㊁分㊁秒,后面标注南纬㊁北纬和东经㊁西经对应的大写英文符号,纬度和经度之间可以输入空格或英文逗号来区分纬度和经度,见表1 北京故宫 地标㊂方式二:度分秒完全或者部分用空格代替,见表1 香格里拉标语 地标㊂方式三:格式同方式二,但是后面标注南纬㊁北纬和东经㊁西经对应的小写英文符号,见38表1 为人民服务标语 地标㊂方式四:经纬度用具体度数的小数形式,前面默认为纬度,后面默认为经度,南纬和西经在数值前面加上负号(-)即可,见表1 珠穆朗玛峰 地标㊂可以设计寻找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的地理活动来考察学生定位的能力㊂点击工具栏第2个创建地标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纬度㊁经度输入框,分别输入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发出求救信号的位置:41ʎ43.5ᶄ北和49ʎ56.8ᶄ西,谷歌地球会自动换算成具体的度分秒数值,如41ʎ43ᶄ30.00ᵡ北和49ʎ56ᶄ48.00ᵡ西㊂然后单击视图选项卡下的 重置 ,谷歌地球显示窗口里的图像会飞向目的地㊂通过状态栏可知,此处的海拔为-3806米㊂打开图层面板中的 3D 建筑 图层,鼠标定位到海底即可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3D 模型(见图3)㊂图片里清晰可见泰坦尼克号被裂成两截,前面近处是船头部分,后面远处是船尾部分㊂这就说明我们找到了准确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㊂图3㊀寻找到的泰坦尼克号残骸3D 模型(三)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㊂请学生拨动地球仪来探究地球自转,是我们传统的课堂实践活动㊂但是,在地球仪上,地球转动方向只有两种情况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㊂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运动,并没有一根真实的 地轴 ㊂在谷歌地球中进行的计算机实验活动就避免了这种限制㊂此外,谷歌地球还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更替㊁时间差异以及公转导致的极昼极夜等地理现象㊂由此可设计演示地球的运动实践活动㊂(1)实验任务①在谷歌地球中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㊂②查询此时此刻全球的昼夜分布情况,然后以恰当速度演示本周7天的昼夜更替过程㊂③查询 二分二至 时全球的昼夜分布情况,根据谷歌地球分别说明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的分布情况㊂(2)实验提示①定位赤道上空时可依据经纬网调整,键盘上的上下左右箭头可以控制地球的转动㊂②利用第8个工具显示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㊂演示地球昼夜更替速度快慢可以在 日期和时间选项 中设置㊂(四)绘制校园地图初中地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也要学会绘制简易的校园地图㊂学生如何才能既快速又准确地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地图呢?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带到室外,请学生实地观察和测量,再绘制地图㊂其实,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借助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图还是比较容易的㊂遥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地面影像,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和处理数据㊂在谷歌地球中,定位到学校,确保影像的垂直视角和上北下南方向㊂在影像(见图4)中,足球场㊁篮球场清晰可见,此外还有七栋功能建筑,但是陌生人无法确定教学楼㊁行政楼的具体位置㊂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不同的建筑物用不同的符号㊁颜色表示㊂地图的指向标为上北下南,比例尺可以参照视图菜单下的 比例图例 ,也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第10个工具 显示标尺 测量实地距离得到,最后添加必要的 注记 ,使地图阅读起来更加方便㊂图4中的操场没有用符号表示,因为遥感影像也具有一定的地图功能,不会影响陌生人对该处地物的判断㊂图5(a )是绘制后的校园平面地图㊂随着时代发展,平面地图有向三维地图(模型)转变的趋势㊂三维地图具有平面地图48图4㊀校园地图图5㊀校园平面地图与三维模型不具有的优势,不仅可以表征地理事物在平面的关系,还能从不同视角反映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关系㊂在谷歌地球中添加多边形后,修改属性中的海拔高度,将 贴近地面 修改为 相对于地面 ,海拔高度输入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如 25m ,勾选下方的 边缘延伸至地面 ,即可实现平面向立体的转换㊂实际效果可见图5(b)㊂(五)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经历了三维立体地形到二维平面地图的转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㊂南京的学生非常了解紫金山,因此可以开展利用谷歌地球绘制南京紫金山地形图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该知识内容㊂(1)实验任务①在谷歌地球中绘制出紫金山上100m 的等高线㊂②以100m 为等高距,绘制出紫金山的等高线地形图㊂㊀㊀③寻找明孝陵㊁中山陵㊁索道㊁上山公路在地图上的位置,解释影响它们布局的地理因素㊂(2)实验提示①利用工具栏中第3个工具在紫金山上添加一个多边形,修改属性,将 海拔高度 (绝对高度)修改为100m,即可找到100m 高线,详见图6㊂图6㊀寻找100m 等高线②复制一个100m 高度图层,修改属性中海拔高度和图层名称均为200m㊂依此方法绘制300m 和400m 高度图层,最后将四个高度图层透明度均修改为50%㊂③寻找中山陵等地标的方法见 模糊定位 法㊂㊀㊀三㊁结束语十余年前,我们曾将数字地球通俗地解释为 把地球装入计算机 ,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则可以认为数字地球就是地球大数据㊂[2]所以,在未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地图一样重视数字地球就,深度挖掘数字地球和地理教学之间的关联,创新初中地理教与学的方式㊂参考文献:[1]李金贵,翁敬农.数字地球环境下矢量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应用[J ].测绘通报,2015,(6):112-115.[2]郭华东.数字地球:10年发展与前瞻[J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9):955-962.(责任编辑:李巧红)58。
紫金山金铜矿露天矿开采生产实习报告学生姓名:XXX学号:********X专业班级:2009级采矿工程1班指导教师:刘建兴、楼晓明2012年2月17日至2012年3月2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 4 - 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 - 4 - 第二节矿山概况,矿床地质基本特点................................ - 4 - 2.1矿山地质概况............................................. - 4 - 2.2矿床地质特征............................................. - 5 - 2.3地形气候条件............................................. - 6 - 2.4矿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 7 - 第三节金铜矿区现状............................................. - 7 - 第二章开拓运输系统的评述........................................... - 8 - 第一节概述...................................................... - 8 - 第二节废石运输.................................................. - 9 - 第三节矿石运输.................................................. - 9 - 第三章现有剥离,采矿工程的发展顺序................................ - 10 - 第一节采矿工艺................................................. - 10 -1.1露采介绍................................................. - 10 -1.2采矿工艺流程图........................................... - 10 -1.3紫金山金矿采矿主要工艺流程(图3.2)...................... - 11 -第二节排废工艺................................................. - 12 -2.1 露天排土场选择.......................................... - 12 -2.2排废工艺比较............................................. - 12 -第三节露天矿排水系统........................................... - 14 -3.1 防排洪标准和原则........................................ - 14 -3.2 防洪防讯方案........................................... - 14 - 第四章运输系统和运输坑线的主要技术参数............................ - 16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16 -1.1运输量................................................... - 16 -1.2矿岩运输方式及系统布置................................... - 16 -第二节露采场的运输线路状况..................................... - 17 - 第三节运输线路标准............................................. - 18 -3.1运输道路养护质量标准..................................... - 18 - 第五章穿爆参数,起爆方法.......................................... - 19 - 第一节爆破施工管理............................................. - 19 - 第二节穿爆参数,起爆方法....................................... - 20 -2.1爆破器材................................................. - 20 -2.2穿爆参数................................................. - 20 -2.3布孔形式、起爆网络与起爆方法............................. - 22 -2.4装药、充填施暴注意事项................................... - 22 - 第六章矿山现有技术装备概况及分析.................................. - 23 - 第七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5 - 第一节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 25 - 第二节成本与费用............................................... - 28 -2.1 成本费用计算的依据及说明................................ - 28 -2.2 作业成本................................................ - 29 - 第八章矿山的技术革新措施.......................................... - 29 - 第一节科技创造紫金............................................. - 29 -1.1 生产线——堆浸提金法 (一期技改)........................ - 30 -1.2平硐——溜井开采法(二期技改)........................... - 31 -1.3露采——堆浸(三期技改)................................. - 32 -1.4扩建日处理矿石——选冶规模(四期技改).................... - 32 -第二节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 - 33 - 第三节采矿厂及各科室主要技改措施............................... - 34 - 第九章个人实习心得体会............................................ - 35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为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生产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和技术装备,对露天矿开拓运输系统及剥、采工程的发展顺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会阅读采矿的各种图件,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矿山管理系统与管理方法,为以后从事露天矿开采管理与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要求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初步建立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对应关系的认知,形成空间概念,为学生后续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观察和阅读有关区域的地形图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说明【等高线地形图】1.教材图2.9是教材图2.10中三维地形模型的一个剖面,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海平面。
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相对高度是某一个地点相对另一个地点的海拔差。
2.教材图2.10通过三维地形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对比,帮助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起伏状况,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教材设置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的“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不同地形部位及坡度陡缓。
3.为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教材设置了“思与学”栏目。
在实际测量时,选择的测量点的海拔数值不可能正好是选用的等高线上的数值,甚至都不可能是整数。
为了让问题简单化,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图2.11中测量点的海拔数值采用了整数。
依据已测点的海拔估算其他未测点的海拔,是绘制等高线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南京市遥感影像图。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南京市最著名的山地名称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观察南京市遥感影像图,了解南京市主要山地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说出南京市最著名的山地名称及理由。
【过渡】南京北、东、南三面低山环绕,西面是长江天堑,山环水抱,龙盘虎踞,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在南京群山之中,紫金山为群山之首,它是南京海拔最高的山,历史悠久,风景名胜荟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实录作者:张晓影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479-03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师:在复习这节课内容之前,我想问久经沙场的孩子们一个问题,咱们初中学习过五种地形类型,还记得吗?生: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师:很好,我们来看下图(图1)在来认识一下他们,一马平川、广袤无垠的高原,油菜花香遍野的东南丘陵,孕育了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村庄与农田错落相间的华北平原,耸入云端的喜马拉雅山。
说到这个喜马拉雅山,我有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喜马拉雅山的珠峰的高度吗?生:8844米师:很好,但是奇怪的是,你要是问当地的藏民的话,他们却说4000多米,怎么回事呢?生:一个是相对高度一个是海拔高度师:好,咱们来引入这两个概念看下图(图2),哪些数据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生:500米和1500米是海拔,1000米是相对高度。
师:也知道了这些概念了,那么咱们作为一个大国,各种各样的地形都有,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起伏的地势表示出来呢?生:卫片,航拍图片,分层设色图,立体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师:很好,表示地形的方式有很多,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么什么是等高线呢?生: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师:很好,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引入等深线的概念,等深线就是海底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比如说某大洋中有一个小岛,这样海平面与小岛之间会有一个相交的线,闭合的,我们假设海水水位不断上升,这样的话每上升10米,就有一个相交的连线,就如幻灯片的图(图3)所示,但是我有个问题,很明显,等高线在图中显示出来的是立体的,而我们平常看到的等高线确实平面上的(图4),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生:投影,俯视师:真聪明,你们就是为物地班而生的。
只要把立体的等高线投影就能得到平面的等高线,那么大家接着看等高线图还有什么特征?提问生:闭合,还有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师:相邻两天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就叫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也许是不同的。
南京紫金山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地形图教学资源的不断投入,南京紫金山等高线地形图的开发和实践正在成为一个热点。
紫金山开发和实践的地形图教学资源案例中,显示的是地形图技能的多元化和整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刺激和激发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和地图知识能力,并激发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形图的特点,形成地形图内容结构的知识体系。
南京紫金山等高线地形图的开发实践案例,融合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开发和实践更加便捷,提高了地形图的精度和真实性,解脱了学习使用地形图的繁琐和痛苦,缩短了学习的路径,清楚的提示学生去哪里去获取地形图信息,获取完信息之后对地形图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明确地形图的变化规律和地质构造,使每位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多地理解地形图。
在使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过程中,紫金山地形图开发实践案例重新思考了地形图的定义,重新审视了其内容的有效性,从而丰富了地形图的内容和形式,这对于促进地形图开发实践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用这种地形图的地质调查技术可以更加精准的提取和解析地质条件,加快地质调查的步伐,使地形图作为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实践。
总而言之,紫金山及其他地形图开发实践案例的例举以及所采取的开发实践将对教学中地形图的投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图认知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地学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矿床地质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特征、矿床模型与勘查实践张锦章(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岩364200)1 紫金山矿集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矿床特征紫金山矿集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部,北东向宣和复背斜与北西向上杭云宵深大断裂交汇处;中新生代上杭陆相火山盆地北东缘(图1)。
紫金山矿集区系列矿床成因在时空上与燕山期岩浆浸入、火山和次火山活动有关,类型齐全,已发现特大型铜、金矿床两处,大型矿床两处及多处中小型矿矿点(见图1)。
历经多年的勘查,在50 km2范围内,累计探明金近400 t,银6 339 t,铜400多万t,钼11万t。
(1)紫金山特大型金铜矿床:金铜矿体主要分布于中细粒花岗岩中,上部是金矿床,下部是铜矿床(即紫金山式,陈景河,1992),图2。
图1 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矿产简图2 紫金山金铜矿0号勘探线剖金矿体主要分布于600 m标高以上的氧化带中,北西长1 900 m,宽1 050 m,呈一个巨大的似透镜状矿体(图2,工业指标按0.2×10-6~0.5×10-6圈定)。
矿石氧化彻底,蚀变表现为矿化富集中心的强硅化带,向外向下为石英-地开石化带,石英-地开石化-明矾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
矿石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针铁矿,脉石矿物石英占90%以上)。
累计探明金储量331 t。
铜矿主要分布于600 m标高以下的原生带中,矿石中金属矿物简单,以热液成因的蓝辉铜矿、铜蓝为主,少见黄铜矿,蚀变特征矿物明矾石在矿区分布广,分带明显,围绕北西向构造密集带(矿化中心)向下、向外分别是石英+明矾石化带——石英+地开石+明矾石+绢云母及石英+绢云母带,矿床成因属斑岩-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累计探明大于0.20%铜金属量232.45 t。
(2)罗卜岭大型铜钼矿床:位于矿集区东部,属斑岩型中高温热液矿床。
矿体形态和空间分布受底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与中间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的控制(图3),产于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铜钼矿体已控制长3 200 m,宽1 300 m。
南京紫金山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彭云龙摘要:以南京紫金山为例,利用G o o g le Earth和Surfer实现了大比例尺高程数据的获取 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并形成了相应的三维虚拟等高线模型。
该模型除了具有传统等 高线实物模型形象直观的优点外,还具有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模型随时按教学要求变化等 特点,可以辅助“地形图的判读”章节的地理教学。
关键词:等高线地形图;G o o g le Earth;Su rfer;地理教学地形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中极为重要的基 础内容。
该节内容的重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 形成过程与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
等 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是不同的等间距高程面 与地表(如山地、高原、丘陵等)相交的截交线 垂体投影到平面上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到 地图上的结果。
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 思维含量,应该说,对于初次正式接触地理、抽 象思维正处于发展中的初中生而言,具有相当 大的难度。
本节内容也非常具有“地理味儿”,以至于地理教师热衷于拿“地形图的判读”来 开设公开课。
笔者听过多节不同层次的关于此 内容的公开课,大部分教师利用实物模型的方 法并分小组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实 践中体验、感悟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
这 个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理念。
但是如果教师或者学生处理不当,就显得课堂非常混乱并耗时太长,以至于耽 误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克服这个难题,我们可 以利用三维虚拟模型替代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收效显著。
1、选择乡土案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地理 课程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要求地理课程内容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遇到 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教师要结 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 生自身的经历和现象进行地理教学[1]。
考虑 到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基本上都来源于南京本 地,对南京紫金山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部分学 生甚至有过数次紫金山的登山经历。
因此,利 用南京紫金山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 的共鸣。
彭云龙,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一级教师。
本文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 课题“初中区域地理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课题批准文号:L/2015/241)、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九 期个人课题“基于Google Earth的初中地理直观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Em O O O l)项目研究成果。
—69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涉及 的区域一定是大比例尺地图,其空间尺度很小,仅仅包括一些山顶、山谷等山体地形部位。
那 么,像这样的大比例尺高程数据(如DEM数 据)往往是机密级别的数据或者缺乏数据,只能借助GPS等工具开展实地测量。
对初中地 理教学而言,目前还不太现实。
2005年谷歌公 司推出一款三维虚拟地球软件G o o g le E arth(简 称GE)。
该程序包含地球表面上绝大部分地 区详细的经纬度和高程数据,并且提供了 G E 二次开发的API接口。
有学者建立了集成的 GE客户端应用程序用于批量快速获取指定区域的高程数据[2_3],中学教师可以直接下载 并利用这些程序获取G E中的高程数据[4]。
本文提出另一种切实可行的获取高程数据的 方式。
这种方法对中学地理教师而言比较合 适,借助GE和Smfer软件即可进行数字化与 可视化。
二、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与虚拟模型制作的实验方法(一)GE等高面图层绘制实验方法(1) 添加高程图层文件夹在GE左侧“位置”栏,选择“我的地点”,依次“右击鼠标一^添加(A)—^文件夹”,弹出新 建文件夹对话框,名称命名为“南京紫金山等 高面图层”,单击“确定”。
缩放GE影像窗口,视角海拔高度约5〜7公里,此时呈现紫金山的 宏观鸟瞰影像图,移动鼠标发现此区域海拔高 度约从十几米到四百多米。
(2) 添加高程图层显示经纬网格(视图—网格),选择并右击 “南京紫金山等高面图层”文件夹,依次“右击 鼠标—添加(A)—多边形”,根据经纬网格大致 确定一个包含紫金山在内的矩形区域,此时默 认的多边形是贴近地面的曲面,并非等高面。
修改方法为将名称命名为“80”,选择“海拔高 度”选项卡,点击海拔高度后的“贴近地面”下 拉箭头,选择“绝对高度”,并在海拔高度后的 文本框输入80米,单击“确定”,至此就创建了 一 70 —海拔为80米的等高面图层。
在“南京紫金山 等高面图层”文件夹下复制80米等高面的多 边形图层,将新的图层名称修改为100,绝对高 度修改为100米。
以此类推,以20米的等高距 依次复制并修改出新的等高面,直到等高面为 420米,因为此海拔的等高面能覆盖几乎全部 的紫金山。
从80米到420米并以20米为等高 距共形成18个等高面图层。
图1为海拔等于 120米的高程面与紫金山地面相切的场景,其 中的截交线实质为等高线。
图1海拔为120米的等高面与紫金山相交场景(3)确定等高面图层的填充颜色与透明度所有的等高面图层面积填充颜色尽量选 择浅色(如黄色、白色等),本文选择黄色。
如 图2a、2b、2c、2d、2e和2f分别显示的是不透 明度依次为 10%、20%、30%、40%、50% 和 60%的场景效果。
对比发现不透明度为30%时6个图层的叠加效果最为良好。
因此,本文 确定不透明度为30%,即6个图层叠加显示 后上层等高面都能隐约看见下层等高面的效 果最佳。
图2 6个图层不同透明度下的透视效果(4)保存高程面叠加效果图输入法在英文状态下,GE中按快捷键“R”可使影像窗口视角尽量垂直显示。
视角海拔高度缩放至5〜6公里,在等高面图层呈现恰当的 前提下,依次选中海拔为80、100、120、140、160 和180的等高面多边形图层,然后单击菜单栏 “编辑”下的“复制图像”保存。
然后分别保存 海拔从200到300和320到420的图层叠加效 果图,最后去掉所有的图层仅保存影像图。
注 意四幅图片保存过程中不可移动GE窗口,这 样可以保证四幅图片的像素一致,从而有利于 在Surfer中进行数字化与可视化叠加。
最后可 以借助P hotoshop工具修改三幅图的对比度,使 得不同高程面与地表的截交线显示效果更加 明显。
_l OHgt •謝_他姐必4b图3不同海拔的高程面与地面相交的截交线显示效果(5)记录地理坐标在图3GE影像窗口的前提下,分别在左上 角和右下角添加两个“地标文件”,主要用于记 录图3的经纬度范围。
由于该区域范围极小,经纬度跨度也极小,建议经纬度用小数度数显 示。
修改方式为单击菜单栏“工具”,选择“选 项”,在“3D视图”下的“显示纬度/经度”选项 可以修改为“小数度数”。
图3经度从东经118. 814989。
到东经118. 883081°,纬度从北纬 32. 049661 °到北纬 32. 093929°。
(二)Surfer对等高面叠加效果图进行数字 化与可视化的实验方法(1) 打开截交线显示效果图依次单击“图型—新建(N)—基底图(B)”,分别打开图3所示的三幅等高面叠加效 果图。
三幅图的横纵轴的显示效果一致,详见 图4a。
这里的0 -800和0 -1000指的是图片 的像素,即栅格像元个数。
(2) 修改地理坐标单击对象管理器中的“基底图”,属性管理 器中的“常规”显示x极小值为0,x极大值为 1041,y极小值为0,y极大值为801。
现在将x 极小值修改为118. 814989, x极大值修改为118. 883081,y极小值修改为32. 049661,y极大 值修改为32. 093929。
单击“左边轴”选择属性 管理器下的“常规”,单击“标注”前的十字符 号,标注格式下的“后缀”填写“。
N”,同理“底 边轴”的“后缀”填写“。
E”。
修改后的效果如 图4b。
图4 生成经纬度坐标(3)数字化依次单击“图型—数字化”,鼠标变成“ + ”符号,依次数字化不同高程面与紫金山地面相 切的截交线(即等高线)。
数字化过程中的数一71—据(仅包括经度和纬度)都记录在“数字化坐标 位置”中。
当数字化完一条等高线时,将数据 保存为“[具体高程].dat”格式的文件。
同时,在“数字化坐标位置”中将第一行的位置数据 复制到最后一行,即首尾点位相同,保存数据为“[具体高程].bln”文件,bln文件为矢量化的 边界文件,以备后用。
(4) 赋值成XYZ数据可以用记事本打开dat格式文件,将经纬 度数据复制到Word中。
此时,经度和纬度数 据之间以逗号区分,通过替换逗号为若干空格 的方法扩大经度和纬度数据列的距离。
按住键 盘“ALT键”即可实现竖选数据列,然后复制到 Excel表中,最后添加高程数据,即总共有三列 数据,A列为经度,B列为纬度,C列为高程,所 有数据汇总后共1622个数据。
为防止遗漏复 制个别数字,最好对三列数据进行排序检查,修 改或者剔除过大或者过小的异常数据。
本次实 验未发现异常数据。
(5) 网格化XYZ数据打开S u r fe i•,依次单击“网格—数据”,选择 Excel格式的紫金山高程数据,默认Excel第一 列A列为X数据,第二列B列为Y数据,第三 列C列为Z数据,网格化算法选择克里金插值 法,网格线几何特征默认即可,单击确认。
程序 自动将紫金山高程散点数据网格化为grd格式 数据。
单击“图型—新建—等值线图”,选择并 打开刚刚网格化的“紫金山高程数据.grd”文 件,详见图5。
三、教学实践(一)等局线的内涵在介绍完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之 后,教师可以打开GE,搜索并定位到南京紫金 山。
学生们对眼前的山体可能会产生似曾相识 的感觉。
当我们定位到“紫金山天文台”、“明孝陵”和“中山陵”等知名旅游景点的时候,学 生们必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南京紫金山。
这 是他们第一次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身边的紫金 山。
这种平常的置身其中与现在的高空俯视两 一 72 —118.83°E118.85°E118.87°E118.83°E118.85°E118.87°Ec图5紫金山三维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种视角的巨大差异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求知欲。
此时,教师应不断移动鼠标,让学生 们观察GE影像窗口的变化,一定会有学生发 现GE底部的经纬度和海拔在不断地变化。
教 师跟着解释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球 表面是高低起伏的,其海拔高度随着空间位置 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要继续追问,在南京紫金 山这个小尺度空间范围内有没有海拔相等的 点?假如有,那么这些点连接成封闭的曲线叫 什么?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之后,教师 再次打开GE,并且新建一个海拔为120米的高 程面(图1所示),让学生们360度观察这个 120米高程面与紫金山相交的三维模型,使学 生们领会并总结出等高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