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2
异常分娩课件学习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异常分娩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异常分娩类型。
2. 学生能够了解异常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处理异常分娩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异常分娩的类型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难点:异常分娩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胎儿模型、分娩模型。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分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正常分娩的过程,引出异常分娩的话题。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详细讲解异常分娩的类型,包括胎位异常、臀位分娩、肩难产、过期妊娠、多胎妊娠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异常分娩的情况,并讲解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异常分娩的类型,并讨论它们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6. 知识巩固:通过胎儿模型,让学生识别异常分娩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异常分娩胎位异常臀位分娩肩难产过期妊娠多胎妊娠影响: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认为的异常分娩的类型,并说明它们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答案:胎位异常可能导致难产,臀位分娩可能增加分娩的风险,肩难产可能导致母婴死亡,过期妊娠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多胎妊娠可能导致早产等。
2.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异常分娩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答案:遇到胎位异常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剖宫产;遇到臀位分娩的情况,应该进行顺产或者剖宫产;遇到肩难产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剖宫产;遇到过期妊娠的情况,应该进行引产;遇到多胎妊娠的情况,应该进行剖宫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直观地了解正常分娩的过程,通过PPT和分娩模型,学生能够了解到异常分娩的情况,并掌握处理方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异常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但是,在随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异常分娩的类型识别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
教案教师学年第学期时间节次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专业及层次普通本科授课内容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学时数6教学目的1.掌握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掌握过度焦虑与恐惧对母儿的影响3.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及时发现产妇导致难产的心理因素4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危害及处理原则5会用所学知识能在难产护理过程中全面分析四大因素重点 1.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及护理措施2过度焦虑与恐惧的护理措施难点 1.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护理措施2.臀先露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自学内容无使用教具多媒体、骨盆、布娃娃相关学科知识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理论,课堂讲授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一、预习项目1.典型案例初产妇,26岁,主诉孕9个月,腹痛,阴道流水1h于2月6日早6点入院……(详见PPT)2.案例思考⑴产妇目前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⑵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⑶此时,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⑷护士应如何对其进行护理?二、学习项目第一节产力异常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2.子宫收缩过强(1)急产软产道阻力小10分钟40分钟(2)催产素使用不当(二)临床表现1.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
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4.异常分娩与剖宫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异常分娩与剖宫产的相关知识,包括异常分娩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以及剖宫产的适应症、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本教材内容丰富,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XX名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大部分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异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基本概念、原因、症状、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异常分娩与剖宫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异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基本概念、原因、症状、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异常分娩与剖宫产的基础知识,掌握异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基本概念、原因、症状、处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准备教材:《产科学》教材及相关资料。
活页教材:PPT课件、讲义等。
教学视频:异常分娩与剖宫产的相关手术视频。
教学器材:模型、教具等。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
八、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教学时间:上课初的5分钟。
教学内容: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异常分娩和剖宫产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案例可以包括胎儿位置不正、胎盘早剥等异常分娩情况,以及剖宫产手术的实例。
教师行为: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案例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每个案例的特点和发生情况。
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妇产科学教学课件异常分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异常分娩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掌握异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异常分娩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3. 增强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异常分娩的病因及影响、处理原则和方法。
重点:胎位异常、胎盘异常、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图谱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异常分娩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1. 讲解异常分娩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讲解胎位异常、胎盘异常、产道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响。
3. 讲解异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三、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异常分娩的情况,掌握处理原则和方法。
四、随堂练习(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5分钟)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1)异常分娩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胎位异常、胎盘异常、产道异常的病因及影响。
(3)异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答案:(1)异常分娩: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分娩过程不正常,影响母婴健康的一种分娩。
分类:胎位异常、胎盘异常、产道异常等。
临床表现:腹痛、难产、产后出血等。
(2)胎位异常: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
胎盘异常:胎盘形状、大小、位置异常。
产道异常:产道狭窄、畸形等。
(3)处理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方法:药物治疗、剖宫产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实际临床工作的关系,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异常分娩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结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异常分娩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异常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分娩过程不正常,影响母婴健康的一种分娩。
异常分娩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 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 ,实验: 48 )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 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异常分娩所属章节:第2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熟悉产力、产道胎儿异常三者间的关系。
3、了解软产道异常及胎儿发育遗产对分娩的影响。
教学重点:宫缩乏力、骨产道异常、臀位及横位的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宫缩乏力、骨产道异常、臀位及横位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
2、骨产道异常的分类。
参考资料:《实用产科学》产力异常正常宫缩有一定节律性、极性和一致性,并有相应的强度和频率。
出现异常时,则称为产力异常,分为宫缩乏力、不协调及亢进三种,以宫缩乏力最常见。
子宫收缩乏力宫缩可自分娩开始时即微弱无力,亦可在开始时正常,其后逐渐变弱,前者称“原发性宫缩乏力”,后者为“继发性宫缩乏力”。
二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相似,但后者多继发于机械性梗阻。
一、原因(一)精神因素多发生于产妇精神过于紧张或对分娩怀有恐惧心理,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对宫缩正常调节。
(二)子宫因素子宫壁过度伸展,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等,均能影响宫缩。
(三)胎先露不能紧贴宫颈部不易反射性引起宫缩,常见于头盆不称、臀位及横位等。
(四)药物影响临产后应用大量镇静剂,抑制了宫缩。
(五)内分泌失调妊娠末期雌激素或催产素不足或孕激素过多,乙酰胆碱减少或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均可影响宫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