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生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1.39 KB
- 文档页数:7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妊娠生理》说课设计摘要: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通过说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时纠正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比较抽象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经过多次讨论,最后设计出比较成熟的方案: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情、说教学程序。
关键词:妊娠生理说课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R71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4)04(c)-0238-01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和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如下。
1 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学科。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生从课堂理论跨入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第3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对正常育龄妇女过渡到孕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为学习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及妊娠期护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异常妊娠的工具性内容。
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视频、动画,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妊娠这个复杂而又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
《妊娠生理教案》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妊娠的生理过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妊娠期间母体和胎儿的生理变化。
3. 培养学生对孕妇的关爱和护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妊娠的生理过程、母体和胎儿的生理变化。
2. 教学难点:妊娠期间母体和胎儿的各种生理变化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展示妊娠的生理过程和母体、胎儿的生理变化。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妊娠生理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关爱孕妇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妊娠生理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案例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妊娠生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妊娠的生理过程:介绍妊娠的受精、着床、胚胎发育等过程。
3. 讲解母体生理变化:讲解妊娠期间母体的子宫、乳房、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生理变化。
4. 讲解胎儿生理变化:讲解妊娠期间胎儿的发育、营养、呼吸等生理变化。
5. 案例分析:分析妊娠期间母体和胎儿生理变化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和护理孕妇,提高学生对孕妇的关爱意识。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妊娠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孕妇关爱护理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关于妊娠生理的课后阅读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孕妇学校或妇幼保健院,了解妊娠期护理的实际情况。
3.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孕妇和胎儿健康教育活动,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八、教学反思1. 课程总结:教师在课后反思课程的实施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东营市人民医院教案东营市人民医院教案插页(临床理论课)教案内容备注妊娠生理一、概述妊娠:胚胎及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精子与卵子受精标志着妊娠开始,胎儿及附属物的排出标志妊娠的结束,所需时间约40周。
(师:我们讲到这里,大家看看课件,思考一下,从妊娠的起止标志中找出几处让你困惑的地方)预测学生困惑的问题:精卵外貌、什么是受精、什么是胎儿附属物第一个问题:精卵外貌首先添加精卵图片;(师:那么大家知道吗,每次性生活产生的精子大约在3亿个左右,而在这3亿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与女性的一个成熟卵子相结合,为了让大家记忆深刻一些,我给大家看一段FLASH动画)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受精(引出本节课难点内容)二、【受精、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一)、受精定义: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教师提问:依据受精概念提出让你疑惑的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问题:精卵是怎样结合的(二)受精过程:1)通过穿插图片和FLASH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感知信息。
成熟女性每个生理周期从卵巢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前往输卵管等待受精,与来自阴道经输卵管中的精子(去获能精子)相结合。
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称为受精卵或孕卵。
2)教师提问(通过FLASH动画演示,观察精卵相遇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通过输卵管的蠕动及管腔分泌物的流速改变,使精子与卵子达到输卵管的壶腹部,两者结合成受精卵3)教师提问:通过穿插图片继续提问,结合图片和所学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想象思维解释孕卵如何发育又如何移向宫腔的?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并回忆旧课再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得出答案——受精卵是不断多媒体课件解剖示意图及提问法多媒体课件、合作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课件、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flash动画演示(你见过这么有才的精子吗?)多媒体课件、图片演示、FLASH 动画(精卵结合过程)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动画的进行有丝分裂的,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性移向宫腔(学生回答无论正确与否,均给予鼓励)。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教授以上两个内容使学生认识妊娠的整个过程,掌握其诊断方法。
二、教学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等)妊娠生理:掌握: 胎盘、羊水的形成及其功能熟悉: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及生殖器官和循环血液系统变化;了解: 1.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3.呼吸、消化、泌尿系统与代谢的变化。
妊娠诊断:掌握: 1.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三、教学方案(一)讲课提纲和时间分配妊娠生理:0.75学时1.复习受精,受精卵的运行,发育和着床过程。
2.讲解胎盘、胎膜的形成,胎盘的血循环,足月胎盘的特点,胎盘功能及胎盘功能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重点讲解胎盘内分泌功能。
3.羊水容量、性质、成分、羊水交换,羊水检查在产前诊断及胎儿状况测定方面的应用。
4.妊娠期母体变化:以生殖器官,循环等系统及代谢方面的生理改变为重点讲述,为以后学习孕产妇合并症的诊治打下基础。
5.胎儿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妊娠诊断:0.25学时1.早期妊娠的自觉症状、体征、辅助诊断方法,如妊娠试验、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及超声波检查。
2.早期、中、晚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胎盘和羊水的形成和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循环系统等的改变(三)中文和英文关键词精子获能capacitation受精fertilization胎产式fetal lie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胎方位fetal position(四)教具(图、表、模型、幻灯、薄膜、录像及CAI等):图片(受精、受精卵的移动,胎盘,超声图像,胎产式、胎先露图片)(五)示教要求参看录像带、光盘或挂图,教具模型;产房见习分娩过程,讲解真实胎盘,见习流产或中引的胚胎及胎儿,产前门诊见习各孕周的孕妇,教师指导下对孕妇进行检查和咨询。
《妊娠生理教案》课件第一章:妊娠生理概述1.1 妊娠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妊娠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并发育成为胚胎的过程。
分类:根据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分为宫内妊娠和宫外妊娠。
1.2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子宫增大: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容积扩大约1000倍。
乳房变化:乳头变黑,乳晕明显,乳汁开始分泌。
心血管系统变化: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增加。
第二章:胚胎发育与胎盘形成2.1 胚胎发育过程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胚胎植入: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妊娠。
胚胎发育: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2.2 胎盘的形成与功能胎盘的形成: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的子宫内膜组成。
胎盘的功能: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产生抗体,预防感染。
第三章:妊娠期的营养与健康3.1 妊娠期的营养需求增加热量:每日热量需求增加约300千卡。
蛋白质:每日蛋白质需求增加约20克。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叶酸、钙、铁、锌等。
3.2 妊娠期的健康管理定期产检: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和母体健康状况。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孕期运动,增强体质。
第四章:孕期不适与常见问题4.1 孕期常见不适恶心呕吐:孕早期常见症状,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腰酸背痛:子宫增大,重心变化,导致腰酸背痛。
下肢水肿:孕晚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水肿。
4.2 孕期常见问题妊娠期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导致母婴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升高,可能导致胎儿巨大和产伤。
宫外妊娠:胚胎着床在子宫外,可能导致破裂和大出血。
第五章:分娩过程与护理5.1 分娩过程规律宫缩:子宫收缩逐渐加强,持续时间缩短。
胎儿下降:胎儿逐渐下降至产道口。
胎盘娩出:胎儿娩出后,胎盘随之排出。
5.2 分娩护理观察产程:监测宫缩强度、频率和胎儿心率。
指导呼吸:教授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分娩疼痛。
产后恢复:提供产后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第六章:孕期心理变化与护理6.1 孕期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受激素影响,孕产妇情绪易波动。
妊娠生理教学设计第一节:妊娠的定义和周期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女性子宫内着床并发育成胚胎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妊娠周期为40周,分为三个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
第二节:妊娠的生理变化1. 子宫变化:随着胚胎的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形态也发生改变。
在孕早期,子宫底部会稍微隆起,而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子宫会更加突出,直到最后几周才逐渐下降。
2. 激素变化:妊娠过程中,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黄体生成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增加,对子宫内膜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孕激素的升高也会引起妊娠反应等不适症状。
3. 血液循环变化:孕妇的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血容量增加,心脏排血量也随之增加,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需要。
4. 呼吸系统变化:随着子宫的增大,膈肌受到压迫,使得呼吸肌肉工作更加困难。
孕妇的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减少,导致呼吸浅而快。
5. 消化系统变化:妊娠期间,孕妇的胃肠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增加,导致孕妇容易出现胃灼热、胃胀等不适症状。
第三节:妊娠的营养需求妊娠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有着很高的需求。
孕妇需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的摄入量。
特别是叶酸、铁、钙等营养素的摄入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血红蛋白的合成和骨骼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四节:妊娠期间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对孕妇和胎儿都有益处。
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孕妇瑜伽、孕妇健身操、散步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第五节:妊娠期间的常见问题在妊娠过程中,孕妇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妊娠反应、水肿、贫血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疾病,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孕妇应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用药和滥用保健品。
结语: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时期,了解妊娠的生理变化对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妊娠生理教学设计引言:妊娠是女性生命的一个神奇阶段,涉及到众多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过程。
对于生物教育来说,妊娠生理的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生命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非常重要。
本文将基于妊娠生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套合适的妊娠生理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妊娠生理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妊娠的定义和概念,并能够描述妊娠的生理变化过程;2. 掌握妊娠的周期和分娩的过程,并能描述胚胎和胎儿的发育过程;3. 了解妊娠期间母体生理的变化,并能评估妊娠期母体的健康状况;4. 了解妊娠期间常见的疾病和并发症,并能够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护理措施;5. 掌握妊娠期间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并能合理安排孕妇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妊娠的定义和概念a. 妊娠的定义和概念;b. 人类妊娠的周期和孕龄计算方法;c. 识别受孕的迹象和早期妊娠的症状。
2. 妊娠的生理变化过程a. 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b. 绒毛膜和羊膜的形成;c. 人类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过程;d. 宫颈和子宫的变化;e. 乳房的生理变化;f. 孕妇体重的变化。
3. 妊娠期间母体生理的变化a. 激素水平的变化;b. 循环系统的适应;c. 呼吸系统的变化;d. 骨骼和关节的适应;e. 消化系统的变化。
4. 妊娠期间常见的疾病和并发症a.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b. 妊娠期糖尿病;c. 子痫前期;d. 贫血和缺铁性贫血;e. 全身性水肿;f. 宫外孕和流产的风险。
5. 妊娠期的饮食和运动指导a. 妊娠期间的营养需求;b. 妊娠期间的合理饮食安排;c. 妊娠期适宜的运动方式;d. 饮食和运动对胎儿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妊娠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周期和生理变化过程等;2. 图片展示:使用幻灯片或教学翻页板,展示妊娠生理变化的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过程;3. 案例分析:引入真实的妊娠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学习妊娠期间常见的疾病和并发症,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护理措施;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妊娠期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指导;5. 角色扮演:编排妊娠期的典型场景,让学生扮演孕妇或家属的角色,增强生动感和参与感。
妊娠生理教学设计引言:妊娠是指女性受精卵着床,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最终分娩出婴儿的过程。
妊娠期间,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激素水平的变化、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肾脏功能的改变等。
对于女性来说,了解妊娠生理对于健康的保护和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以妊娠生理为主题,设计一节妊娠生理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妊娠期女性身体的变化和调整。
一、课程目标1. 了解妊娠的生理变化和调整;2. 掌握妊娠期女性的心血管系统适应;3. 了解妊娠期女性肾脏功能的改变;4. 了解妊娠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5. 了解妊娠期女性的免疫系统调节。
二、教学内容1. 妊娠期女性的心血管系统适应a. 心脏的变化:妊娠期女性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脏重量增加,心脏排出量增加;b. 血容量的变化: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以适应胎儿和子宫的需求;c. 血压的调节:妊娠期女性血压有所下降,但需注意高血压疾病的风险。
2. 妊娠期女性肾脏功能的改变a. 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妊娠期女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以满足胎儿的代谢需求;b. 尿频和尿量增多: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的影响,尿频和尿量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妊娠期女性的肾脏功能有所改变,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维持。
3. 妊娠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a. 孕激素的增加:妊娠期女性的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增高,对胎儿和子宫内膜起重要作用;b. 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妊娠期女性的垂体-肾上腺轴发生变化,激素分泌受到调节。
4. 妊娠期女性的免疫系统调节a. 免疫系统的改变:妊娠期女性免疫系统发生调节,以保护胎儿免受免疫攻击;b. 免疫耐受的建立:妊娠期女性免疫系统通过建立免疫耐受,避免胎儿被排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妊娠期女性的生理变化和调整过程;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理变化和调整;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妊娠生理的理解和感悟;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变化和调整过程;5. 问答互动: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管的蠕动性移向宫腔(学生回答无论正确与否,均给予鼓励)。
老师总结:受精卵是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的,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性及管腔流液的改变移向宫腔,这个过程受精卵叫做早期囊胚,到了第四天早期囊胚进入宫腔称之为晚期囊胚。
4)插入图片,教师导引:此时,恩爱的小夫妻已经奔波3天了,应该“定居”了。
4 天后进入宫腔,保持游离状态(3~4天),6~8天后开始植入,受精后11~12天植入完成。
着床/植入
定义:受精卵侵入子宫内膜层的过程。
部位:子宫的体部(后壁较前壁更多),其次为宫底。
(师: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着床的部位后壁多于前壁呢——重力作用)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胎儿附属物(引出新知识)
(师:胎儿的成长不仅仅是单一某一物质的“功劳”,而是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们所听到或是见到过有关孕妇分娩后除了有婴儿之外还有那些物质吗?学生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归纳总结插入组织结构图和解剖部位图体现胎儿附属物的组成及解剖位置
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盘的形成
1、蜕膜由分泌期内膜变化而来。
2、绒毛膜底蜕膜
包蜕膜
真蜕膜
妊娠16周
后融合在
一起,形成
胎膜外层。
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管的蠕动性移向宫腔(学生回答无论正确与否,均给予鼓励)。
老师总结:受精卵是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的,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性及管腔流液的改变移向宫腔,这个过程受精卵叫做早期囊胚,到了第四天早期囊胚进入宫腔称之为晚期囊胚。
4)插入图片,教师导引:此时,恩爱的小夫妻已经奔波3天了,应该“定居”了。
4 天后进入宫腔,保持游离状态(3~4天),6~8天后开始植入,受精后11~12天植入完成。
着床/植入
定义:受精卵侵入子宫内膜层的过程。
部位:子宫的体部(后壁较前壁更多),其次为宫底。
(师: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着床的部位后壁多于前壁呢——重力作用)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胎儿附属物(引出新知识)
(师:胎儿的成长不仅仅是单一某一物质的“功劳”,而是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们所听到或是见到过有关孕妇分娩后除了有婴儿之外还有那些物质吗?学生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归纳总结插入组织结构图和解剖部位图体现胎儿附属物的组成及解剖位置
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盘的形成
1、蜕膜由分泌期内膜变化而来。
2、绒毛膜底蜕膜
包蜕膜
真蜕膜
妊娠16周
后融合在
一起,形成
胎膜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