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

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

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
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

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题:

1.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记作+1000元,取出600元,则可以记为:。2.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记作:。

3.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 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的上方10米处,则鲨鱼所在的高度是米。

4.请举出三对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5.一个同学前进100米。再前进– 100米,则这个同学距出发地米。6.气象局预报某天温度为-5℃~ 12℃,则这天的最低气温是。

7.预测某地区人口到2005年将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意义是:。

8.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对应的横线上:3,-0.01,0,-21

2

, +3.333, -0.010010001…,

+8, -101.1 ,+8

7

, -100 其中负数有:

整数有:正分数有:负分数有:。9.在一种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是10 0.05(单位:㎜),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加工要求最大不能超过㎜,最小不能超过㎜。

10.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学过的数有:。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零表示什么也没有

B 一场比赛赢4个球得+4分,-3分表示输了3个球

C7没有符号

D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整数一定是正数

B 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 0是最小的正数

应用与提高题

13.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里出发,如果把向东350米记作-350

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280米表示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什么方向上?距家有多远?小华共走了多少米?

14.某电脑批发商第一天运进+50台电脑,第二天运进-32台电脑,第三天运进40台电脑,第四天运进-29台电脑,如果运进记作正的,那么四天共运进电脑多少台?

15.体育课上,对初三(1)的学生进行了仰卧起坐的测试,以能做24个为标准,超过次数用正数来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来表示,其中10名女学生成绩如下:

(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多少?

(2)她们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

中考链接

16.(2003 ,河北,3分)如果水位下降了3m记着-3m,那么,水位上升4m记作( ) A 1m B 7m C4m D -7m

17.(2004,南京,3分)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B,1C-3D3

18.(2004,徐州,3分)我市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为-1℃,最低气温为-6℃,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参考答案:

1-600元

2-10米

3-40

4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等50

6-5℃

7自2006年开始,这个地区人口将逐年下降

8正数:3,+3.333, +8, +8

7

, 负数:-0.01,-2

1

2

,-0.010010001…, -100,-101.1

整数:3,0,+8, -100,正分数:+3.333, +8

7

, 负分数:-0.01,-0.010010001…,

-101.1 ,

910,10.05,9.95

10有理数(或正数,零,和负数;或整数和分数)

11 D

12 B

13折回来行走280米表示向西行走280米;休息的地方在小明家的正西方向上,离小明家70米;小明一共走了630米

14运进28台

15(1)达标率是60%;(2)256个

16 C

17 A

18+5℃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数的产生和发展,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2.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策略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等. 3.多媒体教室.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

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如果+5oC表示比零度高+5oC,那么比零度低7oC记作_______oC. 2.如果-60元表示支出60元,那么+1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数-0.05-+120- 4.10-8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4.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和0.5互为相反数;__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5.-(+6)是_______的相反数,-(-7)是_______的相反数.[ 6.按规律填数1,-2,3,-4,5,____,_____,... 二、选择题 7.把向东记作“-”,向西记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米表示向西10米B.+10米表示向东10米 C.向西行10米表示向东行-10米D.向东行10米也可以记作+10米 8.温度上升6oC,再上升-3oC的意义是(). A.温度先上升6oC,再上升3oCB.温度先上升-6oC,再上升-3oC C.温度先上升6oC,再下降3oCD.无法确定 9.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A.妈妈的月工资收入是1000元,每月生活所用500元

B.5000个产品中有20个不合格产品 C.x疆白天气温零上25oC,晚上的气温零下2oC D.商场运进雪碧100箱,卖出80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数的相反数都是负数 B.一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其中一个数的两倍C.符号不同的两个数都是互为相反数D.任何数都有相反数11.下面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A.和0.2B.和-0.333C.-2.75和D.9和-(-9) 12.-不是负数,那么(). A.是正数 B.不是负数 C.是负数 D.不是正数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1 正数和负数 一、课标要求: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二、课标理解:使学生了解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 力.三、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正、负数的概念,会识别正、负数,理解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有理数的概念,知道有理数的分类;会判断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或是零. 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初步建立符号意识,通过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初步形成通过实例探索数学结论的思维方式.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对具体情境的观察和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表达一些生活中的事件. 情感态度:在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负数的概念和零的意义的理解,有理数概念的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孕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引入) 在小学,我们认识了整数和分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体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实际

展开与折叠(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判断出一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教学难点: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对于正方体、棱柱及其相关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成仍然是个未知数,学生也急于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带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活动经验基础:初学几何,学生对学习几何的热情高涨,七年级学生保留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的热情高.作为展开与折叠的第一课时,学生的操作可能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2.能通过空间想象观察出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是否能成为正方体. 3.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教材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核心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对几何体外表性质的了解,是正确展开与折叠的基础,因此,复习正方体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问题1:正方体属于棱柱吗? 问题2: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几条棱?它的棱和面与一般的棱柱有哪些不同? 教学说明 正方体,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在前面的课程里也有所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第2个问题之所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方体特点的了解,同时认识到它也具备了棱柱的一般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先操作,再思考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题型归纳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题型归纳 数学网讯:开学快一个月了,初一的你,数学学得怎样?我们来进行一下小测验吧,那么我们来共同看下面的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吧! 基础检测 1.中,正数有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 m。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____的意义。 4.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减少24㎜.2009年比上年增长8㎜.2008年比上年减少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拓展提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6.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这时甲乙两人相距m. 8.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至℃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9.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答案 1.1正数和负数 基础检测: 1. 2.-3,0. 3.相反 4. 解: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4㎜ 2009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8㎜ 2008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0㎜ 拓展提高: 5.B 6.C 7.-32m ,80 8.18 22℃ 9. +5m表示向左移动5米,这时物体离它两次前的位置有0米,即它回到原处。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以上“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是由数学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更多的关于正数和负数练习题请查看数学网。

初一数学_正数与负数_说课稿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组何平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二.说教学方法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我决定采取如下的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从而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 上的不足。 2.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很小,喜爱热闹,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 1.2 展开与折叠 专题一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1.以下各图均有彼此连接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B. C.D. 2.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 正方体“着”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冷B.静C.应D.考 3.将图1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的红心“”标志所在的正方形是正方体中的() A.面CDHE B.面BCEF C.面ABFG D.面ADHG 4.如图,有一正方体的房间,在房间内的一角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到房间的另一角B处去吃食物,试问它采取怎样的行走路线是最近的?如果一只蜜蜂,要从A到B 怎样飞是最近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B A

专题二三棱柱、圆柱与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5.左图是一个三棱柱,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该三棱柱的是() A.B.C.D. 6.如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中,不可能围成圆锥的是() A. B.C.D.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掌握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能根据所给平面图形判断是否能折叠成正方体.2.根据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它的展开图,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温馨提示】 1.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体是四棱柱,但四棱柱不一定是长方体,四棱柱的两个底面是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 2.一个平面展开图,折成立体图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里折,一种是向外折,一般易忽略其中一种,造成漏解.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多边形和一些长方形连成的,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可能得到不同组合方式的平面展开图;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的;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的. 【方法技巧】 确定正方体展开图的方法以口诀的方式总结出来:正方体经7刀剪,可得六面十四边;中间并排达四面,两旁各一随便站;三面并排在中间,单面任意双面偏;三层两面两层三,好似阶梯入云天;再问邻面何特点,“间二”“拐角”是关键;“隔1”、“Z端”是对面,识图巧排“七”“凹”“田”.

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在小学基础上深入学习。小学已经学习了数,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对于小学毕业的学生,经历了漫长并且没有作业的暑假后,大部分同学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有所减少,所以上节课将小学知识大致梳理了一遍,对于数的认识也再度深刻,所以这节课主要放在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和符号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判断原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能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原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投影仪、黑板、粉笔、教材 五、教学方法设计:启发,探讨分析,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讨论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了数,比如1,2,3,…;并且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有时在分配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师:上节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回去关注一天的天气预报是不是? 生:是的。 师:那有多少同学看了,举个手。 生:(举手)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冬天很冷,那么大家在冬天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听到说“零下7摄氏度”时,数是怎么表示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在黑板上写一下?下面的同学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 生:(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 师:那我们再举一些例子,19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摄氏度;… 生:(在黑板上写9℃,-10℃,0℃…) 师:这位同学做得很好哈,大家来看一看同学写的,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这样表示的数。那么我们翻到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法 1.师: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而负数的前面则必须加上“—”(负)号,例如,-3,-2,-0.5,…。 2.相反意义的量:(多媒体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3: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4: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三)直接指导法 1.师:请读出以下温度。(多媒体出示课件)生:+19℃、-5℃、-12℃、+33℃、+28℃、-9℃。 师:请同学们对以上温度进行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与负数知识点与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暑假班学习资料(01) 学生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 一、知识点梳理 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号)的数叫做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注意:比0大的数是正数。正数前面有“+”号,人们习惯将“+”号省略,在正数前面加“-”号,就是负数,负数前面必须有“-”号。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 正数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扩充:(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习惯上把升、上、零上为正 ,而相反为负;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定是具体的数量; (3)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两个量必须是同类量.不是同类量不具有对此性;(例如:上升和下降,零上和零下)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个量不能成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考试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明确“基准"。为了计算方便,常把高于平均数,标准数或某一基准数的量规定为正,把与它们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 二、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3*11=33) 1.在0,-1,3,-0.1,0.08中,负数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2.如果零上3℃记作+3℃,那么零下3℃记作( ) A.3 B.-6 C.-3℃ D.-6℃ 3. 下列关于“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B.0比任何负数都大 C.0只表示没有 D.0常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 4.如果“盈利5%”记作+5%,那么-3%表示() A.亏损3% B.少赚3% C. 盈利7% D.亏损5%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过程与方法: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初步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课件呈现教材图(第2页)例1,提出问题:“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 二、新知讲授 (一)学习例1 1.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左面的温度表示当地的最低气温,右边表示当地的最高气温.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号,如哈尔滨-27°C~-19°C.长沙的最低温度是0°C. 2.明确0°C表示的意义. (1)温度的计量单位.

(2)标准大气压下,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作:0°C. (3)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比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0°C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明确-3°C和3°C表示的意义. (1)表示零上温度时,在数字前加“+”,一般情况下省略不写,这里的“+”不是加号,而是正号写作3°C,读作三摄氏度. 反之,-3°C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4.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善表格,并让学生明确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教材情境图,问题:“存折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一一回答存折中各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教师总结. 2.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 3.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及0的特殊性. 读法:“+”读作正,“-”读作负; 从左往右的顺序读数,先读“正”或“负”再读符号后面的数字;例如:+6.3读作:正六点三;-4读作:负四(若数字前面的正号省略不写,则读数时也可不读) 写法:在数的左侧写上“+”或“-”,例如:正八十写作:+80;负八十写作:-80. 0既不是整数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4.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学习例3 1.课件呈现教材图(第5页)例3,提出问题:“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知识点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例1 在图中,各图形都是由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接而成,它们是否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为什么? 解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随机地把六个小正方形编上数码. (1)正方形2、3、4、6可折成一个无底的正方体,但正方形1、5重合,不能折成完整的正方体; (2)正方形1、5正好可折成正方体的两底,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3)正方形1、3可以折成正方体的两底,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4)正方形2、3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所以不能折成正方体; (5)正方形2、3或4、5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故不能折成正方体 说明由一个正方体拆分成或展开成一个展开图时,因展开的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展开图.这时由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时,就要考虑是否成立,此时,成立的条件是六个小正方形在折的过程中不能有重合部分即可. 变式练习1 如图为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字,则数字为-4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字之积是_____________. A.4 B.12 C.-4 D.0 变式练习2 如图(a),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的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处的数字是6. 知识点2: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例2 请你把几何体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用线连起来. 分析此题实质就是在让我们分别找出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六棱柱体的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解

变式练习1 观察下图,请指出哪个图是长方体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变式练习2 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参考答案 1、(1)和(4)可以围成长方体. 2、(1)为五棱柱;(2)为圆柱;(3)为圆锥. 归纳:(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4)棱柱有两个相同的多边形的底面,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在对引入新知识时,介绍我国新疆的旅游胜地吐鲁番,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通过实物展示温度计以及化肥袋子,引入对正负数的理解,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轻松。 另外,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这个枯燥的数字问题,重点以对我国的南北地区的温差的了解,交流有关温度的知识,知道0度的含义以及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并掌握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再了解水的三气的变化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温度计,亲身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申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如:上、下车的人数;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向北向南的关系等。进一步认识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我让学生举例说出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引入今天学习的新的内容:正数和负数。但在导入这个环节中,举例说数的过程太长、长多了,应稍微回忆举例就行了,而真正的负数的起源和在生活中的举例和练习比较少。一句话就是:概念说得不够清楚。需要在下节课补充完整的: 1、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 2、在以前学过的数(除0外)前加上“-”号,就是负数。 3、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第3点是需要重点补充,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完成。在对0的解释时也不是太清楚,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0这个数字,还是想成是最少和没有。这些都是下节课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

展开与折叠 知识点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例1 在图中,各图形都是由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接而成,它们是否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为什么? 解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随机地把六个小正方形编上数码. (1)正方形2、3、4、6可折成一个无底的正方体,但正方形1、5重合,不能折成完整的正方体; (2)正方形1、5正好可折成正方体的两底,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3)正方形1、3可以折成正方体的两底,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4)正方形2、3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所以不能折成正方体; (5)正方形2、3或4、5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故不能折成正方体 说明由一个正方体拆分成或展开成一个展开图时,因展开的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展开图.这时由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时,就要考虑是否成立,此时,成立的条件是六个小正方形在折的过程中不能有重合部分即可. 变式练习1 如图为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字,则数字为-4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字之积是_____________. A.4 B.12 C.-4 D.0 变式练习2 如图(a),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的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处的数字是6. 知识点2: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例2 请你把几何体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用线连起来. 分析此题实质就是在让我们分别找出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六棱柱体的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解

说明半圆也是扇形的一种,所以有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半圆.变式练习1 观察下图,请指出哪个图是长方体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变式练习2 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参考答案 1、(1)和(4)可以围成长方体. 2、(1)为五棱柱;(2)为圆柱;(3)为圆锥. 归纳:(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4)棱柱有两个相同的多边形的底面,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习题完整版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 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1正数和负数 1、5 21,76,106,14.3,732.1,34,5.2,0,1----+-中,正数有____,负数有_____。 2、如果水位升高5m 时水位变化记作+5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__的意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5、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 、向东行进30米 B 、向东行进-30米 C 、向西行进30米 D 、向西行进-30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__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m. 7、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8、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 记作移动-5m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 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9、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0、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1、零上13℃记作+13℃,零下2℃可记作() A 、2 B 、-2 C 、2℃ D 、-2℃ 12、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A 、-10℃B 、-6℃C 、6℃D 、10℃ 13.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 -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14.向东行进-50m 表示的意义是〖〗 A .向东行进50m B .向南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D .向西行进50m 1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6.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25,68,O ,7 22,-3.14,0.001,-889. 正数:负数: 17.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18.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初一数学练习题]初一数学正数与负数练习题参考

[初一数学练习题]初一数学正数与负 数练习题参考 【--入党申请书总结】 一、填空题 1、一幢大楼地面上有12层,还有地下室2层,如果把地面上的第一层作为基准,记为0,规定向上为正,那么习惯上将2楼记为地下第一层记作数-2的实际意义为,数+9的实际意义为。 2、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202)℃,该药品在℃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3、有一些数:、、、0、3.1 4、、、请把它填入相应的框内. 4、一只跳蚤在一直线上从0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第100次落下时,落点处离0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个单位. 5、若实数a、b满足,则=__________。 6、如图所示表示整数集合与负数集合,则图中重合部

分A处可以填入的数是.(只需填入一个满足条件的数即可) 7、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 ) A.38 B.52 C.66 D.74 二、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9、在0,,, 中,正数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是负数 B.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倒数是本身的数为1 D.0的相反数是0 11、某天的温度上升了C的意义是( ) A、上升了C. B、没有变化. C、下降了C. D、下降了 C. 12、若,则对于数的论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负数 B. 可能是正数 C. 一定不是正数 D. 可以是任何数 13、若为有理数,则表示的数是( )

人教版2017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正数和负数教案WORD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 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 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

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 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 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 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31 31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习题

1.1正数和负数 1、5 2 1,76,106,14.3,732.1,34,5.2,0,1----+-中,正数有____, 负数有_____。 2、如果水位升高5m 时水位变化记作+5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__ 的意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5、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30米 B 、向东行进-30米 C 、向西行进30米 D 、向西行进-30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__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m. 7、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8、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 记作移动-5m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 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9、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0、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1、零上13℃记作+13℃,零下2℃可记作( ) A 、2 B 、-2 C 、2℃ D 、-2℃ 12、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 、-10℃ B 、-6℃ C 、6℃ D 、10℃ 13.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 -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正数与负数最新知识点梳理

正数与负数知识点梳理 重点知识: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知识点一: 正负数的表示:在正数前面加上“+”(正)号表示正数,例如+3,+1.8%,+3.5,正数的前面“+”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负数,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一】下面各数2,32 ,5.8,—2,0.5, 0,0.01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相反意义的量:按照指定方向的标准来划分,规定指定方向为正方向的数用正数表示,则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正与负是相对的,如规定把体重增加1Kg表示为“体重增长+1Kg”,则体重减少1Kg就可以表示为“体重增长—1Kg”类似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词组通常有:“增加、减少”,“进口、出口”,“上升、下降”等。【例二】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

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析:小明的记作+2Kg;小华的记作-1kg;小强的记作0kg。 知识点三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如下图a可以是数轴上的任意一个数。 知识点四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数轴正方向上的数总比数轴负方向上的数大 知识点五 正数、负数与数轴的关系,在数轴上原点往右(数轴正方向)上的数都是正数,原点网站(数轴的负方向)上的数都是负数。原点O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即:正数>0>负数)

新课标人教版《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

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