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研究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研究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研究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研究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研究

摘要在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需要在堆场上配置一定数量的龙门吊,配合桥吊和集卡为到港的船舶提供装卸服务。目前集装箱港口的龙门吊大都根据经验进行配置,缺乏定量模型和方法。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客观科学又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港口装卸设备配置方法,进一步提高港口装卸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主要针对堆场装卸机械龙门吊优化配置进行研究。

关键词港口;堆场;龙门吊配置

1 港口运营阶段堆场龙门吊数量影响因素

每天需要投入运行的堆场龙门吊数量不仅和当天的集装箱作业量有关,还和集装箱作业类型有关。由于港口集装箱作业量是随时变化的,一般都低于额定箱量,因此为了降低港口的营运成本,在完成当班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堆场龙门吊的投入,没有必要把码头配置的满负荷运行下的堆场龙门吊全部投入生产。堆场内集装箱的作业类型主要有5种:进(出口箱运进堆场)、移(堆场内移箱)、装(出口箱装船)、卸(进口箱卸船)和提(进口箱的提取)。这些作业类型对应的作业量之和即为码头当天的集装箱作业量,它决定了当天需要投入运行的堆场龙门吊的数量和类型。

2 集装箱堆场装卸机械的数量配置原则

当港口装卸工艺基本确定后,港口管理部门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和降低成本,通常要先考虑合理配置装卸机械。集装箱专业港口管理部门在港口建设和港口营运两个阶段均应研究考虑集装箱装卸机械配备问题。在港口建设阶段,宜采用“按量配置”的原则,即根据港口计划完成吞吐量计算所产生的机械操作量作为港口装卸机械的配置量,其原因是集装箱装卸机械价格昂贵,要避免机械闲置;而在港口营运阶段,宜采用“按能配置”的原则,即根据港口靠泊船型、作业船型及其他条件综合计算港口装卸机械的配置量,这种配置原则能够进一步挖掘港口的装卸潜力,适应港口生产发展的需要[1]。

3 集装箱港口龙门吊配置优化措施

3.1 优化模型的设计

龙门吊优化模型设计中,主要以港口集装箱为对象,分析龙门吊优化模型的设计方法:①根据集装箱港口龙门吊的装卸计划,分配现场总装的任务,构建相关的项目方案,控制龙门吊的装卸过程,全面记录龙门吊任务的时间和位置,方便后期龙门吊配置的参考;②龙门吊的配置需要满足现场总装分配的任务量,达到科学的服务标准,以免龙门吊影响后期的项目进度;③设计龙门吊装卸港口集装箱的时间配置,保障时间为已知量,降低配置优化的困难度。

港口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doc

港口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 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随着集装箱运输全球一体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我国众多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高效先进的设备和流转运输效率及科学管理水平已呈高速增长的良性循环状态。 3)近年来,我国新建和改造的集装箱码头大多采取长顺岸、宽突堤、多泊位、大纵深的总平面布置。 4)各港注重加强装卸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先进性。集装箱装卸设备逐年更新换代,装卸工艺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设备种类和系统配套逐步完善。 运公司、口岸、海关等各单位实施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了作业速度,简化了联检手续。

和载体建设临港出口加工区、集装箱保税区、集装箱物流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等,多方面开拓了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新领域和新市场,扩大了港口综合管理业务,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港口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把握世纪之初的历史机遇,乘势前进,以全新的态势实现历史性跨越。 l)根据我国经济和内外贸发展总趋势,集装箱枢纽港战略将成为“十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未来10年,随着全球航线调整,将努力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根据港口经济腹地和西部大开发运输载荷中心化和干支线协调网络化的形成,在南北方将加大力度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主干线枢纽港,增加建设15-17米集装箱深水泊位。主干线各港积极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提高班轮航线密度,尽快将经营的主流船型从4000TEU向6000TEU发展,并规划和研究建设7000-9000TEU集装箱的码头;各港将大力提高科学管埋水平,力争5-10年内每个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达到30-50万TEU。 2)发展外贸海上运输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我国支线和内贸运输。重点开发长江和珠江水系港口,经营主流船型向2000-3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集装箱运输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集装箱的研究: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 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Kara、E. Gul Emecen 和 Evren Esedogolu通过描述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从开发一条新的集装箱运输路线、分析运营成本、财务分析和新集装箱航线的确定假设和可接收性分析,探究拟开发一条可行的集装箱航线,以增强航运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大陆国际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2年天津港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和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东海岸航线起,依靠中国得天独厚的运作环境,集装箱运输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陈长庚(2008)从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值正向比价关系、1979~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998~2007年世界十大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等入手,阐述了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从期不落后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30年。寿建敏(2007)也研究了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历程及其占世界运量的比重,为我们展现了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并且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

上海港港口介绍

上海港港口介绍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自然条件 崇明岛 气象(1)风况:历年最大风速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雾况:历年平均雾日为25.5天。 (4)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3摄氏度,最低气温—10.3摄氏度。 水文:(1)历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东风沙附近最大涨潮流速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涨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桥 气象:(1)风况:实测最大二分钟平均风速为25.0米/秒。 (2)降雨:历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雾况:历年平均为28天。 (4)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摄氏度,最低气温—9.4摄氏度,平均气温15.7摄氏度。 水文:(1)(以吴淞基面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浅海分潮流。水域内往复流极为典型,实测最大潮2.05米/秒,涨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涨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况:实测最大波高3.20米,风向。风速25米系台风浪。 南汇咀: 气象

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仿真与优化

学术研究Academic Survey 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据统计,我国90%以上对外贸易的货物都是经由港口装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对外开放门户的港口所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港口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它具有装卸效率高、船舶周转快、包装费用省、货损货差少,以及适合多式联运等 优点,因此,在短短几十年间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港口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2003年,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上海港、深圳港分别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第三和第四大港。集装箱运输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集装箱港口之间的国际竞争也愈加激烈。如何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已经成为我国集装箱港口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配置和调度这些资源是优化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的关键。 目前,我国多数港口的生产机械调度还主要凭经验。由于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十分复杂,采用传统的数学建模优化方法不能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一套仿真优化框架来分析和优化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 仿真优化框架 1.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 仿真优化框架(如图1所示)。 2.关于调度策略生成算法。 调度策略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 是将可调度的机械(即岸桥、集装 箱卡车、场桥)数量,船舶作业面 限制(即最多可让多少岸桥同时作 业)等条件转换成数学约束。由于 该问题的决策变量(各种机械的配 置数量)都是整数,故可以采用全 枚举的算法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所 有可行解。因此,在船舶即将到港 时,输入集装箱港口当前可调度的 生产机械数量,船舶装载的集装箱 数量,船舶作业面限制和集装箱港 口基本调度原则,通过该调度策略 生成算法就可以产生所有可行的调 度策略。 3.仿真模型的建立。 仿真模型是集装箱港口生产作 业系统优化的关键。通过调度策略 生成算法只能得到各种生 产机械配置的所有可行方 案,但如何比选这些方案 并从中挑出最佳的进行实 际操作,都依赖于仿真模 型。因为,将每个调度方 案输入仿真模型,然后运 行仿真模型,就可以得到 在该配置下生产系统的作 业时间和岸桥、集装箱卡 车、场桥的利用率等。这 些数据都是比选方案的基 础。那么,如何建立集装 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的仿 真模型呢? 系统的状态通常可用一个或多 个状态变量来表示。在离散事件系 统中,状态变量仅在随机的时间点 上发生瞬间的跃变,而在两个相邻 的时间点之间,系统的状态保持不 变。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属于 离散事件系统。因为,该系统当中 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例如:岸 桥装卸时间不同,集装箱卡车运输 时间不同等。所以,在建立集装箱 港口生产作业系统的仿真模型时,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随机 离散事件:这是一系列按时序、随 机发生的具体事实。它们只在离散 的可数时刻上发生。这些事实一旦 出现,将使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状态 变量瞬时跃变。在集装箱港口生产 作业系统仿真中,存在许多离散事 件,比如,船舶到港、各种机械发 生故障等。(2)仿真时钟及其推进 方式:仿真时钟是仿真模型中的时 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仿真与优化 文/ 王辉球 缪立新 图1 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仿真优化框架 66CHI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 分析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起步和培育阶段, 到1990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56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0 万TEU。进入上世纪90 年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国际贸易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集装箱港口进入了布局调整和快速发展阶段, 2000 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340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 万TEU。 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 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 年, 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 万TEU, 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 年实现9361 万TEU, 2007 年跨越一亿TEU, 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22% ,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 万TEU。我国集装箱水路发展和港口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苏州、门、深圳、广州等9 大干线港为主, 相应发展沿海支线和喂给港的集装箱港口运输规划布局系统。 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 港口装卸技术和效率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桥梁。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上海港腹地优越,经济发展势头猛,已逐渐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港之一;宁波港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优良的港口之一,总长2138米的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与上海和江苏港口共同形成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香港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经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与香港比邻的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高,大铲湾码头的建设,使深圳较为紧张的集装箱通过能力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香港、澳门两地与大陆经贸更密切联系的加强,制造业不断向中山、

重庆港口物流的功能比较分析

重庆港口物流的功能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港口物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流园区不仅是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政府之所以对港口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高度关注,是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使港口成为物流园区的优良载体。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大坝的建成为重庆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和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有必要建设重庆的港口物流园区。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热情,对物流园区进行重复建设,没有从实际出发对港口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运营模式进行选择,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港口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运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重庆;港口物流;功能比较;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rt logistics has also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Logistics Park is not only a new th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reason why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the port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 concern, because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can make the port as a good carrier of the logistics pa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brought a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for Chongqing 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expand foreign economic exchang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Chongqing port logistics park. But in recent years some local governments blindly enthusiastic, the logistics park to repeat the construction, not from the actual departure of the port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 to choose, resulting in a lot of waste of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hoice of port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Chongqing; port logistics; function comparison; analysis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引言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 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沪浦集安字[2009]第042号 关于下发《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船舶港口服务单位车辆和人员进出港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部门: 为严格履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和海上保安修正案《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加强港口设施保安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群防群治工作动员部署大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和上海市《关于加强船舶港口服务类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为整顿、理顺、规范船舶服务单位人员和车辆进出港区的管理,确保港区的安全和生产秩序的正常开展,现将《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船舶港口服务单位车辆和人员进出港区管理办法》随文下发,望遵照执行。并请与各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2008)沪浦集安字第050号文件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船舶港口服务单位车辆和人员进出港区管理办法

(此页无正文)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二00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安全港区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上港集团安全监督部,外高桥各口岸单位,上海港码头管理中心,欧高路派出所,各相关船公司、船代公司及船舶服务单位打字员:褚雅静校对:陈世英

附件: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船舶港口服务单位车辆和人员进出港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严格履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公约)和海上保安修正案《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 规则),加强港口设施保安管理工作,规范船舶港口服务单位进出港区的管理,确保港区的安全和生产秩序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及上海市《关于加强船舶港口服务类经营管理的通知》(沪港港〈2008〉309号)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仅适用于,为停靠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公司)的所有船舶进行物料、食品、配件供应、船员调动、油污水接受、船舶应急修理、船舶安全(消防)检测、冷藏箱应急修理等,船舶港口服务单位及船公司集装箱服务单位的人员和车辆进出港区。 第三条:浦东公司市场部负责对所有进出入港区的船舶港口服务及船公司单位的人员和车辆经营资质进行审核、业务受理及备案工作;行政人事部负责口岸单位非生产车辆进入码头、箱区“通行证”的发放管理工作;安全保卫部负责与外单位签定“安保协议”,对进行船舶、冷藏箱应急修理过程中涉及“电、气焊”等特种作业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核,并对所有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实施检查。

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

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 ——上港集团装卸工艺系统的应用分析与革新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于慧婷 1综合概述 港口装卸工艺的实质是实现港口生产中货物位移的方法,是货物的换装过程抽象性的描述,其物质表象就是港口装卸机械化系统。具体的说就是按照一定的劳动组织形式、运用装卸机械及其配套工具(或称机械化系统)等物质手段,遵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作业过程。集装箱装卸工艺是指装卸集装箱的方法。集装箱装卸工艺决定码头装卸机械设备、码头装卸生产作业组织和劳动生产率。 随着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的突飞猛进,国内一些港口出现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速度的情况。许多港口码头致力于内部挖潜,尤其是研究如何突破传统装卸工艺系统的瓶颈,这使得通过装卸工艺的应用和革新来提高集装箱港口的综合效率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内容,以及如何实现进行工艺革新的实践,从而使装卸效率全面提高。 研究背景 装卸工艺是港口生产的方法 港口编制作业计划,采取相应的对策和组织现场装卸生产,都要以一个事先研究和编制的装卸工艺方案为依据。在研究和制定装卸工艺中,对所须配置的人力和机械,使用什么装卸工具,以及采取怎样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甚至连各个工序之间能力的平衡,都要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计算。否则,会降低装卸效率,影响生产定额的完成。 装卸工艺是港口建设设计和选用装卸机械机型的重要依据 规划一个港口和建造一个码头,在货种和靠泊船型确定以后,首要的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装卸工艺方案,这不仅影响今后的生产规程,更是日常装卸赖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涉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泊位)的经济效益等问题。 装卸工艺是提高港口装卸效益的组织工作基础和技术保证 不同的工艺方案,体现了不同的生产水平。比如,采用专业化方式装卸比非专业化方式效率高等。港口装卸工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港口企业的装卸效益。 装卸工艺是保证生产安全质量的基础 任何装卸过程,都必须具有完整合理的装卸工艺规程,它是通过对人、机、货物、方法、环境5大因素的控制要求来达到目的。所以,按装卸工艺规程来操作,一般就可确保生产的安全质量。 研究对象 装卸工艺的基本内容 根据港口装卸工艺在港口装卸作业中所起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卸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和装卸工属具的选用设计; 2)装卸工艺流程的合理化; 3)货物在运输工具和库场上的合理配置和堆码; 4)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 5)制定和完善装卸工艺操作规程。 装卸工艺过程的分析 装卸工艺过程的实现既包括装卸作业的操作方法、作业顺序,又包括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维护工艺纪律的生产组织程序。它是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上所

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现状分析(doc5)

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 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随着集装箱运输全球一体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我国众多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高效先进的设备和流转运输效率及科学管理水平已呈高速增长的良性循环状态。 3)近年来,我国新建和改造的集装箱码头大多采取长顺岸、宽突堤、多泊位、大纵深的总平面布置。 4)各港注重加强装卸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先进性。集装箱装卸设备逐年更新换代,装卸工艺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设备种类和系统配套逐步完善。 5)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各大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公司与航运公司、口岸、海关等各单位实施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了作业速度,简化了联检手续。 6)目前我国集装箱码头正向多元化功能发展,即以港口为平台和载体建设临港出口加工区、集装箱保税区、集装箱物流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等,多方面开拓了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新领域和新市场,扩大了港口综合管理业务,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前景展望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港口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把握世纪之初的历史机遇,乘势前进,以全新的态势实现历史性跨越。 l)根据我国经济和内外贸发展总趋势,集装箱枢纽港战略将成为“十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未来10年,随着全球航线调整,将努力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根据港口经济腹地和西部大开发运输载荷中心化和干支线协调网络化的形成,在南北方将加大力度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主干线枢纽港,增加建设15-17米集装箱深水泊位。主干线各港积极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提高班轮航线密度,尽快将经营的主流船型从4000TEU向6000TEU发展,并规划和研究建设7000-9000TEU集装箱的码头;各港将大力提高科学管埋水平,力争5-10年内每个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达到30-50万TEU。 2)发展外贸海上运输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我国支线和内贸运输。重点开发长江和珠江水系港口,经营主流船型向2000-3000TEU发展。码头年通过能力将达到15-20万TEU,提高内河港口的经济效益。 3)提高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水平是推动港口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集装箱装卸桥以适应第五代和第六代集装箱船装卸作业为主,装卸效率提高到单台年15-20万TEU;堆场装卸设备除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外,将开发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和正面吊机等;着手研造堆输立体化和自动化等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装卸存贮一体化设施;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化。 4)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物资需要用集装箱进行长距离、大运量、高密度集疏运。因此今后将大力发展水公联运、水铁联运和江海公铁多式联运,建立以港口为中心,以航运和陆运为依托,以现代化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门到门”运输要求的全球一体化物流网络系统。 问题和建言

集装箱发展趋势

集装箱发展趋势 集装箱码头是指包括港池、锚地、进港航道、泊位等水域以及货运站、堆场、码头前沿、办公生活区域等陆域范围的能够容纳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场所。 集装箱码头是水陆联运的枢纽站,是集装箱货物在转换运输方式时的缓冲地,也是货物的交接点,因此,集装箱码头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装箱码头作为物流链中举足轻重的节点,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现代集装箱码头普遍采用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以应对不断复杂化的生产管理需要。 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和辅助码头组织高效合理的生 产作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资源分配,并为生产决策提供完备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分析,从而确保集装箱码头作业计划有据,指挥有方,监管有力,操作有序。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庞大而复杂,无线局域网、射频识别、全球卫星定位导航、船舶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目前均已应用在现代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中。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 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上海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管理研究(精)

上海电视大学《港口作业技术》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标题: 上海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管理研究 分校(站、点:浦东新区分校 年级、专业: 09秋物流管理 教育层次:本科 学生姓名:钱懿 学号: 0931001252801 指导老师:章涵 完成日期: 2011-11-30 上海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管理研究 一、绪论 通过本学期港口作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物流链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内在潜质,也是港口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途径和战略目标。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

具有战略地位、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所以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十分必要。我了解到了有关港口物流,港口装卸设施,空港,.物流设施及作用。熟悉物流企业的基本的物流流程,熟悉企业物流的物流流程,了解企业的库存控制手法,企业的先进的物流运作经验。 二、上海港口集装箱业务基本概况 (一上海港基本介绍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 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上海港内河港区 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 亿吨。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

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优化配置研究

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优化配置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一体化,我国港口行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不断地发展。然而我国很多港口的集装箱并不能及时满足港口运输的货物数量,造成装卸工艺制约了港口贸易的发展速度。因此,本篇文章通过简单介绍我国传统集装箱的装卸工艺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的优化配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改善装卸效率低下的问题。 标签:集装箱;港口;优化;装卸工艺 在我国港口的装卸作业中,集装箱的拼装和卸载工作一直是一个重要环节,决定着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和工艺技术是否完善。虽然相较于过去我国集装箱的吞吐速度已经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我国港口贸易往来的更加频繁,目前的提升速度仍然无法及时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对外输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集装箱装卸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港口贸易的发展。 一、传统集装箱装卸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港口使用集装箱是能够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和节省时间的理想方法,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的集装箱工艺和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广泛的认可。但是随着集装箱数量及其容量都在飞速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港口中的其他硬件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发展速度的情况,造成了装卸效率的低下和集装箱使用不充分的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集装箱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此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促进装卸的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一)港内拖车空驶问题严重 由于在港口进行装卸的相对距离比较大,因此需要拖车来缩短托运的时间和节省人力。但是由于集装箱的拖车规划路线比较单一,这就导致拖车在进行托运之后会进行空箱回程,这种看似非常不起眼的问题在托运次数比较多的时候,会造成装卸流程的延缓和拖车的利用率低下,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不必要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 (二)港外拖车组织管理较差 在港外进行拖车时,为了节省路程来回的时间和费用,一般会按照吨位来进行货物的运输,因此就存在拖车司机对一些比较轻小但同样重要的物品不愿意托运或者托运的过程马虎大意的情况。 (三)港内装卸的机械存在配置不合理 在我国的港口一般通过计算集装箱的数量来进行龙门吊分配,但是并不是所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2007-12-08 13:15:10 阅读1292 评论4 ??字号:大中小?订阅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实现9361万标箱,2007年跨越1亿标箱,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万标箱, 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我国的发展需求以及目前的重要问题,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优化配置港口资源积极调整港口结构 船舶大型化和运输规模的扩大不断促进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和港口结构的调整,新一轮的港口与码头岸线的整合在持续上演。港口集团不断的整合与统一旗下的码头资源,来争夺区域航运中心。如:2007年七月,青岛港再出大手笔收编迪拜独资码头。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原本属于杜拜环球集团在前湾港区南岸拥有的1320米码头岸线。至此,青岛前湾港73%的港区尽归青岛港所有。同时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扬,班轮公司已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增投运力,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增加也对拥有深水泊位的港口带来发展契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不可能长期保持高位增长。因此要进一步要加强对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规律的认识,统筹做好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认清港口在未来运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区域间及港口间的协作和合作,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避免盲目追求贪大求 洋和恶性竞争。 大力推进海铁集装箱多式联运 在我国沿海大型集装箱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中,铁路承担的份额平均不足1%,对港口的运行效率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造成严重制约。随着铁路能力的提高和铁路集装箱的发展,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不仅是进一步发展集装箱港口的重大举措,也是铁路集装箱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加快解决铁海联运的运输组织、单证信息、基础设施和口岸环境等问题, 加强港口与铁路合作,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内河航运资源发展集装箱运输 内河航运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比较优势,但却是我国水运行业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发展潜力巨大。今后要在有条件或可以创造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充分利用内河航道建立大型港口的集疏运通道网络。

重庆港口物流优势及劣势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 港口城市为载体, 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 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 海陆腹地为依托的一种开放型经济; 或者说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经济, 同时它又是开放经济、流量经济、关联经济和产业经济。十一五期间,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的重庆经济建设将进入关键时期, 如何加快港口发展, 充分发挥 其龙头作用, 成了重庆港口发展的当务之急。 重庆港口经济现状 重庆水资源较丰富, 全市现有三江( 长江、嘉陵江、乌江) 等136条航道, 航道总里程4 200余公里, 其中长江航道里程679公里, 初步形成了以横穿东西的长江干线为主干、沟通南北的众多支流为基础的呈叶脉状分布的航道网, 能够覆全市70%以上的区、县(市)。洪水期长江可通行4 000吨级船舶, 枯水期可通行1 000吨级以上船舶,嘉陵江和乌江河口段可常年通行1 000吨级船舶。全市港口由主城、万州和涪陵3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和武隆5个重点港区及其它12个县级港区组成, 拥有运输船舶4 200余艘, 其中货运船舶2 700余艘, 300万载重吨。全市港口年产值约130亿元, 从业人员约12万人 十五期, 全市完成的水运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同九五期末比较: 十五期 末水运货运量是九五期末的2. 8倍, 年均增长22. 86%; 货运周转量是九五期末的3. 8倍, 年均增长30. 5%;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 九五期末的7. 3 倍, 年均增长48. 83%; 港口滚装汽车吞吐量是九五期末的6倍, 年均增长40%。2006年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4 578万吨, 货运周转量533亿吨公里, 集装箱吞吐量34万TEU, 滚装汽车吞吐量47. 6万辆, 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 重庆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地区,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邻鄂、湘,南靠黔,东北角与陕交界,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沪、宁、汉等城市一线贯通,成渝、襄渝、渝黔、渝怀等电气化铁路

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与战略展望

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与战略展望 本文对原提出的2004年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水运发展目标进行总结,结合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实际,从定性、定量等方面阐述了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云因。对战略框架阶段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12004年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目标 基于对国内外水运发展趋势、国内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以及对中国水运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2001-2004年为我国水运发展战略准备阶段,2005-2010年为水运发展战略框架阶段并分别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与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关的主要预测和发展目标包括: (1)水运量的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拉动集装箱吞吐量多增长12个百分点,从而使2002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30%以上。在加入WTO的带动下,战略准备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2004年前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对釜山港、高雄港的超越,为两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量的基础。 (2)以中远集运和中海集运两大班轮公司重组为标志,完成国有水运企业的战略重组。解决班轮公司与集团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和班轮公司之间的关系。

(3)2004年前完成对自由港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务院港口体制改革规定和《港口法》的颁布,完成港口体制改革的第一步目标。 2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 2.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评价与分析 进入新世纪,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由2000年的2348万TEU达到2004年的6160万TEU,2000-2004年年均递增27%。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呈现集中化发展趋势,8个干线港集装箱吞吐量比重继续增长,由2000年占全国75.4%上升为2004年的80.2%。其中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004年分别达到1455万TEU和1366万TEU,列世界第3和第4位。青岛、宁波和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4万TEU、401万TEU和382万TEIJ,分列世界第14、17和18位。这总体上验证了对战略准备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预测。 2001年,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上一年发展速度只有179毛。研究表明,在加入WTO的影响下,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多增长12个百分点,据此在2001年年底,对200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做出了相对乐观的判断,并在对上海港2002年的预测中得到应用。2003年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对釜山港、高雄港的超越等,验证了提出的战略准备阶段的发展、也是预测性指标。 战略准备阶段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的上述两个指标,在2001年认为是极富挑战性的,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际发展更为乐观。2001年预测前5大

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关于再次开展港口码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关于再次开展港口码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上运输 【发文字号】渝港口港传[2007]9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7.10.15 【实施日期】2007.10.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关于再次开展港口码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渝港口港传[2007]9号) 各区县港航局(处、所)、港口所、局直属处、有关港口企业: 针对我市运营的港口码头的维护保养、检查评估、监督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交通部明传电报交水明电([2007]0902号)通知要求,我市决定再次开展港口码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如下: 一、重点排查对象 我市已经投入运营的500吨级及以上港口码头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稳定性、主要设备安全状况、危险品堆场区安全性等;港口码头、港外场站、装箱点的内贸集装箱超载。

二、排查主要内容 1、查现有码头技术状况 重点是建成投产多年的老旧码头状况和改造加固情况(详见附表1、2)。 2、查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主要是查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是否完备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是否按要求进行了“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工程是否经竣工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3、查项目运营管理 主要是查运营中的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承担维护保养、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的单位是否确实履行了职责,设施状况纪录(台帐、档案、数据库等)是否健全。 4、查安全隐患 主要是查基础设施产权单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涉及安全的重要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