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外部设计导则试行(简版)

住宅外部设计导则试行(简版)

一、城市设计层面

(一)高度控制

1.居住区和住宅建筑的高度控制除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建设用地的建筑高度控制,以及航空净空、微波通讯、消防、文物保护等

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以下的规定。

注:居住区为泛指,含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等不同规模的住宅建筑组群,以下同。2.为丰富城市天际线,避免出现建筑高度过于单一的现象,占地面积10公顷

及以上或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区需进行建筑高度及建筑空间的

设计。进行建筑高度及建筑空间设计时应明确标志性建筑的位置和高度。进

行建筑高度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居住区,其高度的变化宜沿城市主要通道的方

向安排。

注:城市主要通道包括快速铁路、市郊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景观河道等,以下同。

高度分区设计示意图

该项目用地面积8公顷,容积率2.5,

用地控高80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

20万平方米

高度变化示意图

一、城市设计层面

(一)高度控制

3.为丰富城市天际线,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关系,原则上要求同一居住

地块内不少于地上住宅建筑面积10%的住宅建筑,其建筑高度比规划建筑控

制高度下降至少一档;建筑控制高度为18米的居住区可结合方案形成一定

的高低错落,不要求下降一档。特殊情况,经相关部门批准,同一居住地

块内不大于地上住宅建筑面积10%的住宅建筑,其建筑高度比规划建筑控制

高度可上浮一档。

注:现有控规指标体系中二类居住用地的建筑控制高度分为18m、24m、30m、45m、60m

80m、100m等档次,以下同。

注:特殊情况指保障房项目或确因用地条件限制等情况,以下同。

该项目用地面积为11.23公顷,建筑控高100米,地上住宅建筑面积约33.58万平方米。其中

100米高度住宅为22.97万平方米,占地上住宅总建筑面积的68.4%;80米高度住宅为3.4万平

方米,占地上住宅总建筑面积的10.16%;60米高度住宅为5.31万平方米,占地上住宅总建筑

面积的15.8%;45米高度住宅为1.9万平方米,占地上住宅总建筑面积的5.64%。

居住区高度分区图

(一)高度控制

4.长边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新建、改建住宅建筑,建筑高度(H)不宜超

过规划道路红线宽度(W)与该建筑退后道路红线距离(S)之和的1.5倍,特殊情况下不超过2倍;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城市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

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新建居住区和住宅建筑临近基本建成区时,新建建筑的建筑高度不宜超过周边现状居住区和住宅建筑最高建筑高度的两档。H按40米规划道路

红线宽度计算

转角建筑高度计算方法示意图

H≤1.5(W+S)

新建居住区

H≤60m

临街建筑高度计算方法示意图

新建建筑建筑高度计算方法示意图

于1:1.5(二)体型控制

1.住宅建筑的体型控制除必须符合建筑功能、建筑间距(计算间距、防火间

距、生活私密性间距等)、建筑日照、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

以下的规定。

2.为避免出现体型过大过宽的住宅建筑,塔式住宅建筑应控制适宜的长高比

一般情况下塔式住宅建筑的长高比(L:H)不宜大于1:15,其各个朝向的最大

面宽不宜超过40米。

注:塔式建筑指各面长高比均小于1的建筑;

1:11:1.251:1.51:2

不同高度塔式住宅比较特殊户型平面

一、城市设计层面(二)体型控制

3.为形成住宅建筑水平舒展和挺拔高耸的不同建筑形态,板式住宅建筑高度在18米及以下时,不对其面宽进行控制;板式住宅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上、30米及以下(或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时,其各方向投影宽度的最大值不应大于120米;板式住宅建筑高度在30米以上、60米及以下时,其各方向投影宽度的最大值不宜大于75米,特殊情况不应大于80米;板式住宅建筑高度在60米

以上时,其各方向投影宽度的最大值不宜大于55米,特殊情况不应大于60

米。

注:1.板式建筑指非塔式建筑的其他建筑;

2.高层短板住宅建筑体型根据本条规定进行控制,日照间距系数的确定可依据长高比按相

关规定执行。

建筑面宽控制示意图

不同高度板式住宅比较

一、城市设计层面

(二)体型控制

4.复杂形体住宅建筑应按其组成部分分别控制建筑面宽,且总面宽不超过其各部分对应建筑面宽限值之和的最大值。

注:复杂形体建筑指高低组合或塔板结合等复杂形体的建筑。

塔式

L≤160m(40m+120m) L≤55m

高层

短板

L≤250m(55m+120m+75m)

L≤270m(75m+120m+75m)

复杂形体面宽计算示意图复杂形体组合实例

(三)界面控制

1.沿建设用地边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两侧的住宅建筑,其退让距离应在符合相关规定条件下适当增加,为城市预留缓冲空间。

2.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针对北京市居住区沿城市界面堵塞拥挤的现象,引入通透率(S P)的概念控制住宅建筑沿城市界面开敞面的比例。通透率指贴临城市界面的高度18米以上的建筑之间开敞部分的宽度之和与同一方向上规划用地宽度的比例。A.沿城市主要通道的居住区,其临城市界面的通透率宜大于40%,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35%;

B.临城市主、次干道的居住区,其临城市界面的通透率宜大于25%,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0%。

(a)SP=(A1+A2+A3+A4)/S

SP=(A1+A2+A3)/S

(b)若以错动的方式沿道路布置住宅建筑,当两栋建筑之间间距大于18

米时,可按图示方法计算通透率

SP=(A1+A2+A3+A4)/S

(c)若两栋建筑之间相互搭接,则不可按照错动方式计算通透率,应按

正常方式计算。S P=40%S P=25%

通透率计算方法示意

(四)交通组织

1.新建居住小区的交通组织及停车配建,应符合居住区设计、停车库(场)

设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等相关规定。

2.严格执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中关于出租汽车站的

规定,居住人口7000人及以上的居住区需配建规模不小于100㎡的出租汽车

站,出租汽车站宜结合小区主入口在道路用地以外单独设置。

3.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菜市场等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应按现行有关规

定,就近配建公共停车场(库)。

居住区主入口空间设计实例1 4.居住区地面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机动车总停车位数量的10%,特殊

情况不超过30%。

5.为适应长远发展,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在现行有关停车配建规定的基础上适

当提高停车配建标准。

居住区主入口空间设计实例2

(一)分段处理

1.建筑顶部

高层住宅顶部宜进行适度收分或其他形式的处理,使建筑顶部更加丰富

而富于变化;同时应兼顾安全及相关建筑规范的要求,不允许通过开门窗、

预留洞口等形式设与户内联通的平台或晒台。

住宅建筑屋顶冷却塔、太阳能设施、电梯机房等均需进行集成设计,确

保城市第五立面的整体效果。

多、低层住宅屋顶在视觉观瞻上相比高层住宅更加明显,建议采用坡屋

顶使多、低层住宅具有较为统一的整体面貌。同时考虑太阳能设施一体化设

计,在屋顶不允许采用直插式的太阳能热水器,防止屋顶设施凌乱而对整体

外观产生影响。

顶部收分并对屋顶设施进行集成设计

屋顶太阳能设施一体化

多层住宅采用坡屋顶设计v

(一)分段处理

2.立面构件

高层住宅建筑不得设置开敞式阳台,以保证住宅安全性及立面统一性。

同时应统一考虑阳台、空调室外机、雨水管、冷凝水管的位置和形式,在满

足使用及维护要求的同时强化立面整体效果。

住宅首层应采用贴窗护栏,不宜设置外凸式窗护栏,窗护栏颜色需与建

筑整体及玻璃色彩相协调,不宜使用高彩度颜色影响建筑外观

住宅立面可结合各种立面构件设计必要的细部线脚,适当增加细节丰富

立面效果,但不宜采用过大、过于复杂的装饰构架,尤其在古典主义风格中

避免过于繁复的立面装饰。

玻璃色彩与立面色彩不协调空调机位结合立面设计细部线脚丰富立面效果

(一)分段处理

3.建筑底层

临街建筑底层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便提高沿街立面的整体性,提高对街道的界面限定。同时在布局上应与住宅建筑结合,尽量形成围合空间,为居住区内部创造更强的围合感。

建筑底层为公建时其立面风格应与上部住宅统一,避免“上下脱节”,同时结合功能需求,适当增大公建部分立面设计中玻璃幕墙的比例。

住宅建筑底层处于近人尺度,为丰富视觉感受并增强住宅的亲切感,住宅底层宜选择富于细节变化的材料(石材、仿石材料、面砖、金属等),尽量避免采用普通涂料。

4.入口门头

单元入口的比例尺度应与建筑整体比例相协调,结合整体分段处理进行

设计,尤其在高层住宅设计中应注意避免门头高度过矮,导致整体比例失调

的情况。

住宅底层材料质感较丰富

高层住宅门头比例较适宜底层公建与上层住宅采用统一风格

地块编号

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备注615#

015016020024自定自定色号依据《中国建筑色卡》(GSB16-1517-2008确定624#

616#

617#

624#

630#

623#

020/094自定白色教育地块107自定自选

(二)色彩选择

1.色彩分区

占地面积超过10公顷以上或建筑规模十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区,需进

行色彩分区规划,各分区之间的色彩选择既应有所区别,又需遵循整体协调

的原则。

进行色彩分区设计的居住区,其色彩的变化宜沿城市主要通道的方向安

排,形成沿城市主要通道色彩有所变化的效果,丰富城市街景。

根据北京地区气候、植被特点,并结合各区、各新城规划特色等相关因

素确定建筑色彩搭配。

色彩分区实例:每个分区中各个地块的基调色从提供的指定色范围内选取,细部的搭配色与强调色根据立面需要自行选定。在地块内部,根据楼座的布局及高度与提醒,可选用与主体色同色系的其他颜色对楼座加以区分。

)定色范围表色彩分区图

(二)色彩选择

2.色彩搭配

建议住宅建筑选择暖浅低艳的色彩做为基调色,使城市住宅形成整体亲切、明亮的色彩感受,高层住宅大面积建设避免选择过于深暗冷色作为基调色。

建议住宅建筑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的搭配比例70%、25%、5%,同时应避免色彩差异过大,相互冲突。

色彩搭配应与建筑风格选择协调一致。辅助色宜遵循色相调和、色调调和等原则与基调色和谐统一,强调色可根据立面方案自行选定。

色彩搭配协调

(三)建筑风格

住宅建筑风格应与住宅类型、建筑高度相匹配,建议高度45m以的上住宅建筑采

用简约现代或新古典主义风格。

同一地块内的住宅建筑风格宜保持统一,同时应考虑相邻地块内现状建筑的风格,

并与之取得协调,避免同一地块内或相邻用地间建筑风格差异过大,造成建筑风格过

于混杂的区域形象。

特定功能区或成片公建区插建住宅时其建筑风格、色彩选择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建议采用立面公建化设计,不宜设置开敞阳台。

建议保障房设计选择适宜的建筑风格,立足功能,简洁美观,避免保障房立面

“设计缺失”的状态。

简约现代风格组群

住宅公建化设计保障房设计简洁美观

(四)立面材质

住宅建筑宜选用安全、耐久、易维护的立面材料,在保证立面设计效果的同

时兼顾经济性。

住宅建筑应避免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构件,提高住宅节能水平和安全保

障。

立面材质肌理结合色彩变化住宅公建化设计也不宜使用大量幕墙立面采用涂料

(五)景观与公共环境

提高对居住区景观与公共环境设计的重视,在居住区方案设计中应对各要素进行统一设计,与建筑主体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效果。

1.景观

提高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视,结合功能需求全面考虑儿童游戏场、老年活动场、邻里交往空间等内容,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人居环境,使居住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形成协调的效果。

2.围墙

居住区围墙尺度和材质选择应与住宅建筑相协调、以通透为主,风格应简洁大方,宜结合绿化进行设计。

3.夜景照明

在区域亮化、线性亮化、点状亮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居住区夜景照明专项设计。控制光污染,遵循“以人为本、节能照明”的总体原则进行居住区夜景照明设计。

4.广告标识

同一街区应按照统一的标准管理,其设计及位置不应破坏原本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轮廓,广告标识的夜景效果也应协调统一。

居住小区设计环境创新

居住小区设计环境创新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居、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从住宅建设上来看,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

和行列式的排列,虽有某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互相雷同,地方特色不明鲜,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 试行 印发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 (试行) 国家文物局 2017年10月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所规定的开放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以及近代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等所有文物建筑,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 第三条文物建筑开放应有利于阐释文物价值、发挥文物社会功能、保持文物安全、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在不影响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文物建筑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 文物建筑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开放可采取全面开放或在有限的时段、有限的空间开放。 文物建筑开放应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第四条具体使用文物建筑并负责开放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方是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文物建筑所有权人应承担法定责任和监管责任。 第五条鼓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文物建筑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 二、开放条件 第六条文物建筑开放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文物本体无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消防、安全防范有关基本要求,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 (二)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 第七条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评估开放使用对文物的影响,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放策略和计划,并以恰当的方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2020

第一章规划设计 1.1 概况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规划用地范围东临32米广州湾大道和28米江日路,西临70米海滨大道,南侧是36米文东路,规划周边配套设施成熟,交通便利。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会提升周边居住质量,美化此地的空间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4587.36 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93059.26平方米,容积率为3.5,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35%,并配套有1843辆的机动车停车位。 1.2 主要设计规范及依据 1、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关于下达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62127.14平方米用地规划条 件的批复湛城规(赤坎)【2018】565号 2、《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1:500实测地形图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 5、《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4年版)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2、《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3 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1.3.1 规划理念及原则 1.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者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功能构成,更要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规划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衔接,以城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环境设计注重“宜居”“人文”的价值品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居住于此的人充分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于闹市中享得闲逸之情趣。 因地制宜原则—建筑布局时在保证良好朝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合理布局,使小区规划统一而不呆板。 3.“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项目依据建设用地红线,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现状,综合分析,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合理组织内外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及社会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需求。 4.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地方特色 以城市设计为前提,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工艺和材料,充分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面向未来的居住环境及建筑新形象。 5.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设计采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考虑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尺度及活动规律,组织高效、丰富的空间以及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1.3.2规划布局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用地因地制宜展开布置8栋高层住宅,用地东面布置小区人行主出入口,本规划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建筑,合理展开布置,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大中心园林景观。 规划布局依据朝向、主导风向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完整版)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 前言 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并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能源系统;3、水环境系统; 4、气环境系统; 5、声环境系统; 6、光环境系统; 7、热环境系统; 8、绿化系统; 9、废弃物管理与处臵系统;10、绿色建材系统。本《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本《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在执行本《导则》时,应同时执行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强制性规范、规程和标准。 1、总则 1.0.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国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

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着对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人性化、生态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以诠释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尽管设计、人性化、生态化、个性化 0.引言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植物种植,景观在居住区规划中只是建筑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其效果难以体现。如今,绿色的追求映射出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绿色理念促进了小区景观设计的专业化与规范化。据相关资料反映,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因此,高度重视绿色环境,全面建设宜人环境必将成为居住区景观建设的新趋势。 1.项目简介 该项目建筑面积40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4600平方米。依据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其环境呈现新古典、浪漫的海洋设计风格。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体现出滨海风光的热情、浪漫以及郁郁葱葱的植被景象。在细节景观设计上精心打造,用简约古典和细腻的细节来强化其浪漫的海洋气息。光、水和植物是主要的景观元素。 小区以宽阔的入口为点,水景为线,广场为面,塑造出一个休憩与娱乐相结合的宜居小区环境。小区的景观设计以集中体现高尚品味为主,譬如,规整而富有变化的水景和木平台,精心雕琢的水池,依建筑而布置的小竹林等。小区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建筑、景观以大道为轴线分列两旁,气势磅礴。小区景观从竖向空间来看,高差不大,错落有致。从横向空间来看,以轴线的形式将山、水、亭子、雕塑等景观串联为一体。在设计方法上借用古代园林“藏与漏”的设计手法,从视觉与心理上营造移步换景,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 2.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2.1植物 植物是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小区植物配置采用多元化的设计语言进行诠释。该小区绿化特征: (1)充分利用乔、灌、花、草等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高低、疏密的空间布置,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效果;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深度及成果标准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深度及成果标准 (讨论稿)

目录 1. 编制概括 (3) 1.1. 编制目的 (3) 1.2. 适用范围 (3) 2.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内容以及要求 (3) 2.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 (3) 2.1.1.设计内容: (3) 2.1.2.设计要求: (3) 2.2. 立面指引施工图设计阶段 (4) 2.2.1.设计内容: (4) 2.2.2.设计要求: (5) 3.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成果要求 (7) 3.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7) 3.2. 立面施工指引图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7) 3.3.立面施工指引图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8) 4. 住宅建筑外立面材料选样工作要求 (8) 4.1. 选材依据 (8) 4.2. 选材流程 (10) 4.2.1.设计单位选材 (10) 4.2.2.调制材料样板 (10) 4.2.3.现场试样 (10) 4.2.4.材料封样 (10) 4.2.5.材料招标 (11) 4.2.6.整体封样 (11) 4.2.7.材料验收 (10) 5. 附件 (12)

1.编制概括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住宅项目建筑外立面设计标准,强化设计、选材阶段对建筑立面效果的把控,减少因立面设计带来的质量问题。通过统一、高效、可控的立面设计,最终达到提高产品住宅产品品质与溢价的目的。 本标准是住宅标准化设计的重要专项设计标准之一。该标准通过对立面设计深度要求、成果标准、材料选择流程、节点控制以及各节点成果等相关内容的详细阐述,并编制成工作标准,以便全面、系统地提高住宅立面设计、指导施工图设计、材料选择等工作。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鼎欧地产集团各城市公司住宅(包括类住宅)项目。景观、室内材料选择也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内容以及要求 2.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 2.1.1. 设计内容: 根据单体平面图,提供2种以上的立面概念方案,并提供透视效果图(可以手绘),供选择确定。 2.1.2. 设计要求: 2.1.2.1. 内容与范围 1) 立面方案设计应符合平面设计要求,有特殊需要可以对局部平面进行调整,但不得影响平面使用功能,调整后需与建筑方案设计团队交底。 2) 立面方案设计范围应涵盖建筑整个立面以及所涉及的装饰细节: 高层住宅产品,应包含:建筑勒脚、入户大堂、墙身以及线条、室外空调机位、空调百叶、阳台栏杆、阳台线条、屋顶处理、女儿墙处理、单元门厅等重点部位处理方式。 别墅、花园洋房类产品,应包含:建筑勒脚、入户门廊、墙身以及线条、室外设备平台、室外空调机位、门楣、窗楣、窗间墙、阳台栏杆、阳台线条、屋顶处理(第五立面处理)、檐口处理、女儿墙处理、其他装饰构件等重点部位处理方式。 3) 立面方案设计应注意以下部位进行重点装饰设计: ●对结构体及结构构件进行装饰设计。 ●对附着在立面上的各类管线进行装饰设计,包括给排水管、燃气管等等。 ●对附着在立面上的设备平台进行装饰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1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尽及建造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通过美化居住生活环境,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住区创造条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公共参与,调动社会资源,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某住宅小区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第二部分总则 第三部分建筑及装修部分第四部分结构部分 第五部分给排水部分 第六部分空调通风部分第七部分燃气部分 第八部分环保部分 第九部分电气部分 第十部分各专业配合要求第十一部分设计进度安排第十二部分提交成果内容第十三部分其它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桃源峰景园 2.总用地面积约: 161742.6平方米 3.总建筑面积约:247066.37平方米(其中商业3000平方米公建配套3570平方米、幼儿园面积:约3497平方米)4.项目宗地号:A117-0109、A117-0110、A117-0111、5.项目位置:位于深圳宝安西乡、深圳机场开发区东部,西邻107国道、东北临广深高速公路和洲石公路,连接宝安城区的主干道前进路穿区而过,与深圳市区、蛇口、福永码头、未来的地铁2号线及机场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项目地块与周边关系:即为桃源居6-1地块、6-2地块、6-3地块,本项目北临广深高速,南临体育公园,西临桃源居五路,东临广深高速。 第二部分总则 1、施工图设计应充分尊重我司确认的方案文件的创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使之更加合理、科学和经济,符合本公司要求; 2、按照高档高品质原则进行施工图设计,即所有专业设计及材 料选择均须在维护性、经济性、实用性、美学、人体空间学等方面考虑其综合效果; 3、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宅比例需达

到70%以上,因此以后会涉及小户型合拼大户型的问题,应按大户型设计再兼顾后期要拆分的小户型,首先保证大户型的合理性,同时又要考虑小户型改为大户型的难易程度问题; 4、设备功能用房,设计时要考虑为以后的装修改造、设备升级 或增加、使用变化等方面留有余地; 5、设计时应满足结构安全、防火、防水、防护、卫生环保等规 范方面的要求; 6、因本项目北面、东面紧临广深高速,西北面临洲石公路,在设计时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要充分考虑降噪要求,至少应满足相关的噪音大小的控制规范要求; 7、为不影响我司的开发进度,应严格按合同规定的设计进度安排完成各阶段设计工作; 8、本任务书中所列尺寸,未标明单位者按毫米计; 9、负责本项目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本任务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设计成果的实质内容充分满足本任务书要求; 10、各专业应提供相应的计算书6份(包括建筑面积、节能设计、结构、水、电等方面的计算书); 11、若设计人员对任务书中要求有疑问或有更好的建议,必须与我司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实施; 12、在满足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并在符合规范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本公司设计委托要求; 13、除必须二次设计的分项外,其它均应设计到位(避免出现甲方自理等字样) 14、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应有明确标注及说明,并对地下室顶板设计取值应结合环境设计; 15、图纸设计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

居住建筑规标准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住宅基本要求 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 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 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 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 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 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 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1.10 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 3.1.11 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 3.1.12 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 2 术语 2.0.1 住宅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

2.0.2 老年人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 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 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2.0.4 套 dwelling space 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e 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 2.0.6 绿地 green space 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 2.0.7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2.0.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2.0.9 入口平台 entrance platform 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人口之间的水平地面。 2.0.10 无障碍住房 barrier-free residence 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 2.0.11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 坡度、宽度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 2.0.12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2.0.13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2.0.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图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第六章电气设计 第七章暖通设计 第八章燃气、动力设计 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人防设计 第十一章环保设计 第十二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三章投资说明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 第十五章节能设计 附件: 一、用地红线图、现状地形图 二、长沙市望城区规划管理局关于枫华府第地块规划条件及附图。 三、规划等职能部门对总平面图的审批意见。 四、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

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主要的依据性文件及其文号 1.1、已报批通过的总图 1.2、经甲方认可的方案设计 1.3、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枫华府第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 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 1.4、建设方的工作联系函 2)本工程设计时主要采用的国家有关法规和设计规范: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 2.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2.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2.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2.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2.11、《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2.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2.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2.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 2.15、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2.16、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2009年8月) 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3)区域地理、气象等条件 3.1、地理条件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南含浦科技园内,基地靠近三环线,北临学士路,东侧为象嘴路。本区中心距长潭西高速收费站仅2.5公里,距长沙西站13公里,外围交通十分便捷,因此作为长沙城区外延发展的方向极具优势。 3.2、气象条件 3.2.1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以上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9℃ 3.2.2湿度 最热月相对湿度 76% 最冷月相对湿度 81% 3.2.3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1389.8mm 日最大降雨量 192.5mm

室外管线设计导则

室外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管线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管线及各构筑物的布置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构筑物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一般情况下,居住小区的室外管线有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中水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路灯电缆、消防信号线等智能化管线,还有检查井、排洪沟、化粪池等构筑物。给水管又分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且生活和消防给水又分市政直接给水管及二次加压供水管;消防给水又分消火栓给水及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管线;电力管一般分高、低压两种,高压电缆(10 kV) 是从市政管网到开闭所,及开闭所到变配电室之间的管线;低压电缆(380 V) 是从变配电室引出的至各用户之间的管线。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要根据管线的种类、道路的宽度、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等要素,按照管线的布置原则,合理有效地把所需要的各种管线各就各位。 1 布置原则 1.1室外主要管线布置原则 (1)由于居住小区的用地所限,雨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雨水管管径往往比较大,一般为DN300 ~ 600 , 小区内主干道上管径可达DN800 甚至更大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可远离其他管线,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此外道路两侧雨水口较多,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有利于道路两侧雨水口连接支管的接入。 (2)电力电缆一般布置在靠建筑物侧道路人行道上。因电力电缆混凝土井盖较大,不宜放在车行道下。 (3) 电信电缆一般布置在靠建筑物另侧的道路人行道上,因电信电缆混凝土井盖较大,不宜放在车行道下。此外,将电信电缆放在电力电缆的道路对侧,可避免电磁波干扰。 (4) 燃气管一般与电信电缆布置在道路的同一侧。因另侧有电力管, 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2006) ,燃气管与电力管的净距由原0.5 m 增加到1 m ;同时,将燃气管与电力管分放在道路两侧是安全的。燃气管应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避免因燃气泄漏与汽车产生的火花接触引起灾害。应强调的是,燃气管与其他管线、构筑物的净距均为强制性条文,在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某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通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平地:是指医院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等。结合上面那五条,平地的处理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尽 情地去发挥吧。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充分利用山的形态,合理安排它与建筑、院区的关系,往 往能收到其他医院可遇而不可求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堆山,并不一定是为了造景而靠人工去堆一座山出来,而是充分利用院区 内的现有条件。所以,没山的地方,没必要刻意地花大价钱去造山; 当然,有山的地方,也未必一定要用钱把山铲平。因地制宜、扬长 避短,方乃正解。 理水:医院的园林中,山与水是密不可分的,叠山必须顾及理水,山只是静止的景物,水能使景物生动起来,有山有水才鲜活。水体 景观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 景观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泉涌、跌水等;二是依靠喷泉设 备造景,如音乐喷泉、程序控制喷泉、旱地喷泉、雾化喷泉等,这 类水景近年来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现在设计医院水体景 观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广场地埋式沉井喷泉、多级叠水瀑布喷泉、工艺水池喷泉、结合雕塑的灯光音乐喷泉、结合建筑小品的自然流 水等。因此,医院在选择规划水景设计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即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叠石:叠石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浓缩,也就是把大自然中的山石林泉搬到庭院中来。 园林建筑的种类很多,常用元素如道路、椅凳、指路牌、亭、廊、花架等。

亭是供患者休息、赏景的地方,又是园中一景,一般四面透空,多数为斜屋面。 廊是建筑物前后的出廊,是室内外过渡的空间,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物。可供人在内行走,起导游作用,也可停留休息赏景。 花架是园林中以绿化材料作顶的廊,可以供人歇足、赏景。园林中的花架,可以划分、组织空间,又可为攀援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园林绿地中的桥梁,不仅可以联系交通跨越河道,组织导游,而且分隔水面,一座造型美观的园桥,往往直接影响园林布局的艺术 效果。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它的质量好坏,对患者的游览情绪和绿地清洁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 园椅、园凳、圆桌是为患者歇足、赏景、游乐所用的,经常布置在小路旁、池塘边、树荫下、建筑物附近等。 园林栏杆在绿地中起隔离作用,同时又使绿地边缘整齐,栏杆的图案也有装饰意义。 草坪花卉与高大乔木要逐层递推,在树种配置时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立面相结合,乔、灌、花、草、藤、果木相结合。 合理搭配色彩与花期,使院区一年常绿,四季皆花。常绿树木和落叶树的理想搭配比例为3∶1。 要考虑不同树种在医院种植的适宜性问题。桂花、含笑等植物会让人精神愉悦,残荷、菊花等植物会让人神情伤感;圆柏、松类、盐 肤木、忍冬、冬青、女贞等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原生动 物等。 应多选乡土树种,粗生粗长树种,这些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不宜选有飞絮飞毛、落叶较多和有毒、带刺的树种,要选滞尘能力强、常绿和无毒的树种。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通常会在建筑周边留出的庭院。一方面美化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1 图书馆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 1.1 功能特征 图书馆建筑外环境作为图书馆使用者的一个必经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它是一个过渡空间,联系着图书馆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它还为读者、馆员的各种室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服务,如散步、静坐、眺望、交谈等都可在广场、绿地、庭院等室外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空间。同时它还是人们呼吸空气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此外,图书馆室外环境还具有重要的景观特征,无论在室内环境里向外看,还是在室外向四周眺望,良好的室外环境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图书馆外环境为从近处感受建筑的形态提供了最佳的观赏点,同时环境中的绿化、铺地、雕塑构成了画面的景观,具有丰富、柔化建筑形态的作用。对于建筑近前的人来说,良好的外环境设计又能消除一些高层图书馆大楼的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使环境更显亲切(图1)。 1.2 性格特征 建筑外环境的性格指的是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布局与安排,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而加深对环境的理解,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不同的环境需要具备不同的性格,而具备恰当性格的建筑外环境才能使环境的功能性得以很好地实现。所以环境的性格应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环境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重要保障。作为图书馆建筑,必须着眼于创造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以倾心投入到自然和谐、宽松舒心的环境。图书馆建筑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室内环境。从外部环境看,宜创造一个温馨的场所,使读者在游览图书馆的过程中,融入园林美景之中,身心得以调节,精神得以陶冶。这种幽静温馨的环境甚至能吸引馆外行人进入文化殿堂(图2)。 1.3 文化特征 建筑是一种人和社会同构的文化载体,作为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的图书馆建筑,应该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特有的建筑文化给使用者以潜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和陶冶。因此,要注重图书馆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化和人文环境自然化的统一,努力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的环境美学气质,崇尚自然而不造作、奇异而不张狂的自然的环境美学观。特别应强调在人文环境创造中对意境美的追求,既可培养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文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力,以至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图3)。 2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2.1 入口空间设计 一些优秀的图书馆建筑入口往往独具特色:建筑的语言、美学的音符、艺术的装饰、文化的象征、伦理的符号、人文的功能都在这里表现和展示,给人以遐想、沉思和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律动和视野的比较。上海图书馆的建筑入口是一幢体现上海近代建筑特征的大楼,建筑底部的毛石基座给人以厚重感,体现了知识的积淀,图书馆正门入口处是由12根巨型廊柱组成的知识广场,寓含着天地书人的融合,呈圆形的廊柱也表示出对所有读者的开放。图书馆建筑周围呈无围墙,全开放的格局,更加贴近了公众,反映出图书馆可以自由出入并为所有读者提供卓越知识的服务宗旨。在图书馆入口处的外墙上方,是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的“上海图书馆”题词,在阳光的折射下字体或隐或现,十分典雅。这种字体图案的处理也表现在建筑入口处的右侧,那里外墙上用中国古代的篆体镶嵌着“日月山水”四幅巨型的图案,

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DOC)

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 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是指运用整体性、系统性、精细化设计理念,精心打造的高端高层公寓住宅产品。它是在以往高层公寓产品的基础上由内至外的全面升级,是从对园区内部基本层面的设计内容关注转向对更大范围的城市设计、更深层次的人居需求、更精细化的住宅设计、更优美的园区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一流水准的高层公寓。 为积极配合集团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营造国内一流高层公寓,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集团高层公寓的品质创新及提升的内容、标准予以固化,形成《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建筑设计导则》 一.整体设计 1.1 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同步完成景观设计公司的选择,使景观设计能尽早介入项目,为园区竖向设计、道路(尺度、标高、截面)设计、出入口设置、节点空间形式设计、建筑退让尺度推敲,自然河流利用、植栽资源利用等预留及创造优化条件。 1.2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注重建筑设计与景观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诸如架空层、单元出入口、下沉采光庭院等建筑和景观交接面处对景观的引入。

户型布局时要将大面积的户型布置在景观朝向良好的位置,户型设计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朝向景观面。 1.3其他相关专业设计 注重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补充。 二.规划设计 2.1现状分析 2.1.1地块现状 (1)四至范围。 (2)地势平坦状况、自然标高与周边地势比较。 (3)地面现状:包括宗地内是否有山体、水渠、较深的沟壑(小峡谷)、驳坎、池塘及高压线等对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现有水系及植被分布。 (4)地下情况:包括管线、地下电缆、暗渠、地下建筑物原有桩基及地下建筑/结构等;地上/地下都要注意是否有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及可利用的构建物等。 (5)土地的完整性:是否有市政代征地、市政绿化带、市政道路、名胜古迹、江河湖泊、零星用地等因素分割土地。 (6)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抗震性等要求。

某住宅小区电气部分设计 毕设论文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某住宅小区电气部分设计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居民对其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信息科技、自动控制技、计算机网络以及智能楼宇与建设的出现,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也由以前单纯要求照明,发展为更为人性化的方面。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对某住宅小区的电气部分进行了设计。论文从设计的工程概况和本次设计的依据入手,首先对该小区配电系统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了其低压系统的接线方式、负荷等级及电源、设备安装以及电能计量等方面;接着,对该小区的照明系统进行了计算设计,主要对各个位置和场所的照应设备进行了选型;最后,对该住宅小区的防雷部分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论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切身的计算和实践,不仅全面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计算,还综合联系实际各种情况,可以很好地锻炼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以后工作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电能计量;照明系统

目录 内容摘要 ........................................................................................................................... I 1 绪论 (1) 1.1 建筑电气的发展趋势与现状 (1)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3 本次论文的主要工作 (2) 2 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3) 2.1 设计要求与原则 (3) 2.2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4) 2.2.1.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4) 2.2.2.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6) 2.3 供配电设计 (8) 2.4 设备安装 (9) 2.5 电能计量方式选择 (9) 3 小区照明系统的设计 (11) 3.1照明系统的概述 (11) 3.1.1照明系统的目的与要求 (11) 3.1.2照明计量单位 (12) 3.2 照明组成 (12) 3.3 照度方式 (13) 3.4光源和灯具 (14) 3.4.1光源种类 (14) 3.4.2灯具选择和布置 (14) 3.5照度计算 (16) 3.5.1照度标准值 (16) 3.5.2照明均匀度 (16) 3.5.3色温和显色性 (16) 3.5.4 眩光限制 (16) 3.5.5 照度计算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