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鱼塘中常见害藻防除
长大量的藻类植物,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儿死亡。
现介绍几种常见有害藻的防除方法:水网藻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鱼苗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7.5%千克。
发生该藻时,可用硫酸铜溶液泼洒池塘水面,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毫克/升。
水绵、双星藻、转板藻旺长时漂浮于水中,形成团团乱丝,影响水温的升高和氧气的溶解,且大量消耗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5千克。
发生该藻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毫克/升,2小时后换入1/3的新水;或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150-200克扑草净拌湿细土撒于藻体上。
铜绿微囊灌、水华微囊藻藻体蛋白质迅速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有害腐败物质,从而加重池水缺氧,引起鱼类窒息死亡。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施用基肥(有机肥)500-1000千克,高温季节鱼池要常换新水。
该藻类发生初期,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也可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放养罗非鱼1000尾。
- 1 -。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一、背景介绍池塘中的藻类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水体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还能作为食物供其他水生动物摄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池塘中会出现一些有害藻类,如蓝藻、硅藻等。
这些有害藻类不仅会影响池塘的美观度,还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因此,防治池塘中的有害藻类是非常重要的。
二、有害藻类的种类和危害1. 蓝藻: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造成健康威胁。
2. 硅藻:容易形成浮游植物团聚体和滑润表面。
3. 绿色浮游植物:容易形成大量水华,并消耗大量氧气。
4. 水生菌:容易引起鱼病。
三、预防措施1. 控制营养盐输入量: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都会增加营养盐含量,因此需要控制施肥量,减少池塘中营养盐的积累。
2. 增加水深:增加水深可以减少光照强度和温度,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3. 水体曝气:通过人工曝气或增加水流来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4. 增加植物覆盖率:添加适当数量的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营养盐含量,并且可以提供鱼类栖息环境。
四、治理方法1. 生物治理:添加微生物剂、浮游生物等对池塘中的藻类进行有效控制。
例如,添加硅藻土可以吸附藻类细胞,并且硅藻土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微生物载体。
2. 物理治理:使用超声波、紫外线等技术对池塘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消除。
这些技术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3. 化学治理:使用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对池塘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消除。
这种方法效果较快,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五、注意事项1. 在选择治理方法时,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遵循安全用药原则,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3. 治理后需要及时清理有害藻类的残留物,并且要保证水质清洁。
六、结论池塘中有害藻类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让你的小鱼健康成长,有害藻类,预防与处理刚毛藻蓝绿藻鹿角藻黑毛藻几种藻类的处理方法。
小编前俩期讲了六种常见的藻类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今天在和大家讨论一下刚毛藻、蓝绿藻、鹿角藻、黑毛藻几种藻类的处理方法。
一——刚毛藻刚毛藻刚毛藻是丝状、绿色的分支状藻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很像是个墨丝球。
刚毛藻主要生长在直接受到光照的岩石或沈木上头,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长在水草上面。
刚毛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即使采用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来遏制刚毛藻的生长也是不太容易的。
刚毛藻的清除重在防御,在水草入缸是就要仔细检查,带有刚毛藻的植物一定不要放入缸内,保持好的生态平衡,而且生物对刚毛藻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建议处理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药物清除,也有草友说利用戊二醛来进行处理100升水,投放40毫升2%浓度的戊二醛,这种方法会影响到鱼虾,最好把鱼虾隔离,或者减轻浓度。
2.手动清除,刚毛藻的生长总是一团一团的,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手动清除,清除时尽量小心,避免伤害到水草破坏缸内造景,不过另外刚毛藻生命力顽强,清除后仍有可能在物体表面继续生长,多清理多处理。
3.翻缸,在手动清除完毕后也可以把缸内的沉木,石头,底泥或是底砂全在开水里泡上几分钟,这样残留的刚毛藻很容易就清理干净了。
二——蓝绿藻蓝绿藻蓝绿藻在大量繁殖时,会形成蓝绿色的薄膜,并且于很短的时间内便会覆盖所有的东西。
如果放任不处理的话,蓝绿藻将占据整个水族缸,并且会害死水草与鱼类。
蓝绿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来处理和移除,但如果水质没有配合改善的话,很快的又会死灰复燃。
蓝绿藻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杀死。
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红霉素。
处理方法1.要杀死蓝绿藻,建议只连续四日使用2.5 ppm 的剂量即可。
不过使用红霉素的结果,也可能也同时会杀死过滤器与底砂中的硝化细菌导致缺氧或者硝化作用因而减缓。
因此在以红霉素治疗至前最好尽可能将所有看得见的蓝绿藻清除,以缓和大量腐败所早成的后遗症,在治疗之后也必须进行换水,以降低水中的 NH4 浓度,并且提供新鲜的氧气。
微生物对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控制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体中的有害藻类却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水体中的有害藻类,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是如何对水体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控制的。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在水体中,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控制藻类生长等。
微生物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水体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控制:1. 亲生控制:某些微生物会与有害藻类竞争养分和空间资源,通过直接竞争使有害藻类的生长受到限制。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附着在有害藻类的表面,利用有害藻类所分泌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能源,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2. 溶解有害藻类胞外产物:一些微生物具备生产酶类物质的能力,可以分解有害藻类所生成的毒素,从而降低有害藻类的毒性。
3. 拮抗作用:一些微生物具备产生抗藻细菌、抗藻真菌和抗藻原生生物的能力,可以直接攻击并杀死有害藻类,从而控制其增殖。
4. 减少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水体底泥是微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底泥中的富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养分,从而限制有害藻类生长。
二、微生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针对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控制,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微生物的应用潜力。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1. 实施生物富营养化:科学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优势微生物,可以改变水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有害藻类的数量,还能提高水体的整体水质。
2. 利用微生物生物杀灭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和测试一些微生物生物杀灭剂,这些剂型可以靶向性地杀死某种具体的有害藻类,而对其他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 设计微生物生态系统: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设计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方法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他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有效地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养殖池塘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赵建国滕州市滕国渔业科技有限企业王伟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别变化时,常常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克制有利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致使水体的生产力降落,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
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以下: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
春天随水温的上涨,在池塘浅水处开始时萌生,初期象毛发同样附着在池底或许象网同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成黄绿色飘荡在水面。
发生的条件:多出此刻水位浅、水质较瘦的池塘中,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危害:当青泥苔大量生殖时,因耗费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更消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当培养苗种的池塘出现青泥苔时,苗种易被环绕致死,降低成活率。
防除举措:①消除池塘中青泥苔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互换池水,改变水体ph 值和水质。
并施基肥培肥水质,克制青泥苔的生长。
② 未放养的池塘可用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撒在青泥苔上,使它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对已经放养的池塘,可用0."7-1ppm 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杀灭,杀灭后应实时抬高水位、追施有机或无机肥提升水体的肥度至 20-30cm,减少阳光射入池塘底部量。
③每亩用 25~30g 扑草净拌湿土撒于青泥苔长进行杀灭或使用青苔净、蓝藻杀星等杀藻剂进行办理,一次使用面积不得超出池塘三分之一;消除青泥苔后应注意防备其腐败物恶化水质,实时进行水体增氧。
二、 "水网藻多发生在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池塘中水网藻多时,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于网带,幼鱼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没法摄食而死亡。
同时,水网藻大量生殖时耗费池塘水中的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防除方法与防除青泥苔的方法同样。
三、蓝藻蓝藻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等)在养殖水体大量生殖生长,形成强势集体时,池塘表层会飘荡着一层油绿色的薄膜(俗称“水华”),严重时薄膜越叠越厚,能够充满整个水体,被阳光照耀后水面体现出黄绿色(俗称“湖靛”),伴有腥臭味,严重的还俊逸出硫磺的滋味。
如何清除鱼塘中过多的有害藻类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鱼产量,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池内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进而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严重者更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笔者经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清除鱼塘中有害藻类的有效途径。
1、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
用量为每亩70kg~80kg。
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有机肥,每亩150kg~250kg,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便肥水下塘。
2、养殖水体最易出现的有害生物是水绵、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当池水发现水绵时,可用草木灰进行遍洒;当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变成墨绿色,解决办法是在高温季节经常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套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
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达0.7ppm,2天后换水1/2即可有效控制藻类;当池水多甲藻、裸甲藻大量繁殖时,由于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而使之死亡,然后换注清水,消除死亡藻类。
3、注意事项:
①硫酸铜为重金属盐类,它的使用受池水温度、PH值和硬度的影响。
水温越高,其毒性越大,硬度、PH值越高其毒性越小。
溶解硫酸铜时不能用金属容器,溶解时的水温不能超过60℃,否则硫酸铜会失效。
施用硫酸铜时,全池泼
洒前后7天不能施肥,不能施用生石灰。
②药物的使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
③由于硫酸铜使用时易发生药害,所以尽量使用络合铜,它具有毒性小、不受水中PH、有机物、氨等的影响,杀灭藻类时全池泼洒0.5ppm~0.8ppm即可。
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水体藻类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某些藻类过度繁殖或有害藻类的存在,会对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
一、物理方法控制有害藻类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有害藻类。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1. 水体曝气:通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2. 高能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体,杀死有害藻类。
3. 水体对流:通过改变水体流动方式,降低有害藻类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环境。
二、化学方法控制有害藻类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控制有害藻类。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1. 使用杀藻剂:杀藻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有害藻类,但使用时需要谨慎,以免对水体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添加汞离子:汞离子对有害藻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达到控制藻类繁殖的目的。
3. 使用水草抑制有害藻类:某些水草对有害藻类有拮抗作用,可以通过种植适当的水生植物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三、生物方法控制有害藻类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物种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1. 利用控制鱼类:某些鱼类具有食藻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这些控制鱼类的数量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2. 使用有益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可以分解藻类释放的有害物质,降低有害藻类的毒性。
3. 引入捕食性藻类:某些捕食性藻类可以食用有害藻类,通过引入这些藻类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四、预防有害藻类的方法预防有害藻类的繁殖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预防有害藻类的方法:1. 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有害藻类繁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例如氮、磷等。
合理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可以有效预防有害藻类的滋生。
2. 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尤其是一些有机废水、工业废弃物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有害藻类的滋生。
水产养殖杀有害藻的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害藻类包括赤潮藻、浮游藻和藻类水华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杀除有害藻的方法:
1. 物理方法:
- 筛选:使用细孔网格的筛网将有害藻筛除,适合对浮游藻进
行控制。
- 曝气:通过增加水中氧气浓度,增强水体对藻类的协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藻的生长。
2. 化学方法:
- 使用杀藻剂:选择适用于特定有害藻类的杀藻剂,如硫酸铜、漂白粉等。
但需注意杀藻剂的使用量和浓度,避免对养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 利用植物提取物:例如赤潮藻常用的聚酮类物质可以通过植
物提取物进行控制。
3. 生物方法:
- 利用控制物种:引入天敌、竞争物种或趋光性动物来控制有
害藻类的生长。
例如引入食肉性动物、甲壳类动物等来控制浮游藻。
- 利用高效微生物:某些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和吞噬浮游
藻的方式控制水体中的有害藻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有害藻类可能对上述方法的敏感性和适用性有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避免对养殖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同时,
预防和控制措施应与良好的养殖管理相结合,以减少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通过过滤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可以使用微网或过滤材料作为过滤器,有效去除湖水中的藻类。
(2)遮光法:通过在湖面覆盖部分遮光板,抑制藻类的繁殖。
(3)沉淀法: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吸附剂,利用混凝或吸附原理,使藻类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例如,向水中播洒黏土,可使藻类发生沉淀,从而被去除。
(4)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与水作用产生的空化现象,损伤藻细胞内的生物分子,从而导致藻类的死亡。
(5)紫外线法: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DNA,从而杀死藻类。
2. 化学方法:
(1)可使用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对绿藻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对水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可使用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铜离子、氯化物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这些物质可以破坏藻类的细胞壁或者抑制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3. 生物方法:
(1)可利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入食草性动物控制绿藻数量,或者通过改变水域中营养盐的含量和比例,抑制绿藻的生长。
(2)可使用一些以藻类为食的生物来对藻类进行抑制。
例如,可以使用清道夫、青苔鼠、食藻螺等放入鱼缸中,让它们吃掉绿藻。
总的来说,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为了保持池塘生态平衡和避免藻类过度生长,需要注意池塘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定期更换水质、添加植物等。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池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水体,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池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害藻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危害。
有害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腐败臭味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治池塘中的有害藻类。
一、物理防治方法1、机械除藻。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只需要利用人工或者机械将水面上的藻类捞出来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池塘面积不大、藻类生长比较密集的情况。
2、水流清洗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水流将水面上的藻类冲刷下去,可以采用喷泉、泵水等方式进行清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流的方向,否则会将藻类冲到池塘的某一侧面,进而导致藻类在该位置再次生长。
二、化学防治方法1、草鱼、鲢鱼等鱼类。
这些鱼类喜食藻类,可以将藻类作为它们的食物。
将这些鱼类放入池塘中,可以有效地减少藻类的数量。
2、使用杀藻剂。
杀藻剂是一种能够有效杀灭水中有害藻类的药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藻剂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并按照药剂说明书的指导使用,否则会对池塘中的鱼类和植物产生危害。
三、生物防治方法1、增加混浊度。
通过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的泥沙、黄土等物质,可以增加池塘中的混浊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光合作用,防止藻类生长。
2、增加水中的好氧菌。
适量投放水中的好氧菌可以有效地降解水质中的有机物,从而减少水质中的营养物质,进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并加强池塘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能保证池塘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
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
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1、青苔的形成原因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
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
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
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
(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
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
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
(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
水源水中藻类的危害及其去除技术
水质的污染,是对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个是藻类,藻类的污染对水源水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藻类污染的主要危害有:
1、影响水质。
藻类的污染会使水质变浑浊,颜色变暗,
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导致水质的变差,影响水的利用。
2、影响水生态环境。
藻类的污染会改变水体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破坏,影响水的质量。
3、影响人们的健康。
当人们接触到藻类污染的水时,会
受到藻类毒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减少藻类污染对水源水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技术:
1、技术防治。
可以采用抗藻剂、混凝剂和消毒剂等技术,抑制藻类的生长,减少藻类污染;
2、水质改善。
可以采用沉积法、沉淀法、过滤法等技术,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改善水质;
3、生态修复。
可以采用植物沉淀、大气溶解等技术,通
过植物群落的恢复,修复水体的生态环境;
4、水源保护。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减
少污染的源头,防止藻类的污染。
上述是针对水源水中藻类的危害及其去除技术的简要介绍,只有把握好技术,加强水源保护,才能有效减少藻类污染,确保水源水的安全性。
蓝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去除1研究背景1.1蓝藻污染的现状蓝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生物,通常数百个蓝藻细胞聚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蓝藻能浮游在水面。
浮游在水面的蓝藻群体增值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水化现象。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据报道我国近几年蓝藻污染事件频发,导致大规模水体被污染。
其中,滇池、玄武湖、太湖等淡水湖先后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藻的泛滥, 会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蓝藻还会分泌产生藻毒素。
1.2藻毒素的危害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有数据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务人员曾对蓝藻毒素做过相关的研究, 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到了32% , 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 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蓝藻大范围的爆发会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其次暴发的蓝藻多数具有毒性,其释放的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会对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更有报道有动物或人类饮用或接触含藻毒素水而中毒甚至死亡。
所以,蓝藻污染控制的技术及藻毒素的去除技术对保证安全用水及人体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蓝藻类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目前蓝藻污染控制单元技术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三种。
水产养殖杀有害藻的方法介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害藻类的问题。
有害藻类会对水产养殖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水质、阻碍养殖生物的生长等。
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杀灭有害藻类是水产养殖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杀有害藻的方法。
二级标题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杀有害藻类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三级标题1:机械搅拌机械搅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方法,通过搅拌水体,可以将有害藻类从水体中悬浮起来,使其暴露在光线中,从而杀灭有害藻类。
机械搅拌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如搅拌器、搅拌船等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搅拌来实现。
三级标题2:高温处理高温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通过提高水体温度来杀灭有害藻类。
有害藻类对高温敏感,一般在40-60摄氏度的温度下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有害藻类。
高温处理可以利用太阳能温室、加热设备等来实现。
三级标题3: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杀灭有害藻类。
紫外线能够破坏有害藻类的细胞结构,从而杀灭它们。
紫外线照射可以利用紫外线灯、紫外线消毒器等来实现。
二级标题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杀有害藻类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三级标题1:草鱼草酸盐草鱼草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杀有害藻类的化学物质,它能够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草鱼草酸盐可以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通过与有害藻类的代谢产物结合,从而达到杀灭有害藻类的目的。
三级标题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它能够氧化有害藻类的细胞结构,从而杀灭它们。
过氧化氢可以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通过与有害藻类接触,从而杀灭有害藻类。
三级标题3:铜离子铜离子是一种常用的杀有害藻类的化学物质,它能够破坏有害藻类的细胞结构,从而杀灭它们。
铜离子可以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通过与有害藻类接触,从而杀灭有害藻类。
二级标题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一种环保的杀有害藻类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三级标题1:生物控制剂生物控制剂是一种利用天然生物来杀灭有害藻类的方法,它包括微生物、浮游动物等。
水产养殖甲藻的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甲藻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有害藻类,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甲藻已成为水产养殖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二、甲藻的危害1. 消耗氧气:甲藻在死亡后会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2. 影响光照: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阻挡光线进入水体,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
3. 污染水质: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和臭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甲藻的处理方法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甲藻从水体中去除。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1)筛网法:利用筛网将甲藻捞起来。
(2)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甲藻,再将吸附剂取出。
(3)沉淀法:利用沉淀剂将甲藻沉淀到底部,再将上层水体抽走。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有限,只适用于少量的甲藻。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甲藻。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1)氧化法:利用氯气、臭氧等氧化剂杀灭甲藻。
(2)酸碱调节法:通过调节水质酸碱度来杀灭甲藻。
(3)生物毒素分解法:利用某些细菌分解甲藻产生的毒素。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大量的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和消灭甲藻。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1)微型动物控制法:利用微型动物如藻虫、小型甲壳类等来控制甲藻数量。
(2)生物竞争法:通过引入其他生物如鱼类、龟类等与甲藻竞争生存资源,来控制甲藻数量。
(3)光合作用增强法: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和光照强度,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消耗甲藻所需的养分。
生物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和消灭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较慢,并且需要长期维护。
四、结论针对不同的甲藻污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养殖池塘中五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帮邦小编儿长按左侧图片加微信,拉您进入养殖交流群在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
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绵、双星藻、转板藻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深水性丝状植物。
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
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清塘后底质差的池塘每亩施有机肥200~300公斤。
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每亩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用草木灰扬撒于青泥苔上,2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泼洒。
二、水网藻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如水网藻发生,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溶液为15毫克/升浓度杀灭,泼洒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
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最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
其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NH2OH)及硫化氢(H2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是当其生长过盛时,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最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
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
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
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
1、青苔的形成原因
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
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
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
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
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
(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
(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
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
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
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
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
(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
(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
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
虾苗游泳时会被缠绕在青苔里面或者弹跳起来搁浅,活活致死。
青苔繁殖一段时间之后,大量死亡腐烂,沉入池底变臭变黑,造成水质、底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甚至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鱼虾池中微囊藻是属于蓝藻门,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
其主要危害是:
1、大量繁殖后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降低水中溶解氧,与养殖的动物争氧,阴雨天易缺氧。
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鱼虾的生长。
2、其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池水pH值大大提高,常达10左右,使鱼虾难生存,此时,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易使鱼体缺乏维生素B1。
3、微囊藻大量繁殖后,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藻体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毒死鱼虾类。
4、会使水中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5、微囊藻所产生的毒素可导致动物肝脏大量出血致死,还使人体致癌。
如果水中微囊藻浓度达100万个/升,可使养殖的家鱼死亡。
三、杂藻的防治措施
1、青苔防治措施
冬闲季节排干池内积水,曝晒池底,施生石灰或草灰将其杀死。
条件许可时清淤及翻耕池底一次。
在虾池进水放苗前,可用扑草净0.2~0.3毫克/升稀释均匀地泼洒池中,杀灭之,排干水然后再纳水放虾苗。
在虾池纳水时,适当提高水位、降低池水透明度。
如果池内出现青苔时,用人工捞起,不要用拉网,以免藻体断裂传播繁殖更快。
在养成阶段,应在对虾体长4厘米后才使用扑草净杀除,使用量为每亩200~300克。
将扑草净与细泥沙拌匀,比例1:100~1:200,温度合适,均匀撒在池底滋生杂藻的地方。
应选择大潮期的晴天下午溶解氧高时施药,施药后24小时连续换水,直至池水溶解氧正常。
2、微囊藻的综合防治措施
消毒池塘是预防微囊藻繁殖的重要措施,在冬季收完虾后,排干水、曝晒池底、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消毒池底,放苗前冲洗池塘。
在虾池中可适当放入罗非鱼,摄食池中的微囊藻。
如果在淡水鱼塘可适当多放鲢、鳙鱼,摄食池中藻类,同时控制池水,不使池水过肥。
要经常换水,放入光合细菌或EM菌等,促使水中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使水中有益的浮游藻类占优势,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
如果水质较清淡的池塘,可施无机肥改良水质,可多用一些磷肥少用一些氮肥,减少微囊藻的繁殖。
微囊藻喜碱性水体,有微囊藻生长的池塘不宜使用石灰调节水质或杀除。
过去常用硫酸铜杀除,此药残留在土壤或水中及养殖动物体内时间较长,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现在不宜使用。
广州已有生产“杀藻灵”和“高效苔藻净”两种药物,清除微囊藻有效。
作用机理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水体后,可迅速降低水生植物的表面张力,使藻类快速脱水萎缩死亡,对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动态平衡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此药物不影响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并且能将死亡藻类所分泌的毒素转化为可利用的类氨基酸物质,促使鱼虾蟹机体的营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