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46.68 KB
- 文档页数:32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能耗也呈现出剧增的趋势。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之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的核心措施之一。
下面我将以2000字的篇幅,介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范围。
围护结构是建筑物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外部结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防风、保温、节能和美化建筑外观。
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等部分。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通过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节能的一种手段。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从隔热、隔音、防潮、阻燃等多个方面来实现。
通过增加围护结构的隔热材料,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传递,达到节能的目的。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排污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系统,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分为外保温系统、内保温系统和冷外保温系统三大类。
首先是外保温系统。
外保温系统是指通过在外墙表面设置保温层来减少墙体传热的技术。
常用的外保温材料有挤塑板、聚苯板、硅酸盐板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还具有轻质、防火等优点。
外保温系统的施工相对简单,可以在不改变室内使用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建筑的节能。
其次是内保温系统。
内保温系统是将保温层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墙壁上。
内保温系统一般采用复合保温材料,如聚酯纤维、岩棉、玻璃棉等。
内保温系统相对外保温系统来说,施工难度较大,但其隔热效果更好,不易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
最后是冷外保温系统。
冷外保温系统是指保温层设置在建筑物外表面的技术。
这种系统一般应用于高温地区或高温季节。
通过在围护结构的外表面设置冷外保温层,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进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论是住宅楼、商业建筑、工业厂房还是公共设施,都可以应用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
1.绝缘墙体: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绝缘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进
行保温,减少室内外温度传导。
同时,可以采用双层墙体结构,中间隔热
层阻挡冷热空气传导。
2.选择高隔热材料:在墙体、窗户和屋顶等部位使用高隔热材料,如
高绝热玻璃、高导热系数的材料等,减少能量的传导损失。
3.采用高效窗户: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最容易发生能量损失的部位,采用双层或三层隔热玻璃,增加窗户的隔热性能。
同时,可以添加窗户附
属装置如窗帘、遮阳板等,进一步提高窗户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使用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建筑围护结构的通风、采光等,根据季节和使用需求,合理进行调节,降低能源的消耗。
5.优化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可以减少冷桥效应,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同时,选择合适的外保温材料和厚度,进一步提
高保温效果。
6.应用太阳能利用技术: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
电能,供热和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7.冷热负荷平衡设计:在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冷热负荷
平衡设计,合理配置冷热负荷,减少能源消耗。
8.加强建筑节能监测: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能耗监测和分析,及时发
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优化节能措施。
9.气候适应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择建筑围护结构材料
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耐热、耐寒性能,减少能量损失。
10.建筑物整体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需要与整体建筑设计相结合。
要合理布局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最新版)l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可以分为:l墙体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空调采暖冷热源及官网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一)墙体保温工程施工技术l需保温的外墙应首选外保温构造;外墙保温构造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当外墙有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时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
l外墙外保温的墙体,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外窗尽可能外移或与外墙面板,减少窗框四周的“桥热”面积,但应设计好窗上口滴水处理。
外墙保温不得已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充分考虑结构性热桥影响并符合以下要求。
l①热桥部位采取可靠保温或“断桥”措施。
l②进行内部冷凝验算和采取可靠的防潮措施。
l③在还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D≤1.5)时,西外墙宜采用设置通风间层的措施。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1)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复合机构。
②采用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混凝土和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作为单一材料墙体。
③采用多空黏土空心砖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④采用封闭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
2)提高围护结构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指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夏季隔绝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泄出室外,使建筑物室内温度尽可能接近舒适温度,以减少通过辅助设备如采暖、制冷设备来达到合理舒适室温的负荷,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分为:1、墙体节能技术墙体节能技术又分为复合墙体节能与单一墙体节能。
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
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
单一墙体节能指通过改善主体结构材料本身的热工性能来达到墙体节能效果,目前常用的墙材中加气混凝土、空洞率高的多孔砖或空心砌块可用作单一节能墙体。
2、窗户节能技术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能三个方面进行。
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通过采用节能玻璃、节能型窗框来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在南方地区太阳辐射非常强烈,通过窗户传递的辐射热占主要地位,因此可通过遮阳设施及高遮蔽系数的镶嵌材料来减少太阳辐射量。
3、屋面节能技术屋面节能的原理与墙体节能一样,通过改善屋面层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
主要措施有保温屋面、架空通风屋面、坡屋面、绿化屋面等。
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1】墙体节能工程检测【1.1】外墙外保温节能工程检测1、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检测应由系统供应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同一保温节能系统组成材料复验应委托同一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系统性能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的规定。
【1.2】墙体热工性能检测1、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热工缺陷、热桥内表面温度、隔热性能等检测宜在其干燥状态或施工完成60天后进行,检测方法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要求。
2、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应符合相应节能设计的规定。
3、外墙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和湿度所对应的空气露点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60%条件下。
4、轻质外墙的隔热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夏季外墙内表面的逐时最高温度均不得高于室外逐时空气温度的最高值。
5、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居住建筑的分户墙,其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1.50W/(m²•K),并符合设计要求。
6、墙体填充砌块砌体的热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方法应符合行业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的要求。
【2】幕墙节能工程检测【2.1】透明幕墙(采光顶)节能工程检测建筑幕墙的传热系数符合天津市工程建设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的要求,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或《建筑幕墙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29043的规定。
【2.2】非透明幕墙节能工程检测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的检测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要求,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门窗节能工程检测1、无节能性能标识的外门窗和天窗进入工程现场时,应对其进行下列项目的抽样复验,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1)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及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2)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Low-E玻璃的膜面辐射率;(3)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4)门窗框扇密封条的加热收缩率,拉伸恢复率;(5)充气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
节能减排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与环保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日益受到重视,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成为了提升建筑能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节能减排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它通过在建筑的外墙表面增加保温层,减少了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常见的外墙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板、挤塑板等,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和防火性能。
外墙保温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还可以改善室内的舒适度。
在冬季,保温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室内热量向外散发,保持室内温暖;在夏季,保温层则可以阻挡外界高温对室内的侵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外墙保温还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2.高效隔热玻璃隔热玻璃是一种优质的节能建筑材料,它通过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减少了热量的传递。
高效隔热玻璃常采用夹层玻璃结构,中间填充有气体,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系数和较高的隔热性能。
高效隔热玻璃不仅可以阻挡热量的传递,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地隔离噪声和紫外线的侵入。
在冬季,高效隔热玻璃可以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流失,降低供暖负荷;在夏季,它又可以阻挡外界高温对室内的侵入,降低空调负荷。
这些特性使得高效隔热玻璃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重要节能材料。
3.建筑外墙绿化建筑外墙绿化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减排技术,它通过在建筑外墙上种植绿色植物,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能耗,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建筑外墙绿化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还可以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
绿化墙面还可以有效地隔离噪声和紫外线的侵入,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4.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通过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指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应用一系列技术手段,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物环境性能的目的。
围护结构是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理边界,其中包括墙体、屋面、窗户等各种构件。
通过在围护结构上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热传递和能量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建筑外墙节能技术1、外墙保温系统:外墙保温系统是一种在建筑外墙表面进行保温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外墙保温板、保温砂浆等材料的应用。
通过外墙保温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外墙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外墙隔热涂料:外墙隔热涂料是一种涂布在建筑物外墙表面的涂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它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3、通风立面系统:通风立面系统是一种在建筑外墙上设置可开启通风构件,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效果。
二、建筑屋面节能技术1、屋面保温:屋面保温是一种在建筑屋面上进行保温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屋面保温材料的应用。
通过屋面保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屋面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屋面太阳能利用:屋面太阳能利用是通过在屋面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来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物使用。
三、建筑窗户节能技术1、建筑节能玻璃:建筑节能玻璃是一种具有较低热传导和较高紫外线阻隔性能的玻璃,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窗户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窗户气密性处理:通过对窗户进行气密性处理,减少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达到节能效果。
四、建筑墙体节能技术1、建筑墙体隔热材料:在建筑墙体内填充隔热材料,增加墙体的隔热性能,减少热传递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墙体透气处理:对建筑墙体进行透气处理,增强墙体的透气性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能源的消耗。
五、结构防潮节能技术1、建筑结构防潮材料:通过使用防潮材料,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减少能耗。
2、结构防潮保护:对建筑结构进行防潮处理,包括防水保护层、防潮涂层等措施,有效地防止建筑结构受潮湿环境的侵害。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建筑围护结构是指建筑物的外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部分,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也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墙保温技术:采用保温材料对外墙进行隔热处理,减少传热损失。
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板、挤塑板等,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2. 高性能窗技术:采用低放射率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高性能窗户,能够降低室内外热量的传递,减少能源损失。
3. 采光与遮阳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光,通过采用采光天窗、可控遮阳装置等技术手段,使得建筑物内部光照充足,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4. 蓄热与隔热技术: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入蓄热材料,能够吸收白天的热量并在夜间释放出来,起到保暖的作用。
采用隔热材料对建筑物进行隔热处理,能够减少冷热交换,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5. 空气密封技术:通过采用气密性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物内外气流的交换,防止能量的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在实际建筑中,可以根据建筑的面积、用途、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进行应用。
在南方地区等夏季高温地区,可以采用遮阳技术和散热技术,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而在北方地区等冬季寒冷地区,可以采用保温隔热技术和利用太阳能的暖气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取暖的能源消耗。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将不断发展完善,在建筑领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一、前言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外部保护壳,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节能、保温、防水、防火等功能。
因此,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节能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出发,分析其意义、内容和应用方法。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的意义1.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围护结构的漏风、漏水、缺陷等问题,确保建筑围护结构的完整性,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因建筑围护结构的损坏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3.减少维护成本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能够做到全面性、针对性,及时发现建筑围护结构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从而减少后期的维修成本,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的内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范围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外墙、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的检测范围,确保全面、系统地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检测。
2.检测方法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检测方法,包括目测检测、仪器检测、实物取样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围护结构材料和问题类型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
3.检测标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检测标准,明确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以便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判定。
4.报告要求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报告要求,明确检测结果的报告内容、形式和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的应用方法1.根据建筑围护结构的不同材料和结构类型,灵活选择检测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在当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能源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的外部支撑体系,直接影响建筑的热阻性能,因此,在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之一是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的作用是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传热量,在冬季保持建筑物内部温暖,在夏季避免外界高温对室内的影响。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聚苯板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其次,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包括采用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外温度差异,保持建筑物内部的稳定温度。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挤塑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发泡水泥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包括采用透明隔热材料。
透明隔热材料是一种具有隔热性能的透明材料,可以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防止热能的传递。
常见的透明隔热材料有太阳能玻璃、低辐射玻璃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透光性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总之,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对于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和透明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热传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节能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能耗的减少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还能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
通过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和透明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应用,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善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隔热、密封等性能,减少建筑物与外界能量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这一技术在建筑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又能改善室内环境,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温层的施工、外墙保温及隔热的工艺等方面。
首先,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核心。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矿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板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耐久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新型环保保温隔热材料如生态保温板、岩棉板等逐渐应用于围护结构,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和环保性能。
其次,建筑外墙的隔热是实现围护结构节能的重要手段。
建筑外墙通常采用双层墙体结构,通过在外墙体中构建保温层,形成空气隔离层,降低墙体与外界的热交换,达到隔热的效果。
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墙体传导热量,保证建筑物内部温度的稳定,减少冷热桥的形成。
此外,围护结构节能还包括建筑外墙保温及隔热的工艺。
传统的外墙保温工艺主要包括抹面砂浆加强层、保温层、抹面砂浆面层等,这些工艺存在粘结强度低、开裂等问题。
现代的外墙保温工艺采用抹面砂浆加网格布、保温板粘贴、抹面砂浆饰面等工艺,具有粘结强度高、抗开裂性强等优点,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能显著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减少热能和冷能的损失,减少对空调和供暖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根据统计数据,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应用后,可节约能源约30%以上。
另一方面,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还能改善室内环境,提高住宅和办公楼的舒适度。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能有效隔绝外界噪音,减少室内噪音污染,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质量。
然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材料选择的问题。
围护结构节能需要选用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而现在市场上选择的保温隔热材料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减少建筑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概念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外围的墙体、屋顶、地面等建筑外部结构来减少建筑内部能量消耗的一种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建筑保温、隔热、风防、水防、气密等技术。
其中,建筑保温和隔热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热传输损失,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优势1.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的能耗,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
由于建筑保温和隔热性能的提高,可以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2. 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减少了能源消耗,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减少。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空气质量,减少建筑内部污染物的排放。
3. 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
在冬季,建筑保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室内舒适温度;在夏季,建筑隔热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进入,降低室内温度。
三、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保温和隔热性能的设计应该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本身结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建筑隔热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等部位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四、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智能化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指对建筑体外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以降低建筑能耗的消耗。
这些技术包括建筑外保温、隔热、隔音、透气、防水、防火等方面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能效,并为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原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保护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能耗的损耗。
基本的思路是使用高效的隔热、隔音、防水等材料和技术,在围护结构中增加屏障,将室内与室外环境隔离,发挥最大限度的节能效益。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实现方法1. 建筑外保温建筑外保温是指在建筑外侧增加保温材料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挤塑板、聚苯乙烯板、岩棉、玻璃纤维等。
这些保温材料在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建筑物能耗。
此外,使用保温材料还可以减少建筑物与室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延长建筑寿命。
2. 建筑隔热建筑隔热是指减少建筑物内外热量交换的一种方法。
隔热材料常见的有薄膜隔热、泡沫隔热、纤维隔热、空气隔热等。
这些材料可以在建筑物外墙、屋顶、地板等位置使用,降低建筑物热能损失,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 建筑防水建筑防水是指抗雨水渗透、水蒸气透过能力的一种做法。
常见的防水材料有聚氨酯和防水沥青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防水材料的完整性和密封性,防止渗漏和漏电。
4. 建筑防火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使用防火材料,增加建筑物消防安全的一种方法。
防火材料常见的有岩棉、玻璃棉、硅酸钙板等。
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提高建筑物的抗火性能。
5. 建筑透气建筑透气是指让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关系,提高空气质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透气材料有麻布、藤篮、壁纸、竹帘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激活空气,提高建筑物内部通风效果,减少细菌和有害气体的滋生,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中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部分,包括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等。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碳排放,改善室内舒适度,提高居住质量。
1. 节能技术1.1 散热系数低的材料建筑外墙和屋顶采用散热系数低的材料,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常用的材料包括岩棉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板等。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冷热气流的产生,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1.2 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使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减少热量的损失,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结构中应用隔热材料,能够减少室内空调或供暖设备的使用,降低空调和供暖费用。
常用的隔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多孔砖等。
1.3 自然通风和遮阳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结构中应用自然通风和遮阳技术,可以使室内温度自然调节,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自然通风和遮阳可以通过开发面积较大的窗户、利用建筑朝向等方式实现。
1.4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结构中应用太阳能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室内电力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常用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有太阳能板、太阳能采光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等。
2. 应用2.1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包括商场、酒店、写字楼等,是城市中能源消耗较大的建筑类型之一。
商业建筑在使用建筑围护结构时,应用上述的节能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成本和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
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能耗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效益。
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应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和碳排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在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和应用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摘要】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当今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然后详细探讨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分类,包括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和建筑采光与通风技术。
还列举了一些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提升建筑能效和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保温、采光、通风、应用案例、发展趋势、环境影响、经济影响、建筑节能。
1. 引言1.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的重要性建筑围护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建筑外观的一部分,更是影响建筑节能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能耗。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材,可以降低建筑在供暖和冷却方面的能耗,减少建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环境舒适性,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采用适当的保温和通风技术,可以减少冬季的冷气渗透和夏季的热气进入,保持建筑内部的温度适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虽然初期投资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长期来看,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成本,节省能源开支,为建筑主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种环保举措,更是为建筑行业带来的全方位益处。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当充分重视和推广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外部保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窗户等,对建筑物的保温、通风、采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是指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应用节能技术,减少建筑物与环境的能量交换,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它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全球变暖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的做法及数据。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的做法1、选用优质保温材料。
建筑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
优质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外温度的热交换,从而降低能耗。
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挤塑板、硅酸盐板等。
选择保温材料时需要考虑保温性能、施工难度以及价格等因素。
2、严格实施隔热措施。
建筑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的隔热效果对节能影响很大。
当气温升高,室内温度会随之升高。
而空调能源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加,导致能源浪费。
因此,实施隔热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3、利用自然光线。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利用自然光线是一个很好的节能方式。
充分利用窗户、天窗等来让阳光透入室内,从而减少灯光的使用。
这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还能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4、实施节能管理。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的成功实施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
为了确保节能效果,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监控能源消耗情况,并及时调整工程方案。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的维护和运行进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的数据1、保温材料现在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挤塑板、硅酸盐板等。
其中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23W/mK,保温效果好,价格便宜,但易燃。
挤塑板的导热系数为0.034W/mK,保温效果也很好,而且不燃。
硅酸盐板的导热系数为0.044W/mK,保温效果相对较差,但其不燃、不吸水的特性使其具有更高的防火性能和耐久性。
2、建筑物外墙的热传递系数建筑物外墙的热传递系数是衡量围护结构保温效果的指标。
传统建筑的大多数外墙热传递系数在0.6-1.2W/m2K范围内,而采用节能保温技术后,外墙热传递系数能够降至0.3W/m2K以下。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随着全球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促进节能减排,还能提高建筑使用效率,改善室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原理、节能技术分类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原理1.采光节能原理采光是建筑围护结构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可以降低建筑内照明的能耗。
采光节能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立面设计,合理配置建筑开窗、玻璃幕墙等部件,使得采光均匀且适度,减少电灯的使用时间;二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如选择透光性好的玻璃,采用光导纤维等新型采光技术,以提升自然光的利用效率。
2.隔热节能原理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对建筑节能影响至关重要。
隔热节能原理主要是通过合理选择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围护结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递,降低建筑供暖和制冷的能耗。
隔热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建筑外表面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等方面的优化。
3.通风节能原理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部空气的温度、湿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通风节能的原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优化,实现建筑室内外空气的有效对流,减少室内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4.遮阳节能原理在夏季高温高热的环境下,建筑的遮阳性能对节能效果影响尤为重要。
合理设置遮阳装置、采用适宜的遮阳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积累,减轻制冷系统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1.建筑外墙节能技术建筑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热保温、采光通风、遮阳遮荫等功能对建筑节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外墙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隔热保温系统、外墙通风系统、外墙遮阳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业也不例外,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进行探讨。
一、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要求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温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要求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通过隔热层的应用,避免建筑内外温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能源损耗,减少因空调、供暖、制冷等消耗能源的设施而产生能源浪费。
(2)采光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还要求能够在保证采光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如通过光控系统、节能灯具等方式实现采光节能。
(3)气密节能建筑围护结构对于空气的流通和渗漏要求得严格,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隔热层隔热层是建筑围护结构重要的节能技术,其作用就是在较低的能源消耗下,实现建筑物隔热、防水、气密的要求。
目前隔热层主要有两种方式: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
其中外墙外保温方式,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可以使建筑围护结构具有极佳的隔热性能,实现能源的节约。
(2)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结构的设计与规划可以通过玻璃的选择和组合,实现采光,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其保温性能。
现代化的玻璃幕墙不但提高了建筑建筑的美观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能源消耗。
(3)光控系统通过光控系统实现室内照明的控制,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适当利用天然光线,可以使建筑物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保证内部的照明质量。
(4)建筑外遮阳建筑外遮阳可以在夏季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节约空调冷负荷,降低空调运转频率,减少建筑物正负荷插电的频率和时间。
(5)风窗系统通过风窗系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降低室温,减少空调运转频率。
现代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节能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美观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现代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等,是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的主要部位。
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是在建筑物外墙外侧设置保温层,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板、聚氨酯等。
外墙保温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递,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
2、屋顶保温与隔热技术屋顶的保温隔热措施主要有正置式保温屋面、倒置式保温屋面和种植屋面等。
正置式保温屋面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下方,倒置式保温屋面则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方,种植屋面则是在屋顶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土壤的隔热性能来降低屋顶的温度。
3、门窗节能技术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损失较大的部位,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对于建筑节能至关重要。
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LowE 玻璃等节能门窗产品,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的传递和室内外的能量交换。
(二)能源系统节能技术1、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可以在冬季从地下吸收热量,为建筑供暖;在夏季向地下释放热量,为建筑制冷。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运行稳定等优点。
3、风能利用技术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小型风力发电机为建筑提供电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筑的形体设计和布局,利用自然风来改善室内的通风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围护结构节能技术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077-85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l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可以分为:l 墙体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空调采暖冷热源及官网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一)墙体保温工程施工技术l 需保温的外墙应首选外保温构造;外墙保温构造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当外墙有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时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
l 外墙外保温的墙体,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外窗尽可能外移或与外墙面板,减少窗框四周的“桥热”面积,但应设计好窗上口滴水处理。
外墙保温不得已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充分考虑结构性热桥影响并符合以下要求。
l ①热桥部位采取可靠保温或“断桥”措施。
l ②进行内部冷凝验算和采取可靠的防潮措施。
l ③在还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D≤1.5)时,西外墙宜采用设置通风间层的措施。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1)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复合机构。
②采用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混凝土和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作为单一材料墙体。
③采用多空黏土空心砖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④采用封闭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
2)提高围护结构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当采用复合机构时,内外侧宜采用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重质材料,中间采用复合轻质保温材料。
②当采用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轻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时,内外侧宜做水泥砂浆抹面层或其他重质材料面层。
3)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
l 1、窗户的床热系数应按经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测定值采用。
l 2、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部窗户的保温性能,应符合有关规定。
l 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应符合有关规定。
l 4、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相关规定。
4)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
l 采暖建筑地面的热工性能,应根据地面的吸热指数B值。
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当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在外墙内侧0.5--1.0m范围内应铺设保温层,其热阻不应小于外墙的热阻。
5)围护机构隔热措施。
l 外表面做浅色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等l 设置通风间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
l 采用双排或三排孔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l 复合墙体的内侧宜采用厚度为10CM左右的砖或混凝土等重质材料。
l 设置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
当为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铝箔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l 蓄水屋顶水面宜有水浮莲等浮生植物或白色漂浮物,水深宜为15--20CMl 采用有土和无土植被屋顶,以及墙面垂直绿化等。
二)外墙外保温技术l 1、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点:l 适用范围广;l 减少墙体受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方法,保护主体结构,提高主体结构的耐久性;l 防止'冷桥”部位产生的结露,消除“冷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l 改善墙体超市情况,提高墙体保温性能;l 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l 有利于墙体的防水性和气密性;l 便于对既有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l 避免室内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l 可相对减少保温材料用量;l 扩大室内使用空间。
2、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要求l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l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l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l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l 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l 外墙外保温系统高层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性能。
l 外保温符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l 外墙外保温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屋里-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当可能受到生物侵害时,外墙外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三)外墙内保温技术l 1、外墙内保温技术措施:ll 1)在外墙内侧粘贴或砌筑块装保温板,并在表面做保护层;l 2)在外墙内侧拼装GRC聚苯复合板或石膏聚苯复合板,表面刮腻子;l 3)在外墙内侧安装岩棉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l 4)在外墙内侧抹保温砂浆;l 5)公共建筑外墙,地下车库顶板现场喷涂超细玻璃棉绝热吸声系统;2、外墙内保温抹灰浆料的基本要求:l 1)保温砂浆内保温的构造层次一般为界面层、保温层和护面层。
l 2.)保温砂浆抹灰可采用的材料有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聚合物珍珠岩保温砂浆以及稀土复合保温砂浆等。
l 3)界面层和护面层材料应与保温砂浆配套,其中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护面层应采用抗裂砂浆,并有相应的玻纤网布增强(或局部增强)。
l 4)外墙内保温在应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3)外墙内保温在应用上应符合要求:l 保温材料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不燃或难燃材料。
l 采用不对室内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
l 除保温层材料可允许不设护面层。
l 在有保温层的墙面上需要悬挂重物时,其挂钩的埋件必须固定于基层墙体体内。
l 硅酸盐复合保温材料,主要保温原料采用石棉由于石棉制品的环保问题,逐步被其他材料代替,如珍珠岩等,这些材料在绝干的状态下,工业保温性能良好,但在常温常湿的状态下使用,出现的工程问题较多,如干缩裂缝,实际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等;冷(热)桥部位的处理难以达到要求,致使保温层于非保温才能交界处易产生冷凝水。
二、屋面保温隔热性能要求l 保温隔热工程是建筑节能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屋面与墙体同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必须符合节能65%的设计要求。
一)屋面保温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l l1)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部时,保温层的上面应做保护层; l2)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下部时,保温层的上面应做找平层; 3)屋面坡度较大时,保温层应采取防滑措施;l 4)吸湿性保温材料不宜用于封闭式保温层。
(二)架空屋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 1)架空屋面的坡度不宜大于5%;l 2)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屋面宽度或坡度大小的变化确定;l 3)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架空屋面应设置通风屋脊;l 4)架空隔热层的进风口,宜设置在当地炎热季节最大频率风向的正压区,出口宜设置在负压区。
l(三)蓄水屋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 1) 蓄水屋面的坡度大于0.5%;l 2) 蓄水屋面应划分若干蓄水区,每区的边长不宜大于10m在变形缝的二侧应分成二个互不相连通的蓄水区;长度超过40m的蓄水屋面应设分仓缝,分仓隔墙可采用混凝土或砖砌体;l 3) 蓄水屋面应设排水管,溢水口和给水管,排水管应与水落管或其他排水口连通l 4) 蓄水屋面的蓄水深度宜为150--200mm;l 5) 蓄水屋面泛水的防水层高度,应高出溢水口100mml 6)蓄水屋面应设置人行通道(四)种植屋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 1)在寒冷地区应根据种植屋面的类型,确定是否设置保温层。
l 2)种植屋面所用材料及植物等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l 3)种植屋面根据植物及环境布局的需要,可分区布置,也可整体布置。
l 4)排水层材料应根据屋面功能,建筑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选择。
l 5)种植屋面可用于平屋面或坡屋面。
(五)倒置式屋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 1)倒置式屋面皮杜不宜大于3%l 2)倒置式屋面的保护层,应采用吸水率低且长期侵泡不腐烂的保温材料;l 3)保温层可采用干铺或粘贴板状保温材料,也可采用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朔料;l 4)保温层的上面采用卵石保护层时,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应铺设隔离层;l 5)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朔料与涂料保护层之间应具相容性;l 6)倒置式屋面的檐沟,水落口等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砖砌堵头,并做好排水处理。
(六)屋面保温材料要求l 1)屋面保温材料常用板状保温材料。
l 2)进场的保温隔热材料应抽样复验。
l 3)进场后的保温隔热材料物理性能应检验下列项目:l 板状保温材料:表观密度,压缩强度,抗压强度;l 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朔料应先在实验室试配,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现场施工l 4)保温隔热材料的储运,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l 保温材料应采取防雨,防潮的措施,并应分类堆放,防止混杂。
l(七)屋面保温隔热系统l 屋面保温隔热系统指屋面保温隔热构造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保温隔热构造,包括非上人屋面,上人屋面,倒置式屋面,坡屋面,架空屋面,种植屋面等。
屋面保温隔热构造,材料与屋面防水层密切相关。
构造不合理,选材不当会直接影响防水层的寿命乃至整个屋盖系统的寿命。
1、非上人屋面ll 1构造示意非上人屋面是指一般屋面不准许上人行走,活动的屋面,因此屋面防水层的保护常选用浅色涂料,细砂,云母粉等保护层。
2 技术特点及要求l1)屋面荷载设计较小,最好选用表观密度小,导热系数小,蓄热量大的保温隔热材料。
l2)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厚度,应根据节能建筑热工要求确定。
当屋面同时使用两种保温材料复合时,应注意保温材料的排列。
l3)复合保温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砖块与聚苯板复合外,还可以采用加气混凝土砖块与挤朔聚苯板复合,以及加气混凝土砖块与聚氨酯泡沫板复合。
4)复合保温材料做法常用语公共建筑及高层或高档的民用建筑屋面保温。
上人屋面l 1构造示意l 上人屋面是指屋面允许经常上人行走,活动,因此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为刚性保护层,如铺设块体材料,抹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
l2技术特点及要求。
l 1)屋面设计荷载比人上人屋面大,增加了刚性保护层的荷载。
l 2)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选用吸水率大的材料,避免屋面湿作业时,保温隔热材料大量吸水,降低热工性能。
l 3)要确保防水层质量,若防水层产生渗漏,不易维修。
l 4)根据热工要求,保温材料除选用挤塑聚苯板外,还可选用聚苯板、聚氨酯泡沫板保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