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权法案
- 格式:ppt
- 大小:18.85 MB
- 文档页数:19
英国的权利法案
英国的权利法案是英国的宪法的一部分,旨在确保英国人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英国的权力法案始于十四世纪时期,当时英王和英国议会之间发生着一系列冲突。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些法律来确保英国政府在执政中遵守英国宪法,这些法律被称为“英国的权力法案”。
英国的权力法案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它使英王不再是完全绝对的统治者,而是被英国议会的法律束缚。
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将特定的权利和自由授予了英国公民,从而确保了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英国的权利法案涵盖了英国人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
1)宗教自由:英国的宗教自由保证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允许任何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
2)自由结婚:英国的权利法案允许持有合法资格的公民在满足法律要求的情况下自由结婚。
3)隐私权:英国的权利法案确保公民享有保护本人隐私权利的权利,除非受到法律的限制,否则禁止他人窥视或侵犯公民的隐私。
4)保护消费者权利:英国的权力法案确保消费者享有受到正当的售后服务的权利,以及能够尊重消费者的隐私的卖方的义务。
5)抗议权利:英国的权利法案确保公民和组织有权以合法的方式进行正当的抗议和表达意见。
其他一些英国宪法中赋予公民的权利还包括权利享有财产,行使其选举权,以及受到立法保护,参与公共活动和政府机构的行动,等
等。
英国的权利法案有助于确保英国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也确保他们具有必要的自由和权利,以确保他们可以放心地生活和工作。
在当今时代,英国的权利法案仍然是英国的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为英国公民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1998年《人权法案》与英国违宪审查学界通常认为,在英国这个不成文宪法国家,不存在违宪审查,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在英国宪政体系中,不存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宪法性法律与普通法律均由议会按相同立法程序通过,它们之间不存在效力位阶①;二是在议会主权原则下,英国法院并无撤销或宣告议会立法无效的权力②。
关于第一点,在英国的宪政发展中,以1998年《人权法案》为代表的宪法性法律已经具有了不同于普通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前者成为了英国法院审查议会法律的合宪性的宪法依据③。
关于第二点,笔者认为,从实质意义上说,如果法院对议会立法的解释和适用达到了抵制恶法的效果,那就是违宪审查,不一定非得把法院撤销或宣告议会立法无效作为构成违宪审查的必要条件④。
而1998年《人权法案》的出台,赋予了英国法院审查议会法律与《欧洲人权公约》所保护的权利是否相容的权力,英国法院从此有了在人权领域审查议会法律合宪性的法定权力,这就是典型的违宪审查。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1998年《人权法案》规定,英国法院做出的不相容宣告并不影响所涉及的议会法律的效力,但在实践中,法院对议会法律做出的不相容宣告起到了促使议会修改或废除违宪法律的效果,在议会主权原则下,法院对违宪法律的上述审查比法院宣告议会法律无效更具可行性。
一、1998年《人权法案》所确立的英国违宪审查的内容和特点1998年《人权法案》于1998年11月9日由英国议会通过,并于2000年生效。
制定1998年《人权法案》的根本目的,正如该法案序言中所指出的:“在于进一步加强《欧洲人权公约》保护的权利与自由的效力。
”而把《欧洲人权公约》纳入英国法律体系,其“首要目的就是使得个体能够利用联合王国法院防止和纠正公共权力的滥用”⑤。
正因为如此,1998年《人权法案》赋予了法院审查议会法律是否与《欧洲人权公约》相容的权力,由此确立了人权领域中法院对议会法律的合宪性审查,这是英国宪政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
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的论文(宪法论文) 1998年的《权利法案》于10月2日在英国XXXX生效。
到目前为止,关于英国是否应该通过《权利和自由法案》的长期宪法辩论终于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该法案的生效无疑将对英国宪法产生重大影响。
《权利法案》将《欧洲人权公约》的大量实质性条款引入英国国内法,是英国法律中个人权利概念化的一个显著转折点。
1 、:权利法案生效前的英国宪法和个人权利英国是没有成文宪法的民主的杰出例子。
英国宪法是“不成文的”,没有被包括在“特别重要的”、的统一文件中。
相反,它深深植根于习俗和惯例,其中许多部分由没有记录在任何庄严文件中的“惯例”组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宪法原则没有书面渊源。
许多宪法原则来自立法法令或法院意见。
然而,这些法定要素在法律体系中没有特殊地位,也不优于其他法律。
它们可以像其他法律一样被修改或废除。
英国缺乏权威和对宪法基本原则的全面阐述,也没有法律文件必须修改才能实现宪法变革。
英国人更喜欢逐渐发展宪法实践。
另一方面,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一个世袭的国家元首——英格兰国王——所有政府行为都以他的名义进行。
理论上,英国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议会,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国王只是一个象征,真正的权力在于下议院,即民主选举的议会。
戴雪主张议会主权。
议会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它有权颁布或废除任何不受法律限制的法律。
议会颁布的法律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会改变或废除。
议会法案可能违反道德或社会规范,甚至可能被视为“违宪”,但它必须得到实施。
(1)尽管戴雪对议会主权的主张已被多次辩论,但大多数英国宪法学者仍认为戴雪的立场基本合理。
不管与宪法其他方面相关的优势是什么,英国宪法[2]的灵活特征将使公民对他们拥有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制以及他们与国家公共机构的关系感到不确定,因为权利没有以任何全面或易于理解的方式得到澄清,议会主权理论意味着只有在大多数人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享有个人权利。
第37卷第1期2017年1月大庆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Vol. 37 No. 1January ,2017DOI 10.13356/ki.jdnu.2095-0063. 2017.01.009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述评李店标(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的背景包括议会主权与“法官当家”的分歧、《欧洲人权公约》的国内化和具体 化之争、权利与自由宪法保障的困境。
《人权法案》辩论主要体现在贵族院,以公约权利的引入、公约权利的实施、公共当局的职责和“受害者测试”四个主题的辩论最为激烈。
贵族院对《人权法案》的辩论分为自由民主党和保守 党两大对立阵营,而在平民院则分为工党、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三大对立阵营。
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对英国 宪法、议会及其立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进行考察和评析,主要目的在于 为我国国家立法权配置和运行的优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英国议会;《人权法案》;立法辩论作者简介:李店标(1983-),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法学博士,从事立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国家立法权配置优化研究”(15YJC820025)。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63(2017)01-0043-05收稿日期=2016-09-28英国1998年的《人权法案》是一部专门以权 利法案或宪章形式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的法案,其 不仅促进了《欧洲人权公约》核心条款的国内化,而且“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宪政的大幅度调 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
该法案于1997年10 月24日提交贵族院审议,同年11月3日通过二 读,次年2月5日通过三读;在平民院则是于1998 年2月16日和10月21日分别通过二读和三读。
尽管英国议会于1998年11月9日颁布了《人权法 案》,但考虑到需要时间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和宣 传,该法案的生效日期延迟到2000年10月2日。
欧盟的人权保护与社会公正人权是一项基本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利。
在欧盟,人权保护和社会公正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原则和目标。
本文将着重探讨欧盟在人权保护和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和努力。
一、欧盟的人权保护1.1. 欧洲人权公约欧盟的人权保护是基于欧洲人权公约,这是欧洲理事会于1950年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
该公约确立了个人权利的保护,并将其视为基本的人权和自由。
1.2. 欧盟的法律框架欧洲联盟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确保了人权的保护。
欧洲联盟《基本法》和《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人权的保护。
此外,欧盟还颁布了一系列指令和法案,以确保人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1.3. 人权教育和宣传欧盟致力于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人权的意识。
欧盟在学校、社区和媒体等领域开展了各种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人权的认识和理解。
二、欧盟的社会公正2.1. 劳动权益的保护欧盟致力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在工作场所享有公正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欧盟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例如有关最低工资、工时和工作环境的规定。
2.2. 社会福利制度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社会公正和包容。
欧盟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关注贫困人口、失业者、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2.3. 平等待遇原则欧盟强调平等待遇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
欧洲联盟《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了平等待遇的原则,并禁止歧视任何个人或群体。
三、欧盟的努力和挑战3.1. 提高法律保护的效力尽管欧盟在人权保护和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有时法律保护的效力不够,导致一些人权和社会正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3.2. 面对不同的人权观点和文化差异欧盟是由不同国家组成的联盟,面对不同的人权观点和文化差异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欧盟需要寻求平衡,以确保不同群体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3.3. 处理人权纠纷和诉讼欧盟还需要完善处理人权纠纷和诉讼的机制,确保人权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英国1、欧盟立法在英国国内的效力1案件编号: CO/4100/2001判决日期: 2002年2月18日法庭名:高等法院王座法庭关键词:议会主权至上、欧盟立法的最高效力[事实概要]斯蒂夫·索博(Steven Thoburn)是森德兰市(Sunderland)的一个水果商人。
买卖过程中,他使用了以“磅”和“盎司”为计量单位的计重器,为顾客购买的蔬菜和水果称重量。
2000年2月16日,索博因其现在使用的计重器不符合现行立法规定而遭到市政府检查员的警告,索博被告知必须在28天以内将其现在使用的计重器的英制计量单位全部替换成公斤制。
然而,索博并没有遵守这个通知。
2000年3月31日,该市政府检查员涂去了印制在索博的计重器上的英制测量校准章。
索博在销售散装水果和蔬菜时仍然继续使用那些已经没有校准章的以“磅”和“盎司”作为计量单位的计重器。
依据1985 年度量衡法(Weights and Measures Act 1985)第11条第2款和第3款,检控官以两项罪名起诉了索博。
自1985年《度量衡法》第1条被1994年《度量单位规章》(the Units of Measurement Regulations 1994)修改后,英制单位就不允许被继续使用,而公制为贸易中的唯一计量单位。
此前,在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满足新1985年《度量衡法》第1条第6款所特别列举的限制时,“码”和“磅”是允许被使用的。
而1994年《度量单位规章》是依据1972年《欧洲共同体法》第2条第2款的授权而制定的,被称为亨利八世修改权(Henry Ⅷ amending power)。
根据1994修改规则,1985年《度量衡法》第8条也被加以修改,曾经作为散装销售主要计重单位的“磅”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被禁止使用。
因此,索博的辩护律师主张如下“次级立法”不合法和无效:(1)1994年制定的对1985年《度量衡法》的修改规则,简称1994修改规则(the 1994 Amendment Order);(2)1994年《度量单位规章》;(3)1994年《度量衡(施行公制度量衡修改)规章》(the Weights and Measures (Metrication Amendments) Regulations 1994);(4)1999价目标记规则(Price Marking Order1999)。
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为进一步加强《欧洲人权公约》保护的权利和自由之效力;为使担任一定的司法职务并成为欧洲人权法院法官之人员预做准备及其他相关目的,特制定一部法案。
该法案由女王陛下公布并征得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建议和同意及经其授权规定如下:引言1 (1)本法案所称“公约权利”是指规定于下列条款中的权利和基本自由:(a)公约第2条至第12条和第14条;(b)第一议定书第1条至第3条,和(c)第六议定书第1条和第2条。
对以上条款应结合公约第16条至第18条进行解读。
(2)为本法案目的,那些条款除指定克减或保留的外均得有效(参见第14和第15条)。
(3)那些条款列于附件一。
(4)国务大臣可以通过命令对本法案作出修改,如他认为适当并反映了某个议定书对联合王国的影响。
(5)第(4)款中的“议定书”是指公约的议定书:(a)联合王国已批准的,或(b)联合王国已签署旨在批准的。
(6)在有关议定书在联合王国生效前,不得根据第(4)款通过命令作出修改并使其生效。
2 (1)法院或法庭在决定涉及公约权利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a)欧洲人权法院的判决、裁定、声明或咨询意见,(b)委员会根据公约第31条通过的报告中提出的意见,(c)委员会依据公约第26条或第27条第(2)款作出的决定,或(d)部长委员会根据公约第46条作出的决定,无论以上判决、裁定、声明是何时作出的,依照法院或法庭的看法,均与引起问题的诉讼相关。
(2)根据本条规定需要考虑的任何判决、决定、声明或意见的证据必须以规则规定的方式在诉讼中提交法院或法庭。
(3)本条所称的“规则”指法院规则,或法庭诉讼情形下专为本条目的制定的以下规则:(a)由大法官或国务大臣制定的除苏格兰外均适用的任何诉讼规则;(b)由国务大臣制定的适用于苏格兰的诉讼规则;(c)由北爱尔兰部制定的适用于北爱尔兰法庭的诉讼规则:(i)处理移送事项;(ii)尚无依本款(a)项而制定的有效规则。
英国人权法案英国人权法案是为英国的人权保障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案于1998年通过,正式实施于2000年。
该法案将《欧洲人权公约》的具体内容转化为英国法律,并确保了英国公民在享受其基本人权和自由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法案保障了言论和言论自由。
这意味着在英国,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这些观点是政治的、宗教的还是其他的。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并且不会因为这些观点而受到处罚。
其次,该法案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
在英国,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不信仰任何宗教。
没有人可以被强制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不能因为这种信仰而受到歧视或处罚。
第三,该法案确保了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保护。
这意味着每个人有权拥有私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不会被他人获取或共享。
而且,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伴侣,不会因为这些选择而受到歧视或处罚。
第四,该法案保护了每个人公平审判的权利。
在英国,每个人有权获得公正、平等和透明的司法程序。
没有人可以被不公正的审判所惩罚,也不能因为个人属性、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原因而受到不公正待遇。
第五,该法案保障了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在英国,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是法律所禁止的,并且英国政府会严格执行这项法规。
任何人在被拘留或者被关押期间都应该得到基本的人权和尊严。
总之,英国人权法案为英国公民保障了基本的人权和自由,使得每个人在英国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并且不会因此而遭受歧视或处罚。
同时,在受到司法程序的处理时,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透明和平等的待遇。
该法案旨在确保英国公民的尊严、自由和平等。
欧洲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的适用问题研究近年来,人权保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互动日益紧密,国际人权法的适用问题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欧洲,欧洲人权法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欧洲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的适用问题,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欧洲人权法是指欧洲人权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简称ECHR)所确立的法律体系。
欧洲人权公约于1950年由欧洲理事会通过,并于1953年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个人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私人生活权利等,并设立了欧洲人权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来处理违反公约规定的投诉案件。
欧洲人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涵盖成员国的居民以及在该国辖区内的个人。
然而,在国际人权法的框架下,欧洲人权法的适用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境内。
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欧洲人权法也适用于欧洲国家在其领土以外的行为,如在外交活动、保护本国公民等方面。
这一原则使得欧洲人权法在法律适用上更具广泛性和普适性。
然而,欧洲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欧洲人权法的适用范围相对于国际人权法更为狭窄,只限于欧洲地区。
国际人权法则是全球范围内的法律体系,由联合国制定的各种国际公约和文件组成。
其次,虽然欧洲人权法是国际人权法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欧洲人权公约的缔约方。
对于那些未签署或未批准欧洲人权公约的国家,其居民在国际人权法框架下享有的权利可能略有不同。
然而,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其他地区,国际人权法都旨在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欧洲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联在于它们共同强调对人权普遍性的坚持。
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应该无论国籍、种族、宗教等因素如何,都应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
因此,欧洲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不仅仅是法律文本,更是体现着全球社会对人权价值的共同认同。
在适用和实施欧洲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国际人权法中的经典案例解析权衡公正与人权保护国际人权法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旨在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处理各种案件时,法官们往往需要权衡公正和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一些经典案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权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人权法》这一领域中,经典案例之一就是欧洲人权法院审理的“Ocalan v. Turkey”案。
这起案件涉及土耳其政府对库尔德武装分子首领Abdullah Ocalan的拘押和审判。
欧洲人权法院最终裁定土耳其政府在审判中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中关于公正审判和言论自由的相关规定。
这个案例体现了权衡公正与人权保护之间的挑战,同时也凸显了国际机构在维护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审理的“Mohammed al-Qahtani v. United States”案。
这起案件涉及一名沙特籍囚犯在美国关押期间遭受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的问题。
人权理事会最终裁定美国政府违反了《禁止酷刑公约》和《国际人权法》中有关虐待禁止和违禁酷刑的规定。
这个案例再次凸显了权衡公正与人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也突显了国际机构在制衡各国政府权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两个经典案例外,还有许多其他案例也在国际人权法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拉德法案》产生于国际刑事法院,审理了卢旺达大屠杀中的战争罪行。
法院最终就这起案件做出了有力的裁决,为国际人权法发展树立了典范。
又如《巴西对印刷媒体审查案》在美洲人权法院审理,涉及巴西政府对印刷媒体进行审查的问题。
人权法院最终维护了印刷媒体的言论自由权益,强调了人权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国际人权法中的经典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权衡公正与人权保护之间的挑战和重要性。
通过这些案例的解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国际人权法的精髓,并为未来的法律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希望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全球人权的尊严和平等,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普蕾悌诉英国——安乐死案[案例状态]已审结[审理机关]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欧洲人权法院)[案情摘要]本案原告戴恩•普蕾悌生于1958年,是英国公民,住在卢顿,她患有无法治愈的运动神经元衰退症。
鉴于这种病的晚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极大的痛苦并且有损尊严,同时原告无法自己完成自杀,所以她希望她的丈夫能够协助她自杀并使她的丈夫免受刑事追诉。
原告的请求遭到了总检察长的拒绝,对检察长决定的上诉也被驳回。
她于2001年12月21日到欧洲人权法院起诉英国,认为英国拒绝她的请求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的第2条(生命权)、第3条(不得实施不人道的待遇)、第8条(尊重个人生活)、第9条(思想、意识和宗教自由)和第14条(歧视)。
欧洲人权法院在2002年1月22日决定优先审理本案并将其作为紧急事件与英国政府进行了协商。
2002年3月19日法庭对本案的可受理性和实体问题进行了公开听证,法庭由七名法官组成。
法院首先判决原告的申请是可以受理的,最后判决认为英国的行为没有违反上述条款。
原告败诉后,最终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学理词]人权[法律点]人是否有死亡的权利?现代国家是否应将安乐死合法化?[案件背景]一、关于安乐死的简介“安乐死”一词来自西方,原义为“善终”、“无痛苦的、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
现代医学对“安乐死”的实施将其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也称“积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病人的死亡的过程。
“被动安乐死”,也称“消极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有人开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并由此引发了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大论战。
二战以后,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在一些西方国家如荷兰,瑞士已通过立法成为一种合法选择。
名词解释古希腊法1.德拉古法:公元前621年,奴隶主贵族德拉古将习惯法整理编纂,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
该法主要提出三项改革:规定了公民权的取得条件;将官吏选拔由贵族会议决定改为公民抽签选举;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
德拉古法标志着雅典法进入了成文法时期。
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改革,史称梭伦改革。
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颁布解负令;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财产法定资格制度;首创陪审法庭(赫里埃)。
3.解负令:解负令是梭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规定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禁止债务奴隶和买卖奴隶,因债务而沦为奴隶者一律恢复自由,因债务被卖至外国为奴隶的由国家出钱赎回。
解负令消灭了债务奴隶,极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自由发展。
4.赫里埃:指雅典根据梭伦改革设立的陪审法庭制度。
赫里埃原意为集会,是由行政官员在集市日于市场上公开审理案件,并允许公民参加。
这一做法的制度化成为了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推行立法改革,史称克里斯提尼改革。
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根据地域原则重新划分居民与行政区,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部落体系;创立五百人遗失会与十将军委员会;确立“陶片放逐法”。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6.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允许雅典全体公民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那些被认为是滥用权力、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的贵族和官员并将其放逐出境。
该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少数贵族和官员政变夺权、危害民主制度,在雅典民主制度历史中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7.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443年,民主派领袖、将军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最高执政官后,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民主制度改革。
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取消了公民任职资格的财产限制;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官职津贴制,鼓励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欧洲人权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一九五○年十一月四日订于罗马)[序言]本公约各签字国政府就是欧洲理事会成员,考虑到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联合国大会宣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考虑到该宣言的目的在于对其中宣布的权利获得普遍与有效的承认和遵守;考虑到欧洲理事会的目的是促进其成员之间更大的团结并考虑到遵循上述目的所用方法之一就是维护和进一步实现人权与基本自由;重申它们对各项基本自由的深切信仰,这些基本自由是世界正义与和乎的基础,一方面由有效的政治民主,另一方面由各成员所依赖的基本人权的一种共同谅解和遵守予以最良好的维护。
作为具有共同思想和具有共同的政治传统、理想、自由与政治遗产的欧洲各国政府,决定采取首要步骤,以便集体施行世界宣言中所述的某些权利;同意议定下列各条:第一条缔约国应为在他们管辖下的每个人获得本公约第一节中所规定的权利与自由。
第一章第二条一、任何人的生存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不得故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但法院依法对他的罪行定罪后而执行判决时,不在此限。
二、当由于绝对必要使用武力而造成生命的剥夺时,不应该被认为同本条有抵触──(甲)防卫任何人的非法暴力行为;(乙)为实行合法逮捕或防止合法拘留的人脱逃;(丙)为镇压暴力或叛乱而合法采取的行动。
第三条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使受非人道的或侮辱的待遇或惩罚。
第四条一、任何人不得被蓄为奴或受到奴役。
二、任何人不得使其从事强制或强迫劳动。
三、本条的“强制或强迫劳动”一词不应包括,──(甲) 在依照本公约第五条的规定而加以拘留的正常过程中以及在有条件地免予上述拘留期间内所必须完成的任何工作;(乙) 任何军事性质的劳役,或者,遇有某些国家承认良心上反对兵役者,则以强迫劳役代替义务的兵役。
(丙) 遇有紧急情况或威胁社会生活或安宁的灾祸时所要求的任何劳役。
(丁)构成通常公民义务的一部分的任何工作或劳役。
第五条一、人人享有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的法律条文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当一方享有项权利时,另一方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该原则的目的是维护公平、平衡和正当关系,确保各方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等。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展示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在不同国家法律中的体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每一个公民都有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有必须履行的义务。
2.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一条:任何州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也不得使任何人在法律上失去平等的保护。
3.英国《人权法案》第三章第一条: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欧洲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所承认的权利,在没有其他原因限制权利的情况下。
4.法国宪法第十章第一条:公民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
在结婚和任何其他有关个人和家庭的事务中,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5.德国宪法第二十条:国家尊重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立法、行政、司法和所有国家机构应使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效。
上述法律条文展示了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在不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中的体现。
这些法律条文强调了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互平衡和相互对等,以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适用于各类法律关系,如劳动合同、租赁合同、购买合同等。
在这些合同中,当一方享有项权利时,另一方则需履行相应的义务,以保证合同双方的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
另一方面,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也适用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政府机构遵守法律,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总之,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通过确保一方的权利与另一方的义务相互匹配,维护了公正平衡的法律关系,提供了公民权利的保护。
各国的宪法和法律通过相关条文对此原则作出明确规定,以强调权利与义务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原则的实践实现需要法律的正确解释和适当监督,以确保公民能够平等地享有他们的权利,同时也履行相应的义务。
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1998年《人权法案》于20XX年10月2日在英国正式生效,至此,关于英国是否采纳权利和自由法案的长期的宪法争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该法案的生效对英国宪法将会产生毋庸置疑的重大影响。
通过将《欧洲人权公约》中的大量实质性条款引入英国的国内法,《人权法案》在使个人权利在英国法律中概念化方面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
一、《人权法案》生效前的英国宪法和个人权利英国是没有成文宪法的民主政治的杰出范例。
英国宪法是“不成文的”,没有被列入一部“特别重要的”、统一的文件中,而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习惯和实践中,它的许多部分由不记录于任何庄严文件中的“惯例”所组成。
但这并不是说宪法原则没有成文渊源,许多宪法原则来自于立法机关的法令或者法院的意见。
但是这些法定成分在法律制度中没有特殊的地位,不优越于其他法律,可以如同其他法律一样以相同的方式被修改或者废除。
英国缺乏关于宪法基本原则的权威和全面的陈述,没有必须通过修改以实现宪法变革的法律文件,英国人更典型地偏爱逐渐发展的宪法实践。
另一方面,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有一个所有的政府行为均以其名义进行的世袭的国家首脑———英王。
理论上,英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议会,英王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在很大程度上,英王只是一种象征,真正的权力在下议院,即由民主选举的议院。
戴雪( Dicey)主张议会主权,议会在其有权制定或者废除任何法律而不受法律限制这一意义上是至高无上的。
议会制定的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不被任何人或机构变更或废除。
议会的一项法案可能会违反道德或者社会规范,甚至可能被认为是“违宪的”,但是必须得到执行。
〔1〕虽然戴雪的议会主权的主张被多次争论,但英国宪法学者中的大多数仍然认为戴雪的立场基本上是合理的。
不管与宪法其他方面有关的优点是什么,英国宪法的弹性特征〔2〕会使公民对他们所拥有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制以及他们与国家公共机构的关系产生不确定感,因为权利没有被以任何全面或者易于理解的方式阐明,而且议会主权学说意味着个人权利只有在大多数人容许的情况下才能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