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国医大师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名医大师,他们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共有30名,他们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报《中医专刊》自今日起分批展示国医大师风采,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临证心得、治学态度中受到启迪。
针灸泰斗针锋人生提到针灸,程莘农是一座丰碑。
这位针灸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祖籍安徽绩溪的程莘农1921年出生于江苏淮阴一户书香门第之家。
到11岁时遵照父亲“穷医可以养三口”的意愿开始捧读医书。
16岁师从当地名医温病大师陆慕韩门下学习。
抗战爆发后,年仅20岁的程莘农挂牌行医,师出名门又医术尚精,求医者开始络绎不绝,程莘农也开始小有名气。
1953年,程莘农参加了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结业后于1954年又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
1957年程莘农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
1975年,东直门医院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后,他转调中医科学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古代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些中医名家,凭借着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对人体健康的深入理解,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名单。
1. 华佗:被誉为“药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医名家之一。
他以医术高超和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而闻名,被后人尊为“神医”。
华佗思路独特,他的临床经验被总结为华佗医系,对后世中医医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的中医学家,被誉为“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张仲景融合了古代医家的经验,整理归纳出了适用于处理不同疾病的方剂。
他的医学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医药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李时中:李时中是近代乃至现代中国最著名的中医名家之一,他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专攻老年病和风湿病。
李时中的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疗老年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钟南山:虽然钟南山是一位呼吸病专家,但他也是中医药研究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钟南山认为中医药学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他经常强调中医中药的重要性,为推广中医药学做出了努力。
5. 王清任:王清任是20世纪对中医药学贡献巨大的一位专家。
他在中医药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致力于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融合。
他的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陈嘉庚:陈嘉庚是一位中医学家、教育家和慈善家。
他在20世纪中叶创办了广东省中医学院,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他深信中医和现代医学相辅相成,对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7. 翁心存:翁心存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和临床医师。
他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灵活而科学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翁心存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邓铁涛:邓铁涛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中医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妇科。
国医大师资料简介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30位国医大师名单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
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
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苏荣扎布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强巴赤列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程莘农附简介:王玉川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绵之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医方剂学专家。
方和谦1923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邓铁涛1916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专家。
朱良春1917年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家。
任继学192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苏荣扎布(蒙医)蒙古族,1929年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玉奇1917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尤精胃疾。
李济仁1931年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歙县“世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
李振华1924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辅仁1919年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吴咸中1925年生,满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攻中西医结合外科,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之一。
何任1921年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有很深造诣。
张琪1922年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30余年,是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张灿玾1928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张学文1935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内科治疗。
中国中医大师名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的发源地,积淀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中医大师是指在中医领域具备卓越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医师。
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卓越的贡献,为中医药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是部分中国中医大师的名单,他们不仅在临床实践中有卓越的成就,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1. 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中医学家、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
这部巨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药物知识,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巅峰之作。
李时珍的贡献被誉为中医药史上的里程碑。
2.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中医学家,他创立了古代医学宝典《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垂范。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许多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吴鞠通:吴鞠通是清代的中医学家,他对中医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病理辨证的理论。
他的代表作《金匮要略》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4. 针灸学派:华佗、杨氏、董氏、石氏等都是针灸学派的代表人物。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他们都对针灸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新。
他们的贡献使得针灸疗法在中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对针灸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方剂传承者:王孟英、张琦、叶天士等是中国中医药方剂传承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草药材料的应用和方剂的研制方面具有出众的成就,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方剂资源。
6. 名医世家:中国中医药世家众多,如仲景、华佗、葛洪等。
这些家族代代传承中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方剂知识,为中医药学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仅是中国中医大师的部分名单,他们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不可磨灭。
他们的医术传承和经验积累,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代表,为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中医大师名单涵盖了众多在中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国医大师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张茅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最新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要去找谁一下子就明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医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很多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和专家。
其中,国医大师是中医领域的权威,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享有极高的声誉。
如果在北京看中医,要找谁才能得到最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呢?下面将为您介绍最新的国医大师名单,帮助您快速找到适合的专家。
1. 张锡纯(国医大师)张锡纯,男,江苏淮安人,医学博士,国医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也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张锡纯擅长中医内科治疗,尤其对于肺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出诊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医院,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可直接去望京医院挂号就诊。
2. 邓铁涛(国医大师)邓铁涛,男,湖南邵东人,医学博士,国医大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脑病科主任。
邓铁涛在中医内科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他曾在国内外中医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贡献。
邓铁涛的门诊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三上午,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5号广安门中医院。
3. 邓铁梅(国医大师)邓铁梅,女,江苏镇江人,医学博士,国医大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
邓铁梅是中医妇科领域的专家,她在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邓铁梅的门诊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地点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8号解放军总医院。
以上只是最新国医大师中的几位代表,北京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中医大师。
在选择中医专家时,除了国医大师外,您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专业领域:不同的中医大师有其专长领域,如妇科、男科、儿科、骨伤科等。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专业对口的医师,能够更好地得到诊断和治疗。
2. 口碑评价:可以通过媒体报道、患者口碑、医院官网等渠道了解专家的医术水平和治疗效果,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中医大师。
中国60位国医大师名单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 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一:路志正杂病圣手现居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
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学术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为治疗冠心病开辟新的诊疗思路。
提出“燥痹”、“产后痹”等病名和辨证论治等内容,推动风湿病学科建设。
首创穴位编码法,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强巴赤列藏医巨臂现居西藏●他从青灯苦烛走来,一手捧着传统,一手牵着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为藏医药开启新的一页;●他论著上百,弟子近千,活人无数,集藏医药古老的智慧于一身,又无私无欲地播散开去;●他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西医,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
作为门孜康最优秀的学者,他的人生历尽坎坷;6月8日,拉萨大昭寺旁的一座石砌藏式小楼,灿烂阳光下一片静谧。
“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盖着厚厚的毛毯,躺坐在门口的椅子,身边5位徒弟在烧水、做饭。
因为长期伏案,他的双眼已经失明,双腿也无法行走。
几天前,他离开生活了5年的藏医院住所,重新搬回这里,回到这座自己出生的老宅。
82岁的强巴赤列声音低沉,言语不多,但当说起还俗结婚、率先入党的青春往事,突然间他放声大笑,皱纹绽放如花,笑声顽皮、得意而悠长。
这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藏文学、医药和天文历算的训练,是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西医,编写了全套现代藏医药教材,让藏医药从寺庙走进学校,开启藏医药科研、教育和对外交流。
他以特有的热情、智慧,为藏医药书写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中医大师名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中医大师。
他们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还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中医大师名单,以展示中医的博大精深。
1. 张仲景:被誉为中医药学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
张仲景的医术精湛,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贡献,被后世医家所推崇。
2. 李时中:作为现代中医药领域的权威人物之一,李时中是对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师。
他在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 陈少敏:陈少敏是儿科中医学的奠基人,他对儿科中医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儿科学》和《小儿脏象判读法》被誉为中国儿科中医领域的经典著作。
4. 吴以岭:作为中医内科学的一代宗师,吴以岭在中医内科诊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
他擅长运用方剂治疗各种疾病,为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树立了榜样。
5. 邓铁涛:邓铁涛是眼科中医学的权威专家,他对中医眼科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眼科中医学》被视为中医眼科学的权威著作之一。
他的诊疗方法独特,能够有效改善许多眼科疾病。
6. 黄帝宏:黄帝宏是中医外科学的著名专家,他对中医外科手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卓越贡献。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医外科手术方法,成功解决了许多外科疾病。
7. 秦伯未:秦伯未是中医妇科学的权威人物,他在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的《中医妇科学》被视为中医妇科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8. 刘渡舟:刘渡舟是脑病中医学的专家,他对中医脑病医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通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成功治愈了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
以上是中国中医大师的名单,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医术精湛和治疗方法独到,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理人:医中凡草-赖永金2009年30位入选“国医大师”的名老中医(民族医)名单为: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玾、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唐由之、徐景藩、班秀文、郭子光、程莘农、裘沛然、强巴赤列(藏医)、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30位国医大师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总后勤卫生部(7人)吴一纯张志雄汪承柏赵冠英黄世林张剑秋高辉远卫生部直属单位祝谌予李介呜魏龙骧李鸿祥刘茂莆张德修李幼安夏幼周陈泽霖姜春华于尔辛俞瑾李超莉印会河焦树德张代钊陈克忠李文瑞李辅仁许润三肖琪梁贻俊武泽民北京市关幼波刘韵远李培松王为兰翟济生王玉章金世元屠金城马在山刘春圃许公岩粱宗翰方和谦李荣福王嘉麟巫君玉贺普仁中国中医研究院董德懋周济民赵永昌谢海洲路志正韦玉英刘志明张作舟傅方珍步玉如阎润茗尚尔寿方药中程莘农郭效宗谢宗万王孝涛施奠邦朱仁康上海市张镜人乔仰先韩哲仙陈苏生董廷瑶裘沛然钱伯文张赞臣夏少农顾伯华朱南孙丁季峰黄羡明李国衡秦亮甫颜德馨施维智何承志姜春华张志雄王正公李绍周孔庆蕃冯世镐黄有云余子贞广东省何炎燊林品生钟明远周伯康周瑞石刘明刘佥梁剑波冯耀南江苏省周仲瑛徐景藩邱茂良江育仁干祖望汪履秋诸方受丁泽民谢昌仁程子俊杨泽民徐迪华杜晓山汪朋梅王寿康汪达成郑绍先朱良春汤承祖姚寓晨任达然王玉玲福建省俞慎初俞长荣吴光烈康良石盛国荣郑孙谋黄宗勖骆安邦林朗辉蔡友敬林庆祥赵芬陈宣根山东省姚子扬周次清吕同杰衣元良陆永昌郑惠芳张子义孟铭三孙明仙刘洪祥于鹄忱陈伯咸李乐园张子函王传吉王云铭曲衍海张瑞丰李正之郭志尧李廷来冯宝麟湖南省郭振球吕侠卿赵尚久易希元颜文明胡毓恒肖佐桃刘炳凡张怀安刘祖贻谭新华欧阳琦王足明王奇成江西省钟新渊万友生洪广祥潘佛岩宗瑞麟余鹤龄张志钧范崔生龚子夫姚奇蔚曾庆骅廖彩森周炳文吴德兴魏稼四川省李仲愚何天祥倪宣化杜琼书江尔逊陈枢懋廖孔禹王静安杨介宾李孔定郑陶万邹学熹张签铭唐卡昂旺降措陈治恒唐成德徐楚江王临轩陈潮祖张士良旦科周楚良龚去非郑惠伯段亚亭王希知史方奇陶克文湖北省杜建民刘云鹏李今庸王明章李致纯李同生吕继端钱超铭涂绍川李丹初田玉美章真如陈绪伦张介安李培生叶明波杨百沸广西壮族自治区班文秀梁申秦家泰林沛湘李士桂黄荣活曾宜敬周基邦河南省娄多峰赵清理李振华邵经明吕承全武明钦乔保钧唐祖宣郭维淮毕福高石冠卿张海岑郭春园冯化驯李鸣皋翟明义浙江省何子准杨继荪钟一棠袭笑梅赵炯恒盛循卿张沛虬詹起荪施延庆陆芷青沈光祥蒋文照叶文瑜唐福安韩树滋何任辽宁省李玉奇洪作范彭静山查玉明王乐善李寿山王文彦周鸣岐孟宪民贲子明博宝庆何宏邦董子沛谷铭三潘廷尉 ?黑龙江韩百灵妇科专家哈尔滨 2007年一百岁。
首届“国医大师”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玉川干祖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绵之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和谦巴黑·玉素甫(维)(已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邓铁涛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朱良春石学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继学占堆(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苏荣扎布阮士怡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玉奇孙光荣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济仁刘志明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振华刘尚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辅仁刘祖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吴咸中刘柏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何任刘敏如(女)成都中医药大学张琪吉格木德(蒙)内蒙古医科大学张灿玾吕景山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张学文张大宁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张镜人李士懋河北中医学院陆广莘李今庸湖北中医药大学周仲瑛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贺普仁金世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班秀文郑新重庆市中医院徐景藩尚德俊山东中医药大学郭子光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唐由之段富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莘农徐经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强巴赤列郭诚杰陕西中医学院裘沛然唐祖宣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路志正夏桂成江苏省中医院颜正华晁恩祥中日友好医院颜德馨禤国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国医大师”王世民,山西省名老中医王烈,吉林省名中医韦贵康,广西名老中医卢芳,黑龙江省名中医包金山,内蒙古自治区名蒙医尼玛,青海省名医吕仁和,首都国医名师朱南孙,上海市名中医伍炳彩,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刘嘉湘,上海市名中医许润三,首都国医名师李业甫,安徽省国医名师李佃贵,河北省名中医杨春波,福建省名中医邹燕勤,江苏省国医名师沈宝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名医张志远,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磊,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震,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周岱翰,广东省名中医周学文,辽宁省名中医周信有,甘肃省名中医段亚亭,重庆市名老中医柴嵩岩,首都国医名师梅国强,湖北中医大师葛琳仪,浙江省名中医雷忠义, 陕西省名老中医廖品正,四川省名中医熊继柏,湖南省名中医薛伯寿,首都国医名师。
中医门派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0位国医大师名单
作者:普宁杏花雨
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来的30位“国医大师”表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60年来首届评出的“国医大师”。
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
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
苏荣扎布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
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
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
强巴赤列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程莘农
附简介:
王玉川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绵之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医方剂学专家。
方和谦1923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邓铁涛1916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专家。
朱良春1917年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家。
任继学192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苏荣扎布(蒙医)蒙古族,1929年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玉奇1917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尤精胃疾。
李济仁1931年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歙县“世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
李振华1924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辅仁1919年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吴咸中1925年生,满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攻中西医结合外科,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之一。
何任1921年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有很深造诣。
张琪1922年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30余年,是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张灿玾1928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张学文1935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内科治疗。
张镜人1923年生,2009年a6月14日病逝。
出身于中医世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陆广莘1927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
周仲瑛1928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等理论观点。
贺普仁1926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创立“贺氏三通法”
针灸治疗体系。
班秀文1920年生,壮族,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徐景藩1928年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尤擅长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研究。
郭子光1932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诊疗特点,擅长内科诸病。
唐由之1926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擅长中西结合治疗眼病。
程莘农1921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
强巴赤列(藏医)1929年生,藏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
裘沛然1913年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曾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
路志正1920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妇、儿、针灸等科。
颜正华1920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内科杂病。
颜德馨1920年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衡法”治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