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医大师(10)——李振华李振华李振华,男,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李振华 - 人物小传李振华1954年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1958年河南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1960年调河南中医学院,历任教研室主任、附院医教部主任、附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88年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成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李振华 - 人物贡献李振华李振华教授遵循“重医术当更重人品”的准则,时时以病人为重,将济世活人、积善成德作为其一生之追求。
他精于临床,经验丰富,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贫富,临证强调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其辨证确切、用药灵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
李振华教授治学严谨,勤学务实,精益求精,经验丰富,其治学经验为勤、恒、精、博、悟,学术思想独特,科学研究成果累累。
他育才爱才,先后指导培养了10届硕士研究生,同时为学院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才。
他还曾任《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河南中医》杂志主编,为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中医学术精湛,60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生、学生桃李满天下。
负责研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研究”、“肿瘤耳部信息早期诊断”、“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分别被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
负责“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教委及河南省一、二等科技成果进步奖。
现承担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
首届国医大师名录
附件: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川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
方和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
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
任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苏荣扎布(蒙古族)内蒙古医学院
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济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
李辅仁卫生部北京医院
吴咸中天津市南开医院
何任浙江中医药大学
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张灿玾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
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
周仲瑛南京中医药大学
贺普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班秀文广西中医学院徐景藩江苏省中医院
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
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
强巴赤列(藏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裘沛然上海中医药大学
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
颜正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关于公布上海被授予首届国医
大师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
•【公布日期】2009.06.08
•【字号】
•【施行日期】2009.06.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上海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关于公布上海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名
单的通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为大力营造中医名医辈出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工作。
经我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并经国家相关部门审定,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人社部发〔2009〕44号),确定全国30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获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其中上海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如下: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裘沛然上海中医药大学
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继续发扬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为中医药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以“国医大师”的高尚医德为楷模,以“国医大师”
的精湛医术为目标,坚定信念,修德敬业,树立和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上海中医药事业努力奋斗。
上海市卫生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八日。
历届国医大师名单汇总-历4届国医大师,是中医行业的标杆、楷模。
他们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研究。
为了方便学习研究,遇秋整理、汇总了目前所有的国医大师名单,想要找他们的资料的,可以按图索骥。
以后遇秋也可能慢慢地整理一些国医大师的资料。
这里的名单,是按姓氏的字母或笔画排列,不代表水平高低。
第一届(按姓氏字母排序):班秀文、程莘农、邓铁涛、方和谦、郭子光、何任、贺普仁、李辅仁、李济仁、李玉奇、李振华、陆广莘、路志正、强巴赤列(藏族)、裘沛然、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古族)、唐由之、王绵之、王玉川、吴咸中、徐景藩、颜德馨、颜正华、张琪、张灿玾、张镜人、张学文、周仲瑛、朱良春。
政府公告:第二届(按姓氏字母排序):巴黑·玉素甫(维)、晁恩祥、陈可冀、段富津、干祖望、郭诚杰、洪广祥、吉格木德(蒙)、金世元、李今庸、李士懋、刘柏龄、刘敏如、刘尚义、刘志明、刘祖贻、吕景山、阮士怡、尚德俊、石学敏、石仰山、孙光荣、唐祖宣、王琦、夏桂成、徐经世、禤国维、占堆(藏)、张大宁、郑新。
政府公告:第三届(按姓氏字母排序):包金山、柴嵩岩、段亚亭、葛琳仪、雷忠义、李佃贵、李业甫、廖品正、刘嘉湘、卢芳、吕仁和、梅国强、尼玛、沈宝藩、王烈、王世民、韦贵康、伍炳彩、熊继柏、许润三、薛伯寿、杨春波、张磊、张震、张志远、周岱翰、周信有、周学文、朱南孙、邹燕勤。
政府公告:第四届(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樱(女)、王永钧、王自立、王庆国、王晞星、王新陆、皮持衡、孙申田、严世芸、李文瑞、杨震、肖承悰(女)、何成瑶(女)、余瀛鳌、张伯礼、张静生、陈民藩、陈彤云(女,回族)、陈绍宏、林毅(女)、林天东、旺堆(藏族)、南征(朝鲜族)、凃晋文、施杞、姚希贤、翁维良、黄瑾明(壮族)、韩明向、潘敏求政府公告:。
国医大师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一起组织的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
取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体会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体会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诞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体会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从事中医药工作60余年,执教近50年,德高望重,学验俱丰,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
前后主讲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等,为国家培育了大量中医药专业人材,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专科与本科生、19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和校内外数十名骨干教师。
主持了3项部局级科研课题,对缓衰、退热等中药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初步功效。
其中退热药“黄栀花口服液”已被用于临床。
擅治内科杂病,治验甚众,深受患者爱戴。
曾发表论文20余篇,高作23部。
代表作《临床有效中药学》取得学者好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是中高级中医药人员宝贵的参考书。
国医大师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张茅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附件: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川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
方和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
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
任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苏荣扎布(蒙古族)内蒙古医学院
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济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
李辅仁卫生部北京医院
吴咸中天津市南开医院
何任浙江中医药大学
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张灿玾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
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
周仲瑛南京中医药大学
贺普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班秀文广西中医学院
徐景藩江苏省中医院
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
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
强巴赤列(藏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裘沛然上海中医药大学
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
颜正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