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0
第16课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目标:①知识和能力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②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2. 简介历史背景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
(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地形图“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
1946后,当另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
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
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
3. 释题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