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看图提问: ①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 ②板书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一、授新: (一)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再读课文,把课文每一句话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全体读书。 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开火车指1名朗读各段。 4、相互交流的说说:你觉得小兵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感悟8—13段。 a、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找到你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b、指名朗读,并引导全班学生读好句子。 c、分角色读好8—13段。 2、朗读感悟1—7段。 a、课文中的这位小朋友什么也让妈妈给他买,是不是他不 喜欢玩具?是不是他不喜欢穿好看的衣服? b、再读课文,感悟小兵喜欢玩具的心情。 c、分角色朗读课文( 1—7段) 3、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a、指名朗读。 b、交流:读了这两段,你想说什么? 4、默读课文,升华情感。 a、请同学们再次静静地默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b、学生交流,老师参与总结:是啊!愿大家都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个人。 二、课后作业 1、把小兵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平时做孝敬父母的事。 教学目的: 1、会认“具”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德。
返回查字典首页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材简介
读罢本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是浮现一个孩子的身影:“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耳边总是回响着孩子那“言不由衷”的令人心灵震撼的话语:“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
也许,他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许,他没有能力像前一课的儿子一样为妈妈做一些尽孝道的事情,但是,能够理解妈妈,知道心疼妈妈,这就足够了,就足以让我们感慨万千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真是难以想象,他小小年纪,该怎样忍受“强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这种巨大心理反差带来的痛苦啊!
读完课文,您可能会良久地沉默,会深深地叹息,更会感到深深的慰藉:为那懂事的男孩,为那心地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那多病的爸爸,也为那无奈却又倍感欣慰的妈妈。
带着您的感受,与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为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自豪吧。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默读课文。
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这篇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重在让学生感受小男孩体贴父母的童心再结合自己作比较。
让学生懂得爱不光是父母给我们,我们也同样可以给父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谈话)而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做法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板题)2、观察说话:出示课文幅图。
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人?(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读题设疑: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初读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
划出生字词语,把生字所在句子认真地多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朗读1、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
如: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多么等等。
四、讨论:1、深入研读课文,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体会。
3、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节,结合着对人物心里的深刻理解,读好对话,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对文章中蕴含情感和道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4、启发学生谈话:从对话当中,你体会一下,每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你读了有什么样的感受?五、想象1、自读13——14段。
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小男孩不接受阿姨礼物时的心理活动。
售货员阿姨会把女儿准备的礼物送到小男孩手上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2、自由交流:从阿姨、阿姨的女儿的表现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节内容。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对父母的关爱,以及售货员阿姨的善良、有爱心。
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对父母的关爱以及售货员阿姨的善良、有爱心。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02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Chapter教材版本及作者简介教材版本作者简介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主要内容思想内涵难点解析及拓展延伸难点解析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写作或实践活动,如“我的消费观”、“如何抵制诱惑”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03课前准备与预习指导Chapter01阅读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020304标注生词、生字,查阅字典,掌握其读音和意思。
思考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尝试回答课后问题。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或玩具文化信息,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学生预习任务布置010204教师备课资源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和玩具文化介绍,丰富教学内容。
生词、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准备课堂讲解和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疑惑,预设解答方案。
03课堂氛围营造策略01020304提问互动环节设计04授课过程设计与实施Chapter展示玩具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玩具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玩具吗?最喜欢哪种玩具?”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玩具喜好。
通过讲述一个与玩具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出话题讲解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讲解玩具的种类、特点、功能等知识点,结合图片巩固练习:提高能力,培养习惯归纳总结:回顾知识,明确方向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记忆。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孩子的喜好和选择,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感知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孩子的喜好和选择,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和准确描述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喜好和选择。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玩具样品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 准备一些关于孩子喜好和选择的讨论题目和分享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些玩具样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孩子的观察和感受。
2. 观察与描述:(1)引导学生观察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注意他们的行为、表情和选择。
(2)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外貌、动作和表情等。
3. 讨论与分享:(1)提出一些关于孩子喜好和选择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喜好和选择,并鼓励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喜好和选择。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学生所观察到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特点和喜好。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选择玩具时的喜好和考虑因素,并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态度。
5. 扩展活动:(1)邀请学生创作一篇关于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故事或绘画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用语言和图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2、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整体感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题。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的第一幅图。
说话: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人?
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
2、齐读课题。
设疑: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看视频《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整体感知》,听课文范读,再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
1、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干什么?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2)感悟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他这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
(1)默读课文2——12段,画一画有关句子。
(2)感悟句子:
句子一: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生病着,家里生活并不富裕。
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从妈妈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理解“富裕”。
说说它的反义词。
◎“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这“什么”还指哪些东西?
◎小男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多懂事啊,此时妈妈的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为不能满足孩子心愿的无奈以及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等等。
◎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这段话。
句子二: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男孩抢着说。
◎抢在谁的前面说?
◎为什么要抢着说?
3、分角色读2——12段。
4、售货员听了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13——14段。
说说小男孩为什么不接受售货员阿姨的礼物?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样的品质?
5、售货员阿姨回家后又是怎么做的。
轻声读最后两段话,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感悟句子:女儿听了,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男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你读懂了什么?
感悟句子:
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理解“盼”,阿姨为什么天天在盼?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感情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人?为什么?
◎你准备做一个怎样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