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 格式:docx
- 大小:14.42 KB
- 文档页数:2
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目的比较几种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63例婴幼儿硬膜下积液,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其中2例改行硬膜下-腹腔分流术,1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切除术;28例保守治疗。
结果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的患者,18例痊愈,14例好转,3例无效;2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20例痊愈,8例好转;2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及1例开颅手术积液包膜切除术的患者均痊愈。
全组无手术感染及死亡。
结论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视具体情况可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为首选。
【Abstract】Objective To campare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t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Methods Among the 63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with t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35 cases underwent trepanation subdural atheter drainage,2 of which changdely underwent subduralloperitoneal shunt and 1of which changdely underwentcraniotomy capsularectomy,and another 28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ResultsIn the 35 cases underwent subdural atheter drainage,healed 18,useful 14,effective 3.In the 28 cases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healed 20,useful 8.2 cases underwent subduralloperitoneal shunt and 1 case underwent craniotomy capsularectomy had healed.In the group,there is no surgical infection and death.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with 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surgical treatment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houd be applicated accoding to accurence.Subdural catheter drainage for subdural effusionin is the fist treat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Key words】Subdral effusionin;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Surgical treatment硬膜下積液是指脑损伤后在硬膜下间隙出现的CSF 积聚,在颅脑损伤中此并发症约占1.16%~10%[1]。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发表时间:2016-05-12T10:26:05.5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代宏彬[导读]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代宏彬(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恢复良好,有3例患者处于中残,有2例患者处于重残,有1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结论:对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其发展为脑积水。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65-02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该手术的机制为除去患者患病侧大脑半球的大片骨瓣,并剪开患者的硬脑膜,已达到减轻脑组织压力的作用。
虽然临床医学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有益作用,但普遍认为该手术对部分特定患者具有救治其生命的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该手术虽然过程简单,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其中的硬膜下积液是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对该症状的临床报道也十分少见[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为临床治疗和分析该疾病提供证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硬膜下积液的注意事项硬膜下积液是指在硬膜下腔(即脑脊液所包围的空间)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
它可能由于外伤、感染、肿瘤、脑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面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疾病的正确处理和康复。
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硬膜下积液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病情加重或症状反复出现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在接受治疗期间,定期复诊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其次,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手术、药物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患者和家属要耐心听取医生的解释和建议,按照医嘱正确服药、控制饮食,必要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硬膜下积液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战胜它。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
此外,患者和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硬膜下积液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手术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防止污染和外伤。
衣物、餐具等个人用品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环境整洁,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最后,患者和家属还要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心理调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康复也十分重要。
同时,家属可以寻求相关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加强信息交流,获取更全面和实用的帮助。
总之,硬膜下积液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及时处理的疾病。
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
只有综合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CT诊断分析通过2005年4月-2014年11月我院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CT特征、影像学出现的时间、发病原因、分型、分期、疾病转归与鉴别要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
标签: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CT;诊断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TSE)通常是在颅脑损伤后,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剧烈位移,导致蛛网膜撕裂,脑脊液通过撕裂的空隙流到硬脑膜下隙,从而形成的液体潴留。
TSE占所有颅脑外伤的0.5%-1%[1]。
多发生于患者的一侧和(或)两侧额颞部,常合并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出血、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等其他的颅脑损伤。
本文通过回顾2005年4月-2014年11月TS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T影像学诊断,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3例TSE患者,年龄分布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6岁。
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0例,多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史,其中颞部伤27,额部伤15例,枕部伤6例,顶部伤5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31例,打击伤18例,坠落伤4例。
1.2TSE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起始症状多轻微,伴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积液量增多,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9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头痛、头晕病例19例,恶心、呕吐17例,视物模糊病例8例,意识障碍病例11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例6例,抽搐病例3例,精神症状1例,以上表现多在TSE症状基础之上出现进行性加重,部分经过保守治疗的病例在症状消失或者好转之后再次出现以上症状,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新的症状。
1.3方法所有患者均运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以OM作为基线,做颅脑的轴位序列平扫,层厚5-10mm,层距10mm,窗宽80,窗位40。
首次CT检查应在患者外伤后的12小时以内。
每位患者检查3-10次不等。
患者复查间隔时间为1-150天不等。
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法医学鉴定发布时间:2021-07-22T15:50:08.3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作者:刘爱姣[导读]刘爱姣(广东荆圣司法鉴定所;广东清远511500 )摘要:分析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法医学鉴定。
通过2个具体案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发生机制,提高此类鉴定的整体认知水平,从而得出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法医临床鉴定颅脑外伤中较为常见的损伤。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指硬膜下腔在外伤后形成大量的液体潴留,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聚集而成。
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数发生在伤后3-8周,演变多出现在减速性损伤中,合并的颅脑损伤往往很轻微。
本文对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有关法医学伤情程度评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思路和经验。
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案例1 某男,63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面部受伤,伤后在某中医院就诊,就医时主诉左侧肢体乏力,CT 检查见右侧颞顶部硬膜下积液,保守治疗三周后复诊,患者仍诉头痛、胸痛,脑血管医院头部 MRI 检查提示: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异常信号,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硬膜下钻孔引流术,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四肢肌张力正常。
案例2 某女,57岁,因与邻居争吵推搡致头部撞墙受伤,伤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主诉:伤后头晕、头痛2小时。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醒,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头部CT 显示单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密度与脑脊液类似,提示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老年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5-12T11:11:31.1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庄震[导读] 新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新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73500)【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治疗方法和预防。
方法:回顾分析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本组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总患者例数的7.1%;患者积液现象转化为血肿的时间段为病情发生后的3个月,3例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的方式治愈出院。
结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老年人(大于60岁);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134-0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 raum atic subdura l effus ion TSE)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疾病,是由于外伤致蛛网膜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漏至硬脑膜与蛛网膜腔隙聚集而成。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 ic subdura l hem atom a,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1]。
本院在2005~2013年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2例。
其中3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例,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60~78岁,平均67岁。
外伤原因:车祸伤2例,打击伤1例。
着力点:额部1例、颞部1例、枕部1例。
1.2 临床表现3例患者均有短暂昏迷、中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入院GSC计分12~15分。
创伤性性硬膜下积液保守治疗策略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颅脑外伤后并发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腰椎穿刺或者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高压氧疗等治疗。
结果:60例病人复查颅脑CT,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或者接近于基本完全消失。
16例病人复查颅脑CT存在硬膜下积液量较少,病情不再持续进展,对病人基本无影响。
其中2例病人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腰椎穿刺或者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高压氧疗是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保守治疗手段。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阿托伐他汀钙;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高压氧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DE)是颅脑创伤,尤其是中、重度颅脑创伤后常见合并症或并发症之一。
大多数继发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部分病人外伤后立即出现。
临床表现为头胀痛、眩晕、恶心,严重时呕吐。
部分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临床发现如果不经过及时的系统性治疗,部分病人,由其是中老年人会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
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TSDE病人,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同时给予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或腰大池置管释放脑脊液,以及采取高压氧疗等治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颅脑外伤后采取保守治疗的病人78例。
其中男 53 人,女 25 人。
年龄 38-89 岁,平均(56 ± 13)岁。
所有病人经过颅脑CT检查或者颅脑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其中大部分病人初始影像学检查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逐渐转变成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手术后注意事项硬膜下积液手术后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1. 术后休息:手术后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以便身体能够充分恢复。
床头应保持较高的位置,以有助于降低脑水肿。
2. 观察伤口: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渗液或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同时,避免碰撞伤口或用力揉搓,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3. 进食注意:手术后应尽量选择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并适量进食。
饮食上应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
4. 控制体位:术后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特别是卧床的患者,应适当改变体位,如稍坐或侧卧,有助于减少头部的水肿。
5. 增强营养:手术后需要增强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类、瘦肉等,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6. 饮水量控制:术后应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造成脑水肿。
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控制每天的饮水量。
7. 不擅自停药:术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8. 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伤口产生冲击或创伤。
可以适量进行散步或进行轻度的身体活动。
9. 定期复诊:术后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或治疗。
10. 注意个人卫生:手术后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洗手并保持伤口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11. 避免精神刺激:术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剧烈的精神刺激,如长时间用眼、看电视剧烈的思维活动等,以免加重病情。
12.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概述】
又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
发生率为颅脑损伤的1.16%,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左右。
【诊断】
本病的确诊必须依靠特殊检查,如CT或MRI,有时,即使采用CT扫描,也可能与等密度或低密度的硬膜下血肿相混淆。
不过在MRI图像上积液的信号与脑脊液相近,而血肿信号较强,特别是T2加权像时,血肿均呈高强信号,可资鉴别。
【治疗措施】
积液的治疗,一般多采用钻孔引流术,即在积液腔的低位处,放置引流管,外接封闭式引流袋(瓶),防止气颅。
于术后48~72小时,在积液腔已明显缩小,脑水肿尚未消退之前,拔除引流管,以免复发。
对慢性积液者,为使脑组织膨起,更好地闭合积液腔,术后可以不用或少用强力脱水剂。
病人采平卧或头低位卧向患侧,以促进脑组织复位。
必要时尚可经腰穿缓慢注入20~40ml生理盐水,亦有利于残腔的闭合。
对少数久治不愈的复发病例,可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术清除积液,将增厚的囊壁广泛切开,使之与蛛网膜下腔交通,或置管将积液囊腔与脑基底部脑池连通,必要时可摘除骨瓣,让头皮塌陷,以缩小积液残腔。
术后再经腰穿注入生理盐水
或过滤空气以升高颅内压,亦可通过增加静脉补液量,或适当提高血压,同时,给予钙阻滞剂减低脑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灌注区,以促进脑膨起。
【发病机理】
其机理是由于蛛网膜破孔恰似一个单向活瓣,脑脊液可以随着病人的挣扎、摒气、咳嗽等用力动作而不断流出,却不能返回蛛网膜下腔,终致硬脑膜下形成水瘤样积液,从而引起局部脑受压和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临床表现】
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酷似硬脑膜下血肿,亦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术前难以区别。
其临床特征为轻型或中型闭合性头伤,脑原发性损伤往往较轻,伤后有逐渐加重的头疼、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病程发展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偶而可呈急性过程。
严重时亦可导致颞叶钩回疝,约有30.4%的病人出现单侧瞳孔散大,约半数有意识进行性恶化及锥体束征阳性。
硬脑膜下积液量一般为50~60ml,多者可达150ml。
其性状,急性者多为血性脑脊液,稍久则转呈黄色清亮液体,蛋白含量稍高于正常。
【预后】
硬脑膜下积液病人,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如果处理及时合理,效果较好,若脑原发性损伤严重及/或伴有颅内血肿者,则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9.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