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5
“理”与“实”的一体化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理与实”的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理与实”一体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充分融入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理与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和疲劳感。
而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理与实一体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
这样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与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实践,观察和体验到知识的真实形态,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践活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理与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在实施理与实一体化教学时,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理与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具体表现:1.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活动往往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改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有以下优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学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成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能力,以适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1. 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将来选择职业奠定基础。
“理”与“实”的一体化教学
“理”与“实”的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实
践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理”与“实”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不断探究,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知
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已学过的话题或综合性实践活动为
背景,设定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辅导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
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新鲜事物和新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
实验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和媒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
数学知识通过线性代数、矩阵论等丰富的图像、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具
体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浅谈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职教育中“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入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详细介绍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随后提供了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结果,探讨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和展望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助力中职教育走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特点、实施路径、实践案例、效果评估、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职教育是连接普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桥梁,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当前中职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职教育的教学资源不足,实践基地匮乏,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中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只有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1.2 探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十分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理解知识的来源和逻辑,又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学习自控能力也比较差。
实践证明,“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对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
根据这样一种知识的哲学观,教育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形成上,从而唤起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关注[1]。
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提出:知识既不是通过感觉也不是通过交际被动获得的,知识是由认识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2]。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3]。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操作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融为一体,即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如多媒体、实物教具、电子实训材料、实践仪器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职业角色”的情境,符合当代职业中专生的学习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研讨,探讨该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和背景选择。
正文部分则从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成果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最后结论部分提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和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展望。
通过深入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教学改革”、“启示”1. 引言1.1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推动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隔阂。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则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将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主题选择背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自2013 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作为学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不断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施背景电工电子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该课程理论较为抽象,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多数知识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
因此,对中职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而传统的教学法通常把这门课程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我们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训练”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强调能力本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它的实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以电工电子课程为脉络和抓手,通过“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及创新点1.主要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编写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教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管理,培养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在专业全面推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2.创新点以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推进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建设。
三、工作过程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传统的电工电子教材重理论而轻实践,很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我们编写了与专业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电工电子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全文)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是分开进行的,其弊端是理论和实践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特点是直观教学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是素质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引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其中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传统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理论先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操作技能较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校曾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走访了几十家汽车维修企业,从我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高级“蓝领”的需求量非常大。
尤其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实际操作技能娴熟、全面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汽修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我校认为只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就业教育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工人。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学生单一的理论知识获取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和社会需求。
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中职教育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一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的狭隘模式。
它通过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和具体应用方式,以期为中职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领域,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具备就业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吴映辉 程 静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6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就此模式的内涵和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能力本位下的教育,核心内容是职
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技能是肢体技能、言语技能和心智
技能的综合,以是否与就业活动相关来界定。例如,机动车驾驶技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只是一
种生活技能,而在交通运输职业活动中就成为职业技能。人的技能结构在层次上最外端的表现
形式是动作能力,即言语技能和肢体技能。在职业活动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主要靠言语技
能,而机械维修人员主要靠肢体技能。另外,在项目策划、组织管理、技术研发和自动化控制
等的工作岗位上,职业技能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运用、信息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形
式的技能称之为心智技能。一般来说,某种职业技能水平的等级越高,工作责任和服务范围越
大,控制的系统和工具越复杂,对劳动者的智力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越高。
训练与养成是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方法“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
我去做,我会掌握。”这句话揭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是技能养成的基础,
但绝不能代替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截然不同。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或灌输,而技能只能通过在具体工作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训练来获得。高水平的技能需
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面对职业
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达到知行合一,做到理
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养成和练就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擅长形象思维是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类型决定了其接受知识
的方式和发展方向。例如,电子技术更适合于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机械维修更适合于形
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具有抽象思维倾向的学生因较适合普通教育教学
模式而学习成绩优异,更容易进入普通院校,那些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则接受知识相对缓慢,
考试成绩较差,更多地进入职业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对象。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能否适
应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是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继续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授
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则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受,但大多数学生听起来会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
前学生的现状,充分应用形象思维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取各种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双元制”,能力本位和“习而学”等,共同特点是理论教学注
重实用性,服从实践需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培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于
20世纪50年代针对当时工程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了“习而学”教学模式。他认为,理论与实际结
合,边做边学就会把所做的和所学的同时提高,而且能相互促进,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工
作岗位的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
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
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
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
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既可先讲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际操作,也可从生产
实习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识程度,还可以在实
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
作。
1.教室与实验室一体化。如图1所示,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
氛围和环境,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于一体,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
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如图2
所示,他们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
上是教师,在实验、实训中是技师,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操作演示传授技艺,还能解决现场
技术问题。
3.教材与资料一体化。一体化教学凸显形象思维教学,要求教材应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
了,可操作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初期可以现有理论课和
实习课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自编讲义(或教案)作暂用教材。然后,随着教学经验的
积累,再借鉴国外“双元制”、“学分制”、“能力本位(CBE)”、“技能模块组合CMES”等课程
模式,编写出“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教材和资料。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体化。如图3所示,根据职业能力要素,将实验、校内实习等分
别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教学模块同步进行,达到认知水平与实践行
为的一致。对基本技能模块,采用实习教学法;对专业基础模块,采用实验教学法;对专业技
能模块,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按结构—原理—修理—检测的顺序展开,理论教学占
1/3,实践教学占2/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教学与管理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进入课堂维护教学秩序。由专业教师兼管专
业教室,使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设施“零距离”接触,激发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方便
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6.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一体化。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价
制。具体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或调试、维修、故
障诊断,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和进行必要的计算,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
行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对考试工件的加工方法、工艺、使用工具及工件
本身等方面提出改进的设想,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实践证明,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
技能各占50%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既可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可体现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每一教学模块都能使讲授、示范、
训练同步进行,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
论,从而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
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
学水平。
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明显改善教学质
量,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进而影响生源、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促使职业技术院校步
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吴映辉(1964—),男,广东兴宁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主要从
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教学与研究工作。
程静(1972—),女,江西南昌人,南昌铁路局南昌机务段统计科统计师,经济师,主要
从事铁路机车统计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