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_
- 格式:pdf
- 大小:167.42 KB
- 文档页数: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362010年第5期总第101期No.5.2010Sum 101Discuss Tomlinson's "cultural im perialism "Hu Ting(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Fo reign lang uage co llege,Beijing,100872,China)Abstract:British scho lar John Tomlinson analyzes cultural imperialism fro m a newperspectiv e in his bo ok “Cultural Imperialism ”.He pro po ses a number of tho ug ht-pro vokingquestio ns,but he can not cov er up the fact that w esterncountries relyon mass media topromote capitalist ideolog y and cultural values w hich makes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third w orld co untries o bscure.Key w ords:John Tomlinson;“Cultural Imperialism ”;cultural imperialism[责任编辑:徐达]论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胡 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北京100872)摘 要:英国学者约翰汤林森在著作《文化帝国主义》中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但是却不能掩盖帝国主义依靠大众传播、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从而使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失语的事实。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文化渗透的主要方法有( )。
A.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 实行商品输出
D. 扶植、收买代理人
答案:
A,B
分析:
正确答案:A,B
解析: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侵略活动。
因此,选项A正确。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籍。
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C是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剥夺方式之一。
选项D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方式之一。
因此,正确答案是A、B。
知识模块: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古代帝国主义及其文化扩张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至今仍为人传颂。
而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中国还曾经历过帝国主义统治的时期,这为中国文化的扩张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入手,一步一步探讨中国古代帝国主义及其文化扩张。
一、中国古代帝制中国古代帝制范围广泛,时间跨度长。
中国古代的帝制开始于商朝早期,到清朝末期结束,时间跨度已经超过了三千年之久。
尽管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制度的更迭,但是帝制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政治制度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的帝制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制度。
中国人的统治理念是“天命”,也就是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人的生命、权利都是来源于圣灵之力的授予。
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皇帝不仅仅是国家的元首,更是具有神权的代表性人物,其指导思想、行为言论不仅仅是国家政策,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二、中国古代帝国主义的诞生随着中国古代帝制的不断巩固以及对周边的大国的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国的帝国主义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
自东汉的时候,中国就开始积极地向外扩张,对周边国家的统治力度逐渐加强。
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中国帝国主义的确立以及对外扩张的力度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巅峰,扮演了“世界铜墙铁壁”的角色。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帝国主义通过侵略、征战、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手段,使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向周边国家拓展。
比如,在今天的日本和朝鲜半岛上,中国文化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中国在周边国家的交易和贸易越来越频繁,成为当时东亚地区主要的经济中心。
三、中国古代文化在帝国主义扩张中的角色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力不仅是在中国本土,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随着中国古代帝国主义的扩张,中国的文化在周边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
浅析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摘要:本文从美国文化扩张的种类和形式分析了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主要有政治文化扩张和大众文化扩张。
美国的文化扩张已经从各种途径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我国来,影响了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念,这一点使得我们必须注重中国的文化安全维护。
不过从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潮流来看,美国这种文化同质化的终极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美式民主文化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优势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源源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中又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传播。
西方世界就这样依靠文化输出在全球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并且最终使得资本主义的政治形态、经济制度、文化观念成为全球的唯一标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民族文化就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西方价值成为主导,并进一步影响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走向。
这种价值观的侵略可以使一个民族分崩离析,文化帝国主义正式对西方这种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最贴切的描述。
在国际关系中,“文化扩张”主要指一国将其传统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以达到“不战而屈入之兵”的目的。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地以自己的文化观念影响着国际关系,但是。
在当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把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对外关系中极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
一、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美国商务部前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说过,“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二战后,美国没有停止其文化扩张,反而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采取更温和,隐蔽的手段实现美国的文化霸权。
目前美国的文化扩张可以概括分为政治文化扩张和大众文化扩张。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社会基础及其概念辨析【内容提要】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背景。
因此,本文考察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理论背景,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基础,阐释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与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使我们能够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最早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节目进入拉丁美洲国家后的影响的研究,后多用于发展中国家传播现象和理论的研究。
它的锋芒指向指责西方的文化侵略,尤指美国的廉价电视倾销第三世界,以及西方通讯社对外电新闻的支配和垄断,从而抨击此种文化冲击使资本主义的文化扩张得以一路畅通,导致西方的“文化霸权”,以及第三世界对西方的“文化依附”,最终造成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者说,使资本主义成为令全球同质化的力量。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中,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批评三大术语相互置换,简称为后殖民理论或后殖民批评。
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话语和社会思潮,后殖民所针对和所反思的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这一历史事实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它立足于历史学、文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广泛涉及文化帝国主义、殖民话语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再现,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身份,以及种族、阶级、性别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由于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的一个分支,我们研究文化帝国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就要清楚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非、拉一大批过去的殖民地国家相继获得政治上的独立。
独立后这些国家的领导者认识到,在进行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也要积极从事文化建设。
因为在殖民主义时期,殖民统治者把殖民地国家的文化进行扭曲性解释,使殖民地国家的人们失去代表自己发言的权利并被迫接受这种扭曲性解释,以至于在独立后这种扭曲性解释的流毒还依然存在。
什么是文化霸权,它是如何形成的?文化霸权是指某些国家、地区或民族对其他国家、地区或民族施加文化影响和支配的现象。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来介绍其中几个方面。
一、历史的原因文化霸权的形成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过去的历史中,欧洲等地的发达国家通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其后果是被殖民地的文化被忽视、压制和摧毁。
这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被视为相对的真理,强加于被殖民者之上。
因此,在历史上,文化霸权也被称为文化帝国主义。
二、经济的影响另一个造成文化霸权的因素是经济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国和跨国企业的文化输出和市场支配也会导致文化霸权的形成。
例如,美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强势的传媒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全球的文化格局,并通过其商品主义的文化传播方式,塑造了一种消费主义文化。
三、教育的传承教育也是文化霸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长的历史和经验,因此比其他国家更容易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
这一点可以从教材、学术期刊等文化传播渠道上及时体现。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教育体系过于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从而后果是国际化和文化多样性收到了损害。
四、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不仅能够更好地借鉴和消化西方文化,还能让自身的文化更好地突显和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并加速其对外输出,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
五、双向的文化交流双向的文化交流也是避免文化霸权形成的关键。
实现双向交流的途径有很多,例如走出去的文化传播、引进来的文化汇聚、跨国的文化合作等。
通过双向交流,可以让各种文化得到充分的交融和升华,从而避免了文化霸权的单向输出和统治。
综上所述,文化霸权并不是处于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而是受到历史、经济、教育、文化自信和双向交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通过理解文化霸权的本质及其形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国际文化平等和多样性的权利。
五四运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强硬立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民族运动。
它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历史事件,是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变革的标志。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的背景、运动的经过和影响等方面讨论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背景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时期,也是在中国受到列强侵略和压迫时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列强的侵略和控制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同时,内部政治腐败,社会经济落后,农民和工人的疾苦也不断加剧,社会矛盾愈加尖锐。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方面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成功的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制度等方面,让中国民众意识到了外部世界与自己的艰难处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推进民主和自由。
一方面,西方强国侵略中国、瓜分领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带给中国的巨大经济和文化压迫,让中国学者和爱国人士对外侵略产生了仇视情绪。
另外,清朝政府内部腐败,被列强的控制,让民众的经济状况恶化,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也不断加剧,这种矛盾和暴力的集中使得民众和学生掀起了一场强烈反抗。
二、五四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经过,可分为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社会领域。
在思想文化领域,五四运动的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五四学生从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和科技现代化的角度,呼吁抵制腐朽的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和独立自主的新文化。
他们主张化旧为新,推翻旧的体系,追求一种新生的文化形态,积极发扬人类文化遗产,吸收民族文化传统,发展以民族特色为主的新文化事业。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五四运动则是针对封建传统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和压迫,通过示威、罢课、请愿等形式进行反抗。
学生们组织了许多罢课和抵制活动,通过这些抗议活动使社会对革命和改革的要求增强。
同时,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支持,像北方农民起义、湖南农民起义等爆发的普遍反封建的潮流、以及毛泽东等红旗党人在五四运动中一起行动的例子,显示了中国民众在抗议不平等待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各类斗争中,都可以达成团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