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一、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
2、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3、人有两个牛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牛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4、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乂超过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5、(遗传)与(变异)是牛物的特性之一。
二、地球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三、地球仪1、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2、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
3、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4、在地球仪上,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四、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答: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五、建立“地球档案”1、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球表面积约为5」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六\昼夜交替1、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口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
3、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七、谁先看到日出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
纲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提纲。
复内容
1. 科学的概念
-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科学与经验的关系
2. 生物科学
-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 植物的组成部分
-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3. 物理科学
- 物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物体、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 物体的重量和质量
4. 化学科学
-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物质的存在状态
-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5. 地理科学
- 地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 大气和气候的特征
6.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 实验结果的推论
总结
通过复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理解科学的概念、生物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并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本文档仅为复习提纲,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3、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4、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6、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7、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1、世界由各种物质构成,物质总在发生变化。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氮气约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
3、铁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更容易生锈。
铁是灰白色,铁锈是红棕色,它们的颜色不同。
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可以导电;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导电。
4、铁制品生锈会使铁制品缩短使用寿命,并且有潜在危险。
5、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7、蜡油熔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①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现象: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②蜡烛在封闭的瓶中燃烧:现象:开始时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③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或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8、常见的含有淀粉的食物:面包、馒头、米饭、土豆、红薯、未成熟的苹果、玉米9、田野里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小生物。
10、动物 a专门捕食动物 b,则 a 是b 的天敌,如蚜虫天敌是七星瓢虫,老鼠天敌是猫,田鼠天敌是猫头鹰,羚羊天敌是猎豹。
11、按吃与被吃的关系,把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这种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食物链进行,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12、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叶绿体,它们就像一个绿色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进入的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所需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为其他动物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基本都源于植物所转化的太阳能。
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3、1753 年,林奈出版了《植物种志》,奠定了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14、二氧化碳+水分+光照=氧气+养分(淀粉)15、蜡烛燃烧需要氧气,钟罩内氧气消耗完就会熄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在钟罩里放上植物,蜡烛就不会熄灭。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3、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7、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二、问答题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有。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第2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
5、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人类认识地球经历:(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
7、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8、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第3课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3、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4、在地球仪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虚线)的纬线,分别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第一单元填空题: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4、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问答题:1、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都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2、三——六年级时,男女同学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答:女生在10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男生。
男生在12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女生。
3、如何看待克隆人(或技术)答:克隆就是不需要通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殖后代。
虽然克隆技术可以培育新品种,培植人体配件,挽救濒危物种,来造福人类,但是它的灾害也是无穷的。
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4、(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5、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其中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大洋洲),6、我国面积有(960 )万平方千米,属于(亚)洲;7、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
8、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问答题:1、我们要怎样保护地球资源答:1、不随地吐痰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3、多种花、草、树木4、不随便丢垃圾5、垃圾分类2、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应注意什么答:1、加上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考点汇总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第十三课沙尘暴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9、我国上世纪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为:50年代发生(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90年代后沙尘暴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10、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50-60年代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张(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每年扩展(2400)平方千米。
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强沙尘暴的次数以及土地沙化面积还在进一步上升。
11、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二、问答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答: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
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讲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3、根据课本46页的曲线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答: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上升。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 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二单元(2——5课)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 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 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3、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14、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
15、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16、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17、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
18、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19、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
第三单元(6-9课) 一、填空题 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4、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5、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6、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7、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 -早晨6点(由高到低)。
8、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9、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
1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1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1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1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 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14、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因25小时的时差)
15、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16、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17、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18、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19、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20、调查或查阅资料,看一看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21、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22、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 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第四单元(10-16课) 1、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2、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我曾经进过溶洞,我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6、到了黄河的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
7、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8、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
9、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10、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1、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12、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
13、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通过石块、河床[河岸]、流水等摩擦、冲击和流水的搬运而形成的)
14、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15、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 了)
16、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17、产生沙尘暴的原因的什么?(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18、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19、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20、看课本第54页下的资料,推测3亿年前,黔江可能是什么样的地貌?(3亿年前这里可能是海洋地区)
21、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
22、认真分析课本第49页实验,说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当挤压到一定程度,纸板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就会断裂,形成“地震”)
第五单元(17-20课)
1、冬夜,仰望星空会看到很多闪亮的星星,其中(猎户座)最为明显了。
2、(星图)是找星座的最好办法。
3、找星座是这样找的,面对(南方)站立,把冬季南天星图举到一定角度,进 行对照观察。
4、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狮子)座、夏 季有(天鹅)座、秋季有(飞马)座。
5、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的位 臵)找到北方。
6、地球上的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有关。
7、荆门地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冬季),其中(1、2)两个月最冷,最 热的季节是(夏季),其中(7、8)两个月最热。
8、荆门地区下第一场雪的时间一般为(12月底或1月初)。
9、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10、我知道我家乡有水的地方在冬季(流动的水)不容易结冰,(静止的水) 容易结冰。
11、我知道很多动物过冬的方法,如蚕、菜青虫等一些昆虫(用虫卵)过冬野兔、野鼠(在洞里)躲藏过冬,牛、马、鸡、狗等一些家养地位(用长毛〈或〉羽毛)过冬。
12、水稻、棉花、狗尾草等植物(用种子)过冬;小麦、油菜等植物(用幼苗)过冬。
13、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
14、怎样利用星图找星座?(找哪个方向的星座,就面向那个方向举起星图卡片,进行对照观察)
15、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地球太阳和星座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16、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面队北极星站立,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17、我们这个地方昼夜平分的季节是哪些节气?(春分和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