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4.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三章 综合练习一、基础问答题3-1.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1) i i i X Y εββ++=3102) i i i X Y εββ++=log 103) i i i X Y εββ++=log log 10 4) i i i X Y εβββ++=)(2105)i ii X Y εββ+=106)i i i X Y εββ+-+=)1(117) i i i iX X Y εβββ+++=1022110答:变量非线性、系数线性;变量、系数均线性;变量、系数均线性;变量线性、系数非线性;变量、系数均为非线性;变量、系数均为非线性;变量、系数均为线性。
3-2.为什么说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最优的线性无偏估计量?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能解出唯一的参数估计的条件是什么?答: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具备线性、无偏性、最小方差性,同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满足经典假定,所以此时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最优的线性无偏估计量,又称BLUE 估计量。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要使得参数估计值存在,必须使X ’X 满秩。
3-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试说明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有:零均值假定、随机项独立同方差假定、解释变量的非随机性假定、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假定、随机误差项i u 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2σ的正态分布假定。
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中,利用了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的假定;在有效性的证明中,利用了随机项 独立同方差假定。
三、简单运用与分析计算3-5.假设要求你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来说明在学校跑道上慢跑一英里或一英里以上的人数,以便决定是否修建第二条跑道以满足所有的锻炼者。
你通过整个学年收集数据,得到两个可能的解释性方程:方程A :3215.10.10.150.125ˆX X X Y+--= 75.02=R方程B :4217.35.50.140.123ˆX X X Y-+-= 73.02=R其中:Y ——某天慢跑者的人数1X ——该天降雨的英寸数 2X ——该天日照的小时数3X ——该天的最高温度(按华氏温度) 4X ——第二天需交学期论文的班级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个方程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些,为什么?(2)为什么用相同的数据去估计相同变量的系数得到不同的符号?⑴方程B 更合理些。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1.1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1.2 我们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列出了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但它(它们)仅是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很多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它们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未被包括在模型中。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2.1 略,参考教材。
2.2 NS S x ==45=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原假设 120:0=μH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10/25XX μ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习题(一)一、判断正误1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时,回归分析是唯一可用的分析方法。
()2 •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
()3.无论回归模型中包括多少个解释变量,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总为(n-1 )o()4•当我们说估计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思是说它显著地异于0。
()5.总离差平方和(TSS)可分解为残差平方和(ESS与回归平方和(RSS)之和,其中残差平方和(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
()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是一致的。
()7•当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往往会低估参数估计量的方差。
()&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则线性回归模型存在随机误差项的自相关。
(:9•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会对回归模型的正确建立和统计推断带来严重后果。
()10. DW.检验只能检验一阶自相关。
()二、单选题1 •样本回归函数(方程)的表达式为()oA • Y=01X i u iB • E(Y/X i)= 0 i XC• Y:? =0?Xi e D • £= ? ?X i2.下图中“ {”所指的距离是()。
A •随机干扰项B •残差C • Y的离差D・Y的离差3•在总体回归方程E(Y/X)= o i X中,i表示()o24•可决系数R是指()o ESS)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 Y增加1个单位B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 Y平均增加i个单位C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增加i个单位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平均增加i个单位C • Cov(U i ,U j )=0 (i j)D • U i : N(0,1)A •剩余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B •总离差平方和占回归平方和的比重C •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D •回归平方和占剩余平方和的比重25•已知含有截距项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e =800,估计用的样本容量为24,则随机误差项5的方差估计量为()。
计量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第⼆章练习题参考解答练习题2.1 为了研究深圳市地⽅预算内财政收⼊与国内⽣产总值的关系,得到以下数据:资料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深圳地⽅预算内财政收⼊对G DP 的回归模型; (2)估计所建⽴模型的参数,解释斜率系数的经济意义;(3)对回归结果进⾏检验;(4)若是2005 年年的国内⽣产总值为3600 亿元,确定2005 年财政收⼊的预测值和预测区间(α= 0.05)。
2.2 某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利润的数据(单位:万元)列于下表: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研究与发展经费10 10 8 8 8 12 12 12 11 11利润额100 150 200 180 250 300 280 310 320 300 分析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利润额的相关关系,并作回归分析。
2.3 为研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以货币与准货币 M2 表⽰)与国内⽣产总值(GDP)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表中1990 年—2001 年中国货币供应量(M2)和国内⽣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货币供应量(亿元) 年份M2 国内⽣产总值(亿元)GDP1990 1529.3 18598.4 1991 19349.9 21662.5199225402.226651.9199334879.834560.5199446923.546670.0199560750.557494.9199676094.966850.5199790995.373142.71998104498.576967.21999119897.980579.42000134610.388228.12001158301.994346.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51 页、第662 页,中国统计出版社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产总值作相关分析,并说明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
第八章虚拟变量模型1. 回归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答: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主要是为了寻找某(些)定性因素对解释变量的影响。
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是最主要的引入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
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2. 虚拟变量有哪几种基本的引入方式?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方式有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
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3.什么是虚拟变量陷阱?答:根据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果定性变量有m个类别,则需在模型中引入m-1个变量。
如果引入了m个变量,就会导致模型解释变量出现完全的共线性问题,从而导致模型无法估计。
这种由于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与类别个数相等导致的模型无法估计的问题,称为“虚拟变量陷阱”。
4.在一项对北京某大学学生月消费支出的研究中,认为学生的消费支出除受其家庭的每月收入水平外,还受在学校中是否得到奖学金,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试设定适当的模型,并导出如下情形下学生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1) 来自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女生,未得到奖学金;(2) 来自欠发达城市地区的男生,得到奖学金;(3) 来自发达地区的农村女生,得到奖学金;(4) 来自发达地区的城市男生,未得到奖学金。
解答: 记学生月消费支出为Y,其家庭月收入水平为X,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有如下基本回归模型:Y i=β0+β1X i+μi有奖学金1 来自城市无奖学金0 来自农村来自发达地区 1 男性0 来自欠发达地区0 女性Y i=β0+β1X i+α1D1i+α2D2i+α3D3i+α4D4i+μi由此回归模型,可得如下各种情形下学生的平均消费支出:(1) 来自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女生,未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 D1i=D2i=D3i=D4i=0)=β0+β1X i(2) 来自欠发达城市地区的男生,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 D1i=D4i=1,D2i=D3i=0)=(β0+α1+α4)+β1X i(3) 来自发达地区的农村女生,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 X i , D 1i =D 3i =1,D 2i =D 4i =0)=(β0+α1+α3)+β1X i (4) 来自发达地区的城市男生,未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 E(Y i |= X i ,D 2i =D 3i =D 4i =1, D 1i =0)= (β0+α2+α3+α4)+β1X i5. 研究进口消费品的数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模型关系时,由数据散点图显示1979年前后Y 对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进口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消费部分下降了,而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了。
一 、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计算分析题设某地区机电行业产出Y (万元),劳动力投入成本1X (万元)以及固定资产投入成本2X (万元)。
经Eviews 软件对2001年——2017年的数据分别建立双对数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Ln (Y)Ln(X1) 0.3879290.1378422.814299 0.0138 Ln(X2)0.568470 ( 0.05567710.210060.0000R-squared 0.934467 Mean dependent var6.243029 Adjusted R-squared ( 0.925105 ) S.D. dependent var0.356017 S.E. of regression 0.09743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60563 Sum squared resid 0.132899 Schwarz criterion -1.513526 Log likelihood 17.11479 F-statistic ( 99.81632 )1.补充括号内的数值,并规范地写出回归的分析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22ˆln 3.73490.3879ln(X )0.5685ln(X ) se (0.2128) (0.1378) (0.0557) 0.9251t=(17.5541) (2.8143) (10.2101) df=14 p=(0.000) (0.0138)Y R =++==2,1499.8163(0.0000) F =2. 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偏回归系数和整体显著性检验。
(t0.025(14)=2.145;t0.025(15)=2.131;F0.05(2,14)=3.74;F0.05(3,14)=3.34)。
(注意运用临界值法!!)样本量为17,临界值选取t0.025(14)=2.145F临界值选取F0.05(2,14)=3.743. 如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措施以提高机电行业产出,措施一是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措施二是增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你认为哪个措施效果更明显,为什么?选择措施二,因为劳动力成本增长1个百分点,机电行业产增长0.39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增长1个百分点,机电行业销售额仅增长0.57个百分点四、分析题根据我国31个细分制造业的数据,得到生产函数的如下估计结果:ln(Ŷi)=1.168+0.37ln(K i)+0.61ln(L i)se= (0.331) ( a) (0.1293)t= (3.53) ( 4.23) ( b )R2=0.94其中,Y为总产出,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解答练习题资料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深圳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对GDP的回归模型;(2)估计所建立模型的参数,解释斜率系数的经济意义;(3)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4)若是2005年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00亿元,确定2005年财政收入的预测值和预测区间(0.05α=)。
2.2某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利润的数据(单位:万元)列于下表: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研究与发展经费 10 10 8 8 8 12 12 12 11 11利润额 100 150 200 180 250 300 280 310 320 300 分析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利润额的相关关系,并作回归分析。
2.3为研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以货币与准货币M2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表中1990年—2001年中国货币供应量(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年份货币供应量(亿元)M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DP1990 1529.31 8598.41991 19349.92 1662.51992 25402.22 6651.91993 34879.83 4560.51994 46923.54 6670.01995 60750.55 7494.91996 76094.96 6850.51997 90995.37 3142.71998 104498.57 6967.21999 119897.98 0579.42000 134610.38 8228.12001 158301.99 4346.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51页、第662页,中国统计出版社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作相关分析,并说明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
2.4表中是16支公益股票某年的每股帐面价值和当年红利:根据上表资料:(1)建立每股帐面价值和当年红利的回归方程;(2)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3)若序号为6的公司的股票每股帐面价值增加1元,估计当年红利可能为多少?2.5美国各航空公司业绩的统计数据公布在《华尔街日报1999年年鉴》(The Wall Street1。
计量经济学全部答案(庞浩)第二版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2.1 为研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以货币与准货币M2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表中1990年—2007年中国货币供应量(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有关数据:表2.9 1990年—2007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作相关分析,并说明相关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
练习题2.1 参考解答:计算中国货币供应量(以货币与准货币M2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系数为:计算方法: XY n X Y X Y r -=或 ,()()X Y X X Y Y r --=计算结果:M2GDPM210.996426148646GDP 0.996426148646 1经济意义: 这说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26,线性相关程度相当高。
2.2 为研究美国软饮料公司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数量Y的关系,分析七种主要品牌软饮料公司的有关数据表2.10 美国软饮料公司广告费用与销售数量品牌名称广告费用X(百万美元) 销售数量Y(百万箱) Coca-Cola Classic 131.3 1929.2Pepsi-Cola 92.4 1384.6Diet-Coke 60.4 811.4Sprite 55.7 541.5Dr.Pepper 40.2 546.9Moutain Dew 29.0 535.67-Up 11.6 219.5 资料来源:(美) Anderson D R等. 商务与经济统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05绘制美国软饮料公司广告费用与销售数量的相关图, 并计算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程度。
能否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作回归分析?练习题2.2参考解答美国软饮料公司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数量Y的散点图为说明美国软饮料公司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数量Y正线性相关。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解答练习题5.1 设消费函数为i i i i u X X Y +++=33221βββ式中,i Y 为消费支出;i X 2为个人可支配收入;i X 3为个人的流动资产;i u 为随机误差项,并且222)(,0)(i i i X u Var u E σ==(其中2σ为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1)选用适当的变换修正异方差,要求写出变换过程;(2)写出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量的表达式。
5.2 根据本章第四节的对数变换,我们知道对变量取对数通常能降低异方差性,但须对这种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性质给予足够的关注。
例如,设模型为u X Y 21ββ=,对该模型中的变量取对数后得如下形式u X Y ln ln ln ln 21++=ββ(1)如果u ln 要有零期望值,u 的分布应该是什么? (2)如果1)(=u E ,会不会0)(ln =u E ?为什么? (3)如果)(ln u E 不为零,怎样才能使它等于零?5.3 由表中给出消费Y 与收入X 的数据,试根据所给数据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估计回归模型u X Y ++=21ββ中的未知参数1β和2β,并写出样本回归模型的书写格式;(2)试用Goldfeld-Quandt 法和White 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3)选用合适的方法修正异方差。
Y X Y X Y X 55 80 152 220 95 140 65 100 144 210 108 145 70 85 175 245 113 150 801101802601101607912013519012516584115140205115180981301782651301859514019127013519090125137230120200759018925014020574105558014021011016070851522201131507590140225125165651001372301081457410514524011518080110175245140225841151892501202007912018026014524090125178265130185981301912705.4由表中给出1985年我国北方几个省市农业总产值,农用化肥量、农用水利、农业劳动力、每日生产性固定生产原值以及农机动力数据,要求:(1)试建立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产出线性模型;(2)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3)如果存在异方差,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修正。
第一章1.6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例如研究一家店铺月销售额的计量经济模型:u βX αY ++=其中,Y 为该月店铺销售总额,X 为该月店铺销售量,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 是随机误差项。
1.7答:经济变量反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表现不同,取值不同,是可以观测的因素。
经济参数是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的、决定经济结构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因素,通常不能直接观测。
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由于随机误差项的存在,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
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方法去估计。
1.11答:时间序列数据:中国1990年至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从中国统计局网站查得数据。
截面数据:中国2013年各城市收入水平,中国统计局网站查得数据。
面板数据:中国1990年至2013年各城市收入水平,中国统计局网站查得数据。
虚拟变量数据:自然灾害状态,1表示该状态发生,0表示该状态不发生。
1.13为什么对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还要进行检验?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各种检验的必要性吗?答:一,在设定模型时,对所研究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可能并不充分,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对所研究对象也许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二,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可能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只是从某些局部出发,或者只是考察了某些特殊的样本,以局部去说明全局的变化规律,可能导致偏差。
三,我们用以估计参数的统计数据或其它信息可能并不十分可靠,或者较多地采用了经济突变时期的数据,不能真实代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或者由于样本太小,所估计参数只是抽样的某种偶然结果。
第二章2.3(1) 当1000f Y =时,消费支出C 的点预测值: ˆ500.61000650iC =+⨯=(元) (2)平均值的预测区间:已知: ˆ650iC =,0.025(10) 2.23t =,22300ˆ302122ien σ===--∑,22ˆˆ[(f f C t C t αασσ-+[(650 2.23 2.23=-+=(650-27.5380,650+27.5380) =(622.46,677.54)当1000f Y =时,在95%的置信概率下消费支出C 平均值的预测区间为(622.46,677.54)元。
富贵花即可令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 经济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 定量实证研究 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 数学 、 统计学 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 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 单方程回归分析 , 联立方程组模型 , 时间序列分析 三大支柱。 ⒊ 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回归分析 。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理论(或假说)陈述 、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 收集数据 、 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 、 检验和模型修正 、 预测和政策分析 。
⒋ 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 截面数据 、 时间序列数据 和 面板数据 。
⒌ 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 不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 、 因果关系 、 相互影响关系 和 恒等关系 。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不一定需要特定的经济理论或模型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常常是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直接得出结论,统计学侧重的工作是经济数据的采集、筛选和处理。 此外,计量经济学不仅是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经济问题的一些数字特征,而且是借助于经济思想和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作深刻剖析。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实证检验的经济理论和模型,能够对分析、研究和预测更广泛的经济问题起重要作用。计量经济学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出发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过程,也是对经济理论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这些是以处理数据为主,与经济理论关系比较松散统计学研究不能比拟的功能,也是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区别。 ⒉经济数据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分析的材料。经济数据是通过对经济变量进行观测和统计,从现实经济和经济历史中得到的,反映经济活动水平的数字特征。从本质上说,经济数据都是由相关的经济规律生成的,因此是反映经济规律的信息载体,确定经济规律的基本材料。经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对计量经济分析的有效性和价值有举足轻重轻重的影响。 ⒊试分别举出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面板数据的实例。 时间序列数据指对同一个观测单位,在不同时点的多个观测值构成的观测值序列,或者以时间为序收集统计和排列的数据,如浙江某省从1980年到2007年各年的GDP;横截面数据是指在现一时点上,对不同观测单位观测得到的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如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面板数据就是由对许多个体组成的同一个横截面,在不同时点的观测值构成的数据,如从1980年到2007年各年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 第二章 两变量线性回归
一、单项选择题 ⒈表示x与y之间真实线性关系的是【 C 】 A ttxy10ˆˆˆ B Ettxy10)( C tttxy10 D ttxy10 ⒉参数的估计量ˆ具备有效性是指【B 】 A Var(ˆ)=0 B Var(ˆ)为最小 C (ˆ-)=0 D (ˆ-)为最小 ⒊产量(x,台)与单位产品成本(y, 元/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ˆ=356-1.5x,这说明【 B 】 A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增加356元 B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减少1.5元 C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356元 D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1.5元 ⒋对回归模型tttxy10进行统计检验时,通常假定t服从【 C 】 A N(0,2i) B t(n-2) C N(0,2) D t(n) ⒌以y表示实际观测值,yˆ表示回归估计值,则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准则是使【 D 】 A )ˆ(iiyy=0 B 2)ˆ(iiyy=0 C )ˆ(iiyy为最小 D 2)ˆ(iiyy为最小 ⒍以X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将X、Y的观测值分别取对数,如果这些对数值描成的散点图近似形成为一条直线,则适宜配合下面哪一模型形式?( D ) A. Yi=β0+β1Xi+μi B. lnYi=β0+β1Xi+μi C. Yi=β0+β1lnXi+μi D. lnYi=β0+β1lnXi+μi ⒎下列各回归方程中,哪一个必定是错误的?( C ) A. Yi=50+0.6Xi rXY=0.8 B.Yi=-14+0.8Xi rXY=0.87 C. Yi=15-1.2Xi rXY=0.89 D. Yi=-18-5.3Xi rXY=-0.96 ⒏已知某一直线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为0.81,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B ) A. 0.81 B. 0.90 C. 0.66 D. 0.32 ⒐对于线性回归模型Yi=β0+β1Xi+μi,要使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具备无偏性,则模型必须满足( A ) A. E(μi)=0 B. Var(μi)=σ2 C. Cov(μi,μj)=0 D. μi服从正态分布 ⒑用一组有3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tttuxy1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1
的显著性作t检验,则1显著地不等于零的条件是其统计量t大于【 D 】 A 05.0t(30) B 025.0t(30) C 05.0t(28) D 025.0t(28) ⒒某一特定的x水平上,总体y分布的离散度越大,即2越大,则【 A 】 A 预测区间越宽,精度越低 B 预测区间越宽,预测误差越小 C 预测区间越窄,精度越高 D 预测区间越窄,预测误差越大 ⒓对于总体平方和TSS、回归平方和RSS和残差平方和ESS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B 】 A TSS>RSS+ESS B TSS=RSS+ESS C TSS⒔对于随机误差项εi,Var(εi)=E(ε2i)=2内涵指( B ) A.随机误差项的均值为零 B.所有随机误差都有相同的方差 C.两个随机误差互不相关 D.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二、判断题 ⒈随机误差项εi与残差项ei是一回事。(× ) ⒉对两变量回归模型,假定误差项εi服从正态分布。(∨ ) ⒊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因变量是自变量的线性函数。( ∨ ) ⒋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 ) ⒌在实际中,两变量回归没什么用,因为因变量的行为不可能仅由一个解释变量来解释。(× ) 三、填空题
⒈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引入 误差 项t,是因为经济变量关系一般是随机函数关系。 ⒉样本观测值与回归理论值之间的偏差,称为 残差 ,我们用残差估计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误差项 。 ⒊__SST__反映样本观测值总体离差的大小;___SSR__反映由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___SSE___反映样本观测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也是模型中解释变量未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 ⒋拟合优度(判定系数)TSSRSSTSSESSR12。它是由___回归___引起的离差占总体离差
的____比重____。若拟合优度2R越趋近于_1____,则回归直线拟合越好;反之,若拟合优度2R越趋近于__0___,则回归直线拟合越差。
⒌在两变量回归中,2S 22tne 是2的无偏估计。 四、简答题 ⒈什么是随机误差项?影响随机误差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和残差之间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