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课件公共管理学_张成福 (12)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16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一、概念题1.公共预算答:公共预算是指经过政治程序进行的国家资源配置活动。
它表现为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一般包括公共收入预算和公共支出预算两个部分。
政府预算是一种多重面向的政府财务制度。
在预算文件中,政府表达了其基本的价值偏好,所欲完成的各项政策、行政措施。
政府预算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是政府施政的蓝图。
公共预算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公共部门活动的控制与评价,决定政府部门活动的适当性。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公共预算反映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2.复式预算答: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按经济性质的不同,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的预算编制方式,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复式预算的意义有:①推动国家资本积累;②便于考核与投资;③视经济情况发挥调节作用;④增强预算与发展计划的联系性。
但复式预算也可能会导致投资结构、资本支出过度膨胀、增加日后财政负担等问题。
3.绩效预算制度答:绩效预算制度是基于政府的职能、业务与计划进行预算编制的制度。
绩效预算的目的在于便利政府在会计年度内,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列举的具体建议,其编制是以政府应做的工作或应提供的服务事项为基础,并总汇表示每一工作与服务的事项所需的成本。
依绩效预算,政府机关绩效预算的编制,采取下列步骤:①决定适当的计划种类;②将计划分割成数个子计划;③针对每一个子计划的细部活动进行评估,以确定所需经费;④汇总所有经费资料编制预算。
绩效预算制度的优点在于:①使计划与预算合一;②使成本与工作对照比较;③使效率与考核相关联。
其缺点在于:①忽视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尤其是政治回应性;②未能建立成本会计制度与成本意识;③难以确立工作衡量的标准;④对组织之未来目标政策设计无法连贯;⑤对国家资源的整体规划比较忽略。
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必看参考书教材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609公共管理综合一(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各75分)《管理学(第二版)》刘俊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公共行政原理》马建川、翟校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基础各50分)《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公共管理学教材, 2006版。
育明教育解析:从2013年政法行管考研来看,虽然近几年政法不再对外公布考研参考书,但是从命题规律看来,除了前几年推荐的5本参考书之外,还有以上补充的2本以及1本参考资料必须看,希望引起2015年备考学生的注意。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考点笔记以下由育明教育学员提供(2014年政法行管考研初试第一名)公共部门的角色本章核心探讨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政府作用的职能和方式以及可能的限制。
同时,对政府改革中涉及市场化的策略进行评述。
关键词: 公共部门,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外部性,政府失灵,寻租,外部性问题,政府治理工具第一节公共部门的性质与需要一.公共部门的性质传统上,在实行混合经济的国家,人们习惯把整个社会划分为两大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复习指导—招生报考信息独家资料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你值得选择本文目录一、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行政管理专业招生目录二、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历年复试分数线、招生报考信息三、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权威参考用书以及解析四、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复试指导规划五、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全年复习规划六、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独家真题答题方法示范七、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历年真题分享八、育明教育课程设置九、复习规划--制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规划十、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核心参考书讲义【育明教育·行政管理考研辅导5大特色】1.考前精准押题2.每本书浓缩到30-40页,直接背诵,直击考点3.考前阅卷老师一对一指导4.复试联系导师5.高校教师、博士亲临授课【育明教育战绩:2016年育明教育有4名学员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成功录取。
】正文部分一、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行政管理专业招生目录120401行政管理初试考试科目拟招生人数推免人数2016年招生录取统计01公共行政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外国语(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或242西班牙语或243意大利语)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④840行政管理综合1382016年拟招生人数10人推免人数5人2016年16人进入复试(实际录取人数11人,其中包括3名少干)02公共政策分析03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04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05危机管理与风险治理06信访学二、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历年复试分数线、招生报考信息年份招生人数复试资格线报考信息统招推免生总分外语、政治业务课最高分最低分报录比201310534555901:13 201410536550903913651:820151043455090373350(不含少干)1:7201610538060904073811:10育明教育赵老师解析:1、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则是法大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第一节信息与公共管理一、信息的本质信息: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
在说明信息与公共管理的关联性之前,理解信息的本质是重要的。
信息的概念可以说是既宽泛又不明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
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就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49年控制论专家克劳德·申农(Claude 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传统上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的一系列特性非常明显:(1)信息永远不因使用而消耗。
(2)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拥有。
(3)想防止某些人免费拥有部分信息或获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4)信息对一个具体使用者的价值只有在其公开后才会确定。
(5)信息不会因经常性使用而枯竭。
(6)对信息的技术测量单位,如节、包,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同样,我们也需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
具体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由下列属性所决定的:(1)准确性(Accuracy)。
准确性可以定义为正确的信息和一段时期内可以产生的信息总量之比。
如果有1000项信息,而其中对实际情况给出正确报告的950项,则其准确性为95%。
在信息和准确性的信息之间是有差别的。
一个功能失灵的温度计可能是精确的,但却是精确的错误。
(2)时效性(Timeliness)。
信息的本质之一,或者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的特性在于时效性。
对于一个股民而言,发生在10年前的某一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是根本没有价值的,也不会引起兴趣的。
(3)相关性(Relevance)。
信息可能是又准确又及时,但可能缺乏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能指导行动或提供新的知识和理解力。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2.公共管理学答: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
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其特征包括:(1)公共管理学是整合性概念,是介于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之间的研究领域。
(2)强调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
3.新公共管理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管理的含义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实践者二、公共管理的发展与研究途径1、公共管理的发展(1)公共管理发展的学科背景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典型变迁:①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以行政学者古德诺、怀特为代表,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不要干涉行政,行政应维持价值中立,以追求经济与效率为目标。
②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一阶段,许多行政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
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的《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并且这些原则能被认识,PDSDCORB就是行政原则的最佳体现。
③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公共行政具有强烈的规范取向,这个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
④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行政的部分学者不满政治取向的公共行政研究,从而转向管理领域寻求发展。
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的基本假设基础包括:A.公共行政与私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的区别B.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C.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效,而主张师法企业,提高政府绩效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反战,形成了有管理无公共的窘境,完全忽略了公共管理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公私管理之差异,由于大环境之差异,私部门管理的知识、技能、概念与工具,在引入政府部门运用后,产生格格不入甚至失灵的情形。